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
3105500000012

第12章 培养良好“小”习惯,成就男孩“大”未来(1)

习惯就像车轮的转动一样,它有着很强的惯性和力量。不过,好习惯会推着车轮朝着成功的方向挺进,而坏习惯会不断扯车轮的“后腿”,阻碍其与成功接近。因此,为了养育出最棒的男孩,父母一定要从改正男孩的坏习惯、培养男孩的好习惯开始。

自信成就男孩的一生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自信力对于事业简直是一个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自信心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自信的孩子往往具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激情,勇于克服困难,乐于接受挑战,性格乐观开朗;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持怀疑或否定态度,自己不相信自己,具有自卑感,遇事显得怯懦,不敢挑战新事物。这是一种心理素质差和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对孩子全面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一个孩子能否具有自信,往往会对其今后一生的成功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然而,自信心又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实践中逐步培养形成的,也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肯定、赞扬声中逐步得以增强的。

新亚今天回家一直垂头丧气的,吃饭时也不像平时那样叽叽嘎嘎说个不停了。细心的妈妈知道孩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了。

吃完晚饭,妈妈洗碗、拖地忙活了大半天,抬头一看表已经是晚上8点了。估摸着新亚的作业也该做完了,就决定找儿子好好谈谈。用手轻轻地扣了扣房门,妈妈推门走了进去,发现新亚正用手托着腮在发呆呢。

“新亚,你在想什么呢?”妈妈故作轻松地问道。

新亚一愣,看见是妈妈,也不说话,继续发呆。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新亚终于说出了自己不快的原因。原来,班级明天要举行班委选举,成绩一直不错的新亚想竞选中队长,但是又怕自己能力不够,不能当选,正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呢!

听了儿子的倾诉后,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新亚说:“儿子,你是小男子汉了,自己决定想做的事情,就充满信心去做吧,妈妈相信你会做到最好的,你有这个能力!”

看着妈妈鼓励的目光,新亚重重地点了点,高兴地去睡觉了。

经过竞选演说、同学投票、老师任命等环节后,新亚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中队长。放学回家后,新亚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在厨房中准备晚餐的妈妈。妈妈也由衷地替新亚感到高兴。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培养男孩自信心时却做得不尽如人意,甚至有的父母总是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看到这里,有的父母就要提出质疑了:“我们都想让孩子变得更有自信,怎么会打击他的自信呢?”别急,看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行为,当孩子满心欢喜地拿着自己精心画的画让你看时,你是否说过:“这是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这就是在打击孩子的自信。因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脆弱的,如果在他年龄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受到打击的话,那他就很难再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了。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他在做事情之前,首先会对自己说的就是:“我不行。”那么他怎么能够取得成功呢?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谁还会相信他呢?既然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没有自信的孩子,那么就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这样他才会在自己的生活以及学习中表现得更加优秀。等他将来进入社会以后,他也同样会表现得很出色,他也一定会成为父母的骄傲的!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激发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第一,相信孩子,多说“你能行”。

孩子做什么事情,不管成败,就当做给孩子一次人生的体验。而且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要经常对孩子说“我相信你能行”,不管孩子多么胆怯,听到这句话就像看到阳光一样,顿时就会产生十足的自信,从而做得更好。

第二,让男孩从成功中获得自信。

培养男孩信心很重要的一个方法,便是让他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会使男孩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父母应根据男孩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男孩经过努力就能达到,进而体验到成功的满足。

第三,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

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而自尊、被人尊重,是产生自信的第一心理动力。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试验自己的能力,学会如何去应付危险的局面。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如果父母过多地为孩子做事,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孩子的独立与自信。

让男孩不再“马大哈”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说:“天才这个字本来含义极其暧昧,它的定义,绝不是所谓‘生而知之,不学而能’。天地间生而知之的人没有。不学而能的人也没有。天才多半由于努力养成。天才多半由于细心养成。”认真细心是我们把事做好的正确态度。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粗心马虎,经常丢三落四。

