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崔灏在当涂相遇,崔灏道:“李白兄,真没想到会与你在当涂相遇,你这是要去哪儿?”李白道:“我呀,没有什么目标,随便游走。”崔灏道:“听说,你一直在敬亭山?”李白笑问:“不妥吗?”崔灏笑道:“没啥不妥,很欣赏你在《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笑着朝崔灏前胸捣了一拳道:“呵,连这个你也知道呀?”崔灏道:“废话!既然是朋友,能不关心你的言论?”
十二
在华清宫里,李隆基正在与杨贵妃及三国夫人逗乐,李亨进来作礼道:“参见父皇!”李隆基道:“是太子,有事吗?”李亨道:“儿臣有个建议,能否与大食恢复邦交?”李隆基道:“朕也这样想,只是谁去合适?”李亨道:“儿臣听说大食国开战后不久,哈里发就后悔了。李林甫死后不久,他女儿文华公主也病倒了。假如让高仙芝亲自过去,他毕竟娶的是大食陛下的妹妹,也许……”
李隆基道:“那就封高仙芝为封密云郡公,出使大食!”李亨道:“太好了,这样一来,陆地丝路就可以畅通了。”李隆基道:“哎,朕看掌闲厩的李护国很不错,就让他入东宫侍奉于你?”李亨道:“多谢父皇相赐。儿臣告退。”转身离去。李亨刚出去,王维进来道:“臣奉旨拜见,陛下万岁,娘娘千岁!”
李隆基道:“王维啊,你现在是给事中,你曾多次建议要重用杜甫,倒是说说他有什么能力?”王维知道是陛下要用杜甫,立刻道:“多年来,他一直为衣食奔波,不好说有什么能力。但他不是商人,却又让自尊害了。所以,他眼下生活十分艰难,却又有远大抱负。”李隆基道:“最近河西盗贼甚多,就让他前往河西做县尉,主要是征收赋税,追捕盗贼。”
十三
在范阳府里,安禄山正盘算如何谋反,忽然武士郑岩松打外进来道:“安大人!刘骆谷派人传来消息,说杨国忠下令让京兆尹连夜逮捕了您的门客李超等人,送御史台缢杀。”安禄山大惊失色道:“这奸贼,欺我太甚!”史思明试探道:“大哥,这不是我们要反,而是杨国忠所逼,不如我们以此为借口,乘机杀进长安?”
安禄山道:“不,即便我们被逼,但只要一反,就对我们不利,目前还不到起兵的时候。”史思明道:“那怎么办?”安禄山道:“抓住杨国忠查抄拿走钱票一事,派人到处散布消息,务要让天下知道这贪官的面目。”史思明佩服地道:“好计策!这样我们剿除杨国忠时,自然就名正眼顺了。”安禄山道:“待时机成熟,我们兵发洛阳、长安时,天下都会拥戴!”
十四
在杜甫住地,王维纳闷地问坐在对面杜甫:“奇怪,你一直都想报效朝廷,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你却又不去,这是为何?”杜甫道:“其实,你应该很了解我。”王维摇着头道:“不,我无法知道你的真实想法。你不愿意去河西,是觉得河西荒凉偏僻?还是觉得那里生活太苦?”杜甫摇着头道:“都不是。其实我的能力,应该是在翰林院。”
王维点着头道:“是啊!你确实有这样的能力。不过,你可以先干着看,也许有了时机,你可以再到翰林院供职?”杜甫道:“驴子适合推磨,如果让驴跟虎斗,其下场不言而喻。我想有一个道理最能说明问题:一个耕夫能种出一片庄稼,一个文豪能写出好的文章。但打个颠倒,情况怎样?”王维笑道:“很贴切!看来,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发挥得最好。”
在长安,李隆基为安禄山的儿子主持婚礼,却不见安禄山在场,便对左右道:“朕为安庆宗与荣义郡主主婚,已手诏禄山观礼,却为何不到?”左右答道:“陛下,他说有病。”李隆基猛地一愣道:“什么病?”左右道:“不知道。”杨贵妃在旁道:“臣妾知道是啥病?”李隆基道:“何病?”杨贵妃道:“定是心病!”
