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历代兵法精粹
2792000000027

第27章 吴子兵法(9)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率领军队征伐汉中的张鲁。其实在行军之前,他已经估计到,在他出兵定汉中的时候,孙权会乘机夺取江淮。因此,在出兵前,曹操交给驻守在合肥的护军薛悌一封密信,信封上写着:“贼至乃发”。意思是,孙权带兵来攻击就打开此信。果不其然,在曹操出兵后不久,孙权乘机出兵十万包围了合肥,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孙权带领大将吕蒙、蒋钦、凌统、甘宁等,兵多将广,声势浩大,向合肥围拢过来。屯守在合肥的三位将军和护军面临来势汹汹的敌人,自知寡不敌众。那么,如何能守住合肥?这时,他们自然想起了曹操的密信就一起开启密信。信中说:“如果孙权前来侵犯,张将军、李将军带领士兵出城迎敌作战,乐将军守城,护军不得参与战斗。”各位将领对此信的计策都有所疑惑,拿不定主意。

而且,当时‘三位将军相互之间不和睦,张辽恐怕他们不听从命令,遂激奋地说:“曹公出兵远征在汉中,等待他的救兵来到这里,敌人一定早就攻破我们了。曹公信中这是在指示我们:在敌人还没有将我们完全包围起来的时候,应主动出击迎战,杀他个下马威,挫挫敌人的锐气,以此来安抚我军士兵守城的决心,然后合肥才可以固守。成功还是失败,就在此一战,各位将军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李典也愤然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就看您的计策怎么样安排了,我难道会因私人的恩怨而忘掉公事吗?”于是,在大敌之前,曹操的几位主要将领空前团结,坚定了一致抗敌的决心。

当天夜里,张辽招募兵士中的勇敢者,总共招募到八百人,组成敢死队,杀死数十头牛犒赏他们,准备明天大战一场。

第二天一早,张辽穿上铠甲,拿着长戟,率军冲入吴军阵中。他自己杀死了几十个敌人并斩杀了敌方的两位将官。张辽高呼着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冲,几乎冲到了孙权的面前。孙权大惊,吴军众将被曹兵不要命的打法吓懵了,一时都不知如何应敌,就纷纷退到附近的高地上,用长戟自守。张辽高声叫阵,要孙权下来决战,孙权哪里敢下来。吴军见张辽所带领的士兵并不多,就想用围攻战术,吴军慢腾腾地向前将他们包围起来。张辽勇气倍增,左冲右杀。冲开了人墙,所向披靡,无人敢挡。激战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中午,吴军在曹兵的凶猛打击面前胆战心惊,好不气馁。曹兵见第一仗就取得了胜利,将军张辽又英勇了得,也不再为人少担忧。而诸位将军也对张辽大加赞赏,十分佩服。

孙权攻了十几天,最终也没有将合肥攻克,后来听说曹操率领大军前来救援,就退兵了。张辽又乘机率领兵马追击,在逍遥津北袭击了吴军,吴军这一仗被打得落花流水,孙权在凌统、甘宁等大将的拼死保护下才得以逃脱。

后人孙盛对此战评论说:防守合肥之战,曹兵孤立无援,如果曹操专任勇敢的人防守,他就会喜好作战而有失败的忧患;如果专任能守的人防守,他就会心生胆怯而难以守住。况且寡不敌众,人多势众的一方就自然有贪惰之心,用有必死之心的军队攻击有贪惰之心的军队,其势一定能取胜,胜利后再严加防守,防守也就稳固了。所以曹操精选将军,使他们之间相互配合,又给他们密信,布置各自的任务。战事来了,情况恰如所料。曹操在此派兵用将正体现了孙子“择人而任势”的精神从而取得了合肥保卫战的胜利。

一个将领的应变能力也是他为官的魄力。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吴、楚等地诸侯反叛朝廷。危急关头,汉景帝刘启脑中闪过父亲文帝的临终嘱咐:“我死后,如果国家有什么紧急事件发生你可派周亚夫统率汉兵平定乱事。”

朝廷正是用兵之时汉景帝忙把汉初名将周勃的儿子周亚夫从中尉一下子晋升为太尉,掌握全国大军。周亚夫临行前,汉景帝再三重托:“如今七国叛乱,情况紧急,国家安危全望将军独挽狂澜!”

周亚夫接受命令后,统领着三十六位将军,率领部队浩浩荡荡地向东直指吴、楚等七国而来。周亚夫风尘仆仆到达淮阳,察明形势后,亲自向汉景帝呈上一份紧急奏章:“吴、楚的军队轻装简从,行动极其神速,无法跟他们正面交战。希望陛下行欲擒故纵之计,暂时放弃保卫梁地,让叛军占领,然后断绝吴、楚的粮道才能制服这股叛臣贼子。”汉景帝答应了他的要求。

周亚夫率兵集结在荥阳。吴国叛军正猛攻梁国,梁国吃紧,屡屡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置之不理,却偏偏亲率军队向东北驻扎于昌邑城,挖深城池,坚守不出。

梁孝王急了,天天派人向周亚夫求救。每次,周亚夫耐心地听完总是“嘿嘿”一笑却仍按兵不动。

梁孝王恼了,直接上书汉景帝。他派人将一纸告急文书星夜送到京城。汉景帝仔细摊开阅读:“陛下,梁国危在旦夕,周太尉拒不救援!”

