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铁血抗战——美丽的青春
29180000000117

第117章 皖南风云(二)

桐城是安徽一座文化名城,也是民国三十八个文化名城之一,这里又是从古到今兵家争夺之地,地理位置很重要,尤其是桐城县的枞阳镇,更是安徽的咽喉要道。

1937年,日军在攻陷安庆后,随及对桐油城发动进攻,桐城沦陷,在桐城,一群有抗日热情的不愿做亡国奴的青年学生投笔从戎,组织起抗日学兵队与日寇战斗。这只学兵队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他们只经过40多个日日夜夜严格训练就领命“出山”了。

这群英姿勃发的书生兵,满怀抗日报国的壮志豪情,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战场,他们所向披靡,给日伪顽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在此后的2年间,桐城抗日学兵队成为桐城地区抗日反顽、打击地方恶势力的一支极为活跃的抗日武装,名震江淮大地。

而且,他们还带动了桐城当地的抗日救国运动,连国民党县党部的县长和县党部书记都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积极抗日,而桐城的大好形势对安徽省的抗日斗争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可是,从1939年以来,国民党顽固派为了控制这支抗日武装,采用掺沙子的办法、派15名国民党顽固分子插入学兵队,分别窃取副队长、副分队长、师爷和副官职务,同时还任命一个姓周的(一说是中统特务)担任学兵队指导员。这样一来,桐城学兵队便被置于国民党当局的严密监控之中。

支持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国民党县长和县党部书记被国民党安徽省党部调走了,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省党部先后派特务分子黄定文、反动分子魏际青来桐城,分别担任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和县长。

这两个反动的家伙,根据国民党桐舒庐师管区关于“不准桐城学兵队离开县城,实行军纪整训”的指令,严密控制着学兵队的一切活动。

1940年春的一天,黄定文和魏际青以“点验训话”为名,令县常备队包围了学兵队营房。随后,将学兵队装备的武器弹药全部收缴(仅司务长藏放在营房外一户人家的3支枪幸免被缴),并当场宣布了解散学兵队的命令,要求所有学兵队员不得擅离营房,一律听候政府发落。

国民党顽固派将把这群又是手无寸铁的学生置于死地,而冰儿他们的任务就是要与桐城地下党配合,解救这些学员兵于水火之中,让他们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战场上。这也是冰儿主动争取下的任务。

泉听完冰儿的介绍,惊呆了,他没有想到,百无一用的书生也能在抗日战场上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呀,他很羡慕他们,也恨自己怎么不早点参加革命,早点来安徽,参加学员兵呢?不过,对于要参加的这次战斗,他也很高兴,他也很想见一见学兵队的队长,老刘和老唐。

第二天,他们开着车,来到桐城的城门口,守卫的士兵用枪拦住他们。轿车停下,泉摇下窗玻璃,掏出一张名片,亮给守卫。守卫不敢阻拦,让他们进去,泉摇上车窗玻璃,开着轿车进城。

他们没有到司令部,而是到桐城商会总会长陶老板那里。陶总会长是有名的徽商,经营茶叶和丝绸,祖上还是前清的状元,不过,太正直了,与官场不容,辞官经商,也挣了很大的一笔家业,他很支持共产党,尤其是抗战暴发后,他也捐钱捐物支持抗战。

由于他的威望,日军占领桐城后,请他出山,任维持会会长,他本来想推辞,可是,地下党却说服他出来任职,也好保护城中的老百姓不受侵害。他的儿子正是地下党桐城市特工部部长,这次活动就是他在负责。

冰儿和泉进门,看起来,冰儿不是第一次到这里了,她和陶总长很熟悉,很亲热的打着招呼,而泉被陶家一屋子的书画吸引住了,他仔细观察着。冰儿对了暗号后,让泉陪着陶总长,她便与特工部长进里屋研究方案了。

泉和陶总长谈得很投机,对陶总长家里的书画,他都很熟悉,也很喜欢,他告诉了陶总长,他的父亲过去在北大教书,也收集了不少名字画,他还说得出父亲的书画,也告诉了陶总长,他的身世,只是当明星,和冰儿拍电影的事情他没有说。

陶总长看他如此热爱和精通书画,对他很欣赏,对他的身世也很同情。他儿子让他帮助介绍一个人冒充商人,还要教他有关丝绸或者茶叶的知识,他开始还没有答应,看到这个与冰儿一道来这里的青年,听了他的身世,他知道了,儿子要他帮的就是这个青年,便同意了。不过,他却有了新的想法。

当他的儿子和冰儿谈完后,冰儿将泉叫到里屋交谈,他便告诉自己的儿子,没有必要让泉做丝绸商或者茶商,与其让他在几天内弄懂丝绸和茶叶方面的知识,到不如让他驾轻就熟做书画商。

特工部长和冰儿商量后,同意了。于是,泉有了双重身份,音乐学院大学毕业生和书画商。

学兵队被强令解散后,为了保护他们不受国民党县党部的迫害,也为了隐蔽骨干力量,绝大多数又回到几所学校教书,或者去应聘其他工作,有些没有暴露身份的被引荐到国民党县党部任职,也有的假装脱离共产党,进了国民党驻军部队里。

队长老周就在桐城中学教国文。

暗地里,他负责联系其他队员。

泉带着地下党的指示,以应聘音乐教员的方式来到桐城中学,地下党通过关系给他弄了一份徽州师范大学音乐系文凭。因为他不可能用北平音专的文凭去应聘,北平音专的学生到安徽应聘音乐教师很容易引起怀疑。倒不如以徽州师范大学的文凭好一些。而且,毕业时间也变成1939年7月,离他真正毕业时间晚两年。

他穿了一身学生装,提着一口皮箱来到桐城中学,进了校门,在校工引导下,找到校长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仔细看了看他的文凭,又问了他一些情况便收下他了,安排他到初三一班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