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丝绸之路(上册)
2960400000051

第51章 祸不单行(1)

达布聂赛远远站在一边,见弃隶缩赞赞普与金城公主幸福地走在一起,不时开怀大笑,虽觉得他们对自己已无威胁,但却十分羡慕,叹着气道:“他们能这样,也不枉一生啊!只可惜这样的美人,我却不能拥有。”这样自言自语一番,悄悄走了过去,见他们说着什么,于是走近道:“陛下说什么呢?”

弃隶缩赞赞普转过身来,看着达布聂赛道:“孤不坐朝,感到特别开心,就每天与金城公主研究历法和医学。”达布聂赛轻轻一愣道:“哦?陛下喜欢医学?”弃隶缩赞赞普道:“医学好啊!比当赞普好。”达布聂赛笑道:“是吗?据说我国的医学,受汉医的影响很深?”

金城公主道:“确实如此!当年文成公主入蕃,带来治四百零四种病的医方百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医学》论著四种。陛下最近研究医学入迷,就派遣贝兹旃檀往汉地翻译医书多种。”达布聂赛大惊道:“啊!陛下派人去大唐了?”金城公主冷冷地道:“怕啥!我与陛下已无心于权力,我们感兴趣的是历法,是医学,你想当赞普,随时可以让位给你。”达布聂赛忙道:“不不,赞普还是赞普。”

在渭河之滨,李隆基问身边的姚崇:“姚爱卿,据说你很懂射猎?”姚崇道:“是的。臣小时是孤儿,到二十岁居住广成泽,目不知书,唯以射猎为能事。四十岁上遇张憬藏,说臣当以文学备位宰相,无为自弃。近来奋发读书,多有进步,至于驰射,老而犹能。”李隆基大喜道:“好!与朕到阅兵现场。”

到了骊山脚下,李隆基看着姚崇道:“爱卿,朕要看你的指挥能力。”姚崇道:“遵旨!”立刻进入指挥现场,亲自指挥着队伍呼鹰放犬,投枪射箭,进退有序,李隆基看得大喜,脱口而出道:“真好!姚崇听旨!”姚崇立刻过来跪倒道:“臣听旨!”李隆基道:“即日起,朕拜你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郭元振为相。”

姚崇道:“领旨谢恩!不过,臣有个建议,请陛下采纳。”李隆基猛地一愣道:“什么建议?”姚崇道:“郭元振是一个有功于江山社稷、有功于陛下的将军,文学造诣也不错。这次被贬,是因他的懒散所致。陛下贬斥他,对他也是一个教训,但念及他以往的功劳,应该允许他改过,臣建议将他起用为饶州司马。”李隆基道:“朕刚贬他,就马上起用他,不合适。”

姚崇道:“这不是合不合适,而是需要打个颠倒考虑。他做到代国公的位置,那是多少人向往的位置。他突然被贬,必然打击太大,这就像爬梯子的人摔下,爬得低时,摔就摔了,但爬得高时,摔下后轻则伤身,重则送命。从古至今,很多官员都是能上不能下,一旦被贬,就从此病倒,不日一命归阴,太可惜了。”

李隆基想:“有理,只是需要寻找个理由。”便问:“你说他还有文学造诣,这话从何说起?”姚崇道:“他曾作诗几十篇,其中有一篇《古剑篇》,作得甚有气势,臣记得很是清楚,可吟给您听。”于是吟道: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李隆基尚在犹豫,姚崇又道:“陛下,这人还有爱心。十六岁时在太学读书,赶巧他家里带来四十万文钱给他做零碎用度。有个穿丧服的人请求道:‘我家五代的灵柩都散处各地,现在要迁来安葬,可是没钱,请求救济。’他也不问他姓甚名谁,就把四十万文钱给了这人。等到他长大为官,还是善于抚恤民众。”李隆基道:“好吧,就起用他为饶州司马。”

在鸣沙县城外,干涸的田野里跪满了祈雨的群众,罗圈腿道:“看来,我们求老天没用,我们祈祷了多少天,可老天就是不掉眼泪。”蛤蟆嘴道:“既这样,我们就只有去抢了。”马蜂窝道:“当强盗?”罗圈腿道:“那有什么不可?愿意干的,跟我们去渡口抢夺。”群众嚷道:“反正饿得难受,大不了一死!”

