书城文学把一切都看作简单
3135700000021

第21章 犯错不重要,让他吃点苦头就长记性(1)

佛家说:痛了,你自然会放下。人生亦是如此,吃过苦头才会长记性,所以,不要害怕犯错误。人要做事,总会犯错,犯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防止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我们才会不断成长。

做人莫高调

董越在一家图书公司做编辑,他为人热情幽默有才气,大家都很喜欢他,上下级的关系也相处得十分融洽。舒坦的环境会让他的灵感止不住地来,因此常有佳作出现。

有一次,他编辑的图书在一次活动评选中获得大奖,一度成为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为此,他感到无比的荣耀,可惜这股荣誉感有点过头,一段时间内,他逢人就讲自己的图书获得大奖,虽然大家表面上纷纷祝贺,可是心里已经开始嫉妒他、厌恶他。

一个月过后,他发现原本舒坦的工作环境变得僵硬起来,大家对他的眼神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似乎在刻意躲避他,还有些人甚至开始与他发生了摩擦。他也很纳闷到底发生什么事情,让大家对他的态度产生如此截然相反的转变。

没多久,他终于了解这场矛盾的根源所在,原来自己犯了“高调”的大忌。

这本书之所以成功,虽然责编的功劳最大,但也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策划、美编、销售乃至领导的帮助,如今荣誉自己一个享了,还不知收敛,如此高调,试问谁会喜欢这样的同事呢?董越独占了所有人的荣耀,不懂与同事分享,大家心里自然就不舒服,尤其是上司,看到如此优秀又张扬的下属,他又怎能安心呢?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如果一个人稍微有些成绩就洋洋自得,居功自傲,虽然会得到他人的奉承,但是最终会乐极生悲,当你有一天从顶峰摔下来时,会比当初没有时更痛苦。

虽然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并不一定能做到,只有犯了错,尝到苦头后才会“痛改前非”。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高调都是大忌,而低调才是万能的“通行证”。只有在行为要谨小细微,不要耍小聪明,学会装憨卖乖,别人才不会把你当做射击的靶子,你才能成就大事。

龚遂是汉朝的一名干吏。当时渤海一带闹灾害,很多百姓忍饥挨饿,甚至还聚众造反,当地官兵也无能为力,这时,有人向皇帝推荐龚遂。于是,已经是古稀之年的龚遂再次出任太守,前往渤海赴任。

到了渤海之后,龚遂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自己轻车简出,对外安抚百姓,鼓励生息,还要求每户农家栽种树木、蔬菜,饲养猪羊等家畜。对于那些还心有戒备的人,他说:“干嘛不把刀剑卖掉买头牛?”经过前后几年的休养,渤海一带又恢复以往的生机,民风也回到以前,百姓们生活富足,龚遂的名声因此流传四方。

皇帝召他回朝,有个姓王的书吏想随他一同进京面圣,还声称自己能帮的到他,最终龚遂答应带上他。

到了长安,这位王书吏整日沉溺酒色享乐,也不面见龚遂。当有一天,他听说皇帝要召龚遂进宫,立马跑到龚遂身前对他说:“皇帝问起你是如何治理渤海的,你会如何说?”

龚遂:“照实说啊,就说我任用贤明,休养生息,使大家能人尽所能,吏治清明等等。”

王书吏说:“这样说你就完蛋了!这么说,完全就是在自夸其能。”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说,“你应该说,这不是微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保佑。”

龚遂接受他的建议,并按照他的话回禀了皇帝,皇帝听完十分高兴,就把龚遂留在身边继续任用。

俗话说“祸从口出”,如何低调做人,这说话就需要特别注意。龚遂如果没有听从王书吏的意见,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向皇帝陈述自己是如何治理渤海的,就会犯了“居功自傲”的大忌,即使皇帝当时不说什么,但也不会重用他,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揭人不揭短是基本的常识,不要拿别人的缺点开玩笑,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低调的表现。说话的姿态要谦和有礼,要真诚虚心,这才是君子风度,也能淡化别人对你的嫉妒,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莫要逞口舌,说出的话要三思,确定说出的话不会伤害到人,还能起到左右,不说空话,不说大话,另外说话不要太露骨,有时不一定需要讲实话,要考虑听者的感受,这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成熟的处事方法。

