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夜晚,李隆基看着醉心的刘华妃道:“爱妃啊!没想到你不仅长得绝美超然,而且还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才女。俗话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皇宫里,有才的女子很多,但没一个能与你比。至于王皇后,因为是女将出身,跟你比起来那是乌鸡与凤凰。哎,你最喜欢古代的哪首诗?可否试吟一首?”刘华妃笑道:“臣妾喜欢的诗很多,最喜欢的是《诗经·秦风》里的《蒹葭》。”于是吟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刘华妃吟完后看着皇上道:“陛下!听说您是七岁就封为临淄郡王的?”李隆基高兴地道:“哦?这个你也知道?”刘华妃道:“当然知道。据说在您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您怒目而视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您目瞪口呆。女皇得知后,不但没责怪您,反而对您倍加喜欢。第二年,您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李隆基高兴地道:“是的,当年女皇不怪罪朕,是觉得朕只是一个小孩,居然年少志高。”刘华妃道:“老人们说:‘从小知大,三岁知老’。您小时就有气度威严,难怪能做皇上。”李隆基道:“瞧你说的,朕那时只是不怕事而已。”刘华妃道:“事实证明帝王就是帝王,非人间凡品。听说您还擅长书法?”李隆基高兴道:“不错,你喜欢朕的哪幅书法?”刘华妃笑道:“都喜欢,不过《纪泰山铭》和《石台孝经》尤好!”李隆基道:“那朕再写一幅。”遂写下传世佳作——《鹡鸰颂》(并序):
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为方伯,岁一朝见。虽载崇藩屏,而有睽谈笑,是以辍牧人而各守京职。每听政之后,延入宫掖,申友于之志,咏《棠棣》之诗,邕邕如,怡怡如,展天伦之爱也。秋九月辛酉,有鹡鸰千数,栖集与麟德殿之庭树,竟旬焉,飞鸣行摇,得在原之趣,昆季相乐,纵目而观者久之,逼之不惧,翔集自若。朕以为常鸟,无所志怀。左清道率府长史魏光乘,才雄白凤,辩壮碧鸡,以其宏达博识,召至轩楹,预观其事,以献其颂。夫颂者,所以揄扬德业,襃赞成功,顾循虚昧,诚有负矣。美其彬蔚,俯同颂云。
伊我轩宫,奇树青葱,蔼周庐兮。冒霜停雪,以茂以悦,恣卷舒兮。连枝同荣,吐绿含英,曜春初兮。蓐收御节,寒露微结,气清虚兮。桂宫兰殿,唯所息宴,栖雍渠兮。行摇飞鸣,急难有情,情有馀兮。顾惟德凉,夙夜兢惶,惭化疏兮。上之所教,下之所效,实在予兮。天伦之性,鲁卫分政,亲贤居兮。爰游爰处,爰笑爰语,巡庭除兮。观此翔禽,以悦我心,良史书兮。
刘华妃看着赞道:“真是书法精品啊!”李隆基放下笔来道:“说说看,如何能是精品?”刘华妃笑道:“这幅书作《鹡鸰颂》,起笔与收笔少藏锋,挺拔别致,书风雄秀,结体丰丽,用笔遒厚。”李隆基自得地道:“朕也感不错,此帖书法萧散洒落,丰厚腴美,给人行行淳厚之感,运笔精到,轻入重敛,笔实墨沉,神气完足,遒劲而舒展。从整幅观之,书法遒紧健劲,丰润浑茂,具有唐典型风格,书出‘二王’之间,而渐趋肥腴,法袭传统家学,师承历代宸翰之风。”
刘华妃道:“陛下,欣赏了您的书法,臣妾再次感到,您是最了不起的帝王。”李隆基道:“别这样说,再若奉承,朕该飘起来了。”刘华妃道:“那臣妾就不赞美了。不知陛下最喜欢古代的哪首诗?”李隆基笑道:“朕最喜欢《诗经·周南》里的《关雎》。”于是吟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李隆基吟完,转脸看着刘华妃道:“大唐的文官,大多是诗人,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刘华妃道:“大唐的诗人很多,简直是层出不穷。臣妾感到自有史以来,大唐耀眼夺目,就像一座丰碑以开放的胸襟、博大的气度、浪漫的情怀、张扬的性格,开创了万邦来朝的盛世。尤其是诗作充满艺术的夸张,田园山水的清秀,百花吐蕊的芬芳,还有着边塞男儿的雄迈,当然也有着羌笛悠悠般的凄怨。”