群众带着镰刀、斧头和铁锹赶到渡口,见那里留有货物,便一起去抢。常顺留下的人不多,架不住人多,很快就让群众杀了。罗圈腿道:“咱们快离开。”刚带着货物离开,常顺赶来,见货物不见,人却死了,忙问祁波涛:“我的货物呢?”祁波涛道:“被抢了。”常顺道:“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

李静忠与官兵在沙关食府里吃喝起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静忠站起身来对众差役道:“以后,方捕头的亲戚在这里开店,大家都给本大人眼睛擦亮,要多加保护。”方刚立刻起身道:“多谢大人关照我表弟的生意。”毛重利明显感到沙里豹心里不快,走了过去道:“大哥随我来!”

毛重利与沙里豹出来后,毛重利道:“大哥,别怪我!其实,我知道你喜欢她,但我们没耳目不行啊!我在这开店,是想掌握客商动态,可我不会开店,有了她就是招牌。再说如果大哥拥有她,我咋开店?”沙里豹恍然大悟道:“真高明!这样我们的行动就不盲目,劫一次成功一次!”

在大明宫,李隆基看着姚崇道:“姚相,你是前朝的宰相,对大唐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大唐吏治混乱、腐败,你有何办法治理?”姚崇道:“陛下有多大的心胸,老臣就有多大的能力。”李隆基道:“哦?这话怎讲?”姚崇道:“臣就像是木匠们使用的圆轨,您不让臣动,臣就只能画点;您让臣动,臣就可以画圆;至于能画多大的圆,关键在于您给臣的空间。”李隆基怔了一下道:“有道理。看来,你是向朕要权力?”

姚崇道:“是的,当年诸葛亮在出山时,也曾向刘备要权,如果刘备不授诸葛亮生死予夺大权,别说他打胜仗,他连军队也难调动。尤其是傲慢的关羽和粗野的张飞,怎么会服气他?”李隆基道:“你说得对。好,朕可以授你权力。你先说说,该怎么做?”姚崇道:“首先应精简刑法,行仁恕之政;其次疏远侯臣,不听诬陷之词;再次限制女宠,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另外还要减轻苛税,以利民生;当然,还需要待臣以礼,不得任意屠戮无辜。”

李隆基点着头道:“好!都是非常好的建议。这些弊端,就像生长在体内的肿瘤一般,如果现在不割,将来不割必死,若割立死,既然这样,那现在就忍疼割掉。”姚崇喜道:“对,建议再好,还需人做。将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交给不会武功的人使用,它就是一把菜刀。多好的建议贵在实施,要实施、敢实施、会实施,还要在实施中积累经验,找出问题,以求完善……”

姚崇讲了很多,李隆基听得心花怒放,当即说道:“你要什么权力,朕就给你什么权力,由你代朕整顿吏治,无论是谁,不分皇亲贵戚,不分贫富贵贱,挡道者杀,助道者升!”姚崇跪倒道:“谢陛下!但最关键的,还要边反攻吐蕃边确保丝路畅通。”李隆基毫不犹豫地道:“准!即日起,让河西各节度使及安西都护,不断分散吐蕃军的势力,由高仙芝在河西保护丝路的商旅。”

姚崇道:“另外,全国很多地方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需要尽快赈灾,安抚民心。民以食为天,百姓没有可吃之物,就会揭竿而起。”李隆基觉得十分在理:“好!拿出库银,从王元宝手里回收粮食赈灾!”姚崇磕头道:“陛下英明,臣遵旨!不过,还有个噩耗,陛下想不想知道?”李隆基道:“什么噩耗?”姚崇道:“郭元振在被起用为饶州司马的路上病逝了。”

李隆基大惊道:“什么?他那么有胸襟气魄,怎么会经不住这么一点打击?”姚崇道:“陛下!有句话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正因为‘英雄气短’,周瑜才会气死,曹操才会报仇;儿女如果情短,又怎么会成为夫妻?身居高位,突然走到哪里都让人评头论足、说三道四,怎么受得了?韩信在年轻时,可以忍受胯下之辱,但后来却受不了人们的评论!众人的口,杀人的刀!要不怎么说,唾沫星子可淹死人?”