十五
夜晚,杨国忠正在府里谋划大事,有人通报王维求见。杨国忠愣了一下想:“这王维一向半官半隐,从来不与朝官接触,怎么今晚求见?”琢磨了一下,便令人请进。王维看着杨国忠道:“宰相大人,杜甫确实是我大唐的人才,用在河西追捕盗贼,确实不合适。”杨国忠道:“他想在翰林院供职,可翰林院是能人荟萃之地,他有什么影响力?”
王维道:“有!比如:他在《小寒食舟中作》一诗的‘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在《登高》一诗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阁夜》一诗的‘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在《咏怀古迹五首》一诗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在《咏怀古迹五首》一诗的‘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都是很有影响的。”
杨国忠笑道:“对,你一说,我也想起了他的诗句。他在《秋兴八首》一诗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在《旅夜书怀》一诗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的‘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在《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一诗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还有《绝句》诗中的那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及‘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都传播极广。”
王维觉得时机成熟,忙道:“杨大人,既然您如此赏识,那大人您看……”杨国忠高兴地道:“好,明天我见陛下。”王维道:“那下官告辞了。”杨国忠对管家道:“送客!”王维走后,裴柔不解地道:“你怎么轻而易举地就答应了?”杨国忠道:“你懂什么?当年李林甫怎么拉他,都没有拉成,而今他来求我,正是机会。这事若成功了,连杜甫也得感激我。”
十六
在华清宫,李隆基怒道:“大胆!杜甫挑肥拣瘦,竟然不去上任?”杨国忠道:“不是他不去,而是臣觉得让一个大文豪去追捕盗贼,实在不妥,所以求陛下让他供奉翰林?”李隆基冷笑道:“口胃倒是不小。当年,李白是朕让他进入翰林院的,那是李白真有才华。跟李白比,他能比上吗?”杨国忠道:“我看难分高下,风格也截然不同。”李隆基道:“那你说说,他都有那些脍炙人口的诗作?”
杨国忠道:“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有‘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有‘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尤其是在《兵车行》一诗中,有‘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些都被人们广为吟诵。”
李隆基大怒道:“哼!不提《兵车行》,朕还真不知道。一提《兵车行》,朕就想杀他!前几天,朕就听到过此诗,非常震怒。这是一首反诗,他到底想干什么?”杨国忠纳闷地道:“陛下,这首诗人人说好,怎么能是反诗?”李隆基道:“他讽刺朕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既然写这种诗,就只好放弃他!”杨国忠忙道:“陛下,诗难免会有歧义,请陛下三思。”李隆基愤愤地道:“别说了!以后,谁也不准提他!”
十七
在华清宫外,杨国忠见李隆基随意闲走,不远处是杨贵妃与三位姐姐在赏花,便走了过去道:“参见陛下!”李隆基转过身来道:“哦,有事吗?”河南尹达奚珣也赶了上来道:“参见陛下!”李隆基打量着他道:“平身。”杨国忠见达奚珣起身,便看着李隆基道:“陛下,安禄山突然上表,要献马三千匹,每匹有二人护送,并由二十二名蕃将押送。”
杨国忠用目光示意达奚珣,达奚珣忙道:“陛下,臣怀疑禄山必有阴谋,建议推迟至冬天再献,并由官府给马夫。”杨国忠道:“达奚珣的怀疑不无道理。陛下不是知道辅璆琳到了安禄山营中,受贿是真吗?”李隆基想了想道:“那就处死辅璆琳,派中使冯神威持手诏告谕安禄山冬天献马,并为卿新作一汤池,十月于华清宫待卿。”杨国忠道:“遵旨!”