李隆基道:“说得好!现在是朕治理下的开元盛世。自隋代实行科举考试后,我朝更是青出于蓝,诗成了读书人入仕为官的必修课,这对诗的创作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形成了做诗的浓厚氛围。作者来自各个阶层,有农人、士兵、将军、僧人、游侠等,正是他们从生活中充实了唐诗,也正是寻常巷陌、渔樵闲话构成了唐诗最生动、最精彩、最绚丽的部分。”
刘华妃感叹道:“这是一个兴盛繁华的时代,诗人们的喜怒哀乐,豪情逸兴,都通过感受边关冷月,市井喧嚣来表现,让品诗者感受到一幕幕铁蹄铮鸣、风霜雪雨,去了枯燥,多了鲜活、细腻和真实。‘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多好的诗啊!”李隆基道:“大唐诗人众多,你最喜欢谁的诗?”刘华妃道:“臣妾最喜欢张九龄的那首《望月怀远》。”于是吟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李隆基道:“朕已经让你看过高建才雕琢的玉石观音,感觉怎样?”刘华妃赞美道:“那可真是一种绝妙的艺术,形象既惟妙惟肖,又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李隆基道:“看来,你也是喜欢玉雕的,那你说,你需要怎样的玉挂?”刘华妃道:“陛下的意思是……”李隆基道:“不久前从于阗国进贡了一块大玉,朕想给你们几个妃子每人雕琢一个玉挂。”
刘华妃道:“陛下!既然是一块大玉,就千万不要破开,那样做太可惜了。一块诺大的籽玉,经过河床亿万年的冲刷洗礼,实在不易。也许天下就只有这一块玉,破碎了就再也没有。依臣妾之见,既然此玉来自昆仑山的玉阗,这种玉就是上等的好玉,应雕琢成一件大的玉器作为我朝的国宝。”李隆基道:“可不能为爱妃雕琢一件精美的玉挂,朕觉得没什么尤物可以赏你?”
刘华妃道:“陛下别这么想,臣妾虽然爱玉,但未必一定要戴在身上,挂在脖子上。有一件大的玉器国宝,如果供所有人欣赏,也是一件美事。自己拥有宝贝陶醉,赏心悦目的只是自己,如果让更多的人观瞻,才能让宝贝大展异彩。”李隆基道:“看来你是个明理人,这个世上贪心的人很多,尤其是对宝贝。好,就让高建才利用这块大玉创作一件国宝。你说,该雕琢什么最合适?”
刘华妃道:“陛下乃千古一帝,自登基以来整顿吏治,奖励农耕,兴修水利,疏通丝路。目前天下祥瑞,八方来朝,已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臣妾以为,既然此玉来自高寒地带,就应该设计出一个气势磅礴的大型图案,就叫‘万方乐奏’?”李隆基琢磨了一下喜道:“好!就叫‘万方乐奏’,明日朕就先让高建才构思、设计!”
二
在大明宫里,姚崇出班道:“陛下,据差官回来说,那姜皎在流放途中因发烧而死。”李隆基惊得一站而起道:“他怎么会死?”姚崇道:“他养尊处优了多年,怎么能禁受几十大板?”李隆基软软地坐了下来想:“怎么这样啊?废皇后没废成,倒陪上了一个好兄弟。”姚崇道:“陛下,姜皎是您的好兄弟,本不该死,可他却死了。臣认为这事一旦传开,对陛下极为不好。”
李隆基不由怒道:“众武士!”众武士异口同声道:“在!”李隆基道:“昨日是谁在掌板行刑?”武士林森上前道:“是卑才。”李隆基当下怒道:“大胆!你竟然借机打死朕的好兄弟,该当何罪?”林森吓得跪倒在地道:“陛下,卑才是按您的旨意行事啊!”李隆基道:“可朕并没让你打死他。你是掌板的,难道就不能轻一点?来人,将他乱棍打死!”
