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乔治所在的队得了冠军,在回家的路上,母亲也很高兴,说:“要是你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定会放声高歌的。”乔治沉下了脸,说:“妈妈,我们现在不提他好不好?”母亲接受不了他的口气,尖叫起来,说:“你必须要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乔治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在这时提到他。”母亲的脸色凝重[凝重(níng zhòng)]端庄、庄重。起来,说:“孩子,这话我本来不想说,可是,我再隐瞒下去,很可能就会伤害到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吗?”乔治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母亲说:“那一年你才两岁,父亲带你去公园玩儿,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辆汽车疾驰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轮下。”乔治顿时呆住了,说:“这怎么可能呢?”母亲说:“这怎么不可能!不过这些年你父亲不让我告诉你罢了。”
两人慢慢地走着。母亲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布莱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治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母亲说:“这其实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去问你的老师。”乔治把运动服塞在母亲的怀里说:“你等着!”就急急地向学校跑去。
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的成长。但现在你既然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乔治问父亲:“爸爸,我只是想问你一句话。”父亲笑了,说:“别说一句,就是一百句也没问题。”乔治说:“你就是大名鼎鼎[大名鼎鼎(dà míng dǐng dǐng)]鼎鼎:盛大,显赫。形容名气很大。的布莱特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乔治说:“你得先回答我。”父亲点了点头,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乔治拿出一本书来,说:“那你先给我签个名吧!”父亲看了他片刻,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写道:“赠乔治,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布莱特。”
多年以后,乔治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当有人让他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时,他就会重复父亲的那句话: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你曾感觉到自己的父亲伟大吗?也许你还小,还不够成熟,只要你心中多一些爱,多一些信任,你会逐渐明白很多不曾发现的真情与关爱。乔治对父亲的感情从不解、嫌弃到惊讶、崇敬,故事中使乔治感到鄙弃的一个细节恰恰诠释了父爱的无私与圣洁,文章语言朴实,客观的叙述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1本文与第一篇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品读全文,找出文中点题的句子,体会它的含义。
3“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了”,如果你是乔治,想想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本文与《父亲的泥脚》一文细节描写相似——人物的缺憾,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同一个主题,有异曲同工之效。
父爱无语选自《辽宁青年》。
佚名
父爱中蕴藏着的,是太阳的光泽,是莽莽苍苍山林的气息。无须语言,甚至无须何种方式,父爱,只默默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
入狱改造几年了,对家人的思念与日俱增。同监犯人之间常传阅家信,算是分享亲情吧。我也因此看过很多别人的家信,常使我感慨心酸。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一名皖北籍犯人的家信。他家人称他为狗伢。