如何保持低调的姿态?有时装傻充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入,一些老将军们挺身而出,像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这些曾经在国内的战争时期驰骋沙场,扬名立万。可是如今,面临新的战争形势,他们逐渐显得力不从心,而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一大批的青年将军,像朱可夫、什捷缅科等。小将代替老将终归会对老将的心理造成一些影响。1944年,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受命前往波罗的海,帮助协调红一、二方面军的行动,与他同行的是参谋长什捷缅科,什捷缅科知道这位老将元帅对新的任命有一些不满,所以打定主意,不管他说什么,自己都不还嘴。在火车上,铁木辛哥元帅先开始絮叨:“怎么军委派你跟我去,是想教育我们这些老头子,还是监视我们?不管是什么,全都是白费劲,当你们还在玩泥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率领着成师的军队作战了,你以为从军事学院毕业后就了不起了,全国革命的时候,你才几岁啊?”这一连串的训话几近乎侮辱,然而什捷缅科没有生气,很和气地说:“那时,我刚满十岁。”他还是平静地看着元帅,一副虚心学习的样子,铁木辛哥最后说:“算了,年轻人,睡觉去吧,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他们不知不觉相处了一个多月,突然有一天,铁木辛哥笑着对什捷缅科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你不是我想象那种人,原先还以为你是斯大林派来监视我的......”后来,什捷缅科被中央召回,心中很是舍不得与元帅分离。又一个月过去,铁木辛哥元帅亲自向中央提出要这个晚辈来与自己共事。

什捷缅科的装傻充愣既体现出后辈对前辈的尊重,也是他大智如愚的表现,使他避开了与元帅的直接冲突,最后还获得了元帅的信任和喜爱。懂得装傻充愣的人绝非真的傻子,或许他们才是最聪明的人。

恃才傲物也是人们容易让自己高调的原因,不管你有多好的才华,都要学会韬光养晦,否则只能让自己吃亏。在这一方面,诸葛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刘备死后,诸葛亮就很少有大的成就,不再像刘备在时的那般叱咤风云、运筹帷幄,这是因为刘备是贤德的明君,在他的手下为事,不用担心主上猜忌,并且当时自己的地位几乎与刘备平起平坐,就像刘备形容的那样“鱼与水”的关系。因此,诸葛亮可以大施拳脚,帮助刘备三分天下,与魏吴鼎足而立。刘备深知儿子刘禅材质平平不够贤明,因此在弥留之际当着众大臣的面对诸葛亮说:“如果我儿可以辅佐,你就尽心辅佐;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料,你可以自立为君。”听完这句话,诸葛亮便吓得趴在地上忙表忠心:“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全心全意地辅佐新皇。”一向淡定的诸葛亮当时也吓得手心冒汗,聪明绝世的他又怎么会看不出刘备的心思呢,刘备再贤能也不可能把皇位让给他,即使他真心地让,诸葛亮敢接吗?谁敢肯定,刘备离世时没有诛杀诸葛的心呢?

刘禅登基后,诸葛亮甚至几次提出辞去丞相之位的请求,过去的锋芒也收敛许多,甚至故意显示出自己的老而无用,来避免灾祸。低调和韬晦是诸葛亮的大智慧。

高调、张扬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而低调为人,低调处事则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

物极必反,做人切忌贪婪

贪婪是人性的一大弱点,古往今来,无数人因为贪婪而失去了自己原本已得到的东西,甚至还为此丢掉了性命。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骠骑大将军,由于攻打匈奴屡立奇功,因此他的家族也受到皇帝的封赏,其弟弟霍光也做了大司马大将军,汉武帝去世时立下遗诏:霍光忠实厚道,可担当重任,辅佐太子。汉武帝还让黄门画了周公辅佐周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赏给霍光。霍光果然不负汉武帝重托,辅佐汉昭帝当政十四年,汉昭帝驾崩后,又迎立昌邑王刘贺入宫当了皇帝。但刘贺荒淫无度,霍光于是废掉了他,又迎立汉武帝的曾孙病已当了皇帝,称为孝宣帝,但朝政依旧由霍光把持。霍光去世后,孝宣帝才开始亲理朝政。