众武士将林森按倒殿前,姚崇忙喊:“慢着!”先制止住众武士动刑,又看着皇帝道:“他不过是个执刑者,怎能怪他?每板子的轻重都有规定,他若徇私,那是他的问题,可他不折不扣地执刑,是没错的。要是这样打他,以后谁敢执刑?”李隆基道:“可朕的兄弟不能白死?”姚崇点着头道:“是啊,他已死了,一个鲜活生命没有了,谁来承担这个责任?林森没错,押送他的黄江、牛坌也没错,错的只有一人,那就是下令打他的人。”李隆基一惊道:“你是说朕有错?”
姚崇道:“难道不是吗?他之所以告诉薛王,是希望劝您千万不要废后,这拳拳之心令人感动。当年,皇后为了您身先士卒,出生入死,怎么能说废就废?她不就是数落过您吗?可您多少个日子把她不当皇后,难道她不该说几句话出气?将心比,都一理。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只是有名无实,只要是女人谁没想法?不错,她是反对您让李春燕进宫,她也嫉妒武才人、刘华妃,这是因为您的爱不公平。”
众臣听到这里,大多为姚崇捏了一把冷汗,只听他接着道:“要说王皇后,还真是一个不错的女人,她跟妃嫔相处得蛮好,大伙觉得她没架子,出手大方,是个傻呼呼的好人。尽管都知道陛下不喜欢她,可没有谁落井下石。皇后是六宫之主,怎能说废就废?正是基于这些,姜皎不希望废后,而让天下唾骂您忘恩负义。像他这样的忠义之士,您非但不感激,反倒打他。打他也就罢了,至少应让御医调理,可您竟将他立刻流放岭南,难道您真的没有错吗?”
李隆基怒道:“你敢数落朕?”姚崇仗胆说道:“陛下,臣只是据实而说。”李隆基道:“胡说!什么据实而说?这个姜皎,纯粹是借助与朕的关系,妄猜圣意,破坏后宫的和谐。”姚崇道:“您承不承认没关系,但您心里要有数。这样的人,即便是做得有些过了,妨碍了您什么,也罪不至死。可他被打死了,这个责任没有谁能承担得起。唯一能承当的,就是您!”李隆基道:“你让朕承担罪过?”
姚崇道:“陛下!不管怎样,姜皎的一条命都没了,事情已经弄不清了。即便他还活着,弄清了又怎样?当年的魏征丞相,曾经对太宗直言说过一句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后来,这句话就成为大唐很多官员必须谨记的,也成为太宗防范出现过失的一面‘镜子’陛下!姜皎是您的兄弟,在诛杀韦氏一党中,他储备了多少战将。那些日子,他是把脑袋提在手里。后来,太平一觉多次暗杀、下毒,哪次不是他提醒您,并令人试菜?您是一代明君,相信不会让姜皎白死。”
在姚崇讲说这些时,李隆基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幕幕往事,听完之后,也觉得自己真的错了,但是看看下面的众臣,见大家全都看着自己,心想:“姚崇啊姚崇,朕已经知道错了,可你怎么能这么让朕难堪?当着文武群臣的面,如果朕继续固执己见,岂不是说朕是昏君?看来,你该让位了。要不然,以后朕有点过失,就要让你无休止地数落,那朕当这个皇帝还有什么自尊?不过,今天朕先忍下这口气,随后和你理论。”想至此,便看着他道:“那你说,朕该怎么承担罪责?”
姚崇道:“陛下,我朝早就有‘刑不上大夫之说,何况您是当朝天子?臣认为,应该给姜皎平反昭雪。”李隆基犹豫了一下道:“不能平反!本来朕就没有废后之意,可他却到处挑拨离间。倒是朕错在不该打他几十大板。既然打了,就不该立刻流放。要不这样吧,可将他的夫人召来,给她一生的富贵。”姚崇摇着头道:“可惜迟了,她也死了。”
李隆基再次大惊道:“怎么死的?”姚崇道:“据说她是在找丈夫的路上,死在了一座山下,像是被人先奸后杀。”李隆基闭上了眼睛,仿佛那幕场景还能想像出来,于是叹着气道:“唉,怎么这么惨?”姚崇点着头道:“是啊,太惨了!这种惨事发生在我朝,要是陛下还有一点怜悯之心,臣就什么也不说了。”李隆基立刻道:“好!朕承认打他重了,你说怎么罚朕?”姚崇道:“您是天子,当然不可能打您杀您,但可以打您的龙袍啊!”
