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日月
29613200000191

第191章 隔山拜佛

在吩咐完了华驰书该做的事情后,于望反复沉吟着。对于这次两路扑来的上官要抢钱抢粮的事,其实他早有对策,如今他要做的就是等待,需要的是时间。所以,对于巡检司关押这些上官的事情,更是默许。

就在十几天以前,在于望收到了消息后,就是召集一干下属商议对策。本来于望对于这件事情,也没有别的好办法,抱定了耍赖,打太极的念头。总而言之,就是两个字,一个是“拖”,第二个字是“磨”。

要是实在不行,那就只能耍横,恐吓上官,营造出要造反的势头,迫使这些上官收敛气焰。不过要是这么一来,于望从此以后在官场就是举目皆敌,人皆嫉恨之,就算是赖过了今年,明年还不知道会怎么样?所谓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好不容易建设起这点根基,还想不想要了?所以,这是下下策,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能使用。

最后会议达成了共识:至于钱粮,不管怎么样,要给上面一个交代,多少还是要出的。因为众目睽睽之下,这个很难抵赖,最后的结果无非是出多少,交给谁的问题。

在那次会议中,肖先生吞云吐雾,一张脸隐藏在云山雾罩中,沉吟着道:“操守大人,既然这钱粮,咱最后还是要出,那么对着这些闻腥而来的上官倒也有个对策!不知道大人有没有听说过‘官场房中秘’?”

于望对于打造自己的军队、钱粮基地或许有着一番自己的见解,但是对于官场上这些权术,完全可谓是门外汉。在一些简单的贿赂上官,走走关系,这个还可以做到,但是面临重大危机时,这点心思就不够应付了。

在这个乱世,于望信奉的是用强悍的实力来碾压一切,谁的拳头大,谁说话别人就得听!只是在目前的情况,自己根底未稳,还没到自己大声说话的时候。

至于于望属下的一班武将,虽然读了点书,有了那么点文化,让他们提刀在军阵前厮杀容易,让他们琢磨出一点什么官场权术,那可就难为他们了。

于是,于望虚心请教。

“官场房中秘,又称登龙十二术:有——造劫乘势、水漫金山、浪涌堆岸、一笑倾城、危崖弯弓、霸王别姬、饮糙亦醉、隔山拜佛、泪洒临清、打渔杀家、石中挤油、雕弓天狼等种种名目。”肖先生悠悠道来。

“就目前来说,应对如今局势,属下以为,咱应该采取隔山拜佛的对策!”肖先生的话掷地有声。

在肖先生的话里,隔山拜佛,即是官场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比如你是县令,下一步要升迁同知,就决不要走同知的门路,因为同知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官职拱手相让?他反而会处处戒备着你,打压着你。

所以拉住同知的顶头上司打同知,气力才使到了点子上;当了同知又要升知府,就要拉住知府的上司道台打知府;当了知府,绝不巴结道台,要直接与京师联络过从,把道台一脚蹬掉!

这样一步一步升迁上来,永远是隔一层上司套弄好了,把顶头上司弄掉,自己就上来了。

对于这次危机也可以如此处理。哪怕这次于望对着这些上官毕恭毕敬,所有要求都妥妥的满足,这些上官也不会就此罢手,不说把收到的钱粮当为自己功绩不说,很大可能还对于望生出了无比的忌惮和戒备。

因为在这个世道,于望的所作所为可谓是鹤立鸡群,既不是这些官员的同路人,又这么耀眼,随时有可能会取代这些尸位素餐的上官的位置。

因此,肖先生的建议是于望要拜佛,而且还不能拜这些卫城、路城、镇城的佛,要直接拜到京师,从上而下,碾压这些中层的魑魅魍魉。

当今这个世道,最大的佛是谁?不用说是崇祯帝了!可惜,于望的手还没有伸的那么长,就是想拜,区区一县的卫所操守,也没有直达天听的门路。

在肖先生的提议里,操守大人在京师目前有一大一小两个佛可以走门路。大佛就是如今朝廷的兵部尚书杨嗣昌,这个大佛以前和于望有过渊源,可谓是最直达的门径。如此关系,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起来?

还有一个小佛就是有过一面之缘的朝廷户部郎中王弘祚。虽然对于上次王弘祚忽然巴巴的送军饷到乐亭,其中的缘由琢磨不透。但是既然当时王弘祚对于望如此结交,想必走他的门路就容易多了。

况且朝廷户部本来就是管理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财政等事宜。由此,这次于望准备上缴的钱粮是跳过各路上官,直接缴纳到京师。作为朝廷户部郎中的王弘祚,让他经手此事再也名正言顺不过。

都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想当初,王弘祚押运粮饷到乐亭,不过运来了区区三千石粮草。这次于望也豁出去了,按一亩土地缴纳一斗计,六十万亩土地,实打实的直接就上缴税粮达六万石!这简直是天大的馅饼砸到王弘祚的头上去了!

因为整整六万石粮草缴纳,这可不是小数目!想来待在京师的王弘祚接到这个消息,鼻子都笑歪了罢!如今京师里的国库如扫,有了这么一大笔的粮草入账,可谓是惊天大功。这个政绩被他揽到手中,以后想不发达也难了!

至于此次前来搜刮的各路上官,他们如意算盘打得噼啪响,哪里会料到于望会釜底抽薪,直接将他们架空?就让他们急不可耐的来,灰头土脸的回去好了!

