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与我同姓的那些人:李姓
2791300000006

第6章 李姓郡望与堂号

郡望

古代的姓氏著述,在讲姓氏的起源时,常常要注明每个姓氏的郡望。就是现在,也有一些学者出于偏颇而争郡望——这或许是把历史名人的祖籍与发祥地混为一谈,又或者是把一房一系的居住地当作为郡望,或者是从根本上忽略了“郡望”产生的时间这一问题。祖籍与发祥地、望族与郡望,都是不同的概念,内涵也有本质上的区别,尤其在时间界限上不能把郡望延伸至魏晋之前。

由陇西李氏建立的李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声威远播的一个朝代。政治修明,国力强盛,四夷宾服,八方来朝,李唐王朝被尊为“天朝”,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贞观、开元之治,被历代统治者奉为典范,堪称中国封建王朝的极盛时期。而陇西这个李氏的郡望,更有其特有的内涵与地位。据唐朝吕才等撰写的《姓氏谱》记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再加上陇西是皇族的望地,所以当时天下李氏以自己为陇西李氏而自豪,甚至把陇西李氏当作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据《广韵》记载,李氏主要郡望如下: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西汉末相当于今河北沙河等市、县和隆尧、永年两县西部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治所在顿丘(今河南省清丰西南)。晋武帝置。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

渤海郡:西汉置。靺鞨粟末部为主体所建,先称振国(震国)。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渤海湾沿岸一带。

广汉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乘乡(今四川省金堂东),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东汉移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北)。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襄城郡: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治所在襄城(今河南省项城县)。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江夏郡:汉高帝置。汉江夏郡治安陆(今湖北省云梦),辖今豫、鄂各一部。三国魏吴各置江夏郡,吴江夏治武昌(今鄂城),魏江夏治上昶(今云梦西南)。晋灭吴,还治旧地,改为武昌郡。南朝宋移治夏口(今武昌),辖区缩为今武汉及其附近一带。隋唐江夏郡即鄂州。

梓潼郡: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属四川省)。隋废。唐有梓州梓潼郡,即上条所述。旧梓潼县,西魏改名巴西,隋唐时为绵州巴西(先名金山)郡地。

范阳郡:唐幽州范阳郡,本涿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又为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亦改为范阳。宝应元年(762年)改幽州节度使,并兼卢龙节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四年(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梁国:汉高帝5年改砀郡为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南)。南朝宋为梁郡,治下邑(今安徽省砀山)。隋曾以宋州为梁郡,唐为睢阳郡。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置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汉代时相当于现在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以及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一带。隋唐时,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丹阳郡:西汉始置郡,东魏时又置郡,治所在秣陵(今河南沈丘)。即现在的河南项城、沈丘、郸城等地,此支李氏是陇西李氏的分支,开基始祖为李广13世孙李伦。

安邑县:秦置县,治所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分置北安邑和南安邑县。该支李氏是陇西李氏的分支,开基始祖为李广14世孙李盖。

平凉郡:十六国前秦始置郡,治所在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北)。北魏时移治鹑阴(今甘肃华亭县西),相当于现今甘肃华亭、平凉西南及东南一带。该支李氏为陇西李氏分支,开基始祖为十六国西凉的创建人李暠(李广16世孙)玄孙李系。

姑臧县:西汉元狩二年(前121)置县,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地处河西走廊要冲,东汉为武威郡治所,三国魏后又成为凉州治所,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建都于此。此支李氏,开基始祖为李暠之曾孙李丞。

敦煌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分酒泉郡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敦煌县西),相当于现今甘肃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区。该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李暠又一曾孙李茂。

绛郡:春秋晋地,今山西曲沃西南。此支李氏,开基始祖为李暠玄孙李成礼。

武陵郡:汉高祖置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相当于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李暠之子李豫之玄孙李刚。

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阳翟县),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区。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之子李牧的6世孙颍川郡太守李秉。

常山郡:秦置恒山郡,西汉避文帝讳改为常山郡,治所在元氏(今河北元氏县西北),相当于今河北唐河以南、京广铁路以西、内丘以北地区。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秉14世孙李楷。赵郡李氏自李楷(生有五子)后分东、南、西三组。

平棘郡:治所在今河北赵县。其开基始祖为李膺玄孙李楷。

辽东郡:战国燕置郡,治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相当于今辽宁大凌河以东。北燕又迁置辽东郡于今辽宁西部。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中山始祖李齐的13世孙李宝。

襄平县:秦始置县,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东晋元兴三年(404)地入高句丽。历为辽东郡、辽东国治所,三国魏、晋兼为平州及东夷校尉治所。

广陵郡:西汉元狩二年(前120)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今扬州市)。东汉时改为郡,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泗阳、宝应、灌南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东晋后辖境渐小。隋开皇初废,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扬州为广陵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颍川始祖李秉23世孙李元哲。

汉中郡:战国楚怀王置郡,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东),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河流域以西和湖北郧县、保康以西,粉青河、珍珠岭以北地区。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汉颍川太守李秉6世孙李颉(亦即汉东郡太守、太常卿李武孙李颉,为后汉博士)。

堂号

所谓堂号,就是宗祠的名号。用以区别同姓氏同郡望内的不同宗派。由于天灾所迫、人祸所逼,或社会动荡、兵荒马乱,或异地做官、举家迁徙等原因,同姓家族的一支一系定居某地后,为了保持亲近的血缘关系,便另起了“堂号”。形成同一郡望的家族,便有了不同的堂号。古代往往在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号,成为表明一个家族的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其概念与郡望有重叠之处,但外延小于郡望。在李姓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成了众多的堂号。

李姓的主要堂号有:得一堂、三友堂、三可堂、三培堂、三鉴堂、四平堂、五经堂、五知堂、九如堂、百德堂、百忍堂、百宦堂、牛山堂、西哉堂、思孝堂、登龙堂、敦复堂、敦伦堂、敦睦堂、敦敏堂、龙湾堂、定兴堂、友善堂、仁义堂、礼义堂、尚义堂、绣文堂、会文堂、文莲堂、世怡堂、世德堂、永思堂、光裕堂、同善堂、合敬堂、孝思堂、孝睦堂、雍睦堂、花萼堂、芳庆堂、见龙堂、龙门堂、叙伦堂、崇礼堂、师俭堂、介祉堂、善庆堂、笃谊堂、绵远堂、衍庆堂、本立堂、本源堂、睦本堂、务本堂、思本堂、怀本堂、怀古堂、培元堂、世美堂、清莲堂、如在堂、追远堂、重厚堂、崇本堂、报本堂、敦本堂、长发堂、忠武堂、忠恕堂、忠愍堂、叙乐堂、承德堂、函道堂、柳汁堂、洪雅堂、耕读堂、致和堂、秩伦堂、师礼堂、著存堂、棣华堂、顺德堂、名德堂、懿德堂、道德堂、德昌堂、凝翠堂、湛露堂、裕合堂、敬爱堂、慎话堂、福景堂、鸣庆堂、悫存堂、树伦堂、树务堂、树德堂、积善堂、锦心堂、亲睦堂、雍睦堂、培嗣堂、炽昌堂、联辉堂、继述堂,等等。

对联又称楹联、楹贴等,是指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的对偶佳句,挂、贴、刻在墙壁或楹柱上,是汉语描述客观事物,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姓氏文化中,相关对联也异彩纷呈,或流传于民间,或记载于族谱,或镌刻于宗祠。其用途或表彰先贤,或昭示源流,或教导子弟。作为中华第一大姓,李姓姓氏专用对联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