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堂里,妙善给杨贵妃推宫过血,杨贵妃渐渐苏醒过来,妙善道:“娘娘已经得救,速带她离开此地吧。”杨贵妃流着泪水道:“可是世界虽大,哪里还有我的安身之处?”侍女谢阿蛮道:“娘娘放心,您结识的东瀛人在外等候。”杨贵妃猛地一愣道:“是他们?”谢阿蛮道:“对,那年他们返国,是您亲手做的胡饼救了他们,所以他们纯粹是为了报答。”
八
在大明宫里,安禄山的视力已经十分模糊,近乎瞎眼。在他面前的人,连大致轮廓都看不到,只是感觉像个影子。然而饶是如此,他还是感受到百官之中没有站着王维,便问:“哎,王维怎么没来?”刘骆谷道:“不是您给了他令牌,让他去招他弟弟来降吗?”这时孙哲孝进来道:“陛下,臣获得梨园弟子数百人。”安禄山大喜道:“太好了,随后回洛阳取乐。”
裴柔逃到一处问:“这是何地?”虢国夫人看着周围的环境道:“这应该是陈仓。”裴柔叹着气道:“你哥哥死的实在太惨了。”虢国夫人道:“别说了,我们能逃出来,这是福气!”裴柔冷笑道:“福气?我越来越感到,活在这个世上没啥意思。我们风光了一世,以后要过逃亡的日子,那是怎样的景况?与其如此,不如一死。”虢国夫人道:“好!我们自杀如何?”裴柔道:“求你先杀了我。”
虢国夫人再次看了看四周,看见一片竹林后,犹豫着道:“我们进去。”两人进了竹林,见这里倒很清净,地面上绿草吐芬。虢国夫人看着裴柔,先用剑刺死她,然后自刎而死。不久,这里来了几十个追兵,看见她们死在一起,虽不知道她们是怎么死的,但还是将她们埋了。据说,这两人死的地方,后来长出了两棵怪树,其形犹如宝剑。
九
在洛阳,官员们列队在道旁恭敬地迎接着安禄山,安禄山虽然看不见他们,但能感受到氛围,高兴地道:“哎呀,被人尊宠的感觉真好!只可惜,朕不能看到他们。”史思明道:“大哥,看来您如愿以偿了。”安禄山摇着头道:“不,还没杀掉仇敌,我心不甘!”史思明道:“有了江山,他们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必死无疑!”
在蜀地竹林外,地方官冷德权看着李瑁道:“王爷!您已在这儿等候了两天,始终没见陛下的影子,不如先回去?”李瑁固执地道:“不,我不仅是寿王,还是剑南节度使,父皇既然有难,作为儿臣理应迎接他到来。”冷德权纳闷地道:“王爷,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李瑁道:“说吧,我们虽有身份、等级之别,但在我的心里,我们是好兄弟。”
冷德权感动地道:“谢王爷!这些年,您一直关照着下官,下官非常感激,都不知该怎样报答。不过,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可是一生中最大的……”李瑁不高兴地打断话道:“别说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冷德权道:“可是王爷,父亲无理夺走儿媳,不仅天理不容,也……”李瑁大怒道:“胡说八道!我都不去多想,你胡嚼什么舌头?也许,她生来就不是我的!”
在鸣沙,李侠出了烧酒坊后心想:“兵荒马乱的,他怎么还不回来呀?老天爷,千万要保佑他啊!”此刻,赵仇忽然放慢马速对李光弼道:“姑父,我忽然感到极为不安,要不我先回家一趟?”李光弼道:“你是怕你妈担心?”赵仇直言道:“对,我妈见不到我回去,必会出来找我。路上很不安全,我担心出事。”李光弼道:“也好!你能想到你妈,说明你长大了。见到你妈后,随后来找姑父。”
十
李瑁与韦妃带着官员在蜀地竹林等待,因见李隆基等人过来,忙跪倒在地恭敬地磕着头道:“迎接父皇!”李隆基看着李瑁与韦妃道:“是你们?”李瑁、韦妃道:“是,儿臣在此等您几天了。”李隆基感动地道:“真的?”脑海里闪现出过去的一幕幕往事,感到对不起他,便叹着气道:“平身吧。你们在蜀地还好吧?”
