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日月
29613200000159

第159章 接见

翌日,于望在操守府邸却是接见了一位贵客,为什么说他贵呢?一个是此人算是朝廷高官,现为朝廷户部郎中,二个他也不是空手而来,多少也押运了一批粮饷到了乐亭。

这个人叫王弘祚,崇祯三年举人,自蓟州知州迁户部郎中。

在大明的军政结构中,其实整个蓟州有兵备道通盘整饬粮饷,其下级官员又有蓟州通判协助统筹粮饷。这个王弘祚作为京师高官也没有必要亲自为了区区一个小县的卫所粮饷跑一趟。

只不过王弘祚能作为一举人先做蓟州知州,后来居然爬到户部郎中的位置,可谓是官场钻营达人,后期更是摇身一变,混到了“我大清”的刑部尚书位置,其趋炎附势,“识大义”的功底可谓炉火纯青。

王弘祚作为朝廷户部郎中,他的主责本来督饷大同,蓟州这边跟他一个铜板的关系都没有,但是奈何他耳目灵光,心思敏锐,为了拍上司的马屁,愣是在年底之前押送了一批粮饷到乐亭小县来。辛亏这个乐亭离着京师说远也不远,办完事抓紧时间还可以回去过年。

自崇祯皇帝登基以来,国力每况愈下,而那些所谓国之“柱石”个个表现更是让他失望,他怀疑户部、工部问题严重,于是派司礼太监张彝宪检查两部钱粮,核查其经济账。张彝宪是崇祯四年九月奉旨上任的,单独建立了办事衙门,称为户工总理。

张彝宪坐堂办公,统领户、工两部,位居两部尚书之上,时人戏称堂公堂婆。两部大臣没有办法,只好忍气吞声,九卿重臣的两部尚书也只能在内廷禁卫护从下的户工总理面前恭恭敬敬。

但一些正直的大臣不能容忍,愤而上书反对,希望能改变这种滑稽可笑的任命。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工部侍郎高弘图。高弘图在上书中说:工部有公署,负责的是尚书,协助理事的是侍郎,这是朝廷制度所规定的。内臣张彝宪奉旨总理两部,位于朝臣之上,这不是侮辱朝廷和亵渎国体?微臣是工部侍郎,是尚书第二,但不是第二内臣——国家大事,不能不谨慎从事!

朝臣上书提出异议,虽让张彝宪不高兴,但也管不了那么多。最后,高弘图进言说:“且总理公署,奉命别建,则在臣部者,宜还之臣部,岂不名正言顺而内外乎?”

高弘图说得倒还恳切,也很在理,并不十分激烈,可崇祯皇帝对此还是不能容忍,一道圣旨便将工部第二号人物削官为民。张彝宪得到皇帝的撑腰后,更是气焰万丈,此后更是大张旗鼓地排除异己,将工部、户部治服得服服帖帖:工部尚书曹珧解职;反对的或被逮捕,或被贬职,或被流放。

在张彝宪的淫威下,王弘祚可谓是第一批靠上去的人。这个张彝宪十分混账,在任期里除了搜刮钱财、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及时享乐外,正事却是半点不干。但是就这样一个太监大档头,居然在年底前无意间询问了下乐亭的卫所粮饷发放是否及时?

都说说者无意,听者留神。王弘祚是何等人物,一听到这个消息,亲身亲为,立马组织一批粮饷,马不停蹄的直奔乐亭而来,还不是为了博得张彝宪的赏识?在他“老人家”里心里挂上号,博得一个“能员”的评价?

