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可不知的成功方法全集
2944800000032

第32章 失败是成功之母(1)

根据中外名人的经验,对失败保持健康的心态应当把握以下五条原则:

(1)每个人都会面临困难。奋斗的人总会遇着失败的危险,努力拼搏就会有烦恼。取得成功,固然可以带来喜悦,但经验证明,抵达终点的人往往比那些正在奋斗的人,有更多的烦恼,因此,人人都有烦恼。企求没有烦恼的生活,根本是一种幻想和自欺欺人的想法,追求这种没有烦恼的生活只能是徒耗生命而已。

(2)每个难题都孕育着机会。任何问题都隐含着创造的机会。问题的产生是成功的发端和动力。问题的产生总是为某一些人创造机会。一个人的困难可能就是他的机会。只要抓住机会,努力拼搏,就能促成成功。

(3)关键在于态度。你能够控制自己的反应,你却不能够控制潮流的趋势,但是你能够决定自己对待问题的态度。你的反应能够使你遭遇的痛苦更加剧烈,也能使它立刻减轻。你如何反应关键在于你的态度。你的反应可以使你变得更坚强或软弱,可以决定你的处理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归根结底,你的态度决定一切。

(4)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难题。强者能够胜利,因为他们在面临困境时,总是采取积极的态度。他们会选择机会,积极解决,促进思考,激励奋斗。

害怕失败的人同样害怕成功,失败是成功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位数学教师辞职炒股,结果是将自己的全部积蓄全都赔了进去。这之后他并没有选择跳楼自杀,而是把自己推荐给了一个大户,说可以为其操盘和出谋划策。那个大户问数学教师:“我凭什么要把钱拿出来,给一个几乎一文不名的股市失败者去玩?”

数学教师神态自若地回答道:“我虽然不能教给你什么赚钱的方法,但是凭借我多年失败的经验,我可以准确无误地告诉你,什么事是不能去做的。”

数学教师的回答让大户感到很满意,结果,这位除了失败经验之外一无所有的数学教师果然帮助那个大户避免了很多损失。

日本三泽屋社长三泽千代治曾说:“我更信任那些有失败经验的人,一次都不失败的人,我从来不敢委以重任。”

爱迪生则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如果你一直拥有一种害怕失败的心态,那我劝你马上改变这种心态,因为在现代商业社会,如果你害怕失败,就意味着你想停止参与竞争;而如果你想停止参与竞争,也就意味着你永远不想获得成功。

如果我们去了解那些超级富翁的人生经历,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是那种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冒险家——如果你也想像他们那样赢得财富女神的青睐,你要做的只能是让自己每一天都身处于残酷的竞争之中,将自己磨炼成一个刀枪不入的冒险家。

美国著名作家魏特利曾说:“有些人说失败就像有毒废弃物,你越去想它,它就越污染和摧毁你迈向成功。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我把失败当作肥料。农夫用肥料、分解的植物为农作物施肥,同样的道理,你的失败和失望的经验也能用来滋养你的心灵泥土,让它更适合成功的种子在那里生长。”

记住,如果你想培养一种实现成功富有的习惯,你必须首先拥有一种感谢失败的冒险家心态。

不让失败摧毁你的志气

有一个全球知名度很高的营销公司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为了占领市场,他们招收了一批中国本土的营销员。为了培训营销员,营销经理先对这批营销员传授了营销技巧并进行了心理培训。然后,营销经理带着这批营销人员到大街上去销售产品。开始的时候,这批营销员个个信心百倍,结果一天下来,却很少有人卖出产品,营销经理告诉他们这就是他们每天要做的工作。于是,接下来有一些人就退出了营销队伍,留下来的人则分成两种。

一种人凭着一腔热血,勇往直前,但业绩很不乐观。另一些人则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销售业绩直线上升。

这些营销员无论走掉的还是留下来的都经过了程度不同的失败和打击。他们所选择的工作,即在一个新兴的市场推广一种陌生的产品,要让顾客认同一个新的产品并且愿意花钱购买,难度本身就很大。况且由于他们销售的产品技术含量较同类传统型产品高出很多,所以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这就使得销售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这批营销人员遭遇困难和挫折是预料中的事。但是,由于他们对困难挫折的认同理念不同,因而在面对失败时就分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人。

第一种人,即那些初遇困难就退出了营销队伍的人。他们在遭受了打击之后,就一蹶不振,成为一次就可以被困难击败的懦夫。这种人最容易身陷困境,因为他们连一个人生的关卡都不能越过,所以将永远与成功无缘。

第二种人,即那些只凭着一腔热血猛冲猛拼而根本不反思失败原因的人。此类人乃有勇无谋之人。这种人或许凭着一时的拼杀能取得一点成功,但成功的代价却非常昂贵。因为这种人在面对失败时用的是自己的肉体和头颅而不是用头脑,所以他们只能被失败碰得头破血流。当他们的血流完了的时候,他们也就在成功的道路上消失。这种人同样陷入困境的几率远远高于成功的几率。

