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可不知的犹太人赚钱智慧
2980400000035

第35章 深思熟虑,左右逢源(1)

犹太人有个传统,安息日不能工作,只能在家好好休息,学习功课。可是有个别商店的老板却对此置之不理,照常营业,亵渎了安息日。一次讲道时,拉比对这样的店主大加谴责。可是,礼拜结束后,亵渎安息日最为严重的一个老板,却送给拉比一大笔钱,这令拉比非常高兴。

到第二周礼拜时,拉比对安息日营业的老板指责得就不那么严厉了,因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那个老板给的钱会更多一些。谁知结果一个子儿都没拿到。

拉比犹豫了好一阵子,鼓足勇气来到这个老板家里,向他询问根由。

“事情十分简单。在你严厉谴责我的时候,我的竞争对手都害怕了,在安息日不营业了。”

犹太人以虔诚闻名于世。但在说笑话时,却老是有点过火,甚至极为出格,不要说道貌岸然的拉比,就是神本人也常被拿来取笑一番。不过,从这则本意在于调侃拉比的笑话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犹太商人的一只生意眼。

消除所有竞争对手、彻底垄断市场,这始终是商人的理想境界。商人之间的相互竞争,争来争去,争的不过是个不同程度的垄断。

垄断的实现手段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但对犹太商人来说,政治手段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权力阶层与犹太人作对的时间远远多于同犹太人和平相处的时间,至于偏袒犹太人的时间更是百年难得一见。而换一下经济手段也不现实,为什么呢?因为这对经济实力包括商品的生产技术以及质量等要求过高。在犹太商人看来,别人都局限于种种非理性的成见或因害怕冒险等而不肯或不敢介入的时候,是最有利的垄断时机。这种时候,市场回报很高,能在不需要多大成本的情况下使垄断局面得以维持。笑话中的商店老板追求的就是这种有利时机。他付给拉比的一大笔钱,不过是安息日赢利之一小部分而已。比起采取其他吸引顾客的手法,如广告、惠赠、大削价等,这种方法要省时省力省钱多了。

当年犹太商人之所以能在几乎无人竞争的情况下从事放债和贸易这些获利丰厚的行业,就是因为基督教神父讲道时对它们进行了严厉的谴责。犹太商人没有义务遵守基督教的教义,此外,只要合法,他们对神学上或道德上的说教历来不太在意,只管大大方方地去赚自己的钱。毫无疑问,犹太商人的这只生意眼也是历史赋予的。

犹太商人能超脱形形色色的先人之见或刻板模式的束缚,在新兴的行业或领域兴起之时就最快地发现它,也就是因为他们抱有这样一种态度。

所以,如表演业、电影业等娱乐行业还被看做不正经行业时,犹太裔人已大批进入了这些领域;在美术界还一味只知道保存美学趣味与价值时,犹太美术品商人已主宰了纽约第57大街上的世界美术作品市场;同样,当其他律师,尤其是华尔街上的大法律事务所中的律师,还对人身伤害诉讼不以为然,把接手这类案子的律师称之为“追救护车的人”的时候,犹太律师正好把它作为自己赚取成功酬金的领地。

找到难题的最佳解决办法

犹太商人素以守约守法著称,这很为人称道。在实际经营活动中,犹太商人同样也会遇到种种法律规则与经营目标发生冲突形成两难的情境,但同一些喜好偏执于一端的他族商人不同,犹太商人的基本策略是化两难为两全。

犹太人自己有这么一个笑话,也许可以作为犹太商人这一策略的幽默解说,虽然其中并没有出现商人。以色列的住房问题很严重,几个德裔犹太人只好将一个报废的火车车厢作临时住舍。有一个晚上,几个德裔犹太人穿着睡衣,在寒风中颤抖不已地来回推着车厢。一个本地犹太人不解地问:“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因为有人要上厕所,”推车人耐心地说明,“车厢里写着:停车时禁止使用厕所。所以,我们才不停地推动车厢。”

凡乘过长途火车的读者,想必都有机会看到这一条规定。其意图何在,大家也都清楚。现在既然车厢已经成为固定居所,此规定作为列车运行中的规定理当自然失效,虽然在保障“住宅”周围的环境卫生中还有必要遵守,可是这几个德裔犹太人(犹太人中法律观念最强的,也许就是德裔犹太人)却不知变通,死守规定,弄得两头不讨好:人冻得要命,环境卫生仍没搞好。

这是对笑话的一般理解。

然而,要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事情就完全不是一个“迂腐”问题,反倒是“变通”的表现了。

这几个犹太人是寄居在火车车厢之中的,就像犹太商人长期寄居在其他民族的社会中一样。这条规定是铁路主管部门制定的,无论其是否有效,应由列车车厢的所有人或铁路主管部门宣布,这几个犹太人没有立法的权力,自然也没有废除某项法律的权力。说实在的,犹太商人在各自所在国中,经常也要面临这类原该自然废弃但偏偏还实际起着“作用”的法律或约定俗成的规矩,要是他们也经常越俎代庖地宣布予以废除或犯规不已,带来的恐怕远不止“环境卫生”的问题了。

规定既然不能废除,用厕所又在情理之中,聪明的德裔;犹太人就想出了让列车“动起来”的点子;只要车厢一动,规定便从其本意上不适用了,无须再由任何人来废除,既然铁路主管部门从未规定是否允许人力推车,他们当可自行决定。而就在他们几个人的瑟瑟发抖之中,规定没有违反,如厕的要求也满足了,不是两全其美吗?

