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把一切都看作简单
3135700000017

第17章 简单不是轻率(3)

拥有的东西太多,超过了自己本身能承受的力度,最后就会崩溃。拥有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会受到惩罚;拥有了不属于自己的美好,不仅仅会破坏事物原本的自然,真正属于自己的也没有得到。所以,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对自己进行一番正确的评价,看一看自己是否拥有了与自己不相匹配的荣誉或财富。

一年春节晚会共有六名主持,多遍彩排之后,有一位主持的大姐,导演组突然决定不用了。但又没人去通知她。第二天,当那位大姐兴冲冲地拿着礼服来到化妆间时,化妆师告诉她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结果那位大姐黯然神伤地走了。当时杨澜就坐在一旁,这件事对她的触动很大。她通过这个主持大姐所遭遇的“命运”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从那以后,那位主持大姐黯然神伤地离开春晚会场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杨澜的脑海里,她同情那位大姐。为台里那位导演不近人情的做法反感,因为她认为如果你觉得这位主持大姐不适合做主持,你可以通知到她并做好她的安慰工作,就不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这位主持大姐为台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曾主持过很多重要的节目,然而这么深重的伤害仍然降临到了她的身上,杨澜怎么也想不通。她开始感到了世事无常,开始感到了来自生活的恐惧。她曾经历了好几个不眠之夜。她想,现在我正红时,人人都争着要我上栏目;如果有一天我走到才枯气竭的时候,我不是照样地任人挑来挑去难逃这样的命运吗?于是杨澜开始为自己躲避遭受那位大姐那样的伤害而积极地准备着一条退路。

选择放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她正处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杨澜在这之前工作是很顺利的,她1990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就直接进了中央电视台,担任《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这个节目她从1990年一直做到1994年。在这个节目中,杨澜那种充满睿智清新的主持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于1994年获中国第一届主持人“金话筒奖”。这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主持人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实在是难能可贵,同行都向她投来了羡慕的眼光。然而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就算自己能说服自己,可是父母会同意吗?朋友会理解吗?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她内心一度十分矛盾和痛苦。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杨澜终于下定了决心要急流勇退。因为她深深明白:人要更好地生存就得牢牢地站稳脚跟,不能沉迷在鲜花和掌声中,要不断地去寻找新的成长方向。于是她毅然地在自己最红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央视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攻读国际事务硕士学位。

杨澜三年留学回来后,加盟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创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工作室》,并担任制片人和主持人。2000年,她创办了大中华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阳光卫视”卫星频道,出任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席。2001年,杨澜应邀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同年7月,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会议上代表北京作申奥的文化主题陈述,她的精彩表现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为我国赢得2008年的奥运主办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杨澜的发展来看,她选择在当红的时候离开央视是明智的,她对自己有着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所以在适当的时候才能勇敢地选择放弃。而正因为她选择了离开央视,她才有时间去苦练内功,才有了后来她发展的更大空间,才取得了现在骄人的成绩。其实放弃并不是简单地扔掉,而是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做出舍弃,为下一次出发积蓄更大的能量,为新的目标找准方向。

学会变通,不要一味地坚持

我们常常认为,要想成功就必须学会坚持,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一味坚持过度往往会演变成顽固不化,而适当的变通就是以变化自己为途径通向成功。

没有办法改变环境,那么,我们就改变自己吧。人生在世,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学会变通。因为,客观情况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正如诸葛亮所说:“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利而所何无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对于善于变通的人而言,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困难,只存在着暂时还没想到的方法,然而方法终究是会出来的,所以,善于变通的人只有一个归宿,那就是成功。人生在世,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一样,每个人遇到过的困难也迥然不同,那么,每个人采取的方法更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任何人遇到任何困难,都必须变通,不变通,就无法克服困难,很难走向成功。

一位老者悠闲地散着步,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打骂声。他好奇地走过去,看见一位母亲正在大发雷霆地打骂自己的孩子,孩子吓得哭成了一团。老者急忙上前去阻止说:“这位太太,有话好好说别打孩子呀!”

母亲气呼呼地说:“这孩子太顽皮了,让他写完作业再出去玩,他偏不听非偷跑出去玩。让他回去写作业,他还一脸的不服气,真是气死我了。”

老者听完笑笑说:“这位太太你没听过朝三暮四的故事吗?”

母亲摇摇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没念过几年书,就因为这样一辈子吃苦受累,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出息。”

老者感叹地道:“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哪?可是小孩子是需要教的,你听我给你讲: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栗子已经由三颗变成四颗,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这就是朝三暮四的故事。”

母亲认真地听完若有所思地想了半天,于是她对孩子说:“你在这里玩吧,妈妈回去做饭,记得玩一个小时后马上回去写作业。”

孩子欢呼了一声,高兴地跑开了。

母亲笑着问老者说:“应该是这样吧?”