李隆基猛地一愣道:“打龙袍?”姚崇道:“对!陛下没错,错就错在龙袍。”李隆基纳闷地道:“龙袍?龙袍又不能说话,不能打人,它怎么有错?”姚崇道:“陛下请想,如果您不穿龙袍,意味着和别人一样,哪有权力下旨打人,发配人?既然龙袍犯了错,就该打它!”李隆基道:“这打龙袍,不等于打朕吗?打了龙袍,朕还有什么尊严?”姚崇道:“陛下,相反打了龙袍,才更显得陛下光明磊落,让世人敬仰。”李隆基见众臣看着自己,如果自己对此事没说法,真还可能寒了众臣的心,便道:“好!那就打吧。”
姚崇干脆地道:“好!这才是真正圣明的君王。”李隆基当即脱下了龙袍,可无人敢接,也没有谁敢拿去打它。金殿上的百官及众武士都静静地站着,高力士一看这种气氛,忙道:“陛下,不能打,千万不能打!打龙袍,就意味着打您,这是什么行径?您快将龙袍穿上,这要是传了出去,您还有什么尊严?”姚崇大怒道:“胡说!谁说这是打陛下?陛下都已经同意,莫非你敢抗旨?”高力士立刻退后,不敢吭声了。
李隆基看着静观其变的文武百官及众武士道:“怎么?没人来打?好啊,要是没人打,朕可真要穿上了。”姚崇不慌不忙地道:“不是没人打,而是没人敢打。陛下请想,您从这没人敢打的事情上,想到了什么?”李隆基反问道:“什么?”姚崇道:“这说明,无论您做错做对,下面只听您的旨意,即使您错了,也没人敢反对。更何况这打龙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陛下知道错了,愿意接受处罚。饶是这样,还是没人敢打。”
李隆基冷冷地问:“那你敢打吗?”姚崇毫不犹豫地道:“当然敢!”李隆基拍案大怒道:“大胆!”姚崇道:“这么说,陛下不想当明君只愿当昏君?”李隆基道:“谁说朕要当昏君?想打就来打。”姚崇问:“打多少?”李隆基道:“朕打姜皎五十四板,就少对半,打二十七板。”姚崇接过龙袍,对众武士道:“抬桌子!”四个武士抬来桌子,姚崇将龙袍恭敬地放好,然后对着龙袍恭敬地磕头。众臣静静地看着,不知他该怎样打龙袍。
姚崇磕完头,站起身来问李隆基:“陛下,可以打吗?”李隆基道:“龙袍有罪,当然可以打。”姚崇当即跪倒道:“领旨!”从武士手中接过大板,看着龙袍道:“龙袍啊龙袍,你太过分了!以为有权力,就随便草菅人命。陛下的好兄弟为陛下出生入死,竟然因为你而死,你说你能没罪吗?可你再有罪,只能打你,而不能杀你。既然这样,你就接受陛下对你的惩罚吧。”李隆基想:“天哪,这不是数落朕吗?好你个姚崇,这是变着法子骂朕。”
姚崇说完,又冲着李隆基道:“陛下,臣刚才对龙袍讲的话,您可曾听到?”李隆基愤愤地道:“废话!朕又不是聋子,怎么能没听到?”姚崇道:“那臣代表您对它的宣判,您可恩准?”李隆基哭笑不得,脱口而出道:“全是废话,要打便打。说这些如同放屁!要是不打,说明你也不敢打。”姚崇道:“遵旨!”冲着龙袍,一板一板地打着,并且亲自数着数字。李隆基见他真的在打,又见众臣震惊,不由怒道:“大胆姚崇,你该当何罪?”姚崇立刻停打,跪倒看着李隆基道:“臣没罪!”
李隆基道:“胡说!你打朕的龙袍,好比打朕。这是一种弥天大罪,还敢说是无罪?”姚崇道:“那么请问,能治臣罪的有谁?”李隆基猛地一愣道:“当然是皇帝!”姚崇道:“皇帝的标志是什么?”李隆基明白他的意思,故意道:“玉玺。”姚崇道:“不对!玉玺只在决定了事后,有它才生效。但人穿上龙袍,即使没盖玉玺也可行生死予夺大权。所以臣认为皇帝的标志是龙袍,那您现在没穿龙袍,当然就没有任何权力。现在臣打的龙袍,是在您有权力时下的旨,臣若不遵,等于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