李瑁站了起来,看着十分疲惫的李隆基道:“人无烦恼,是因为做正确的事。自到这里很清净,一切都归于平静。”李隆基把手搭在李瑁的肩上,显出关切的神态道:“还恨父皇吗?”李瑁道:“爱大于恨,血浓于水。昨天的一切如同做了噩梦,既然已醒来,梦里的一起何曾有半点真实?儿臣早已忘了。”李隆基摇着头道:“不,话虽如此,你不会忘记,也不可能忘记。”
李瑁道:“过去烦恼,是因为追求错误的东西。如今,儿臣的生活很平静。”李隆基道:“不可能!她长得那么漂亮,你们又很恩爱,朕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无情地让你们离散,是父皇对不起你。”李瑁道:“您是父皇,儿臣早想通了。也许上天造出她来,本来就是您的。”李隆基想起赐死杨玉环的那幕场景,叹息着道:“也许父皇不夺走她,她是幸福的,可现在……”
李瑁向人群看了一眼,见没有杨玉环,预感到不妙,吃惊地道:“那她……”李隆基当下泪流满面道:“是朕夺走了她的幸福,也是朕杀害了她。”李瑁大惊道:“她死了?”李隆基痛哭失声道:“是朕没有保护好她,还亲手杀她。朕对不起你,也对不起她。”说至此,已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李瑁呆了,脑海里迅速闪现出一幕幕往事。
十一
李侠正心神不安,忽然赵仇进来道:“妈!孩儿回来了。”李侠立刻起身,扑了过去道:“孩子,你总算回来了。”然后紧紧地抱住了他。在农户家里,周雁路进来对杨锜道:“杨驸马,太华公主要被安禄山赐死,却让孙孝哲救下。公主殿下誓死不从,自杀了。”杨锜愤怒地道:“孙孝哲,我必杀你!”周雁路道:“听说,您堂妹贵妃娘娘及你的堂兄等人均已被杀。”杨锜震惊地道:“怎么回事?”
在蜀地,李隆基静静地坐着,脑海里闪现出安禄山的一幕幕场景时,又忽然闪现出张九龄的影子,耳畔也响起张九龄说安禄山必反的话,轻轻地闭上了眼睛,高力士在旁边问:“陛下,您是想起了张九龄吗?”李隆基点着头道:“是啊,朕对不起他啊!”高力士道:“张九龄死后,葬在曲江。”李隆基道:“这样吧,就让王缙代朕前往曲江祭奠。”
这时,李瑁走近前来道:“父皇!自您来到蜀地,这些日子一直没有欢颜。这样下去,可是对龙体不好!”韦妃也近前道:“是啊!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父皇应多想愉快的事。总有一天,太子殿下一定能杀安禄山报仇。”李隆基惭愧地道:“唉!朕真是天下最大的混蛋,能有今日,都是报应啊!”忽然近侍安然进来道:“陛下!张果和一个道长在外求见?”李隆基立刻起身道:“快快有请!”
安然出去后,张果与张德江进来。张果看着李隆基,非但不作礼,倒像对皇帝置若罔闻。张德江立刻跪倒道:“参见陛下!”李隆基忙道:“快快平身!”张德江起身道:“谢陛下!”张果道:“陛下!当年贫道的预言可是胡说八道?”李隆基忙道:“不不,您不愧是世外高人!当年朕实在昏了头脑,不该冒犯您。这些日子,朕恨死了自己。”
张果冷冷地道:“都是废话!事过境迁,说这些话还有何用?”要在以前,李隆基必然大怒,而现在却心平气和地道:“当然有用。当年朕刚愎自用,做了很多武断的事。”张果道:“如此说来,你真觉醒了?”李隆基叹着气道:“是啊!朕错把忠臣当奸臣,把奸臣当忠臣。”张果笑道:“其实,你当年分得清忠奸善恶,只是自信驭人之术高明。”
李隆基道:“是啊!朕很是后悔。当年,张九龄曾多次预言安禄山必反,但朕就是不听。后来,紫阳先生和您,都有过安禄山必反的预言,但朕只当作妖言惑众。”张果道:“那你对杨玉环有何感想?”李隆基道:“是朕害了她,也对不起瑁儿。”张果道:“假如让你回到从前,你会怎么做?”李隆基忙道:“想必您早已成仙,可否告诉朕,有什么办法能尽快平叛,让朕再回到长安?”