老者冲着母亲竖起了大拇指说:“这样就对了,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可是我觉得,它还有一层意思是,对待一样的事情需要变通,就像孩子在学校学习了一天,晚上回来应该顺着他的意让他出去玩一会,缓解一下学习的压力,这样我想孩子回去后完成作业也会又好又快的,反之你让他先写作业他就非常反感,不但不想写还对学习生出了厌烦之心。”

母亲听完认真地地点点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劳逸结合,凡是要懂得变通,对于孩子而言,我们要学会运用好的方法,才能让事情起到好的效果。

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学习的时候都和上面事例当中的母亲犯了一样的错误,以为让孩子不停歇的学习就会让孩子学习成绩上升。孩子在学校已经上了足够多的课程,如果放假回家还守着孩子学习,甚至报很多的补习班,这样只会让孩子压力负重,反而会事倍功半。

坚持不懈的学习需要动力,动力首先来源于兴趣。感兴趣就会学不够。这是主动快乐的学习状态。找到兴趣去学习,会事半功倍,收效最大。

孩子的成功是家长的成功,要把孩子教育成功,家长需要注意一定的技巧。变通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法宝。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变通一下方法来和孩子交流呢?

三国时的曹操堪称是一个懂得“变通”的典型代表,他“割发代首”的故事被认为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曹操在出征张绣途中,下了一道命令,各位将士经过麦田时,不得践踏庄稼,否则一律斩首。一日,曹操正骑马前行,一只斑鸠突然从麦田之中飞了出来,曹操的马受惊蹿入了麦田,踏坏一大片正在生长的麦子。

曹操立即叫来了行军主簿,要求对自己按照军法从严处置,主簿显得十分为难。曹操却说:我自己已经下达了禁令,然而自己却违反了,如果不作处罚的话,又怎么能够服众呢?他立即抽出随身所佩之剑要自刎,左右随从急忙解救。这时,谋士郭春急引《春秋》“法不加于尊”为其开脱,曹操便顺水推舟,说一句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过了一会儿,还是拿起剑割下了自己一束头发,掷在地上对部下说:“割发权代首”,叫手下将头发传示三军,将士们看后,便更加敬畏自己的统帅,再也没有出现过不遵守命令的现象。曹操在自己坐骑践踏麦田的时候,想到了“割发代首”的“变通妙计”,不仅保全了自己的脑袋,同时也达到了“杀鸡儆猴”的目的。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执著是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顽强不息的精神,它是积极可取的。而固执代表呆板、顽固、不灵活,是不可取的。执著者知事情可以为,而后执著之,因此总是能够最终战胜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可是,执著如果过度就会变成固执。而固执者往往不能明辨是非,结果常常钻进死巷子里不能自拔。因此他大多都是社会中悲剧的主演者。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在一个经常下雨的季节里,山洪突然间暴发,洪水马上就会淹没这个村落了,一个神父在教堂里祈祷,洪水已经漫到他跪着的膝盖。救生员驾着救生船来到教堂,对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就一定能够会把会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没过多久洪水已经漫到了神父的胸口,神父只好勉强地站在祭坛上。这时,有一个员警开着快艇过来,对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好长一段时间,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飞过来,飞行员丢下绳梯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看到你被洪水淹死啊!”然而,神父依然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会与我同在!”

剎那间,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最终被洪水给吞没了。

神父到了天堂,见到上帝便生气地问道:“主啊,我终生都在奉献自己,兢兢业业地侍奉于您。然而为何您却不肯来救我呢?”上帝便说:“你怎么能说我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过去救你。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派了一架直升飞机去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因此我以为,你一定是想着要回到我的身边来陪我。”

神父的“执著”实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其实,世上的狠多事情都是由于自身过度的固执所造成的。固执的人时常会拖累别人,自己也难免会深受其害。在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别忘了唯有我们自己愿意伸出手来,人家才能帮得上忙。

被列宁称之为十一世纪中国伟大的政治改革家的王安石曾以固执著称,人们都称“拗相公”。在变法的过程当中,他听不进去不相同的意见,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东西他就一定不会去改。对他的新法当中很多不合理与自相矛盾的地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人都曾提出过一些善意的正确意见。可是,他不但听不进去,反而还与这些人为敌,以致变法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当中,人要学会为最后的胜利而作适时地变通。从而来完成自己的理想与心愿。

一匹老马,由于不慎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也不能顺利地把它从里面救出,后来便打算把它活埋算了。而当泥土一铲入井中的时候,老马便立即看到了逃生的希望。它不断抖落身上的泥土,倒入井中的泥土越来越多,老马脚下的土堆也越来越高。结果,老马顺利逃出了枯井。老马透过创新的思维与创新的行动拯救了自己,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可现实中的人们在职场中,一旦落入“枯井”,通常只会怨天尤人,坐以待毙,而不懂得变通。懂得变通。利用自身所存在的各种优势。寻找“出井”的方式,才能使我们在逆境中摆脱被动,赢得机会,走向成功。

在春秋战国之际,孙膑初到魏国,魏王把众臣召集到了一起,他要当面考查一下孙膑的智谋。

魏王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来。”魏王说:“不可取。”

孙膑说:“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大王从上面下来的。不过,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却有一个办法能够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得意洋洋地说道:“那好。”说着就离开了座位,从上面走了下来,同时还说着,“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周围的群臣们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同时也哄笑着孙膑的无能。在突然间,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聪明才智连连拍手称赞。

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世事变幻无常,不管做什么都不是一帆风顺。当你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后,你必定要制订一个相应的计划,可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往往一件事的发展、变化在你的意料之外,你原有的计划将不再适合于已经变化了的局面,你必须对此做出改变。

懂得变通的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而那些只会照本宣科坚持的人,即使坚持一辈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