其实,男孩粗心马虎和父母确实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男孩在幼年时期,父母没有对他们进行过系统的训练,或是常让孩子一心二用,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让男孩在一个嘈杂混乱的环境里学习,都有可能养成男孩粗心马虎的毛病。而男孩的粗心大意又是许多父母深感头疼的问题,不少父母屡屡施招,效果却不明显。不过,下面这位妈妈的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爸爸妈妈经常说我是“马大哈”,我只当耳边风,这耳进,那耳出,根本就没有往心里去。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爸爸妈妈也只是说说而已,对我还是挺放心的。

每天放学回家,妈妈都会问我学校的事,我也总是报喜不报忧,只说好的,挨老师批评的事我都不说。每年学期结束时,妈妈都会去学校开家长会,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老师向妈妈告状,说我经常不写作业,总挨批评,可还是不改。写的作业也因为粗心,错误很多,几乎每隔两天就要挨老师的一次批评。听了老师的话,妈妈知道我对她撒了谎,很是生气。

回到家,妈妈生气地责问我:“为什么不写作业?”

“老师留的作业那么多,我都会了,就不想写了。”我理直气壮地回答妈妈。

“会了?那为什么还写错作业呢?”妈妈见我如此,继续追问道。

“你不是说我是‘马大哈’吗,你都知道的,我就是粗心嘛!”我带着撒娇的语气回答道。

“是粗心,还是不会?”妈妈见我如此,态度稍微有些缓和。

“我感觉都会了,写的时候错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很无奈地回答道。

“那为什么不说挨老师批评的事呢?”妈妈接着问道。

“我说了,你又该唠叨了。我是‘马大哈’,有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我继续说道。

“你还有理了?”妈妈有些生气地说道。

“我‘马大哈’也有你的错,谁让我小时候你不帮助我改正呢?现在我想改,都难了。你怪我也没用了。”我把责任往妈妈身上推。

妈妈听了我的话,陷入了沉思,也许她在想怎样帮我改掉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坏毛病呢!

说来也巧,一次我上学又忘记戴红领巾了,妈妈没有给我送过来。放学回到家,我眼泪汪汪地对妈妈说道:“妈妈,今天因为我没戴红领巾,班上被扣了一分,同学们都责怪我。”

见此,妈妈趁热打铁地说:“那以后你可得把该带的东西整理好了!”

我点了点头。这以后,我晚上做完了作业,总是认真地收拾书包,嘴里还念念有词:“钢笔、尺子、红领巾……”说来也怪,自那次小风波以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做事有条理多了,再也不丢三落四了,‘马大哈’也不再是我了。

这位妈妈的做法看似很无情,但是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妈妈不给男孩送红领巾,致使男孩遭到了同学的责怪,之后就记住了,也从此慢慢改掉了做事没有条理的习惯。可见,对于蜜罐里泡大的男孩,有时候小小的惩罚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父母一定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尽量减少其由于粗心造成的失误。

第一,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改变男孩粗心的毛病。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游戏要生动好玩,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同时要激发他的好胜心,并鼓励他,而不要用打击的方式,以免引起男孩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第二,制定惩罚措施。

如果孩子因为粗心而导致某件事情没办好,父母可以对他进行一点小小的惩罚。如少看一会儿电视,或者罚他背几段有关粗心的格言与小故事等。

第三,父母的榜样作用。

要改变男孩粗心大意的毛病,家长需要让男孩在生活中体会细心的好处,如果你的朋友中有人从事精密、细致的工作,你不妨与他们联系好,带上男孩去看看他们工作的情景,让男孩能受些启发。同时,家长还可以让男孩多做些“细致活”,如练习毛笔字、剥毛豆等,以此来提高男孩的细心程度。

第四,努力让孩子的生活有序。

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也是从小逐渐形成的。试想,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无序的家庭中,没有一定的作息时间,东西可以随处乱放,如何能要求孩子没有马虎的行为呢?因此,妈妈应该重视这一点,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规矩,不要随心所欲,东西摆放要整齐,让自己的家里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一旦孩子在生活上养成了有规律的习惯,就一定能摒弃粗心的毛病,变得细致认真起来。