在这一刻,李隆基的脑海里闪现出郭元振斩杀韦后和进攻太平公主以及搜捕太平余党的一幕,忽然垂泪道:“都怪朕,不该将他贬得太低啊!想起他所立的功勋,朕痛心疾首。传旨,可以王者的礼遇厚葬,并在他的家乡建庙祭祀。”姚崇道:“不可!人死如灯灭,何必劳民伤财?即便真有灵魂,早已轮回。如想纪念他,可换个方式表达真情。”李隆基忙道:“什么方式?”姚崇道:“臣建议:可由满朝文武静默哀悼。”李隆基道:“好!朕下旨,众臣静默志哀。”众臣当即在金殿下静默一会,李隆基又道:“明日朕去道观给他立一牌位,永远让他接受香火!”

散朝后,陈玄礼与几个大人来到郭元振府里,见这里已经设好了灵堂,李芳在灵位前悲痛欲绝,忙一起在灵位前上了香。陈玄礼见李芳哭个不休,便上前劝道:“弟妹,人死不可复生,要节哀。”李芳哭道:“他说过要陪我一辈子,可他骗了我?”陈玄礼道:“你要面对现实,元振是我好兄弟,有困难可以找我。”

王毛仲回府后满眼泪水,将郭元振的牌位供奉起来,然后上香道:“郭兄,我们虽没结拜,但说过有福同享,有难共当。你死了,我不知仇人是谁,又该找谁报仇。”王氏正哄孩子玩耍,忙道:“胡说!这话让陛下知道,那是灭顶之灾!”王毛仲冷笑道:“就是陛下在我也敢说!”王氏吃惊地道:“你以为你是谁?”王毛仲愤慨地道:“我是功臣,无论哪次政变,我都有功!”王氏道:“有什么功?”

王毛仲道:“诛杀韦后一党,我功劳最大。诛灭太平一党,更是尽力。要不他会视我为心腹?并把我置身唐元功臣之列?我奉公正直,不避权贵,两营万骑功臣,闲厩官吏皆惧我威,人不敢犯。苑中营田草莱常收,率皆丰溢,玄宗以为能。每次皇帝设宴论赏,我都与诸王、姜皎等御幄前连榻而坐。玄宗或时不见,则伥有所失;见之则欢洽连宵。就连你,也被封为邑号国夫人,又赐你李姓。我养马有功,他加封我为开府仪同三司。”王氏道:“皇帝打江山需要你,可江山一旦拥有,就会逐渐变质。从古至今,这样的教训还少吗?”

在宁王府里,宁王边与李隆基下棋边道:“今日真开眼界,再次见识了姚崇的不凡。”李隆基随口道:“哦?”宁王道:“他建议改除女皇晚年以来混乱的积弊数十种,比如罢免冗官,行法自近,禁绝贿赂等,都是好建议。”李隆基道:“是啊!所以朕没输眼,有姚崇这样的宰相,朕可以开创选贤任能、奖励清廉、精简机构、裁减沉员、惩治贪官、爱护百姓的局面,为开元盛世奠基。大乱需要大治,如果老天相助,开元能使大唐繁荣。”

宁王道:“这种局面一定会有。据观察,姚崇当真可与太宗时的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同日而语。”李隆基道:“可朕有三大担心:一是跟吐蕃的战争无休无止,影响丝路的畅通;二是全国大旱,个别地方还出现蝗灾,长此下去,百姓轻则占山为王,重则造反;三是佛教兴盛,不少人借佛教影响民俗。”宁王道:“这个问题,不宜在朝堂争论,可以听听姚崇的看法。”李隆基道:“好啊,那就传姚崇去太真观,畅所欲言。”

李隆基下旨,令姚崇到太真观相见,随后便与宁王来到太真观。不一会,姚崇奉旨来到,李隆基要在场者坐下说话,但姚崇礼数太多,李隆基笑道:“不必紧张!今天是私交场合,即便说错朕也不怪。”姚崇道:“陛下真能不怪?”李隆基道:“难道你认为朕是昏君?”姚崇忙道:“臣不敢。”李隆基道:“朕虽然喜欢听奉承话,但听不到真话就要坏事。”姚崇立刻跪下道:“要这样,臣就有一肚子话要说了。”

李隆基大喜道:“朕就是要听你的真话,起来吧。”姚崇道:“谢陛下!”起来坐下却不说话。李隆基看着姚崇纳闷地道:“真怪,既然有话怎么不说?”姚崇抬头看着皇帝道:“陛下真的不怪?”李隆基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姚崇道:“陛下!我朝佛教盛行,道教昌隆。上自皇帝、皇后、达官贵人,下至豪绅富户,无不利用道场捞取好处,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流弊……”