第三种人,即那些在遭遇挫折失败时能不断地磨炼自己,不断地调整自己,能找到攻击失败的最佳攻击点的人。这种人成功的几率最大,他们很少会被困境所困,即使有时他们被困也能通过自身的力量把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因为他们与前两种人相比,他们是智勇双全的人。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头脑找到战胜困难的最佳办法,并且他们还有顽强地战胜困难的品质。所以他们在遭遇失败时不但能战胜失败,并且能以最小的代价战胜失败,在战胜失败后还保存着相当的实力,有了实力也就意味着还有前进的动力,有了动力就能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失败,一步一步逼近成功,直至登上成功的巅峰。

三种人针对困难挫折所采取的不同态度造成了他们人生结局的重大区别。其实,他们所遇到的失败都只是暂时的失败而已。而暂时的失败或一两次的失败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无数的成功者都是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才摘取了成功果实的。

可以说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只遭遇一次失败就失去信念,就不去挑战失败,实际上就等于放弃了人生成功的机会,殊不知机会就隐藏在失败背后。你战胜的失败越多,你人生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这就如同淘金一样,淘掉的沙子越多,得到的金子也就越多。沙子的多少与金子的多少是成正比的,失败与成功的关系就如同沙子与金子的关系。

可见,要成功,首先不要畏惧失败,不要让失败把你的心态摧垮。其次,要成功还得正视失败,研究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失败磨炼自己的意志品格,练就一身战胜失败的本领。

你就是强者,强者是永不言败的!

沉着面对失败

人不到社会做事则已,如果到社会上做事,总不免会遭受挫折,往往是做大事遇大挫折,做小事遇小挫折。本来如果做事能始终得心应手一帆风顺,那就是成功,做大事的大成功,做小事的小成功。只有那不做事的人,才不会成功。但是如果希望全世界无论智愚贤肖,都是成功的人,那么也是一种幻想,绝不会成为事实,而且事情无论大小,做起来都没什么不顺的话,那就分不出谁是智,谁是愚了。而一帆风顺在贤者智者来看,反而觉得波平如镜毫无刺激,生活的意味也太平淡了。

有本领的人,多半希望生活能有曲折,多变化,才觉得够刺激而时时有所收获。所以做事的曲曲折折,是给你的一点刺激,正可提高你的注意,考验你的能力,训练你的品性。

从表面看,挫折是你的失败,然而再作进一步探讨的话,挫折对你是有益而无损的,在很多情况下说教是无用的,而必须经过实际的挫折才能成功。

有些人在遭遇挫折时,把自己的能力估计得太低,把挫折估计太高,因此心慌意乱,不敢与之奋斗,立即竖起了白旗,自愿投降。认为前面的路既然走不通,倒不如向后退去,以保全实力。与其前进而玉碎,不如退后瓦全。于是他的人生,只有采用混字诀,混到哪里算哪里。抱着混的人生态度,还有什么成功可言?只好做人的附庸,受人支配,受人指挥,做些无关紧要的工作,希望工作越简单越好,责任越轻越好。望见了困难,便往别人身上推,或急急躲到后面去,免得遭遇挫折,他自以为这是所谓的不吃眼前亏呢!

有些人遭遇挫折,便发脾气,不想想应付的办法,只是一味顶撞、好勇斗狠,不计得失、不问成败,什么曲线战术,什么迂回战术,什么侧击包围,什么把握要紧,他概不注意,只知固执不化,只知蛮干到底,结果是小事变大事,大事变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在历史上项羽就是这种典型,到了兵临城下,四面楚歌,还要以斩将扯旗,表示他的本领,直到自刎以前,还要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谁知他的失败,却是失败于发脾气,一味顶撞呢!

有些人遭遇挫折时,一面应付,一面忍耐,但并不是想立即解决困难,而在维持现状,认为不能控制空间,只须控制时间,深信挫折是会随时间而有变化,等变化到有利于他的时候,挫折自会化为乌有。这种长期应付办法,在绝对劣势的局面下,的确是很好的战略,但是在均势局面上,便不需要这个旷日持久的办法了。而且一味地拖,不会把发展的趋势控制手里,单单控制时间,可会养成贻患,铸成大错呢!