汉景帝也有点着急,认为周亚夫也太过分了,要求他马上出兵救梁。京城使者到达荥阳军营,宣读汉景帝诏书才毕,周亚夫凛然一声发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不能铲除叛贼,周某一人承担罪责!”他仍固守壁垒,不出兵救梁,那宣读诏书的使者只好干瞪眼。

几乎在同时,周亚夫却已派遣精干的轻骑兵,长驱直入,悄悄断绝了吴、楚军队后面的粮道。吴国军中缺粮,他们在饥饿威胁下仍然强挺着屡屡向汉军挑战,汉军却仍纹丝不动。

一天晚上,汉朝军队内为是否出兵的事吵闹不停,直至闹到周亚夫帐下。但是,帐内鼾声正浓,周亚夫并没有起床。

周亚夫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把吴国军队拖疲了,他们急着要寻找突破口。吴王刘濞调兵遣将,围住了昌邑城。一天叛军蜂拥而至袭击昌邑城的东南角。听完军情汇报,周亚夫“嘿嘿”一笑:“刘濞,你瞒得了我?你在声东击西,你佯攻东南,实欲攻西北!”

周亚夫调动汉营士兵悄悄加强西北角的防备。不过一袋烟工夫,吴国精锐部队果真猛攻西北角。周亚夫手下兵将迅速涌现在城头,矢石如雨而下、吴军哪里攻得进去。刘濞直气得翻白眼,加上手下将士腹内空空饥饿难当,士气一落千丈,大败而走。

此时,周亚夫长剑一挥,早就准备好的一支精锐劲旅呼啸而出,追击吴兵。吴王刘濞见势不妙,马上抛弃大队人马,只率数千壮兵仓皇逃窜。他们直逃到丹徒县,建筑工事,龟缩自保。一个多月后吴王被越国人斩下了脑袋。吴国叛乱彻底平息。

历经三个月大小战事,吴、楚等七国叛乱终于平定了。汉景帝也不得不对周亚夫刮目相看。

用兵的规律是,防守者或进攻者,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进攻或防守,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分散或集中,没有固定不变的原则;前进或后退,没有固定不变的限度;行动或静止,没有固定不变的时间。

一百多年前,在新疆西边有个小国名叫浩罕。这个小国本来接受清朝封号,是中国的藩属。后来,俄国人不断向东扩张,侵占了浩罕国的大片领土,引起了浩罕国首领阿古柏的不满。俄国就唆使阿古柏侵占我国新疆,以此作为它侵占浩罕的补偿。1865年阿古柏在俄国的纵容下,率兵占领了南疆地区,接着又向北疆扩张,占领了乌鲁木齐。阿古柏的野心越来越大,他宣布在新疆建立“哲德沙尔国”自称国王,扬言要把新疆从中国领土上分裂出去。

趁阿古柏宣布建国称王的时候,俄国军队也出兵占领了新疆西部的伊犁和附近地区。他们在这里征收赋税,行使国家主权,完全排斥了清朝对伊犁地区的统治。

1875年5月初,朝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率领大军离开兰州经过河西走廊向新疆进发。到了肃州(今甘肃酒泉)后,他把将领召集起来说:“诸位将军第一次到西北边疆,大概对新疆的情况不太熟悉吧?我自幼爱读史地书和兵书,对新疆的山川地形和历史沿革略知一二。新疆中部有一条大山脉,叫做天山,把新疆分成南北两大部分,山南叫南疆,山北叫北疆。我们这次进兵,要先攻交通比较便利、我们容易到达的北疆,直取乌鲁木齐,在乌鲁木齐站稳脚跟以后,再收复其他地方。”将领们齐声说:“一切听从大人指挥。”左宗棠说:“既然如此,诸将听我的命令:大将刘锦棠指挥都统金顺一军,担任主攻;提督徐占彪、张灈一军,把守哈密,配合金顶。从湖广来的楚军驻守敦煌、安西、玉门一线,严防敌军向内侵犯。我在肃州指挥,各军有事,随时前来禀报。”

部署完毕,左宗棠举行了隆重的祭旗仪式,在庄严的“左”字大旗下全军宣誓:不怕艰难险阻,誓与敌人血战到底,收复祖国河山。然后各军按照左宗棠宣布的作战任务和目标整装出发。

4月26日,刘锦棠在肃州正式受命出关时,左宗棠又授以“先迟后速,缓进急战”的八字方针。

这就是左宗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战略部署:先北路后南路。出关后,第一个战役是攻占北疆,收复乌鲁木齐至玛纳斯一带,扼全疆总要之处,为下一步南进准备后方基地。进攻的指导方针则是“缓进急战”。

