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历代兵法精粹
2792000000060

第60章 三十六计(5)

李代桃僵在军事上指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在政治斗争中,则表现为为了整体和长远的利益,必须放弃局部的利益,要勇于作出牺牲。

【原文】

势必有损(1),损阴以益阳(2)。

【注释】

(1)势必有损:势,局势。必,一定,已经。损,损失。

(2)损阴以益阳:阴,这里是指局部利益。阳,这里是指全局利益。全句意为舍弃某一部分利益,使全局得到增益。

【译文】

当局势发展到损失已不可避免的时候,要舍弃局部的利益,以保全局的利益。

【故事论述】

还是在春秋时期,好像这个时期就是一个耍诡计的时代。当时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于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必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杀公主。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景公不杀她,就定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在裙内,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以为婴儿已被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

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只有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子忍着悲痛让公孙许臼把儿子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便放松了警戒。在忠臣韩厥的帮助下,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他与公孙许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另外,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将领狄青(1008-1057),他在幼小时就已是一个多智的孩子。

狄青从小失去双亲,一直与哥哥狄素相依为命。狄素是个贫穷、正直的庄稼汉。一天,狄青去给在田里干活的哥哥送午饭。半路上,一个女子匆匆跑来告诉狄青:他哥哥同铁罗汉在河边动手打起来了。

铁罗汉是个游手好闲之徒。这天他喝醉了酒,就跑到田里找碴儿打架。他从一个老实农民手中抢过一个馍,这个农民想夺回自己的馍,于是两人便厮打起来。个头矮小的农民被铁罗汉摔倒在地。一直坐在一边的狄素此时再也按捺不住,上去就给了铁罗汉一拳,于是狄素和铁罗汉也打了起来。那个女子正去送饭,见此情景,便马上跑回来喊人。等狄青赶到出事地点,争斗早已结束,狄素正眉头紧锁地坐在一块石上喘粗气;只见不识水性的铁罗汉正在河中挣扎。他是被狄素一脚踹进河里的。狄青心想:若是这家伙淹死了,哥哥就要大祸临头了。按宋朝法律,杀人要偿命。于是狄青立即跳下河去救铁罗汉。这时,铁罗汉已经扑腾得精疲力尽了。突然间,他发现来了救星,便使尽全力伸出手,一把死死抓住狄青破衣衫的领子。只听“嘶”地一声--铁罗汉把狄青的衣领拉了下来。狄青赶忙揪住他的头发,把他拖向岸边。与此同时,他在铁罗汉耳边低声说道:“俺狄素救你一命。”

铁罗汉喝了很多水,神志已经不清。他无法搞清究竟是谁救了自己。将近岸边时,他便失去知觉,躺在那儿像个死人一般。

“俺把他打死了,”狄素对弟弟说,“俺得偿命。你管这闲事干吗?”说着流下了眼泪。

“哥,你放心,他只是一时失去知觉,不会死的。”狄青安慰哥哥道。

“可我在光天化日之下将人打伤,凭这一点,衙门就会让我赔钱的。”

这时,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他们纷纷安慰狄素:“别担心,我们会为你说情的。”

村长此刻也赶到了出事地点,他喝道:“狄素!朝廷有法,不准斗殴。谁惹事打死人,谁就要偿命。”

狄素呆呆地站在那儿,等着被抓。

“等一等!”狄青挺身而出。

“小子,你敢反对?”村长沉着脸对他道。

狄青大声说道:“你全弄错了,事情明摆着,铁罗汉欺负一个弱小村民,我出于旁观者的责任感,一怒之下帮了弱者。这个流氓(指铁罗汉)自己不小心,差一点淹死,是我哥哥把他拉上岸救了他。”

村长看着他将信将疑,又看看众人。几个村民马上大声说道:“没错,我们可以作证。”

狄青附和道:“你瞧,他手里还抓着我的衣领呢!”村长蹲下身去扳开铁罗汉的手,果然那破衣领还被他紧紧捏着呢。村长想让人把狄青绑起来,可狄青又叫了起来:“还不知铁罗汉是死是活呢?”

“好吧,现在就搞清楚。”村长无可奈何。

狄青敏捷地跑到铁罗汉身边,骑在他身上,开始揉铁罗汉的肚子。很快,铁罗汉张开了嘴,大口大口地吐黄水。又过了一会儿,他醒了过来。狄青趁机俯身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铁罗汉摇摇晃晃爬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向狄素。他双膝跪倒作揖,口中念道:“多谢你的救命之恩……”一连说了几遍。

狄素觉得非常意外,一场暴风雨本来已来到自己头上,现在却一下子云开雾散了。看热闹的人见没事了,也就各自散去。

在回家的路上,狄素问弟弟:“铁罗汉为什么要感谢我救了他的命?”

