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慈母家训
2787400000034

第34章 温母陆氏家训(1)

【训主简介】

温母,明朝末年温璜的母亲陆氏,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人。其子温璜死于抗清事业,有遗集十二卷,最后一部分记述了母亲陆氏的家训,亦即后人通称的“温氏母训”。

《温氏母训》内容非常丰富,对后世影响颇大,其中许多内容耐人寻思,发人深省,时至今日仍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今特从《教女遗规》(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本)卷下所载全文中,节选一部分加以诠证诠释介绍给读者。所节选的文字,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教儿宜多用说服教育

【原文】

穷秀才谴责下人[1],至鞭朴而极矣[2]。暂行知警[3],常用则翫[4]。教儿子亦然。

【注释】

[1]下人:指婢仆。

[2]鞭朴:朴,同“扑”。鞭与朴皆为刑具名,属刑之比较轻者,后来引申体罚。

[3]知警:懂得警醒,知道戒备。

[4]翫(w佟n):轻忽;戏狎;无所谓。

【译文】

穷秀才谴责婢仆,使用鞭扑体罚可以说是到了最大的限度了。然而偶尔行使体罚,婢仆们还知道警醒和戒备;如果经常使用,那么婢仆们就会变得轻忽和无所谓了。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道理也应该是这样。

【评析】

婢仆有过错,用鞭扑体罚是不对的。然而,温母提出无论谴责婢仆,或者教育儿子,都应该少用体罚,多用说服教育,这些时至今日仍有一定的道理。

应多行几分厚道

【原文】

凡人同堂[1]、同室[2]、同窗[3]多年者,情谊深长。其中不无败类之人[4],是非自有公论,在我当存厚道[5]。

【注释】

[1]同堂:同居一家。指同祖兄弟而言。

[2]同室:同居一室之人。指一家人。

[3]同窗:旧时称同学为同窗。

[4]败类:败坏同类。后指品行恶劣之人。

[5]厚道:忠厚之道。

【译文】

大凡同居一家,同居一室和同学多年的人,感情与友谊必定深厚长久。然而这中间也不是没有品行不好的人,是与非自然会有公论,就我自己来说当行忠厚之道。

【评析】

是非问题全靠公论,撇开是非去讲忠厚之道,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是,为人处世,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特别是和同堂、同室、同窗多年的人打交道,多几分厚道是完全应该的。温母陆氏的话,如果能从后面这点得到一点启示,还是挺有益的。

应量力周旋亲友

【原文】

周旋亲友[1],只看自家力量,随缘答应[2]。穷亲穷眷,放他便宜一两处[3],才得消谗[4]免谤。

【注释】

[1]周旋:应酬;关照;打交道。

[2]随缘:随其机缘,不加勉强。

[3]放:发放;给予。便宜:利益;好处。

[4]谗(ch佗n):说别人的坏话。

【译文】

应酬和关照亲友,要看看自家力量,适时适量加以应对。那些穷亲戚穷眷属,要给予他们一点好处,这样才可以消除谗言免去谤语。

【评析】

为了消谗免谤而给予穷亲穷眷一点好处,这是不可取的。然而“周旋亲友,只看自家力量,随缘答应”,至今仍可以提倡。

家庭纠纷长辈要承认一半过失

【原文】

凡父子姑媳[1],积成嫌隙[2],毕竟上人要认一半过失[3]。其胸中横竖道,卑幼奈我不得。

【注释】

[1]姑媳:婆婆和媳妇。

[2]嫌隙:由猜疑而形成的仇怨。

[3]上人:指长辈,也即指上述的父亲和婆婆。

【译文】

大凡父与子、婆与媳之间,长期以来由于猜疑而形成仇怨,终究做父亲、做婆婆的应该承认一半过失。但他们胸中自顾想着,这些晚辈们也奈何不了我。

【评析】

父亲与儿子、婆婆与媳妇有矛盾,如果长辈抱着“卑幼奈我不得”的态度,那是要不得的。长辈姿态应高一些,应对晚辈多关心、多帮助一些,承认一半过失,那才是化解矛盾的正确态度。

贫人贵在自立

【原文】

贫人未能发迹[1],先求自立[2]。只看几人在坐,偶失物件,必指贫者为盗薮[3];几人在坐,群然作弄,必持贫者为话柄[4]。人若不能自立,这些光景[5],受也要你受,不受也要你受。

【注释】

[1]发迹:立功扬名。多指由卑微、贫寒而逐渐富贵。

[2]自立:用自力有所建树。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

[3]薮(s侬u):比喻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4]话柄:谈话资料。

[5]光景:景象;情况。

【译文】

贫苦的人们在没有能够由贫寒走向富贵之前,应该立定志向不依赖别人而靠自己的劳动生活。只要看一看几个人坐在一起,偶然丢失物件,必然会指贫苦的人为盗贼,出自贼窝;几个人坐在一起,大家开玩笑,必然会拿贫苦的人作为谈话资料。因此,一个人如果不能自立,这些情况,你愿意接受也要你接受,你不愿接受也要你接受。

