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正吃得开心喝得畅怀,云飞带领两个人进来了,调侃似的大喊道︰“御膳房新增的菜品驾到!”
席上所有人惊讶不已,苏轼不解地问:“龙公子,这是何意?”
云飞早已差人将惠州十大名菜端上桌了。
“这如何使得?”苏轼被惊得差点无言了,呆呆地凝视着龙云飞。
安全见云飞如此仗义,就一把拉着他坐到了自己的旁边,高兴地说︰“龙老板,不愧是江湖豪侠之士,我等粗人今天也跟着苏学士和你,享受了不少的口福呀。”
“今天,可真长见识。”安宁附和道。
“为何使不得,俗话说,名家品名菜,这几道菜首先配得上闻名遐迩的苏学士。”龙飞愣了一下神,方才接着话茬言道。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我们也跟着沾光了。”文妃的带头,热情洋溢地言道。
“这是东江盐焗鸡。”只见这道菜色泽金黄,众人纷纷品尝起来,但觉皮脆肉嫩,骨酥味香。
“这道菜可有来头?”云飞问。
“回老板的话,据传是一位贤慧的客家妇女为了让久病的丈夫开胃口而特意精心制作,丈夫吃后很快康复,这种烹调法也流传下来了。”
“哦,正如苏大哥,什么都不会白吃,当然,我大宋神州各地贤惠的妇人,肯定不在少数,推而论之,云飞公子,你还可以到各地巧手妇人那里学习厨艺。”文妃提出了自己的高见。
“如此说来,你小子要首先学好一身武艺才是,不然,人家相公肯定要狠狠揍你一番。”武胜言罢,豪爽地大笑起来,众人也被逗得哈哈不断。
云飞几口酒下肚,也分外喜悦,随声应道:“恩师在上,请收小徒一拜。”经煞有介事地拜师作揖了。
“今天这场宴席,竟然成了欢笑大会。”文妃喜不自禁。
“这是东江酿豆腐,沿用客家人传统制作技巧精制而。”小二继续介绍。
扑鼻的香味,刺激着大家的味蕾,众人忍不住尝了一块,没想到这豆腐滑滑嫩嫩,馅料呢,又如此鲜美,途经一刻钟的递送,竟然不改滚热烫口,依然香味四溢,大家啧啧称奇。
接着,小二依次介绍了色泽金黄,风味独特,爽口软滑,肥而不腻的红烧猪肉;黄润光亮,原汁原味,肉嫩味鲜,汤汁香浓的水晶鸡;色泽金黄,香味浓郁的咸香鸭;配以多种佐料烹煲而成,肉质滑嫩,鱼味鲜美的清煲草鱼;刀工精细,鱼色乳白,口感鲜美,清甜嫩滑的上汤桂花鱼;鲜甜可口,营养丰富,原是客家妇女坐月子的主要补品,别有一番风味的娘酒醉河虾。
经过诸味荤菜的轮番轰炸,文妃觉得实在该吃点素菜了。
“这是客家酿三宝。用客家酿苦瓜、酿辣椒和酿茄子集于一盘,色泽各异,形态美观,味道独特。”
“这是薯丝煲,选用本地特产红薯丝配以多种佐料精制,薯丝爽口,滑而不涩,美味香浓,介绍完毕,请各位客官慢慢享用。”两位小二领着托盘告辞了。
午饭后,文妃急着回去,苏轼急得发怒,道:“娘娘难得来一次,无论如何也应该玩上一两天。”
文妃一行觉得此话在理,便不再推辞,朝云带领文妃一行到惠州城里的久住客栈午休去了,云飞扶着半醒半醉的苏轼向“上官”请了假。﹙注:被贬惠州的苏轼,此时无钱且无权。﹚
醒后,文妃一见店名,觉得枯燥乏味,真是浪费了苏学士的满腹才华,于是,带着众位姐姐,一一建议改将具有档次的店家,将店名改为“浪淘尽”、“千堆雪”、“如画”、“豪杰”、“雄姿”、“多情”、“琼楼”、“玉宇”、“易全”、“祝君长久”、“不生华发”、“千里婵娟”以及“桂花湿”,“荔子然”。
有的店家不以为然,文妃也有办法,不紧不慢地反诘道:“大名鼎鼎的苏学士,连几代君王都会敬畏三分,难道作为大宋子民,不改敬重当朝的大文豪吗?对于花甲之年的苏学士,我们该不该将他的诗词久久流传下去呢?”店家见谈吐不凡的娘娘,言辞恳切,便欣然采用,谢道:“多谢娘娘,小的马上更改店名。”
苏轼小睡了片刻,便马不停蹄地为文妃一行预定了一场表演。
午休之后,妃侍们又来到苏学士的客厅里。朝云为大家泡上了当地的柏塘山茶。
浓郁的茶香悠悠弥漫开来,大家迫不及待地品起茶来,没料到这般清甜可口,风味独特。
龙飞好奇地问:“苏大哥,这茶为何如此独特?”