话没说完,李隆基勃然大怒道:“放肆!什么上自皇帝、皇后、达官贵人,这不是说朕吗?朕才登基多久,哪有流弊?”姚崇再次跪倒道:“陛下,您不是不怪罪吗?”李隆基愤愤地道:“可你胡说什么?”姚崇道:“陛下,臣是据实来说,况且也没说陛下什么,陛下要是听着不舒服,臣可以不说。”李隆基想想道:“起来吧,朕恕你无罪。”

姚崇起来道:“陛下应知道,女皇时期张易之要将京城有道高僧调往定州去私建新寺,高僧们不愿去,向朝廷苦求。臣接受他们的请求,同意他们不到定州。张易之坚持要调他们走,臣始终不改主意,结果得罪了张易之,不久被调出京城做灵武道大总管。中宗时,公主、外戚得到允准,可度民为僧为尼;有的人还私造寺庙。这样,一些富户强丁乃纷纷出家,因为当时的制度是,凡出家人即免除赋役……”

宁王打断话道:“对对,是这样。”姚崇道:“臣既然做了陛下的宰相,就要改变这种状况。佛教真实不虚,信仰的关键在于内心;以往信仰佛教的帝王权贵,都没有得到好结果;真要心怀慈悲,做事利民,让人离苦得乐,这才符合佛教的要旨,何必妄度坏人为僧尼,这样做岂不破坏了佛法?”李隆基道:“好!朕下旨令人调查,到底有多少不法僧人!凡冒充僧尼者,一律还俗为农。哎,说到这里,朕还忘了一事,既然朕不能为郭元振建庙祭祀,就只能立牌位接受香火了。”

姚崇道:“陛下真是有情义的君王。”李隆基转身对玉真公主道:“妹子,将郭元振将军的灵位签入你的道观接受香火,你不反对吧?”玉真公主笑道:“你是皇上,连这个道观都是皇家花钱建的,妹子的花费也是皇家提供,别说立个灵位,就是腾出一间供奉也不敢有微词。”李隆基高兴地道:“既这样,朕就命你腾出一间,专门供奉郭元振将军。”

文武百官上朝,李隆基问:“最近边塞战事如何?”姚崇出班道:“陛下!各路节度使都很尽力,尤其是高仙芝将军不愧是大唐的英杰,过关斩将,所向披靡。而最新战报是:他已大败吐蕃于武街附近的山谷中,然后又追击逃敌,连战连捷。”李隆基大喜道:“好!消息喜人,长我雄风,强我尊严,立刻派人慰问嘉奖。既然战况喜人,想必丝路线畅通?”

姚崇道:“没有,如今前线战事不但激烈,而且十分残酷,南线、中线短期之内很难通畅,但是北线可以通过。高仙芝边带兵打仗,边对来往商人派人护送,深得大唐及大食、波斯、天竺等国的赞许,称他是丝路卫士。问题是北线出现了土匪,大唐驼商钱满柜死在了众匪之手。

李隆基一站而起,但没离开龙位:“据说,丝路商人钱满柜是武功高手,五人齐攻也无惧色,他之所以成功,就是充当伙计的全是高手,怎么会死于土匪之手?”姚崇道:“可见沙匪太猖獗了。”李隆基道:“这还了得!无论如何,必须确保丝路畅通,我大唐疆域怎么能让土匪横行霸道?钱满柜尚且死于土匪之手,那么其他人又怎么能顺利通过?传旨!令当地州府县属,起兵剿匪!”

钱丰家设了灵堂,哀乐声声,催人泪下。钱丰身穿孝服,见母亲哭得死去活来,便上前劝道:“请母亲节哀。人死不能复生,您要保重身体!我们已失去了父亲,可不能再失去您!”钱娟劝道:“说得对,爹爹如果看到您这个样子,在泉下也不安啊!”钱媛哭道:“爹爹,我没想到您的出行,就是跟我们的最后告别啊!”

全家人又大哭起来,郭敬之近前道:“岳母莫要太悲伤,岳父死得已很惨,如果这样哭个不停,他在泉下更是不安。刚才,我听说朝廷下旨剿匪,岳父的仇可以报了。”钱丰站起身来道:“这次我走丝路,务要将土匪杀尽!”母亲惊道:“不行!你爹都不是土匪的对手,你不是去送死吗?”钱丰道:“父仇不共戴天,不报还算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