创新是男孩获得成功的武器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听话、学习好就可以了,而轻视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时间久了,孩子就会逐渐变为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丝毫没有创新精神。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何有那么多重大成绩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孩子的好奇心强,对周围新鲜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爱提问,喜欢探究,这就是孩子创造思维的表现。而家庭又是创造型人才诞生的摇篮,任何家庭都能诞生创造型人才。但不同的家庭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张肇牧从小就聪明异常,考入全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毕业后又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在众多对他敞开大门的世界著名大公司中,他选择了所罗门金融投资公司,年薪15万美元。张肇牧也许只是平常人中的一个,但是他有一个富有爱心和智慧的母亲,在母亲这位人生第一位老师的培养下,张肇牧才能焕发出这样夺目的光彩。

一天妈妈下班回到家后,刚走近厨房,就嗅到一股怪怪的刺鼻的味道。小肇牧正在厨房里,他看见了妈妈,就直往后退,他努力想用身子挡住身后的一个锅。妈妈过去一看,浓烈的怪味正来源于这个锅中的东西。

原来,淘气的小肇牧竟然把架子上的酱油、醋、料酒、麻油、虾油卤和番茄酱等,凡是瓶装的液体流质,统统都倒在一起,调成了黑糊糊的一锅。

妈妈顿时就发火了:“你什么不能玩啊?为什么这么淘气啊?”

小肇牧低垂着头,怯怯地说:“妈妈,我想配一种药水,让蚊虫一叮就自己死掉。”

尽管清理厨房弄得爸爸妈妈前所未有地手忙脚乱,但是他们没有打他,甚至重言重语也没说一句,孩子虽然做了件傻事,但其中蕴涵着的创造欲是极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创造欲望,加之后天的努力,使小肇牧长大后才有了现今的辉煌成绩。

由此可知,创新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孩子从小展现出来的创新天赋是各种各样的,他们爱幻想、爱动手,而且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敢于将大胆的想法付诸实施。在这些幻想中,蕴涵着大量创新的火花,犹如金矿中蕴涵着金子。实际上,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的成就,关键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创新是—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因此,父母一定要尽职尽责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保护男孩的好奇心,父母不要直接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把男孩的时间安排满,而应多留一些时间让男孩自己安排。如果男孩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父母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同时,多鼓励男孩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男孩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男孩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男孩,要给男孩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多给男孩一些尝试的机会,鼓励男孩主动去试,自己分析和总结,这样在满足男孩好奇心的同时,更能锻炼男孩的思考力,为培养男孩的创造力提供了时机。

然而,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孩子的创新意识在父母的干涉下“胎死腹中”。比如,父母或者老师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追求统一,“枪打出头鸟”,让那些本来具有创新意识的男孩的创新苗头被消灭掉了,进而一个创造天才也就随之消失了。那么,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

第一,树立“开放性”“科学性”“家庭和学校立体教育性”的观念。

实现家教观念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第二,鼓励孩子动手动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呼吁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和双手,让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因为只有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喜欢提问题说明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也不必每问必答,有些问题应启发孩子动脑思考,让他自己寻找答案。

第三,积极引导孩子探究。

积极探究是创新意识的先导,所以要保护孩子的探索欲望,积极引导、支持孩子的探究行为,以孩子的探究行为为起点,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让没有耐心的男孩“坐得住”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只有先养成专心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小男孩的表现却很让父母失望,他们很聪明,也很有天赋,可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孩子,他们看上去普普通通,也不聪明,可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却很高。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后者学习时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一心一意,真正做到了“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做到了“专心致志”。

所谓的“专心致志”,就是我们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大脑把全部注意力都倾注于这件事而不关注其他事情或问题。有关专家作过调查,人与人相比,聪明的程度相差不是很大,但如果专心的程度不同,学习的表现却大不一样。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一部分全神贯注、高度兴奋,其他的部分就全部放松、高度抑制。处于高度兴奋的一部分,各种营养成分的供应都很充足,反应也会特别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