汉昭帝、刘贺、孝宣帝时期,霍光的权势可谓无人能及。他虽然没有谋逆纂位,但他也不懂得但凡权势这种东西,对臣子有利,对君主就不利;对君主有利,对臣子就不利;对等级名分有利,对臣子夺权就不利。霍光在世时权倾一时,皇帝都要倚重他才能治理国家,但霍光却没有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事。

霍光去世后,其夫人和几个儿子谋划要废掉太子,不料事情提前败露,其儿子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腰斩,其夫人和她的几个女儿、兄弟被斩头示众,株连九族,几千人被杀。

霍光在世时忠心辅佐汉朝皇帝,但却不能保护他的家族,当时之人只将原因归为其后人之错,而实际上,如果霍光能早些将权势归还君主,为自己的家人谋得荣华富贵,而不涉及政治,那么他的家人也不会遭到灭顶之灾。

俗话说,人吃了亏才会长记性,但有时候,等到吃亏了再长记性就晚了。但我们可以通过别人吃亏的前例来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上有很多功臣因为不懂得适时而退、不抑制自己的贪婪之欲而丢掉了性命,西汉的张良就吸取了前车之鉴,从而使自己安度晚年。

张良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他因年轻时在下邳游历遇到了黄石公,从而得到一本《太公兵法》,之后他刻苦钻研兵法,希望能完成复国大业。张良的祖先为韩国人,其父亲和伯父都做过韩国的宰相,韩国被秦国灭掉后,张良力图复国,并说服项梁立韩王成。后来,韩王成被项羽所杀,张良复国无望,于是重新追随刘邦。

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张良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著名的鸿门宴中,就是张良以过人的智慧保护刘邦脱离了险境。刘邦与项羽划分楚河汉界后,想进入关中休整军队,被张良劝阻,张良建议刘邦此时应抓住时机攻打项羽。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最后在垓下全歼项羽的楚军,打下了汉室江山。

刘邦建立汉朝后,开始册封功臣,册封张良为留侯。对常人而言,巴不得自己得到的赏赐越多越好,但张良却对刘邦说:“能凭一张利嘴为皇上效力,并被封为留侯,这是普通百姓最大的荣耀,我张良已经非常满足了。想当初我在下邳起兵,同皇上在留县会和,这是上苍要把我交给您使用。皇上能看重我,采纳我的意见,我感到非常荣幸,如今我只希望皇上赐给我留县就够了,我愿意学陶朱公泛舟湖上,云游山间。”

张良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也懂得贪婪过度终将害了自己,前车之鉴让他非常明智地放弃了高官厚禄,而向陶朱公学习,解甲归田,潜心著书,最终不仅安享晚年,还为当时的军事发展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权势可以让人风光无限,也可以让人光宗耀祖,但若稍有不慎,或过于贪慕权势,不懂得适可而止,那么有朝一日权力必将旁落,不仅自己下场连普通百姓都不如,还会连累家人。对权势、利益的追求不可毫无节制,水满则溢,过度追求权势利益只会有害无益。

物极必反同样适用于商场。求利之心人皆有之,但在求利的基础上不切实际地追求更大的利益就是过度贪婪,自古“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例子就数不胜数。

福建曾经有一家非常著名的民营企业,其负责人白手起家,生产的玻璃器皿由于物美价廉,很快就占领了当地的市场,产品销量屡创佳绩。该企业负责人看到这种情况,觉得要抓住这个机会扩大生产规模,这样肯定能获得更大的利润。于是,该负责人力排众议,不听他人劝告,投资购买了价格昂贵的新型机器,购进大量原材料,又招了更多员工,几乎将前期所获得的利润全部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