狗伢家住几千里外的一个偏远山村,父母都是聋哑人。因为穷,村里几乎没有人读过书,能把一封信念出个大概的也没几个。而要动笔写信,只有求离家几里外的那所学校的唯一一名老师。他父母一个大字不识,想求人写吧,儿子坐牢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给他写信,便是家中一件大难事了。
狗伢刚入监时,看到别人捧读家书时那种陶醉的神情,羡慕得不得了。可他知道家里的情况,只好深夜蜷在床板上暗自垂泪。
就在那年冬天,狗伢那思子心切的聋哑父亲,卖掉家中仅有的一头年猪,从几千里外风尘仆仆[风尘仆仆(fēng chén pú pú)]风尘:谓行旅艰辛。仆仆:疲累貌。形容奔波忙碌,旅途辛苦劳累的样子。赶来广东探望他。当时别人喊他有人探望,他死也不信,直到值班干部亲自来喊,狗伢才相信这是真的。
事隔不久,狗伢拿了封信神秘地找我说:“喂,给你看我的信。”
展信一看,我呆住了!一张千皱百褶[褶(zhě)](衣服、布匹、纸张等)经折叠而留下的痕迹。沾满汗渍[汗渍(hàn zì)]汗迹。的32开田字格的背面,竟没有一个字,只画满了千奇百怪的图案。看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狗伢说这是他爸上次探望他时与他约定好的交谈方式。
原来,探望那天,哑父比划着家里太穷,以后不能常来看他,想他时就会给他写信。狗伢吃惊父亲什么时候会写字了。哑父忙“解释”:画个“小狗”就是喊他狗伢;画个“○”就是家中一切安好;画个“△”就是家中有事……狗伢不忍扫父亲认真欢喜的兴致,忙从政府发的零用钱账户上买了50个信封邮票,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监狱的地址。这样,只要他父亲在纸上画上一些相关的图案,往里一装就行了。
看着那满页似像非像的图案,我实在不忍想象一个白日在田里劳累了一天的老人,晚上佝偻着身子,借着昏黄的灯光,用那双握惯了锄杆的龟裂[龟裂(jūn liè)]同‘皲裂’,裂开许多缝子,呈现出许多裂纹。的大手,笨拙地捏着笔,吃力地一笔一笔画着……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
我禁不住流泪了,这是我第一次为不相干的人流泪。
从那以后,每隔一个月,狗伢总能收到一封哑父寄来的别人无法看懂的家书。后来,信中又多了些新内容:比如春天,信里还会夹一朵桃花或一片油菜叶——狗伢就知道家里的桃花开了,油菜也长高了;秋天,信封里会装进几粒饱满黄灿的稻谷——他就知道家里的收成很好;在寒冬到来时,父亲常常会画上一件肥大的棉袄——那是父亲在叮嘱他:天冷了,别忘了加衣。
年复一年,一封又一封家书源源寄来,没有一封是画“△”的。
可是这期间,狗伢的母亲去世了,父亲抱病在床,房子被洪水冲倒……是父亲用一双有力的大手,把一个个“△”抻[抻(chēn)]拉、扯。成一个个“○”,用宽宏深沉的爱,为狗伢撑起一片亲情的晴空。
良知一点点被唤醒,灵魂一点点被净化,那年5月,狗伢立功减刑提前出狱了。
临别前夕,狗伢对我说:“志坚,把我爸这几年写的信留给你作个纪念吧!别忘了,不论在哪里,都有一个牵挂我们的家。你也要早点回家呀。”
捧着这被狗伢视为命根子的沉甸甸的父爱,我久久无语。是啊,我也该回家了。
聋哑父亲的一封封家书,像一根根感情编织成的无形的线,终于牵引着迷途的儿子回了家,泪光中你是否能想到:不论身处何地都要记得“回家”——记得做人的责任!文章以家书为线索,引出故事,展开叙述揭示主题,语言饱含感情色彩。
1文中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划出来,认真品味。
2聋哑父亲为儿子画出的一个个“○”能引发你联想到什么?请你用完整的句子表述出来。
3文中有哪些优美的、令你感动的句子?把它摘抄下来,作为语言的积累。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具有极大的作用,符合人物身份的细节描写能活画出人物形象,进而深刻揭示文章的主题。
爸爸的承诺选自《心灵驿站》,京华出版社,2004年7月。
佚名
1986年,一次82级的地震几乎铲平了这座城市,在不到4分钟的短短时间里,3万多人因此丧生!
在一阵破坏与混乱之中,有位父亲将他的妻子安全地安置好了以后,跑到他儿子就读的学校,迎面触目所见,却是被夷[夷(yí)]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为平地的校园。
看到这令人伤心的一幕,他想起曾经对儿子所作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在你身边。”至此,父亲热泪满眶。面对看起来是如此绝望的瓦砾堆,父亲的脑中仍记着他对独生子的诺言。
他开始努力回想儿子每天早上上学的必经之路,终于记起儿子的教室应该就在那幢建筑物里,他跑到那儿,开始在碎石砾中挖掘搜寻儿子的下落。
当父亲正在挖掘时,其他悲伤的学生家长赶到现场,悲伤纷乱地叫着:“我的儿子呀!”“我的女儿!”有些好意的家长试着把这位父亲劝离现场,告诉他“一切都太迟了”,“无济于事的”、“算了吧”等等,面对这种劝告,这位父亲只是一一回答他们:“你们要帮助我吗?”然后依然继续进行挖掘工作,一瓦一砾地寻找他的儿子。
不久,消防队队长出现了,也试着把这位父亲劝走,对他说:“大灾频传,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你留在这里太危险了,这边的事我们会处理,你快点回家吧。”而父亲却仍然回答着:“你们要帮助我吗?”