操守府邸内,于望满面春风,对着王弘祚好茶招待,这个王弘祚虽然是朝廷中枢要员,他对着于望却也是折节下交,平易近人,只是他不停的抚摸着自己稀疏的胡须,一双小眼咕噜噜的转动,不停打量着于望。

于望看着手中的粮饷清单,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乐亭卫所已经超过半年没有发下粮饷,上上下下在册人员合计,朝廷应该下发一万二千石的粮食,包括三千多匹的棉布冬衣。

明面上的账单是应该如此,不过最终到了于望手里,应有的一万多石粮食变成了三千石,棉布变成了六百匹。对于这个问题。王弘祚微笑的说,此次能有如此多的粮饷发下来,已经是看在于望早先军功卓著,与国有功!而永平兵备刘大人反复申请钱粮下拨等复杂的人际面子上了。

而且这批军饷也是照着乐亭县城官军一地的数量下发,至于乐亭其他地方,如今朝廷财政窘迫,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也请操守大人理解。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哇,于望虽然对于这批粮饷的数额严重缩水感到不满,但好歹也是天上掉下馅饼不是?据说这次王弘祚直奔乐亭,路过滦州守备朱雨泽那里时是毛都没有掉下一根。

对此,于望虽然心中纳闷,但对着王弘祚还是很热情的。彼此寒暄中,这个王弘祚颇为矜持,只是反复打探于望和张彝宪的关系。对此,于望可谓两眼一抹黑,自己和那威风凛凛的太监有啥关系?啥关系都没有哇。

但是,于望又不傻,对这个问题只是微笑的顾左右而言他,似乎颇为神秘,这也让王弘祚颇为心痒,又是无可奈何。

在寒暄中,于望自然是感谢朝廷的恩赏,感谢王大人的照顾,随即提出的要求,饶是见惯了世面的王弘祚也是目瞪口呆,犹如被雷劈了般。

无他,于望把乐亭当下情况大概介绍了下,很诚恳的向王大人请求,这次王大人风尘仆仆的押送粮饷过来,上面的卫所兵丁人员黄册早就过时了哇,如今的乐亭卫所人员前所未有的达到五万军民人数,所以,以后朝廷再下发军饷,就要按照这个人头数来了。

王弘祚面色铁青,大明各地武夫吃空饷是常态,但眼前的这个小小操守胆子也太大了吧?虽然有名义上的大屯田,但其中猫腻肯定不少,居然一张口就是五万军民,这还了得?当真是好大的胃口!

不过王弘祚仔细思量,这个操守说的似乎又是真的,自从他进了乐亭县境后,就发觉了此地气氛有点怪,到处是劳作的人流,似乎······。

他摇了摇头,勉强笑了笑,心想:“一个不知轻重的少年郎,···”这种年景,开恳田地?来年等着亏死吧。也不知这个操守,先期开发哪来的这么多钱粮?有那么多钱由他们糟蹋,可惜了那些银子!为将来可能落水的白花花银子心痛后,王大人又是眼热,如此的莽撞的武夫居然能有张彝宪照顾,真是没有天理啊。

王弘祚支支吾吾的应付过于望的要求后,又得到了于望的明确表态,对于此次军饷的下发,于望要写信去京中张彝宪那里道谢,当然其中免不了要提到王大人的辛苦奔波。

如此,王弘祚大喜,此次一路的辛苦,前后筹备粮饷的心血,值了!

闲谈中,王弘祚无意间向于望问道:“本官在进官厅之前,看到外面等候的有三个人颇为眼熟?也不知道他们是何来历?”

“哦,这三个人自称是蓟州锦衣卫千户所的,今天特来拜访,底下儿郎询问,却又说不出什么重要的公务来,一脸的神秘和嚣张,如此小人,小小教训了一下,就让他们在外面候着罢了!”于望风轻云淡的回答。

说来,刘武三人今天也算是兢兢业业,一大早就起来直奔操守府邸,点名要于望接见,其态度之嚣张颇为霸道,奈何值守操守府邸的是汉家军,那会吃这套?一顿排头下去,三个人都老实了,只是恨恨的在外面乖乖等候。

王弘祚听到却是大惊,心道:难怪这三人如此面熟!原因就在早两年他干过蓟州知州,和蓟州锦衣卫也算是打过不少交道。

天下谁不知道缇骑的可怕?那可是不用依照大明律就能拿人的官差,可以破家灭门的主!谁也得罪不起!这个操守胆子也太大了,人家上门不第一时间接待也就罢了,居然还小小教训了一下?这,这,这是吃了豹子胆了哇!