十八
在王维家里,王维看着杜甫,叹着气道:“看来,以后写诗要注意啊!想不到孟浩然因为一句诗断送了前程,你又为一首诗而不能为朝廷出力。”杜甫道:“没关系!以后我该写什么,还写什么。”王维道:“那你怎么生活?”杜甫叹着气道:“我已四十四了,还能有什么作为?我想明天就动身,先去白水县,看望舅舅崔十九翁。”
冯神威拿着圣旨进了范阳府,高声道:“安禄山听旨!”安禄山在床上微微起动身体道:“叫唤什么,说吧!”冯神威怒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现在不是献马季节,可与十月献马。钦此。”安禄山淡淡地道:“圣人安稳。”想了想道:“马不献亦可,十月灼然诣京师。”
十九
夜晚,在歧王府里,歧王正与王维说话,忽然高力士在外面高声喊道:“陛下驾到!”歧王与王维连忙起身迎驾,这时李隆基已经进来,王维连忙慌乱地跪倒道:“参拜陛下!”歧王躬身道:“参见陛下!”李隆基道:“都平身。”遂看看王维道:“你怎么在这儿?”歧王怕引起误会,忙道:“哦,是小弟令人传来,与他谈件事儿。”
李隆基已坐下,随口道:“谈什么事?”歧王道:“正谈杨国忠和安禄山。”李隆基愣了一下道:“哦?谈他们什么?”歧王道:“陛下!您是要臣说真话,还是说假话?”李隆基道:“当然是真话!自大哥去世以来,我们兄弟再没在一起说过话。今天朕想到了昔日的感情,便来看你。你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要有顾忌。”
歧王犹豫再三道:“陛下!如果臣说错了,您不怪罪?”李隆基嗔怪道:“说什么呢?过去,你和大哥不是都说真话吗?朕何时怪罪过你们?”歧王道:“可是,那时大哥有让位之情,还有金书铁券。眼下臣只是臣子,万一说错,可能连命都没了。”李隆基生气地道:“放屁!朕有这么武断吗?再说你是朕的兄弟,朕能不讲情义吗?说!要说就说心里话。”
歧王道:“陛下!现在众臣都在说,杨国忠不仅是大贪官,还在查抄李林甫及他子婿的家产时,私下拿走了不少钱票。他拿走的钱票,几乎是李林甫及其他子婿家产的一大半,甚至还要多。并且……”李隆基非常震惊,打断话道:“等等,谁说的?”歧王道:“只要出了宫门,老百姓都在说。其实,现在的官员也都听说了,只是不敢公开说而已。”
李隆基倒是表现得冷静,看着岐王道:“接着说!”歧王道:“如今大街小巷的老百姓都说,杨国忠依仗贵妃娘娘的庇护,已经到了专权误国的程度,必须除去。”李隆基起身走着,脑海里闪现出杨贵妃可爱的神情,叹着气问:“那安禄山呢?”歧王道:“安禄山必反!”李隆基怒道:“胡说!原来你们就是说这些捕风捉影和瞎推断的事,难道不怕朕杀了你们?”
歧王、王维连忙跪倒,歧王仗胆说道:“陛下!自古君无戏言。您是一国之君,说话一言九鼎,不应反复无常。刚才,您还让臣说实话。臣便说了实话,没想到您却要治臣的罪?也罢,看来从今往后,大唐只能说假话。”李隆基猛地一怔道:“说什么呢?你们起来。”见歧王、王维站了起来,又看着王维道:“你且回避!”王维道:“遵命!”转身走了。
李隆基走到歧王面前,拍着他的肩膀道:“兄弟啊!说句压在心里的话,当一国之君难哪!他们是什么人,想要做什么,不是朕不清楚,但朕有难言之隐。杨国忠是贵妃的堂兄,打狗看主,如果没有他的确凿把柄,朕怎么处置他?至于安禄山,你们都在说他必反,可朕怎么看他都是忠臣。如果他要反,也是被逼反的。但起码,他现在没反。”
歧王道:“陛下!多谢您坦诚相待。说实话,自大哥去世以来,这是您第一次跟小弟说实话。不错,打狗看主,杨国忠是贵妃的堂兄,但问题是有的狗不打,那是要出大事的。小弟认为,贵妃是贵妃,杨国忠是杨国忠。当年,您对李林甫不也是考虑他是哈里发的岳父吗?其结果是,他不但成为巨贪,而且想图谋您的江山。还有安禄山,如果等他反了,那就迟了。”