左宗棠深谙以静待哗的道理,他所制定的战略部署和作战指导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从敌情来看,先打北路之敌,做到了先挑弱敌打,因为阿古柏比沙俄弱,北路的白彦虎等部又比南路阿古柏滴系弱。从地理上看,先打北路之敌,清军既可依托哈密、巴里坤、古城一带后方基地,又可以割断阿古柏与沙俄的联系,制止沙俄继续东侵,形成对南路阿军的东、北两面逼攻之势。而“缓进急战”的策略则正确地解决了新疆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下作战的后勤保障问题。

1876年8月,左宗棠指挥清军发起了北疆战役。清军将领刘锦棠按照“缓进急战”的原则,率清军乘夜间敌人睡觉的机会,急速发起猛攻,很快就占领了古牧地,乌鲁木齐守将--投顺阿古柏的中国人白彦虎见势不妙,先行逃跑了。其他敌军见主将临阵逃脱,也跟着败下阵去。清军仅花了10天时间就顺利地占领了乌鲁木齐,很快就收复了伊犁以外的北疆地区。左宗棠的第一步计划顺利实现了。接着就准备向南疆进军。

1877年4月中旬,左宗棠适时地发起了天山战役。刘锦棠一部攻达坂城,仅用4天时间就全歼守敌,无一漏网。接着分兵一部与他部清军攻克吐鲁番城,前后不到半个月就顺利结束,总计歼敌两万余人,救出百姓两万余人。至此,清军完全打开了进军南疆的门户。

天山战役结束后,左宗棠又命令部队“缓进”,因为筹运粮草、军饷需要时间。

清军的“缓进”以及阿古柏因战败恼怒突然中风而死,又客观上促进了阿古柏营垒的分化瓦解,其内部为争权夺利而爆发了一场内乱。这给清军继续进兵造成了新的有利条件。

左宗棠抓住有利时机部署了南疆战役计划。

1877年9月下旬,刘绵棠受命发起了南疆战役。他亲率精锐步骑,一个月驰驱3000里,在维吾尔族人民的支持和协助下,一举收复了东四城,十二月又收复了西四城。阿古柏部属除一小部投奔沙俄外,余部全被歼灭。

这样沦陷十多年的天山南北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新疆这块土地上彻底消灭了阿古柏的侵略势力。

兵法中有急进快击,但也可反其道用之,所以说凡事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只有灵活运用才会常立不败之地。

虎钤经·任势

兵之胜败,非人之勇怯也。勇者不可必胜,怯者不可必败,率由势焉耳。势之任者有五:一曰乘势,二曰气势,三曰假势,四曰随势,五曰地势。势之败者有三焉:一曰挫势,二曰支势,三曰轻势。凡新破大敌,将士乐战,威名隆震,闻者骇惧,回其势而击人者,此之谓乘势者也。将有威德,部伍严整,士有余勇,名誉所加,慑如雷霆,此之谓气势者也。士卒寡少,盛其鼓、张其旗为疑兵,使敌人震惧,此之谓假势者也。因敌疲倦懈怠袭击之,此之谓随势者也。合战之地,便其干戈,利其步骑,左右前后无有陷隐,此之谓地势者也。用兵者乘此五势,未有不能追亡逐败,以建大功也。又若累战累败,吏士畏于战敌,此之谓挫势者也(挫势者,言曾于敌控辱,故言势不利也)。将无威德,谋虑赏罚不当,吏士之心率多离散,此之谓支势者也。吏士喧哗,不循禁令,部伍不肃,此之谓轻势者也。凡用兵有此三者,未有不败军杀将者焉。

是故乘势在,可以指挥进攻矣;任势在敌,我当有道,反能击之。若夫敌有乘势而到者,未可与战,坚壁固守,待之旷日持久,敌心必缓于始到矣;俟其攻无所拔,掠无所得,敌之众心益以慢矣;当于中夜潜令骁勇袭其营垒,攻其无备,乘其乱出精兵两道击之(地势便则两道出,不便则一道出),壁中鼓噪应之。如此,则可以破其敌者矣。敌有恃气势而到者,可以后潜精兵,伪示以老弱;敌进攻则发伏击之,必胜矣。何谓也?许洞曰:精势在人者,止用勇敢疾速为务,鲜能精谋虑。彼见老弱,必轻进轹陵之,坚阵以俟,一鼓不胜,锋必挫,反为乘矣。敌有以假势而到,旗鼓之盛,埃之多矣(旗鼓或露众或以曳战)。预料敌国兵;如国有十万之众,侵伐之地不及五万之师矣,降之不溢三万矣;国有百万之众,侵伐之地不及五十万之师矣,降之不溢三十万(谓其各有屯授之地及死亡之所,或征兵不能尽到侵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