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名人成功启示录:每天一个小故事
2791000000050

第50章 十二月份(5)

“我不了解政治,恐怕难以成功。”她曾犹豫不决,但坚定的信念促使她大胆进行了尝试。她对广播十分熟悉,她利用自己独特的长处和极具亲和力的主持风格,在节目中大谈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对自己有何意义,还让观众打电话来参与这次谈话节目,畅谈普通百姓的感受。观众们被这个清新的节目吸引,纷纷参与到其中。莎莉也一举成名。

现在,莎莉·拉菲尔已经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还两度获得主持人大奖。她说:“我被人辞退18次,本来会被这些厄运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了。”

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败。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次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的输了!

28细微之处不可轻易放过

明朝时,周忱以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周忱有个习惯,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将每日之事细细记下,连天气、地势、人情、风物一点儿都不遗漏。

某日,某县乡民来报,说送粮船遭风沉江,要求免除粮税。周忱问他是哪日哪时,刮的是何风。船民随口应答。周忱翻开日记本一看,惊堂木一拍,大喝:“撒谎!”说出那天那时是刮北风,顺风驶船,且风又不大,怎能翻船?直把那船民吓得叩头求饶,道出了撒谎原因。

宋高宗建炎年间,金国率军南进,宋军溃败,驻在扬州(今江苏扬州)的宋高宗仓皇南逃。

过长江时,皇室侍卫眼见就要远离家乡,很多人不愿走。于是谣言四起,军心动摇。

大臣吕颐浩见状,忙以君臣大礼晓谕侍卫,又许下好处:“凡护驾上船的人,一律晋升五级。届时在大家签名上盖官印为凭,到江南后兑现。”

大家听后,慢慢安静下来,陆续护卫宋高宗上船南渡。吕颐浩让大家各自签名,他往上盖官印。盖印时,吕颐浩将那些带头闹事的人倒过来盖印,协从者正过来盖印。到达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众人前去领赏时,吕颐浩根据印的倒、正一一或赏或罚,或升官或查办,一个也没有冤枉。

管理别人,要注意微细处,做得既秘密不被人觉察,自己又十分明白,胸中有数。

29大度包容才能够成就大业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骄奢淫逸,民不聊生,很快就失去了民心。各路豪杰和农民起义军纷纷兴起,与王莽政权斗争。这其中就有刘绩、刘秀兄弟参与领导的起义军,他们打出匡复汉室的旗号,拥立族兄刘玄为帝,号更始帝。但是刘绩、刘秀兄弟威名日盛,越来越受人爱戴,引起刘玄的不安,一些依附刘玄的将领们开始劝刘玄除掉刘绩、刘秀兄弟。

这时刘绩手下的一些人不服刘玄当皇帝,就公开拒绝刘玄的任命,有的人还说:“本来起兵图大事的是伯升(刘绩字伯升)兄弟,现在的皇帝是干什么的?”于是刘玄就借封刘绩部将刘稷为抗威将军而不受之故,把刘稷及为他说情的刘绩杀掉了。

刘秀担心刘玄下一步要对付自己,就赶紧到宛城请罪。刘绩的部下去迎接他,慰问他,他只是在公开场合下寒暄几句,表示过错在自己。但他不与这些人私下交流,不讲昆阳的战功,不为哥哥服丧,饮食言笑与平常一样,若无其事。刘玄见刘秀没有反对他的意思,感到有些惭愧,就拜他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但刘秀每当独居,总是不喝酒、不吃肉,以此寄托哀伤。就这样,表面上他顺从刘玄,暗地里却开始谋划大事,准备为兄长报仇。

公元23年9月,刘玄的军队相继攻下长安和洛阳。刘玄打算以洛阳为皇都,便命刘秀先行前往整饬吏制。刘秀到任,安排僚属,下达文书,从工作秩序到官吏的装束服饰,全恢复汉朝旧制。当时,关中一带的官员赶来迎接皇帝刘玄去长安。他们见到刘玄的将领们头上随便包一块布,没有武冠,有的甚至穿着女人衣裳,滑稽可笑,没有庄重威严的样子,但刘秀的僚属却是仪容整齐。一些老官员流着泪说:“没想到今天又看到了汉朝官员的威仪!”他们纷纷对刘秀产生敬佩心理。

在当时全国独立称王的有10多个集团。王莽拥有从洛阳到长安的地盘。更始帝及所属绿林,由今日之湖北西北通过河南西南向这一地区前进。山东的赤眉军,也自青州、徐州向西觊觎同一地区。

后来刘玄派刘秀去“关东”整顿吏治,那里有王郎称帝。王郎原本是以占卜为生,但现在也假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自立为汉帝,起兵攻取州郡,一时很有声势。刘秀初抵邯郸时力尚未丰,只能采取迂回战略,向定县蓟州各处,一路以劝服征伐等方式,集合了几万人的兵力,于次年春夏之交,才回头拔邯郸诛王郎。后来刘秀集结兵力,经过数番激战,最后合围巨鹿,使敌人分兵,最后一举攻取了邯郸。