但是王弘祚脑筋一转,又暗道:也是哇!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了京师大太监张彝宪做后台,还怕了地方区区锦衣卫?这人跟人啊,真是没法比哇!

但是,在大明官场,都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做官也没有于望这种做法的!今天他得罪了锦衣卫,说不好就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在王弘祚的极力劝说下,于望淡淡的说道:“哦?本官本来的意思是,让他们等候一天,然后直接轰走!照王大人的意思,这三个人本官还非得见见?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进来吧,本官也见识见识咱大明的锦衣卫!”

让他们等候一天,直接轰走?见识见识锦衣卫?原来这个于望根本就不知道锦衣卫的厉害哇!真是个乡下土包子!王弘祚头上的冷汗涔涔而下。

在卫兵的传唤下,在官厅外苦候的刘武三人终于得以进入官厅见到于望,其中还是有王大人的面子在,不然说不得还得等上半天。

这让平时横行霸道的刘武三人情何以堪?只是不过,一进乐亭,他们三人就吃够了霉头,眼下他们都是咬着牙心里发狠:都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乐亭的丘八一个比一个横,个个都是亡命之徒,吃了亏都没地说理去!

但是这些丘八再横,上面也有直属上司管着!只要见到了乐亭操守,一切的账都要慢慢清算!

只要见到了官,不管你这个官是什么级别的,总之是在大明官场混的!有了这个官身,想在这个官场里面混的好,那么四面就要左右逢源,只要有官身,那就是锦衣卫揉捏的面团,不管怎么收拾都可!要是想违抗,直接扣个罪名把你抓起来,那个官儿也不要当了!对于给别人栽赃,扣谋反的大帽子,这可是锦衣卫的拿手好戏。

终于进了官厅,见到了乐亭操守。刘武三人可谓是唐僧西天取经,历经磨难下,终于见到了正主,不由悲喜交加,就差嚎啕大哭了。

此时刘武三人个个鼻青脸肿,一脸衰样,想来是早上在操守府邸摆谱的时候,**守亲卫收拾了一顿,要说威风是一点都没有的。

看着这三人进得厅来,华驰书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的溜到于望的身后站定,在他眼里,一场好戏就要开演,如何能错过?

大厅里众人场面过后,只见三人为首的刘武努力昂起头颅,鼻孔朝天,稳稳的站在大厅中央,从牙缝里挤出一段话:

“于望大人!兄弟奉命出京驻守蓟州之时,皇上吩咐,蓟州实乃大明九边要地,可是近年来吏治松驰,兵备也不整饬,命兄弟好好查察整顿。皇上对蓟州百姓这么爱惜,咱们当差的,该当尽心竭力,报答圣恩才是。”

听到这段熟悉的话,华驰书无声的咧嘴偷笑,锦衣卫这套路,他娘的,自己太熟悉了!对着这三个狼狈不堪的锦衣卫,他眼里却是冒出了亲热的眼光,仿佛就是他乡遇故知一般。

历来锦衣卫出来敲诈,想贿赂收得多,第一是要对方有所求,第二是要对方有所忌,因此对当地文武官员恐吓一番,势不可免,只不过这番话要说得不轻不重,恰到好处,又要文诌诌的官腔十足,却又要看“语言组织”的水平了。

只不过偷笑归偷笑,华驰书嘴皮又不屑的抽动一下:就你们三个低等喽啰,为首的官身不过是百户,居然也敢大言不惭,扯了虎皮做大旗。皇上吩咐?这圣上的金面可是尔等能见到的?

在整个大厅里,于望脸色沉静如水,不出一声,只是拿眼睛斜晲着看着三人表演,而户部郎中王大人已经是一连叠的“是!是!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