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有的家长在高考前对孩子管得很严,不准看电视,不准看小说等,但是高考一结束就什么也不管了,甚至什么家务活也不让孩子做,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其实,即使高考结束,家长也不要纵容孩子为所欲为,因为考生毕竟还是孩子,有些事情考虑不周,或一时冲动就做了,很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家长对孩子高考后的娱乐应有所限制。我建议,家长可以适当让孩子做些家务,一来可以分散他的注意力,二来可以提高、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2.人生三岔口——填报志愿时
在高考这场战争中,如果说孩子是冲锋陷阵的士兵,那么家长就该是运筹帷幄的将军!作为家长,怎样才能在高考这场特殊的战争中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指挥若定、稳操胜券的将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确立高考目标首先需要确定我们的起点,即需要明确我们的实力水平。在高考志愿这个坐标下,你的孩子该如何确定自己的坐标点?这实在是每个考生家长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定高了,达不到目标,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定低了,唾手可得,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这时候我们要说,家长其实可以在确立高考目标这一点上为孩子做很多,能够帮助孩子更有效更广泛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和材料,从而确保他在定目标,填志愿时不会由于盲目和困惑而花去更多不必要花的时间。究竟哪些事情是家长应该做并且必须做好的呢?
我们还是回到高考的目标谈起。高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考上理想大学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恰当地填报志愿。怎样才能填好高考志愿呢?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对招生政策及相关信息的熟练掌握,二是考生的实力。而要提高考生的实力,需要从三个方面去实现:首先靠自身努力,其次家长也应给予一定的帮助,再次需要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据报道,某省某地的考生,高考志愿有80%的人是父母包办代替的,其中有一半考生对所报的志愿是不满意的。这种现象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家长的信息不灵,理解和运用的方法不同,必然造成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失控,布局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多方面收集整理高考有关资料,正确运用高考信息,这对于正确指导考生填报志愿是十分有益的。
3.几家欢乐几家愁——高考放榜时
紧张的高考已经过去,此时此刻考生的家长随着暑热无不心急火燎起来,急切盼望着一个好消息:通知书赶快下来吧,自家的孩子考上大学吧!
根据以往现象,高考发榜之际,个别宁静的家庭气氛,很容易因为孩子落榜的消息而骤然紧张起来。其中,不乏由于孩子不能正确面对落榜现实而激起的微波,更多的却是由于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落榜而掀起的巨澜。奚落者有之,斥责者更有之,闹出人命悲剧者亦有之。凡此种种,均属不应发生之列。
作为家长应该坦然处之,冷静面对孩子的高考落榜,要像往常一样和孩子一起交流,并且有意识地多做一些开导工作。向孩子讲明:人生的路还很长,一次失利算得了什么?摔倒了,再爬起来,别灰心!家长亲切,温暖的勉励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尽快地稳定下来,而且能够重新燃起孩子奋发向上的火焰,使之产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更大动力。另外,家长还应该冷静地跟孩子一起分析高考落榜的原因在哪里?