王郎战败被杀,结束了皇帝梦。刘秀收查他的往来文件书信,发现里面有手下官员们写给王郎的上千封书信,内容很多是诋毁和诽谤刘秀的,甚至有出主意剿杀刘秀的。左右劝他严加追查,好一网打尽,刘秀未置可否。

一天,刘秀把官员们召集在一处,点起炉火,火光映照在士兵们的刀枪上,显得威严而肃穆。那些与王郎暗中往来的官员都惶惶不可终日,脸色苍白。他们知道一旦追究起来,即使不被杀头,也会被关进深牢大狱。胆小的人开始瑟瑟发抖,胆大的也开始后悔没有早些逃走。

刘秀却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他让士兵把那些信都扔进火炉,看着书信燃烧成灰烬,然后说:“现在大家可以安心了。”

官员们都拜伏在地上,庆幸自己逃过了一劫,同时也很感激刘秀放过他们。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对刘秀有二心了。

就这样,刘秀以他的谋略和宽容收服了人心,实力渐渐增强,最后不仅灭掉刘玄为兄长报了仇,而且成为东汉的开国皇帝。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与其把人们赶到与自己为敌的一方,还不如对他们施以德行,以收为己用。但这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只有那种明了事物运转规律,明了顺应自然的道理的人才能真正做到。

30人生是一个逐渐修养的过程

据史料记载说,“曾国藩一生三变,书字初学柳宗元,中年学黄山谷,晚年学李北海,而参以刘石,故挺健之中,愈饶妩媚。”这是说他习字的三变。

“其学问初为翰林词赋,即与庸镜海太常游,究心儒先语录,后又为六书之学,博览乾嘉训诂诸书,而不以宋人注经为然。在京为官时以程朱为依归,至出而办理团练军务,义变而为申韩。尝自欲著《挺经》,言其刚也。”这里说的是他学问上的三变。

纵观曾国藩一生的思想倾向,他一直是以儒家为本,并杂以百家为用,各家思想在他的每个时期几乎都有体现。但是随着形势、处境和地位的变化,各家学说在他思想中体现的强弱程度又有所不同。

曾国藩的同乡好友欧阳北熊认为:曾国藩一生的思想也有三变。早年在京城时信奉儒家,治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时采用法家,晚年功成名就后则转向了老庄的道家。这个说法大体上描绘了曾国藩一生三个时期的重要思想特点。

曾国藩扎实的儒家功底,是在京做官时打下的。他用“程朱理学”这块敲门砖敲开了做官的大门之后,并没有把它丢在一边,而是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又由于受到唐鉴等理学大家的指点,他在理学素养上更是有了质的飞跃。

曾国藩不仅对理学证纲名教和封建统治秩序的一整套伦理哲学,如性、命、理、诚、格、物、致、知等概念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进行了理学所重视的身心修养的系统训练。

这种身心修养在儒家来说是一种“内圣”的功夫,通过这种克己的“内圣”功夫,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一个人要想实力强大,求得发展,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需要与时代的节奏同步,与环境的变化同步。

31机遇来时不可优柔寡断

楚汉相争之时,韩信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他完全可以左右楚汉的胜败。辩士蒯通便对韩信说:“当今楚汉二王的命运掌握在你手里,你投靠哪一方,哪一方就会胜。我愿为你献计献策,帮助你得到最大的利益。目前,你占领着齐国的地盘,如果你从燕赵两地空虚的地方出击,就能控制汉楚的后方。这个时候,你若能满足天下百姓的愿望和要求,天下人就会投奔你而来。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机遇来了不去把握,自己可能会遭殃。希望你慎重考虑啊!”

从当时的时局来看,韩信有足够的实力称霸。但他对此犹豫不决。不久蒯通再次劝说他:“计谋大事在于时机,时机一旦错过,想要保住安稳的位子就很难了。面对机遇要果断作出反应。否则就会错失良机、追悔莫及啊。若只看重小小的计谋,就会失去掌控天下的大局面,如果看清楚了局面,却不敢去做,就是百事的祸害。猛虎的犹豫不决,不如蜂虫的致螯;良马不前,不如驽马安步。虽然有舜禹那样的智慧,却默默不语,那就不如聋哑人的手势指点。功劳难成,却容易毁败;时机难得,却容易失去。时机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了,但愿你认真考虑吧!”

然而韩信仍然在犹豫,他不能下决心背叛刘邦,最后终被刘邦杀害。

当机立断,指的是认准行情,深思熟虑后的果敢行动,而不是心血来潮或凭意气用事的有勇无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