所以,这则笑话只能表明:在通常情况下,犹太人有变通法律,从形式上遵守,同时又不真正改变自己原有活动方式的智慧和能力。

我们把这么个抽象概括同一则看似漫不经意的笑话扯在一起,并非牵强附会。“道在屎溺”,笑话本是最有“道”之处。只要我们把笑话中的两难移进生意场上去,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

行贿是生意场上几乎不可缺少的手段,但许多国家都有禁止行贿的法律规定。尤其是在美国国内,对行贿的制裁很严。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位联合商标公司的以利·布莱克,就是在洪都拉斯总统强行索贿的情况下,被迫交纳的,但即便如此,布莱克还是被政府主管部门公开点了名。

其实,也不能说美国政府规定得太死。国内有同一个法律制度不容易产生规范互相冲突的情形,而同外国无法无天的统治者打交道时,并不能将美国的法律搬过去。美国政府不是没有看到这个两难,所以规定了只需将付给类似人物的小费,在公布于众的公司损益计算书中交代清楚,在对外贸易中并不一般禁止行贿。布莱克就是因为付了小费之后却拒绝公开说明,且小费数额又开创了纪录,才被点名的。

不过,布莱克的拒绝公开说明,也有他的理由。行贿大多是暗中进行的,能拿到桌面上来的机会极少。联合商标公司之所以把贿赂款存入瑞士银行,因为洪都拉斯总统毕竟也有不方便之处。秘密谈判之后,再来个公开说明,不是多此一举了吗?在某种程度上,美国法律的这条规定自身仍有缺陷,虽然还没有到车厢中的那条规定的严重程度。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犹太商人利昂·赫斯的做法,就会觉得他手脚做得干净多了。

利昂·赫斯是美国犹太人中新出现的一个石油富豪,在美国的大富豪中位列第21名,控制着颇具规模的阿美拉达一赫斯石油公司将近22%的有表决权的股份,拥有的财产据计算在2亿至3亿美元之间。

在1981年之前,阿美拉达一赫斯石油公司一直使用国外进口的高价石油,同时享受着政府每年2亿美元的补贴。但从1981年起,美国政府取消了国内石油价格管制,国内石油与进口石油的巨大差价不复存在,价格补贴也就同时取消了。这么一来,赫斯也开始为自己进口的石油价格犯愁了。解决问题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向有关国家的官员行贿,争取优惠价。

这种做法是石油行业中司空见惯的,一些大石油公司也都走这条捷径,只是大都采用各种财会手法来掩盖诸如此类的付款,不让主管机构查实。

赫斯比他们都聪明,他选择了一种较为直接的方法:他在给股东们的信中告诉他们,“这一笔笔数额可观的款项只从我个人的基金中支付”。而且这笔基金本身也不作为业务开支在他个人应纳税款中扣除。

这就是说,赫斯是以个人的钱在为公司业务铺路。不单如此,他还得为这笔铺路费交纳个人所得税。美国政府对行贿的有关规定,是在企业法人行为层面上的规定,对于个人之间的馈赠是完全不适用的,更何况馈赠金本身的税额已经完全付清。这样一来,赫斯就干干净净地避免了涉嫌有争议的法人行为,更准确地说,行为本身仍然存在,但已不是法人行为,赫斯也没必要再把付款的去向向股东们说清楚了。不过,只要贿赂还在送出去,优惠价的原油就会流进来,公司就能挣大钱,赫斯个人的腰包就会随之鼓起来,他的个人基金也不会枯竭。最后,美国政府也可以一方面禁止行贿、一方面又分享行贿带来的利益,而股东也乐得让赫斯用他自己的钱为他们谋利益。

赫斯没有宣布政府有关规定无效,但却以自己的方式使它完全不适用了。

他的这笔个人基金与德裔犹太人在寒夜中颤抖不已地推动车厢,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相比之下,倒是布莱克显得太迂腐了一点。

用信心和恒心赚钱

“如何赚钱呢?”这个问题是每个人都反复自问的问题,但有许多的人连“门”都摸不上。犹太商人认为,赚钱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也是件靠智力和体力共同完成的事。要学会用脑子赚钱,用信息赚钱、靠掌握人们的心理赚钱。大钱小钱都可以赚,只要赚到钱,就比没有赚要好!赚钱这项人生游戏,需要两大项:脑子和手脚。