张果道:“好啊,有水吗?”李隆基以为是他要喝水,当即道:“有有。快给老神仙上水。”一示意,杏儿端来了茶水道:“请用茶。”张果接过茶水后,并不喝下,而是随手泼出道:“如果你能把茶水收回杯中,贫道保证让你仍做皇帝?”李隆基纳闷地道:“难道朕不是皇帝?”张果道:“民将不民,国将不国,你还能是皇帝吗?”李隆基道:“老神仙的意思是……”
张果道:“覆水难收,岁月难回。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大唐的皇帝,你已经做到头了,该易主了。”李隆基大惊道:“您是说安禄山吗?有太子平叛,他必死无疑!”张果大笑道:“安禄山不过是叛贼,活不了多久。但是,你要想回到过去,除非杯中泼出的茶水回到杯中。”道长也感叹着道:“是啊!陛下,过去的岁月,无论有多高的道术,也扳不回来了。”
十二
赵仇见母亲做饭,便帮着搭下手,李侠见儿子已经非常懂事,高兴地道:“看到你这样,妈很高兴。”赵仇道:“妈,这些年您既要照管烧酒坊,还要照顾我,我都能想象到有多艰难。”李侠道:“既然知道,可要听妈的话?”赵仇道:“放心,我一定听您的。不过,我说的那事可以吗?”李侠道:“好啊,你跟着李光弼,一定能成大事。”赵仇高兴地道:“妈妈放心,我迟早会为父报仇!”
在灵武,李护国道:“太子殿下,如今各路大军都已云集灵武,但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主。您可迅速称帝,以安民心。”李亨道:“不行!要是父皇责怪,那就是谋逆大罪!”李护国道:“其实不然,您是为安抚民心,号召民众平定叛贼,不得已才这么做,他知道后只会高兴。登基后,可迅速派人告知,遥尊他为太上皇。”李亨大喜道:“那就在灵武即位,朕为肃宗。你因功擢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握兵权,改名辅国!”
十三
在蜀宫,陈玄礼从外进来道:“陛下!刚才接报,说官居三品的内侍监袁思艺,已投降了安禄山。”李隆基叹息道:“随他去吧。不是很多在洛阳的官员,还有留守在长安的官员也都降了吗?”由此想到高力士的忠心,便看了一眼高力士道:“高力士听封!”高力士跪倒道:“臣听封!”李隆基道:“你一路护驾有功,进封齐国公!”在洛阳,安禄山对史思明道:“兄弟,速派兵攻打颍川!”
在灵武皇宫,肃宗李亨见严武从外面进来后见礼,便看着他道:“严武!朕既已登基称帝,就当立刻讨伐叛贼。不然,安禄山何日能灭?太上皇何日才能迎回?你说是吗?”严武道:“对!”李亨道:“昨日经辅国推荐,由你从灵武起兵讨伐叛贼!”严武领旨而去,李亨又看着众臣道:“朕既已登基称帝,就当饮水思源。母以子贵,朕的母亲杨贵嫔,可追諡为‘元献皇后’!”
十四
在蜀地,高力士远远看到李隆基发痴发呆,知道他定是在回忆往事,便叹息了一声。想上前,又觉得不妥。但是,自己所获知的消息,又不能不报,于是犹豫着近前道:“陛下!刚才有人来报,说太子殿下在灵武私自登基,遥尊您为太上皇。陛下,这实在是大逆不道之举啊!”李隆基反倒表现得有些得意,称赞道:“好啊,儿子嗣位,应天顺人,改元至德,孝乎惟孝。卿之与朕,亦有何忧?”