狄青答道:“铁罗汉抢人馍馍,又和你们打架。他喝醉了,对这些事根本记不清。后来我救他时,位置是在他身后,我对他说:‘我狄素救你一命。’当他从昏迷中醒来,我又轻声告诉他:‘你应该去感谢狄素。’他真的就这么做了。”

狄素深为赞赏狄青的机智,帮自己躲过了一场大难。此时的狄青只有15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狄青日后能成为一名善于用计的著名将军,是毫不奇怪的。

【计名典故】

本计语出《乐府诗集·鸡鸣》。诗中说:“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此诗的本意是比喻兄弟休戚与共的情谊。后人借“李代桃僵”的成语,表示为借助某种手段,以一事物的损失、牺牲,来换取另一事物的安全、成功,以局部的牺牲换取全局的转危为安的谋略。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本篇主旨】

顺手牵羊是想充实自己的力量,其方式是和平攫取,比趁火打劫稍为高明些。但毕竟和平攫取的机会不常有,想创造机会的英雄也不会寄希望于和平。不管是明贪暗贪,暗动明动,方法不同,但目的却是一致的,即把别人的利益据为己有。

【原文】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1)。少阴,少阳(2)。

【注释】

(1)微隙、微利:微隙,指微不足道的间隙或疏忽;微利,指微小的利益。

(2)少阴,少阳:阴,这里指疏忽、过失;阳,指胜利、成就。

【译文】

敌人出现微小的疏忽与漏洞,一定要及时利用,发现微小的利益,也一定要争取到。即使是敌人的微小疏忽、过失,也要利用来为我方的微小胜利服务。

【故事论述】

在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郑和下西洋都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但对郑和为什么下西洋却一直是史学家们所关注的问题。要知道中国一直不是航海大国,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不是,在明朝当然就更不是,那为什么明朝的皇帝会费这么多的财力去做这样的事呢?

据史学家考,原来郑和这次远下西洋,而且不是一次而是七次的远游是和不知所终的明惠帝有关。明惠帝在1398年登基之后,就定策削藩,这就使得一些藩王成为了庶人,等于伤害了所有王族的利益。最后只剩下燕王朱棣几人了。朱棣见此情景决定举兵造反,这次战争只用了三年时间,最终以朱棣攻进南京城,放火烧宫而结束。可是惠帝却不见了踪迹。传说他和皇后一同烧死在了宫中,还有一种说法说他跑到国外去了。其实第二种说法实在不可信。就这样燕王朱棣登上了皇位,帝号是成祖。

明成祖在位期间最为突出的成就是任用生于昆明的宦官郑和出海考察。在1405到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第一次出航时,郑和率领三百多艘船,二万七千多名水手,先后到了越南南海岸、爪哇岛、马来西亚、锡兰山以及加里库特。这期间,郑和还干涉了一起爪哇王国王储的纠纷事件。在以后的航海过程中,郑和又使加里库特、柯枝、锡兰山王国成了明帝国的盟国。真不知道明帝国要这样一些蛮夷小国做同盟的意图是什么,这可能也是人们认为惠帝在国外的证据。并且郑和所领之军队也干涉了苏门达腊王国的内部事务。这也可见当时的中国之强大。郑和尽可能的到了他所能到达的最远处,在1417到1419年间他竟到了阿拉伯半岛及东非海岸。

过去的历史书中说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为了显威东亚,而最新的考证是这一名声是明成祖“顺手牵来的羊”。原来郑和出海的目的主要是要找到下落不明的惠帝并杀掉他。因为只要一天不看到惠帝的尸体朱棣的这个皇位就坐地不踏实。

其实,惠帝不可能跑到国外去,就是跑他也只能往东洋跑,所以说朱棣这次出海一定还有别的目的。但郑和出海是为显威这一观点是绝对靠不住的。因为让一个国家扬名是由将军出征而决不会是让一个宦官来完成这个目的。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只羊是被刘邦牵走的,在项羽忙着攻打田荣之际,退守汉中的刘邦乘齐楚大战之机,由韩信暗度陈仓,顺势进入咸阳,还定三秦。因为刘邦牵走了这只大羊,于是他开启了一个时代。

【计名典故】

本计语出《草庐经略·游失》:“伺敌之隙,乘间取胜。”后人以顺手牵羊,形象化地比喻乘敌人的疏忽,向敌人的薄弱处发展,创造和捕捉战机的一种行为。关汉卿的杂剧《尉迟恭单鞭夺槊》台词中,就出现了本计计名。《水浒传》第九十九回写道:“前面马灵正在飞行,却撞着一个胖大和尚,劈面抢来,把马灵一禅杖打翻,顺手牵羊,早把马灵擒住。”战争史上“顺手牵羊”之计,不乏其例。如春秋时,晋献公途经虞国灭掉虢国,回师途经虞国时,又乘其不备,灭掉虞国;秦穆公攻打郑国,兵至滑国时,知郑人已有戒备,灭郑没有希望,就顺手灭滑国,然后班师回秦,都是典型的例子。这里,“顺手牵羊”的“羊’,指防守有间隙、有薄弱环节的地区。在不影响进攻主要目标、完成主要任务的前提下,利用时机,出动小股部队,神出鬼没地发动攻击获得意外的、原先未料到的战果,就叫“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本篇主旨】