犹太人做生意,他们给自己制订的目标一定要实际,要有可能实行才行。一家公司办公室的北面大墙上,写了一条标语:“有信心不一定会赢,没有信心一定会输;行动并不意味着成功,没有行动一定会失败。”

这条标语的意思是说,敢想才敢做,想赢就会拼,敢拼才会赢。彼得·尤伯罗斯也是犹太商人,他因为创办了一家全美最优秀的旅游公司,1985年1月被《时代》杂志评为当年头号人物。

对自己的信心和追逐目标的恒心,以及对事业的专心,使尤伯罗斯成为具有领袖风采的企业家。第22届奥运会,由于他的努力,获利21500万美元,在闭幕式上,众多热情洋溢的观众站起来为尤伯罗斯鼓掌。被称为商界巨人的哈维如是说:“我参加过许多体育活动,但在我的一生中还是第一次看到84000人站起来为一个卖给他们门票的人欢呼。”

多年以前,纽约州最富的犹太商人是柯特·卡尔森,他靠白手起家。

大萧条时期,他主要推销贴水印花。大萧条过后,他建立了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全球性的大型联合公司。

柯特既不需要股东,也不需要合伙人。他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他的判断比别人都更为准确,他不想让他们来打搅他的工作。卡特执政期间,美国遭遇了一段严重的经济衰退期。在这个时候,柯特说了一番让所有美国商人感到震惊的话。他说:

“无论是今年和明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社会经济状况如何,对我的公司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无论有什么情况发生,只要进入到1989年,我公司的销售额一定能从原来的10亿多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

最终,柯特提前12个月就实现了自己的诺言。1987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40亿美元,90年代初他的销售额猛增到90亿美元。他还说过:

“人的整个一生都在赛马,很大程度上是和他自己竞争,因为他前面没有竞争对手。”

信心、目标、专心,使尤伯罗斯、柯特成为最后的赢家。人们只要像他们一样,那么就肯定会成功。没有不被打破的世界纪录,客户永远不会总光顾一家公司,商界总是在生死之中变化和循环,它只为那些有信心、有目标和专心干事业的人们提供新的机会。

像尤伯罗斯、柯特这样优秀的犹太商人为了能够达到他们的赚钱目标,他们想到做到,所制订的计划由四个实际的重要内容构成:第一,最大限度地去投入自己工作的精力;第二,要尊重所有的人,包括所有的顾客、雇员,还有供应商;第三,追求产品质量;第四,出色的售后服务。

犹太商人认为,自己给自己制订的目标一定要实际,要有实现的可能性。一家公司所制订的目标,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所以他们能以最低的成本制造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

在犹太商人看来,树立目标总离不开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确立自己的目标;第二个步骤是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第三个步骤是作出时间安排,确保计划的实现。

犹太商人的抓钱术表明,人们的需要就是赚钱的门道;需要越迫切,财路越阔绰。

犹太商人认为,追求目标的大前提,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如果情况许可,也应具备适时扩大战果的行动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冷静判断状况的能力。下面看一下巧赚一笔的魔方:

20世纪70年代末,欧洲人创造了“魔方”。

当巴西人从报刊上看到欧洲玩“魔方”的消息后,许多厂家都捕捉到了仿制“魔方”填补东方市场空白的机遇。于是纷纷行动,派人去欧洲考察,了解“魔方”的生产情况。

作为犹太商人,科莱尔敏锐地发现为生产“魔方”创造条件,自己也会有发展机遇。他于是灵机一动,致电他哥将生产“魔方”的技术资料从欧洲电传至巴西圣保罗,而后自己进行大量复制,同时将“魔方”的广告在圣保罗四家电视台大肆播放,而且说明科莱尔公司将为你提供全套技术资料。一时间,上百家塑料厂争相抢购,一度萧条的科莱尔公司,因之而眨眼转衰为兴,金钱滚滚而来。

二战以后,美国建筑业勃兴,砖瓦工价码看涨,这对失业者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一贫如洗的迈克迫于生计从明尼亚波利来到芝加哥。看到招工广告后,他并没有投入应征当砖瓦工的竞争洪流中,而在报纸上刊登广告,题为“让你成为瓦工的办法”。

只要有赚钱的机会就上

善于抓住机会,并且敢想敢做,这一点直接关系到犹太人的生意的成败。

韦尔在1981年6月做了一件使人费解、出人意料的大事情,他把自己辛辛苦苦花费了20年时间而创建的希尔森公司,出售给拥有资本雄厚的美国捷运公司。虽然美国捷运公司是一家到大公司,他经营着全国的经营赊帐卡,旅游支票和银行等业务,但韦尔的希尔森公司发展前景很好,而且韦尔到美国捷运公司并未引起公司的足够重视。因此,许多人认为韦尔这次赔了进去,然而不久,人们就不得不叹服韦尔的英明。现在韦尔在捷运公司的职位只在董事长和总裁之下,他的股份总额有2700万美元,个人年收入高达19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