一般说来,孩子高考落榜总不外有以下四个原因:
(1)孩子学习成绩平时一般或不好,称之为正常性原因。
(2)孩子平时学习成绩突出,临考试时心情紧张怯场,晕场,以至应该能做出的考题未能做出,发挥不好,称之为偶然性原因。
(3)孩子已达到了录取分数线,但因健康状况不符合专业要求,被取消录取资格,称之为体质性原因。
(4)孩子达到了录取分数线,但由于填报志愿不当,而失去大学录取机遇,称之为技术性原因。
虽然说考上大学,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能促使他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决不能说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就没有出息,就没有前途。不能说高考落榜,就眼前一片黑暗,对于那些为了追求上大学目标,而付出了艰辛劳动的考生,高考落榜诚然是一次挫折,但能以一次胜负论英雄吗?能因一次小小的曲折就熄灭心中的希望之火吗?所有高考落榜的考生,不妨放眼看一看,今后脚下的生活之路还很长,也很宽,没有必要沮丧或失去信心。
上大学,是一条通往山顶铺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容不下千军万马并驾齐驱。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和文化条件下,高等学校招生仍有限,榜上无名也很正常。怎么办?无论坚持再考,还是自学成才,都需要理想和信心,需要有同困难、挫折斗争的坚韧不拔精神。这是一个新的考试,是一场面临比高考试卷更严峻、更有意义的试卷。上大学与自学,在目前来讲,各有短长。大学学习条件优越,但其课程设置,有的专业时常和社会脱节。大学毕业生用非所学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毕业后几年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也比比皆是。固然上大学,有正式文凭,是走向社会,寻求职业的敲门砖。但如果你立志成才,以获取知识为唯一目标,想真才实学,不慕空名,那又何必盯着一块大学招牌和一纸文凭?当前,社会为青年自学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各种广播、电视、业余大学、函授教育等全面发展,各类教育手段和知识已面向全社会开放。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人类科学文化完全属于任何有志于学习的人,不上大学可以自修大学,没有名位的人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再说国家也承认具有同等文化水平的人享有同等学力。
据说目前国内有些外资企业,更喜欢招自学成才的人,因为这种人有毅力,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独特的见解和创造力;而对于虽有正式大学文凭的人,如果试用量才不行,照炒鱿鱼。自学考试现已为广大自学青年成才架设了一座通天桥,愿所有高考落榜的考生家长,积极鼓励自己的孩子自学成才,积极鼓励孩子鼓足勇气,不畏曲折,刻苦自学。即使参加了工作,也锲而不舍。只有在自学之路中洒下辛勤的汗水,勇攀知识山峰的人,才一定能获得知识的丰收。
为您支招
1.大解放——高考结束伊始
高考终于结束了,作为家长,是不是就可以撒手什么都不管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个期间,我们更要注意“考后关怀”,给孩子更多的温暖和支持。下面就从生活料理和心理按摩两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
高考后的饮食忌宜
往年高考后都有考生因暴饮暴食而引发肠胃炎,一些考生由于高考前对生冷食品比较忌口,考后会放开肚子大吃冷饮,也有考生因在聚餐时饮酒过量被送进医院治疗。因此,考生在高考后也应讲究科学饮食。
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在高考的过程中营养能跟上,所以不停地给他吃好的,而这些“好”的却让他超重甚至肥胖。在高考前的体检中,超重的、肥胖的有不少。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家长一味地给孩子补充高能量、高热量的食物和营养品,造成能量摄入大大超出需求,蓄积成为多余的脂肪造成的。所以,在高考结束后,应该使孩子的营养恢复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考后饮食:要有规律有节制
倘若高考后,家长为了犒劳孩子,还是挑他爱吃的让他吃,或是孩子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很容易引发肠胃炎或迅速“增肥”,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找上身不说,还容易疲劳、动作不灵活或迟钝、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产生自卑、压抑、性情孤僻等心理问题。纠正的办法是:高考后的饮食要特别有规律、有节制,千万不能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恨不得把平时吃不到的东西一下全吃了。
夏天饮食:少冷忌酒多鱼豆
特别是夏天,对于自己喜欢的食物,像冷饮、冰淇淋等,千万别贪嘴;日常饮食要尽量清淡,不要喝酒,多吃一些鱼类、豆类等健脑的食物,以促进大脑的细胞代谢,缓解疲劳。
临睡前:喝杯牛奶助睡眠
考后的一周内每天至少保证8~10个小时的充足睡眠。晚上10时左右睡觉,临睡前喝杯牛奶,以提高睡眠质量。
熬夜后:补充水分补睡眠
熬夜时,要注意补水,多喝点枸杞大枣茶或菊花茶,既能补水又能去火;熬夜后的白天,最好不要出门,要把失去的睡眠补回来。