李隆基摇着头道:“不会的。朕敢肯定,安禄山绝对是忠臣。那年,朝中大臣都说安禄山必反,朕也心疑,拿假毒酒试探他。当时的情况,你也看得清楚。如果他真有阴谋,必不敢喝。可是,他竟然毫不犹豫地喝了。这说明他就是忠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歧王道:“陛下,那种试探,根本不能认定他的忠奸。忠臣也好,奸臣也罢,如果不喝,照样会死。”
李隆基愣了一下道:“你说得对。如果是忠臣,不喝即是抗旨,只能喝。如果是奸臣,也只有喝?”歧王道:“对,或许喝的并不是毒酒,不但自己不死,还用假象迷惑了君王。即便是毒酒,与其怎么都是一死,还不如喝酒死去,以清白立世。”李隆基想了想道:“也对。可是你怎么解释后来传他几次,他还敢来?”歧王道:“他不来,说明他有鬼。”
李隆基依旧摇着头道:“不,他若有鬼,何必拿性命一次次冒险?为何不乘机反了?”歧王道:“陛下!不是他不反,而是时机还不成熟。谁都知道,如今的大唐商贸繁荣,文化兴盛,百姓安居乐业。单查抄李林甫全族的家产,就是多少年国库收入的总和,他焉能不知?提前造反的结果,只能是自掘坟墓。”李隆基固执地道:“不,朕还是相信自己的感觉。这安禄山忠厚,连对朕的贵妃的施礼,都没有改变自己的习惯。”
歧王道:“可杨国忠却也是一个贪官,不能不防?”李隆基道:“即便是贪官,那有什么关系?李林甫不是巨贪吗?可下场如何?最终他死了,可曾带走一文?贪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只要他不坏大事,那又怎样?假如他学李林甫,贪得再多也拿不走。即便他们都有问题,但朕还是可以制衡。他们本来就有矛盾,也许说杨国忠拿钱票就是安禄山散布的,而说安禄山必反,也是杨国忠做的蛊惑之言。”
歧王恨不得再次下跪,情绪激动地道:“陛下!不管真相如何,这两个人都要小心。”李隆基感动地道:“放心吧,其实你也是为朕的江山着想。关于他们两个,朕自有分寸,以后就不要说了。”歧王十分感动,正因为感动,反倒固执起来道:“不,既然您明白臣是好意,那就听臣弟的劝吧。他们都不是什么好鸟,如今大唐已得病,现在割去小瘤可能会疼,但对身体有好处。要是等瘤子长大,不割必死,割了会马上死。”
李隆基笑道:“其实,你多虑了。当皇帝,不光是要有治国道术,还要懂得如何驾驭和制衡。要除一个人,最直接的办法是杀他,但那是很麻烦的。你听说过吗?连大食商人都说:要让一个人灭亡,先让一个人猖狂。如果安禄山、杨国忠不自重,下场自会跟李林甫一样。”歧王当下急了,更加激动地道:“可您一味地纵容、赞美他们,只会让他们更加猖狂。再说……”
李隆基自信地道:“其实,即便暗流涌动,但能掀起多大风浪?如果有风浪,那朕就是风浪上的木头。有的人是杀死的,有些人是气死的,还有人是累死的。你认真琢磨琢磨,为何小孩受到大人赞美后会更加表现自己?有很多人受了称赞,往往苦死累死都觉得值得。他们两人有矛盾,说来也是好事。朕再赞美他们,他们必肝脑涂地。张说是咋死的?不就是累死气死的吗?”
歧王道:“陛下!您真是驭人高手,臣无法领会您的深意。但是有一点,您赞美杨国忠只会使他更贪;您纵容安禄山只会使他不断招兵买马。总有一天,他们都会长成肿瘤。”李隆基道:“言重了。当年,朕担心处置李林甫,不仅他的子婿和全国的党羽会翻起大浪,而且会使大食发兵,到那时吐蕃也会伺机而动,趁机跟大食联合,可事实上,他的子婿被朕一网打尽,他的党羽也见风使舵,偃旗息鼓,并且大食自知理亏,根本不敢贸然发兵。就说李林甫,他贪贿了那么多,可自己能享受多少?到头来还不让朕查抄了?”
二十
在安西府里,李光弼边吃菜边对封常清道:“姑父,你知道吗?现在大食陛下已经提出,要恢复与我大唐的关系。”封常清喜道:“太好了!要是这样,姑父就有望带着家人去长安。”月月道:“是啊!我多想去看看你们一家啊!”这时,一个士兵进来道:“封节度使,高仙芝使节到了。”李光弼、封常清、月月大喜,立刻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