高力士犹豫着道:“陛下!您躬亲庶务,子有黔黎四十余年,天下无事。一朝两京失守,万姓流亡,西蜀、朔方,皆为警跸之地;河南、汉北,尽为征战之场。如今天下之臣,莫不增痛。陛下谓臣曰:‘卿之与朕,复何忧哉!’臣未敢奉诏。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死辱之义,职臣之由。臣不孝不忠,尚存余喘。亲蒙晓谕,战惧伏深。”李隆基听完叹息了一声。
十五
夜晚,严庄在隐秘处叹息道:“陛下患有眼疾,自起兵以来视力渐退,至此又双目失明。同时,他又患有疽病,性情变得格外暴躁,对我们稍不如意,非打即骂,稍有过失,便行杀戮。”宦官李猪儿道:“可你最受陛下器重!”严庄道:“那有啥用?他称帝后常居深宫,诸将很少能面见他商议大事。从表面上看,我很受重视,但实际上很多事都通过我严庄转达。可我虽受器重,也时常遭他责骂。”
李猪儿叹息道:“是啊!我虽常为陛下穿衣解带,但挨打最多。有时挨打,那是不见昏死不罢休。曾经有一次,我昏死过去三天,都没有醒来。正当他们要埋掉我时,我才醒来了。要是长期这么下去,怎么受得了?”严庄道:“要不,我们去找安庆绪商量?安庆恩是陛下最宠幸的段氏所生,常想以他代安庆绪,安庆绪时常担心被废。”
十六
在庐山上,宗洁见李白从山下回来,忙问:“看样子,你像是有什么好事?”李白高兴地道:“是啊!永王李磷出师东巡,我已应邀入幕。”宗洁道:“听说,太子已经在灵武登基,你追随永王,是不是犯了忌讳?”李白道:“不是忌讳,而是我要劝永王起兵讨伐太子。他乘陛下入蜀,竟然私自登基,实属大逆不道。”宗洁大惊失色道:“千万不可!要是这样,你怕是有祸了。”
在北庭,岑参感到这里兵戈不休,而自己却又远离家乡,于是常常想家。此刻,他随意在营地走着,想到自己的这半生,便情不自禁地吟道: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
忽然,一个骑兵边跑边喊:“快做准备,吐蕃与葛逻禄打来了。”岑参大惊,忙去向将军汇报。在蜀地,李瑁进了李隆基的蜀宫,见他坐着一动不动,就像一尊木雕,立刻跪倒道:“父皇!忠王登基了?”李隆基并无惊讶之色,看着他道:“只要能平息叛乱,他也是朕的儿子,何况本来是太子,也算名正言顺。”李瑁道:“这么说,您已经承认了?”不是张果说,朕该易位了吗?干了那么多错事,该顺应天命了。
十七
在永王府里,李白力劝永王道:“永王,太子私自登基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您也是一个王爷,大唐兴亡更应有责,不能面对如此的局势无动于衷、听之任之。叛贼尚未消灭,失地更未收回,而太子却在灵武登基,他这是想干什么?如果不起兵讨伐,那么远在蜀地的陛下,一定非常伤心。”永王道:“话虽如此,可眼下的敌人不是太子,而是叛贼。如果未消灭叛贼,却先内部起哄,必是亲者痛仇者快。”
李白道:“此话确实不假。但是,如今叛贼内部矛盾尖锐,很快就会内乱。而太子大胆包天,竟然私自登基,跟密谋篡位有何不同?当年三王带铠甲进入皇宫,不管是真的谋杀皇帝,还是有什么冤情,但事实上并未篡政,然而陛下还是将之贬为庶民,结果死于郊外。现在,倘由着太子在灵武逍遥,等于认同了他。”永王道:“只是我兵微将寡,尤其是缺少谋士啊!”李白道:“可邀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一同讨伐。”
十八
在洛阳宫里,史思明看着完全瞎眼的安禄山道:“陛下!攻打颍川很久,因太守薛愿、长史庞坚奋力拒守,至今未破。”安禄山道:“那就派叛将阿史那承庆率兵急攻!”在一条路上,储光义看着迎面而来的杜甫道:“你这是从哪来,要去哪儿?”杜甫道:“闻听太子在灵武登基,正在起兵讨伐叛贼,我这是从鄜州里前往灵武,投奔肃宗。”
在永王府,李白请来谋士,李白做了介绍又道:“在下找到萧颖士、孔巢文、刘晏等人劝说一日,他们实在固执,说啥也不肯入幕。”永王觉得糟了,便望着李白大吃一惊道:“这该怎么办?”李白道:“没关系,弓在弦上,不得不发。就以讨伐叛军为名,也并非不能成功。”永王道:“好,明天发兵,你可有诗助兴?”李白道:“就叫《永王东巡歌》其二。”遂吟道: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十九
杜甫急匆匆地走在长安郊外,心想:“我杜甫庸碌半生,正愁不能为国出力。如今国家有难,正是用人之际。如肃宗重用,正可为讨贼平叛出了微薄之力。”忽然,迎面来了几个叛贼,不由分地将他抓了起来。在东都洛阳,史思明看着金殿上眼瞎的安禄山道:“陛下,那薛愿等人苦战十五日,城破被俘,现已被执送到洛阳。”安禄山道:“那就把他捆在洛水冰上,活活冻死!”
在丹阳外围,永王不断接到每一路大军的战报,都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便兴奋地对身边的李白道:“看来,这一路捷报频传,征兆不错。我们此去灵武,定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马上就要攻打丹阳了,此关比较难打,为鼓舞士气,你再吟一首诗助兴如何?”李白道:“好啊!这一路闯关夺卡,已经吟过了十首,再吟一首《永王东巡歌》。”遂高声吟道: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