用眼过度:多吃蔬菜和水果
考后仍然长时间用眼睛通宵看影碟、整宿上网玩游戏,非等到眼睛疼了、直流眼泪才知道歇一会儿。一是要及时补水,尤其是夏天,屋里开空调的同时最好配上加湿器;二是要多吃蔬菜、水果,弥补身体失去的水分。
女生调经:多吃蛋奶豆鱼肉
有的考生的月经期刚好在高考前后的几天。为了不让月经影响考场发挥,就采取了吃药调经的办法,有的则由于高考紧张使本来正常的月经周期发生紊乱。此类考生高考结束后的恢复和调理同样需要注意,否则会影响健康。调理方法是:在饮食方面,多食用鸡蛋、牛奶、鱼肉和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喝水,不偏食。
男同学:聚会喝酒别逞能
对于一些男同学来说,聚会还意味着大量喝酒。一个人喝二三瓶啤酒都是平常事。每年高考之后,都有一些考生因暴饮暴食而引发肠胃炎;也有平时极少喝酒的考生因在聚餐时饮酒过量而被送至医院治疗。因此高考后的饮食一定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男生别逞能喝酒。
特别提醒:千万别胡吃海喝
全面均衡的营养是考生脑力和体力得以恢复的物质基础。营养对人体来讲是重要的,但也不能燕窝、鸡精大补、特补和乱补,更不能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大吃大喝,这不仅会增加胃肠负担,而且还会加重酸性体质。更可能会使孩子在假期迅速“增肥”,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温馨提示:每日酸碱要平衡
每天要保证400~500克粮食和90~100克蛋白质摄入量,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钙、钾、镁等微量元素,属于碱性食物,适当增加有利于人体酸碱平衡,消除酸性食物对人体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脑力和体力的恢复。
除了在生活上关心孩子以外,家长更要在心理上帮助孩子正确调适自己的心态。
高考后家长六不要
(1)不要与人攀比。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单位几个同事的孩子一起参加高考,或是一栋楼里几个孩子一起参加高考。这时家长就要注意,高考完后,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对比,比如不要说“听说谁家的孩子考得不错”之类的话,这会给孩子增加压力。
(2)考前考后态度落差不要太大。
有的家长在高考前对孩子体贴入微;而高考后就完全变样,这样的变化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他有可能会认为,自己只是参加高考的工具,父母并不关心自己。
(3)不要四处打听消息。
高考一结束,有的家长恨不得立即就知道成绩,所以四处打听有没有标准答案,有没有公布成绩。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4)不要凡事大包大揽。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刚刚高考完辛苦了,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做,其实这是不对的。而是应该让他适当地学做些家务,一来可以分散他的注意力,二来可以提高他的自立能力。
(5)不要纵容孩子为所欲为。
有的家长在高考前对孩子管得很严,不准看电视,不准看小说等。但是高考一结束就什么都不管了,孩子想怎么疯就怎么疯。专家指出,考生毕竟还是孩子,有些事情考虑不周,或一时冲动就做了,很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家长对高考后孩子的娱乐应该有所限制。
(6)对亲戚朋友不要妄下定论。
有的家长和亲戚朋友谈话时,为了给孩子鼓劲,就说:“我孩子肯定没问题。”或是为了谦虚,就说:“他肯定不行。”其实这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与亲朋闲聊时,可以轻松地一句带过:“考得还可以,不过要等成绩出来后才知道。”
2人生三岔口——填报志愿时
对于高考填报志愿,家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1)提供资讯支持。
备考中的高三学生,学业负担很重,几乎将所有能支配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无暇顾及其他事情。但是不仅是学习、考试,还得填报志愿。只有教材不行,还需有足够的资料。学习上家长帮不了多少忙,顶多是提供好一些的学习环境和后勤保障,但在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填报志愿的资料方面可以帮助考生做许多事情。
(2)只当参谋不包办代替。
天下父母都是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的,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将来能成为栋梁之材。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家长还固执得有些过分。其实,高考志愿终究是孩子的志愿,该由孩子做主。作为家长和老师以自己的经验和分析,提供一些指导意见是应该,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包办代替,由家长或学校老师说了算。在填报志愿整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只做参谋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