“巍巍象头山,幽幽溪流水。想那柏塘镇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气候、湿度、土壤等自然环境极为适宜山茶生长。好山出好水,好水出好茶。柏塘山茶为柏塘镇特有的山茶,株形矮小,叶细而尖,客家人称其‘细茶’,茶香浓郁,饮后难忘。”
“这里距离柏塘镇远吗?”文妃问。
“远,大约一百里。”
“那算了,如果近的话,大家还可以去游玩一番的。”
“早就有听说苏大哥酷爱品茶,请问您是否有几条关于饮茶的趣闻呢?”文妃不依不饶地问。
“今天,你们存心要让老夫骄傲和难堪吗?”苏轼摸着有些花白的胡须说。
“只骄傲,不难堪,因为苏学士是人,不是神。”
“谁说不是呢?”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是一则发生在两人之间的有趣茶事,同样是爱喝茶、会写诗、精于茶道,就算是小小水质上的差别,都不可能逃脱大师的法眼。大哥我就犯了这个小错误,意图糊弄王安石,结果不幸被拆穿。
当时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症,大夫告诉他需要用阳羡茶来治愈,但必须以长江中峡瞿塘的水来煎服才有效果。那时候,王安石得知我父丧期满,将要返回京城复职,于是便写信给大哥我,希望我在出四川时顺便带一瓮长江中峡的江水过来。我欣然应允,但是沿途因观望风景而遗忘了此事,等到猛然想起之时,船已到了下峡的位置,于是便取了下峡的水打算糊弄交差,不料被王安石发现了。王有理有据的说道:上峡水性太急,下峡水性太缓,惟有中峡的水,缓急相半,水性中和;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方才见茶色迟迟未现,故知必为下峡水。这让我无可反驳,羞愧得无地自容。
“高手之间的交锋,兵不血刃,而血肉横飞哪!”文妃戏谑道。
苏轼接着说:“古人饮茶,看重水之来源,他们认为一壶茶的好坏与烹茶之水密切相关。而我作为茶道中人,不敢自称高手,自然异常讲究水质,丝毫马虎不得,即使耗时费力,需要斗智斗勇,也要取得活水,烹得好茶。
我之烹茶,独独钟情于金沙泉水,因而常遣僮仆前往金沙寺去挑水。僮仆不堪路途遥远、往返劳顿,于是取其它河水代之,妄图糊弄我,但很不幸被我识破。于是,我就想到了一个巧治偷懒僮仆的妙招,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桃符,分别交给僮仆和寺僧,每次去金沙寺取水的时候必须互相交换桃符,这样想偷懒的小把戏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我大宋的智斗高手诞生了!”文妃夸道。
“还有呢?”
“眉山东坡翠竹是我创制的一款绿茶。北宋嘉佑二年(1057),家母病故,办完丧事后,兄弟二人上峨眉山还愿,路经万年寺后山坡,发现了一种叶片丰厚细长、微向内卷、叶片上有一道清晰叶脉、状似翠竹竹节的茶叶。我见之大喜,知此树便是唐时生产贡茶的茶树。于是我急忙采摘了一大包鲜叶,回家后,经过精心的煎、揉、焙、晾、晒等环节制成了上品茶叶,并请父亲和兄弟品尝。父亲和舍弟细啜慢品之后,连呼好茶好茶!
后来,我回京任职,便把茶送给恩师欧阳修,欧阳修品饮后大加赞赏。但当时认为闽茶优于蜀茶的蔡襄偏偏对此很不服气,要与我斗茶。闽茶厚重味浓,蜀茶清新天然,大家品尝后,纷纷表示蜀茶略胜一筹。欧阳修便把我叫到一旁询问道:按理蜀茶与闽茶不相上下,可今天老夫饮来,却比平日里更鲜美,是什么道理?我便冲老师一笑,说:所谓饮茶之道功夫在茶外。我今天用的水,是竹根浸泡后澄清烧沸后再冲泡的,自然胜出一筹。欧阳修笑着说:我知道你素来喜欢竹子,我看这茶就叫‘东坡翠竹’吧!从此,“东坡翠竹”的名声便不胫而走。
“此行太美妙了,不仅可以尝到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蒸菜东坡田螺,还可以听遍东坡故事。”文妃喜滋滋地言道。
“既然要听过瘾,那大哥我接着说,我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非常讲究饮茶,有所谓‘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惟宜兴兼备三者。我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烧水。我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