在肖先生的算计里,这个计策十拿九稳,万万没有落空的道理!只要朝廷里有人为操守大人撑腰,甚至惊动了崇祯帝,那么以后于望的位置可谓稳如泰山,再也没有动摇的可能!至于目前这些上官们,面对如此局面,除了眼巴巴的看着煮熟的鸭子飞走,还能如何?偃旗息鼓是肯定的了。

所以,在十天前,肖先生就准备好了相关公文,于望也就派出了人马去京师联络。如今,他等的就是京师的动静,和户部郎中王弘祚的到来。

目前,于望缺的就是这段转圜的时间,所以他要等。不过幸好,乐亭离着京师也不算太远,估算着日子,这王弘祚也应该火急火燎的赶来了。

······

崇祯十年八月七日,京师紫禁城的文华殿里,崇祯帝照例在这里办公。

文华殿,本来在天顺、成化两朝,是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国事之所在。不过,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仍改为皇帝便殿,后为经筵之所。崇祯登基之后,更是把这里改为了自己日常办公之所在。

转眼间,崇祯登基已经进入到第十个年头了。他是年年盼着国运的好转,可是年年日日的勤政换来的却是多如牛毛的坏消息。

崇祯十年一开春,这个兆头就起的不好。在今年的正月里,关外贼酋皇太极亲征朝鲜,责其渝盟助明之罪。朝廷的反应是命总兵陈洪范调各镇舟师赴援,而明军行动向来是迟缓拖拉,等好不容易组织好了军马粮饷,直到三月,才出海。越数日,明军才探知属国朝鲜已降清。

好罢,朝鲜是丢失了,但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如今的大明已经是国力大衰,自己内部还乱成一团粥呢,对外就算是欲有所为,也是力不从心。至于万历爷时的远征朝鲜,抵御日寇的雄风,如今也只能在梦里追忆一下了。

为什么说国内的情况乱成一锅粥呢?因为从正月起,大明国的各路反贼就闹个不亦说乎,如诸贼混天星,侵轶商洛。李自成纵横西河。过天星盘踞汧陇。独行狼在漠南。蝎子块在河西,与西番合谋。

群盗猖獗,于是廷议大发兵,大举征讨贼寇。于是今年四月初四,崇祯帝命熊文灿为兵部尚书,总理军务,督剿流寇。而后杨嗣昌建四正六隅策。

对于农民军,由于老爹的遭遇,杨嗣昌向来视农民军为不共戴天的仇人。对于农民军,杨嗣昌一向是以灭之而后快。

杨嗣昌乃议请以SXHN湖广、江北官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SXSD江南、JXSC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四正六隅合为十面之网。而总督、总理二臣,专事征讨。

计策当然是好计策,崇祯帝从善如流,采纳无疑。可是为了实现四正六隅策,朝廷又得增兵十二万,剿饷二百八十万。

一说到粮饷出处,群臣束手无策,难!真是难啊!如今的国库就是平时维持国家正常开销也是捉襟见肘,到处是拆东墙补西墙,不是拖欠克扣,就是寅吃卯粮。

何况这大兵一动,一下子就需要剿饷二百八十万?上哪找去?这让崇祯头痛欲裂。

为此,崇祯帝下了严旨,命令逋欠赋额各官勒限完复。这样一来,一向是朝廷赋税来源重地的如ZJJX湖广的那些高官就倒霉了,如湖广左布政使姚永济、朱之臣、曾道唯,苏州知府陈洪谧,扬州知府韩文镜,淮安知府周光夏等等官员,各逋赋,夺官视事,勒限完复。

可惜,就算有重重措施,也是缓不应急。朝廷这就急着等着米下锅呢,怎么办?

朝廷最后商议的措饷之策有四:一为因粮,因旧额量加,额输六合,石折银八钱,份地不与,岁得银一百九十二万九千余两。二为溢地,土田溢原额者,核实输赋,岁得银四十万六千余两。三为事例,富民输资为监生。四为驿递,前此邮驿裁省之银以二十万两充饷。

兵部尚书杨嗣昌对此又建议,改因粮为均输,以济军食,因加赋二万两。崇祯帝再三思量,皆允,并改因粮为均输,布告天下。

对此额外加赋,崇祯帝下诏曰:“暂累”吾民“一年”,以除此国家腹心大患。

随着崇祯帝的砸锅卖铁,朝廷官军对贼寇进行大围剿后,成绩也出来了。期间明军屡捷,贼寇处于苦苦求存的地步。

譬如,在今年里,陕抚孙传庭、总兵曹变蛟去攻农民军,李自成军败。蝎子块降于朝廷;过天星走HN李自成率其余十七部集渭南。今年五月十一日,李自成为了避孙传庭和洪承畴的夹击,又率师奔亡秦州。

这也算是崇祯登基以来,难得看到的好局面了。为此,他还舒心了一段时间。可是等入秋以后,又是有坏消息出来。

今年入秋,在年年旱灾之下,崇祯帝也是心里有所准备了。可是今年他收到的坏消息已经不仅仅是旱灾了,据下面禀报:今年大明北地出现蝗灾。

如果要说是旱灾,收成再怎么凄惨,不论如何,就算是亩产一二斗,那朝廷好歹还是有点看得见的可怜收入。

而蝗灾要是一起,那就是“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

崇祯帝曾召保定巡抚徐标入京觐见,徐标说:“臣一路而来,千里地内荡然一空,即使有城池的地方,也仅存四周围墙,一眼望去都是杂草丛生,听不见鸡鸣狗叫。看不见一个耕田种地之人,像这样陛下将怎么治理天下呢?”

崇祯帝听后,潸然泪下,叹息不止,并且他敏锐地意识到:随着“南北俱大荒···死人弃孩,盈河塞路。”眼看好不容易将要取得剿匪的成功,而这大荒一起,那些流民走投无路,又是从匪,那些贼寇岂不是又死灰复燃?而自己先前呕心沥血的、竭尽所能的大剿匪眼看就要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