本计的使用一定要使对方感到惊惧,人因惊就会心神不定,方寸大乱,而用计一方正可利用这一间隙攻破防线。这也是一个疑兵之计。

【原文】

疑以叩实(1),察而后动。复者(2),阴之媒也(3)。

【注释】

(1)叩实:叩,询问,查究。叩实,问清楚、查明真相。

(2)反复:一次又一次地。

(3)阴之媒:阴谋的媒介。

【译文】

真相不明就应查实,洞察了实情之后再采取行动;反复侦察,是实施隐秘计谋所必需的媒介。

【故事论述】

古时候,还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人好像格外爱耍阴谋并且还极易上当受骗。

中山国君王的两个爱妃:阴姬和江姬都想做王后,私下里勾心斗角,争夺十分激烈。两个妃子之间的争斗对中山王的谋臣司马喜来说,是一个谋求个人发展的良好机缘。他暗中求见阴姬父亲,对他说:“争夺王后并不是一件轻松好玩的事,事若成,则为国中第一夫人,有土地,有子民;事若不成,则恐怕连自家性命都保不住。所以,要么让她放弃这个念头,要么就好好地把它做成功。要做成此事,微臣或许可以助她一臂之力,何不要她同微臣见见面呢?”阴姬父亲拜谢了司马喜,并把他的话转告了阴姬。

阴姬暗地里拜访了司马喜,司马喜帮她出谋划策,议定了一个妥当的计划。阴姬感谢地说:“若此计成功,我必定厚报先生。”当然,阴姬此次来访时已为他带来了一份厚礼。

阴姬走后,司马喜即按计行事。他先写了一份奏章给中山王,说他有一个加强本国、削弱赵国的计划。中山王看后大喜,当即召见司马喜。司马喜请求让他以使者身份去一趟赵国,目的是了解赵国的山川地形、军事设施、人民贫富、君臣好坏,然后加以研究比较,提出一个详尽的方案。中山王准许了他的请求,派他带着礼物去了赵国。

司马喜到了赵国,同赵王谈过公事之后,便转入闲谈。他对赵王说:“微臣听人说赵国是天下出美女的地方,现在来到赵国,进入都邑,可至今无缘见上一面。看到很多赵国妇女,觉得她们容貌颜色,没有特别出色的。微臣成年周游各处,跑过的地方多了,美女也见多了,但从未见过一个能与我国阴姬相比的。在微臣看来,她就像天女下凡,她的美貌是没法用言语形容、笔墨描绘的。她的容貌颜色,简直超过绝代美人了。”

赵主一听,禁不住心跳加速,忙问道:“有没有可能把她要过来?”司马喜思索片刻,说:“微臣因为看到阴姬美丽过人,情不自禁地说了这些话。如果大王要她,微臣可作不了主。尽管她只是个嫔妃,可我们大王却爱如珍宝。请大王千万别把我与大王说过的话传出去,否则我会有杀身之祸的。”赵王狡黠地一笑,暗示他将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女子据为己有。

司马喜回国后向中山王汇报情况,他说:“赵王不是贤明君主,他荒淫无耻,不好道德,而好女色;不好仁义,而好武力。微臣还听说他私下里正在打阴姬的主意,想把她要到赵国去做他的妃子。”

“这个无耻的东西!”中山王不禁大骂。

司马喜劝中山王息怒,说:“眼下赵国比我们强大,若赵王来要阴姬,恐怕我们也只好送给他。如果我们不从,赵王就会发兵来攻打我们。但若将阴姬送给他,诸侯肯定又会讥笑我们懦弱,连大王的爱妃也拱手送人。”中山王问:“这可如何是好?”司马喜不慌不忙地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大王立阴姬为王后,以绝赵王之念。世间还从没有听说过抢别国王后为妻的事情呢!”“太好了!”中山王说。于是,阴姬顺利地登上了王后的宝座。

在这个故事里,司马喜用话激起赵王对阴姬的占有欲就仿佛是“打草”,恼怒不安的中山王恰似“惊蛇”。为了国家的尊严,但又不能武力与赵抗衡,于是只能把阴姬正式立为王后,断了赵王无礼的念头。

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和五十五回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东吴孙权遣鲁肃去见刘备,想讨回荆州。荆州是刘备乘孙曹赤壁大战之时夺到手的。赤壁之战孙刘曾联合拒曹,但两家矛盾甚深。刘备自视汉室宗亲,一直以复兴汉朝统治为己任。鲁肃此行并未得到归还荆州的明确答复,只带了一纸“暂借荆州,将来交还”的文书返回东吴。而文书并未写明归还荆州的具体时间。过了不久,传来刘备之妻甘夫人去世的消息。周瑜马上想出了一个夺回荆州之计,他授计与鲁肃,遣人去荆州为媒,假意将吴主孙权之妹孙尚香嫁与刘备,并请刘备入赘东吴;他一到东吴,就将其扣押起来,以为人质,讨回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