【评析】

富人看不起穷人,富人指穷人为“盗蔽”,富人拿穷人为“话柄”,在阶级社会里历来如此,司空见惯。温母陆氏虽然不可能在指出这一现象之后予以批判,但她能指出“贫人未能发迹,先求自立”也算是挺不错的,此话耐人寻思,发人深省。

能干实事才算真正的男子汉

【原文】

作家的[1],将祖宗紧要做不到事,补一两件;做官的,将地方紧要做不到事,干一两件,才是男子结果。高爵多金,不算是结果。

【注释】

[1]作家:治家。

【译文】

治家的人,将祖宗紧要而又做不到的事,补做一两件;做官的人,将地方紧要而又做不到的事,干一两件,像这样干实事才算是真正的男子汉。爵位高俸金多,并不算是真正的男子汉。

棍棒底下出不了肖子

【原文】

儿子是天生的,不是打成的。古云:“棒头出肖子[1]。”不知是铜打就铜器,是铁打就铁器。若把驴头打作马面,有是理否?

【注释】

[1]肖子:孝子。

【译文】

儿子能否成才是天资和通过教育自然形成的,不是打成的。古人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殊不知是铜只能打成铜器,是铁只能打成铁器。如果把驴头打成马面,有这样的道理么?

【评析】

温母陆氏在此篇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即“棍棒底下出不了孝子”。她认为,是铜只能打成铜器,是铁只能打成铁器,如果要把不孝之子打成孝子,就好像是要把驴头打成马面一样的荒唐可笑。今天,为人父母者,认真读一读这篇家训不无好处。

为人须做到轻财好施

【原文】

世间轻财好施之子[1],每到骨肉[2],反多恚吝[3]。其说有二:他人蒙惠[4],一丝一粒,连声叫感[5];至亲视为固然之事[6],一不堪也[7]。他人至再至三,便难启口[8];至亲引为久常之例,二不堪也。他到此处,正如哑子吃黄连[9],说苦不得。或兄弟而父母高堂,或叔侄而翁姑[10]尚在,一团情分[11],利斧难断。稍有念头防其干涉,杜其借贷[12],将必牢拴门户[13],狠作声气[14],把天生一副恻怛心肠盖藏殆尽[15],方可坐视不救。如此,便比路人仇敌[16],更进一层。岂可如此?汝深记我言。

【注释】

[1]好施:喜欢施舍。子:男子之美称。这里泛指人们。

[2]骨肉:比喻至亲。

[3]恚(hu佻):发怒;怨恨。吝(l佻n):顾惜;舍不得。

[4]惠:恩惠;赐;赠。

[5]感:感激,感谢。

[6固然:本来、原来、当然的意思。

[7]不堪:受不了。

[8]启口:开口。

[9]黄连:植物名。多年生草,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黄连。根入药,味甚苦。

[10]翁姑:丈夫的父亲和母亲。

[11]情分:亲友间的情感。

[12]杜:堵塞;拒绝。

[13]拴(shu佟n):结;绑。门户:指“家”。

[14]声气:声音和气息。

[15]恻怛(c侉d佗):忧伤。殆:几乎。

[16]路人:喻彼此无关的人。

【译文】

世界上那些轻财好义、喜欢施舍的人们,每次遇到至亲,反而大多不客气和舍不得。原因有两种说法:别人蒙受恩惠,哪怕是一丝一粒,都连声说感谢;可是至亲却把受到恩惠看作是当然的事情,这是第一个受不了的。别人第二次、第三次要求给予恩惠,便难以开口;可是至亲却引为长久经常的先例,这是第二个受不了的。轻财好施的人们到了这步田地,正如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得。因为前来要求给予恩惠的至亲,有的是亲堂兄弟而有父母高堂,有的是亲叔侄而翁姑尚在,一团亲友间的情感,就是利斧也难以砍断。如果稍微动一点念头防止他们干涉,拒绝向他们施舍借贷,那么必须牢牢守住这个家,作出与平日不同的声音和气息,把天生一副忧伤怜恤的心肠盖藏得一点也不露,只有这样才可以坐视不救。但如果这样,那么比起彼此无关的人和仇敌来说,关系还更恶劣一些,怎么可以这样呢?你必须牢牢记住我的话!