所以,在遭遇挫折时最现实的应付办法,是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要注意到它的警示,预先做好准备,挫折虽大也要处之泰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注意事情的变化,控制事情的动向,将情势从波动转到主动,不焦急不懈怠,在该做事的时候做事,该休息的时候休息,不轻敌不悲观,沉着应付,不怕打击,用冷静的头脑及高度的毅力,与他周旋到底,那么就不愁胜利不属于你。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当今的商界变幻莫测,偶尔的失利难以避免,人们应当有勇气应付面临的一切困难。哈佛商学院的约翰·考科教授说:“我可以想象得出,在20年前董事会在讨论一个高级职位的候选人时,有人会说:‘这个人32岁时就遭受过极大的失败’。其他人会说:‘是的,这不是个好兆头。’但是今天,同一组董事会却会说:‘让人担心的是这个人还未曾经历过失败。”’

比尔·盖茨在微软公司经常冒着失败的危险,他喜欢雇用犯过错误的人。“失败表明他们肯冒险,”他说,“人们对待错误的方式是他们应变的指示器。”面对失败,有的人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却能重整旗鼓,这是什么原因呢?曾经经历过失败的总经理们及领导艺术专家们提出的答案可供我们借鉴。

马丁·塞尔格曼是位大学心理学教授,曾对30家工业企业的雇员进行调查、研究。他说:“那些能从失利中扳回优势的人是乐观主义者,他们确信‘我的问题是暂时的。而那些悲观主义者,他们把失败看成是永恒的,往往不能卷土重来。”’

瑞克·米勒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父亲酗酒,他很早就领悟到,人不可能总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1989年,米勒由于在使公司起死回生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而名声大噪。王安电脑公司请他去扭转公司濒临破产的局面。但计算机行业的竞争远比米勒预想的严峻得多。经过市场衰退的打击,米勒只好收敛起逼人的气势。为了拯救公司,他采取了一连串的保守策略,并廉价出售存货,以减少损失。然后他离开了公司。王安电脑公司成了一个空架子。但这是最有利的结局了,米勒对此无怨无悔。

童年的不幸实际上有助于人们适应环境,教给人们百折不挠。乐观的人不知道他们不可能控制世界。他们把失败看做是青春期“反应”,尽管棘手、不适,却是转向成熟的先导。现在米勒是AT&T公司的首席财政官员。当AT&T公司的总裁罗伯特·艾林第一次会见他时,对他说“我把你在王安电脑公司的工作经历视为一个极大的优势”。在AT&T公司,米勒要求那些担心失败的新雇员对着镜子说一声:“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如果他们能够这样做,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被视作成功。

中国有句充满宽容和鼓励精神的俚语:“跌倒了爬起来就是了。”生意场上有赔有赚,人生路上有伏有起,你总不能因为飞机、火车有千分或万分之一的事故而待在家里。失败了就想一想,假若并不只是我自己的错,我还干不干?

1978年,布兰克和马科斯在洛杉矶一家硬件零售店工作时,被新来的老板解雇了。第二天,一位从事商业投资的朋友建议他们自己办公司,马科斯说:“一旦我不再沉浸在痛苦中,我便发现这个主意并不是妄想。”

现在,马科斯和布兰克经营的家庭库房设备,在美国迅猛发展的家用设备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马科斯说:“当你绝望时,你有人生目标吗?我问55名成功的企业家,40名都确切地回答:‘有。”’

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多伯对经理做过这样的评估,他相信导致失败的头号原因是缺少自知之明。你必须跳出自我封闭的圈子,采纳别人的观点。

美国捷运公司的安妮·布斯奎特在到捷运公司的4年前,曾担任过奥卡公司的总经理,她发现,她管辖的2000名雇员中,有5名故意隐瞒了2400万美元的损失,她认为她对此负有责任。那时,她在别人的眼里是一个凡事追求完美的人,这无疑给别人造成一种威胁感和敌对感。下属们对她极为害怕,以至于不敢上报坏消息。不久,布斯奎特失去了奥卡公司的工作,这却给她提供了挽救捷运公司某些小部门的机会。开始时,她的自尊心受到的震动,几乎使她放弃这一机会。但在奥卡公司的失败最终却成为她的动力。

布斯奎特说:“我意识到我必须更加善解人意。”她开始变得更有耐心,并且成为一个很好的听众。她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坏消息。常常自问,为什么有着共同利益的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如果我早这样做,我早就解决了奥卡公司的问题。

布斯奎特现在是捷运公司的一位执行副总裁、她的前任老板托马斯·瑞德说:“安妮的例子对那些事业陷入泥潭中的人是一个楷模,太多的人因寻求安稳的职位,导致停滞不前。而她勇于面对挑战,最后成功了。”

还是莎士比亚说得好:“不幸酿就甜蜜。”失败与错误对于人们来说,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带给企业的也并非仅仅是损失。只要你认为是正确的,就大胆去干。即使失败,也一定要从中学到一点什么东西,使自己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

失败积聚看不见的财富

当我们观察成功人士的环境时,会发现他们的背景各不相同。那些大公司的经理、著名的传教士、政府高级官员以及各行业的知名人士都可能来自贫寒、破碎家庭、偏僻的乡村甚至于贫民窟。这些人现在都是社会上的领导人物,他们都经历过艰难困苦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