警察也赶到现场,同样让父亲离开,这位父亲仍旧回答:“你们要帮助我吗?”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帮助他。
只为了要知道亲爱的儿子是生是死,父亲独自一人鼓起勇气,继续进行他的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挖掘的工作持续了38小时之后,父亲推开了一块大石头,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父亲尖叫着:“阿曼。”他听到了回应:“爸爸吗?是我,爸,我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说,如果你活着,你会来救我的。如果我获救,他们也获救了。你答应过我的,‘不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会在我身边’,你做到了,爸!”
“你那里的情况怎样?”父亲问。
“我们有33个人,其中只有14个人活着。爸,我们好害怕,又渴又饿,谢天谢地,你在这儿。教室倒塌时,刚好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洞,救了我们。”
“快出来吧!儿子!”
“不,爸,让其他小朋友先出去吧!因为我知道你会接我的!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都会在我身边!”
当阿曼身处绝境时,是什么给了他生存的意识和获救的希望?是父亲的那句话!阿曼勇敢地让其他小朋友“先出去”,也是父亲那句话给予了他力量。面对灾难,父子脑海中共同回响的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父爱如山!文章紧紧扣住“承诺”来写,故事简洁,结构严谨。
1文中父亲面对绝望的家长,面对劝解的救援人员,在重复地说着同一句话,找出来,体味这句话揭示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2你的父亲常说的口头禅是什么?写下来,这就是人物语言方面的一个细节,看看它揭示了父亲的什么性格特点?
3“挖掘的工作持续了38小时”,此句改为“时间过去了很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抓住人物关键的语言进行细节描写,能深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之一。
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常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写人写得干巴巴,缺少鲜活的灵气。怎样才能使人物“活”起来?阅读了本单元,你能够得到一种启示: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它不仅能表现丰富的内涵,更能使文章所表现的人物“活”起来。回顾本单元文章中运用的细节描写:
1《父亲的泥脚》,父亲敦厚黝黑的脚,为孩子而特意穿上的新蓝布鞋;《儿子眼中的父亲》,父亲布莱特的瘸腿。
——肖像方面的细描揭示了父爱的无私伟大。
2《父爱无语》,聋哑父亲在信中画下了一个个“○”;《梯子》,两位父亲一“闪”一“接”。
——动作方面的细描揭示了父爱无处不在,父爱充满了智慧。
3《爸爸的承诺》,爸爸对儿子所做的承诺。
——语言方面的细描揭示了父爱树立起儿子生的信念。
需要注意的是:细描必须真实、典型、才能起到突出形象的重要作用。
1从小到大,你一直沉溺在父母对你的爱中,也许并不感到特别幸福,用关爱的心读懂你的父母吧,看看他们鬓边的白发,听听他们琐碎的“唠叨”……你才能理解父母对你的爱有多深。
2想一想自己,你为父母做过什么?捧回了竞赛的奖状,还是端了一杯热茶?爱是一定要回报的。
3父亲给你的印象深刻的人生一课是怎样的?你还记得这节课的情景吗?爱是不能被忘记的。
你的感受一定还有很多,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绪。
1体味亲情,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父亲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筛选出最使你感动的部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2《诗经》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极之德,是天罔极。”身为人子,你一定感动于你与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的爱,以《父亲,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