【评析】

温母陆氏在此篇中告诫儿子:一个人固然要轻财好义、乐于施舍。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对于“一丝一粒连声叫感”、“至再至三便难启口”的他人,应该给予恩惠和馈赠;对于“视为固然之事”、“引为久常之例”的至亲,也还是应该给予恩惠和馈赠。因为不如此,至亲就不是至亲,而是变成了路人仇敌,甚至更进一层了。

陶母教子有本[1]

【原文】

吾观陶侃运甓习劳[2],乃知其母平日教育有本也[3]。……假如你念头要做好儿子[4],须外面实有一般孝顺行径[5];你念头要做好秀才,须外面实有一般勤苦行径。

【注释】

[1]陶母教子有本:一日,温母陆氏问儿子,陶侃的母亲高在何处?儿子作了回答。温母批评了儿子的回答不对以后接着说:“吾观陶侃运甓习劳,乃知其母平日教有本也。”

[2]陶侃:西晋时人,字士行,早孤贫。为县吏,积功晋升荆州刺史。为权臣王敦所忌,调任广州刺史。苏峻叛晋,建康失守,侃帅军杀苏峻,都督八州军事。侃在广州时,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以励志勤力。甓(p佻):砖。

[3]本:根据和本原。

[4]念头:心思;心中的打算。

[5]行径:模样;作为。

【译文】

我看西晋人陶侃运砖习劳,就知道他的母亲平日教子是有本原的。……假如你心中打算要做个好儿子,必须在外面确实有一种孝顺模样和作为;假如你心中打算要做个好秀才,必须在外面确实有一种勤劳吃苦的模样和作为。

【评析】

从儿子的种种表现,就可以知道母亲是否教子有方,是否教子有本。温母陆氏这种认识和看法是颇有道理的。同样,要做好儿子必须同“孝顺”联在一起,要做好读书人必须同“勤苦”联在一起。这种认识和看法也是正确的。

切不可贪图钱财

【原文】

做人家[1],切弗贪富[2]。……假若八口之家,能勤能俭,得十口赀粮[3];六口之家,能勤能俭,得八口赀粮。便有二分馀剩,何等宽舒!何等康泰!

【注释】

[1]人家:家庭。

[2]弗:不;不可。

[3]赀(z侃):同“资”。财货。

【译文】

作为一个家庭,千万不可贪图钱财。……如果是八口之家,能勤能俭,就可以得到十口之家的财货和粮食;六口之家,能勤能俭,可以得到八口之家的财货和粮食。这样,便有两分剩余的,那将是何等宽舒,何等康泰呀!

【评析】

温母陆氏在此篇中谆谆告诫儿子:作为一个家庭,“切弗贪富”;无论几口之家,只要能勤能俭,“便有两分馀剩”。这些话虽然没有很深的哲理,却也能耐人寻思,发人深省。

家中出入款数应登记清楚

【原文】

懒记帐籍[1],亦是一病。奴仆因缘为奸[2],子孙猜疑成隙者[3],繇于此[4]。

【注释】

[1]帐籍:登记出入款数的簿册。

[2]因缘:机会;依据。

[3]猜疑:怀疑。隙:怨恨;纷争。

[4]繇(y佗o):通“由”。可作“从”、“自”、“由”解。

【译文】

懒得登记出入款数的簿册,也是一大弊病。仆人们有干坏事的机会,子孙们互相猜疑而结成怨恨和相互纷争,都是由于这个弊病。

【评析】

在此篇中,温母陆氏告诫儿子,对家中出入款数登记清楚,既可以防止奴仆们“因缘为奸”,又可以避免孙子猜疑成隙。温母之训,看起来似乎是日用恒言,但实际上字字从经验阅历中来。

家庭礼仪等级贵在简要而安定

【原文】

家庭礼数[1],贵简而安[2],不欲烦而勉[3]。富贵一层[4],繁锁一层;繁琐一分,疏阔一分[5]。

【注释】

[1]礼数:礼仪的等级。

[2]简:简要。安:安定;稳定。

[3]烦:烦琐;烦杂。勉:努力;尽力。

[4]一层:一级;一重。

[5]疏阔:疏远。

【译文】

家庭礼仪的等级,贵在简要而安定,不必烦琐而需大家尽力。富贵如果再上一级,礼数的庞杂烦琐也必然跟着上了一级;礼数的庞杂烦琐多了一分,那么疏远的程度也必然跟着多了一分。

【评析】

温母陆氏总结历史经验,加上自己的经验阅历,谆谆告诫儿子:家庭的礼仪等级,贵在“简要安”,贵在“不欲烦而勉”;愈富贵就愈烦琐,愈烦琐就愈疏远。这些话,时至今日仍有其启迪和借鉴意义。

切不可轻弃祖宗基业

【原文】

曾祖母告诫汝祖、汝父云:人虽穷饥,切不可轻弃祖基[1]。祖基一失,便是落叶不得归根之苦。吾宁日日减餐一顿,以守尺寸之土也[2]。……今各房基地[3],皆有变卖转移,独吾家无恙[4]。岂容易得到今日[5]?念之!念之[6]!

【注释】

[1]祖基:祖宗基业。

[2]尺寸之土:比喻极狭小、极少量的土地。

[3]房:旧时指家族的分支。

[4]无恙:问候用语。无疾无忧;完好无损。

[5]岂:副词。用于疑问和反诘,难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