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国家盾牌
2770900000010

第10章 落网(1)

9谁是真凶?

张福生在家排行老五,大家都习惯地叫他“五哥”。刘正说“:从空降特务身上我们搜到了两张委任状……”秦大奎掐灭手中的香烟:“阵地变成了火焰山啊……战士们在火海里叫喊着,可没有一个人退缩……端起刺刀就和冲上来的敌人杀开了,一阵炮火轰过来,全他娘的没了……”

南宋诗人陆游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至今,我依旧为自己没有参战而深感遗憾。七十年代,我曾含泪拜读了中国着名军旅作家魏巍的名作《东方》,这是一部描写朝鲜战争的长篇小说。此书一出,轰动全国,令无数读者黯然泪下,并获得了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不久前,一位老部下看望我,送给我一本名为《朝鲜战争》的书,这是一个名叫王树增的军人所着,他出生的年月正好是朝鲜战争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1952年。我是哭着读完这本书的,王树增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记住我们这个民族曾有过如此优秀的儿女,记住我们这支军队曾有过如此不屈的精神。我们必须记住,因为他们与我们血脉相连,他们与我们走在同一个民族的历史里。

是啊!我们必须记住这段历史,必须记住那些为了共和国的安宁,奉献自己青春甚至生命的人。

我的老局长秦大奎就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亲身经历了朝鲜战争的志愿军老兵,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

我与刘正从巴里斯大学回来时,天色已晚,空中飘着小雪。

秦大奎听完刘正关于询问何本贵的汇报后,说:“不管这人是谁,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他绳之以法。”他看了看表,笑着说,“老刘,你们辛苦了,今儿是冬至,谁都不许走!去食堂吃饭,咱哥俩喝两盅!”

秦大奎与刘正虽然认识时间不长,但一见如故。只要刘正外出办案子回来晚了,秦大奎一定会留他喝酒聊天,这是一条铁打不动的规矩。在刘正的革命生涯中,有三个人是不能忘却的。一个是韩群修,一个是李闵强,还有一个就是秦大奎。韩群修是刘正的老领导,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李闵强是刘正从事地下工作时的战友,他与秦大奎都是刘正在康城公安局这个舞台上的最佳搭档,一文一武,一张一弛,双方的配合总是那么默契,三个人在风风雨雨中团结得像一个人,其战斗情谊至今还被传为佳话。用古处长的话说,康城地区正是有了他们三人的紧密团结和锐意进取,才有了飞速的发展和长久的稳定。

公安局的食堂不大,中间摆放着十几张红漆刷过的木桌和条凳,每一张方桌中央摆有一个装有筷子的竹筒,一把茶壶装的老醋。食堂早饭供应包子馒头和稀饭,中午晚餐一般是一荤一素的大锅菜,偶尔也吃饺子和面条。

张福生是食堂的掌勺师傅,五十来岁,是一个胖胖的老警察。解放前,张福生是警察局长家里的厨师,做得一手好菜。解放后,张福生出身好,人老实,经刘正推荐被留用下来,当了一名炊事员。张福生在家排行老五,大家都习惯叫他“五哥”。

“五哥!五哥!”秦大奎走到食堂门口就大声地喊道。

“局长来啦……”张福生一面将炒好的菜端上桌,一面笑着对刘正说,“老刘也回来了,饿了吧?赶紧吃,我给你们烫酒去。”

秦大奎招呼大家坐下后,对杨瑾说:“瑾妹子,把我今天买的东西拿过来,在办公室里放着哩!”杨瑾应了一声,不一会儿便将一个荷叶包裹和几瓶曲酒放到了桌前。她将荷叶打开,里面是卤猪头肉、卤猪脚和花生米。

“这是局长用自己津贴买的下酒好菜。”杨瑾笑着说。

“局长真是有心人啊!猪头肉带耳朵的那块最好吃,柔韧的脆骨包在一层薄亮的肉皮下,咬着下酒有韧劲又有嚼头,越嚼越有味道。”刘正夹起一块亮晶晶的猪头肉,像个行家一样比画评论道。然后他眯着眼睛,细细地品着。

“对,对!不会吃肉的侦查员不是好侦查员!”李东海伸手捏起一小块猪耳朵,不是直接放进嘴里,而是把嘴张得大大的,手一松,肉掉进嘴里,“吃这猪头肉不能太肥,肥了就腻嘴。喝酒!酒……”

“就数你会吃!”李东海的女人周桂香的确有点“母老虎”的气质。她高个子,圆脸,宽肩阔胯,浑圆的屁股。周桂香脾气虽爆,但能吃苦,为人实在。

她用指头戳了李东海额头一下,“喝!喝!喝死你算了!”

李东海没有平日的生气,像个犯错的孩子一样,涨红着脸,笑嘻嘻地望着周桂香。

“只要好酒的男人都馋肉,何况猪头肉是下酒美味啊!”秦大奎呷着酒,摇头晃脑地说,“一口酒,一口肉,这美味不消说,比找个中意的婆娘还舒服。”

“你这辈子就抱着酒肉睡吧,别寻思找婆娘了。”杨瑾白了秦大奎一眼,轻声说。

“不是说笑话嘛,你还当真了。”秦大奎一改常态,冲着杨瑾赔笑道。

刘正呷着酒说:“我记得清朝‘岭南第一才子’宋湘说过这样的话,叫‘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这刘正还是一个通晓诗文的人。

“大学生,别客气啊!整!”秦大奎替我夹了一个猪脚,用当地特有的俗话“整”招呼我。这个“整”就是放开肚子吃,不必客气的意思。

我望着红润润油汪汪的猪脚肉,感到香气凝成一股绳儿直往鼻子里蹿。我的嘴角不自然地蠕动了,舌头下面仿佛藏着一条虫,不一会儿就要从口中爬出来。我咽口唾沫,学了李东海的样子,用手抓起猪脚便啃,吃得一嘴油腻腻的,各种汁水顺着嘴角流了下来。说实话,跑了一天,肚中早就咕咕乱叫了,管不了那么繁琐的礼节,填饱肚子再说。

“瑾妹子,再炒个醋溜白菜!”秦大奎冲着厨房喊道。

“来了!”

周桂香麻利地炒了,杨瑾风风火火地端了上来。

“瑾妹子,来一碗?”秦大奎拉住杨瑾的衣袖笑吟吟地说。

“喝就喝!”杨瑾满满地倒了一碗酒,和秦大奎碰个响,一仰脖干了。然后她连着同刘正、李东海、张福生喝了一碗。轮到我时,杨瑾替我倒了半碗,她依旧斟满,依旧一仰脖子干了。

“老弟!吃口菜,吃口菜!你这酒量还得锻炼锻炼,不然一喝就倒!”杨瑾拍着我的肩头笑着说,“不会喝酒的侦查员不是好侦查员。”

瞧着杨瑾模仿刘正的口吻,大家都笑了起来。我看见她的脸上泛起了一层红晕,却丝毫不显醉意。而我则身子发软,脑子发木,全身像坠入棉花堆里,轻飘飘的。

李东海太疲倦,酒没喝两碗,就呼噜呼噜进入了梦乡。秦大奎、刘正和张福生三人,酒喝得越来越酣畅,话越说越浓稠。我是一个不善饮酒的人,嘴里吃着菜,耳朵听他们说话。女人永远是忙碌的,杨瑾和周桂香清洗碗筷后,坐在火塘边,她们一面聊着家常,一面缝补衣服,做着鞋垫,没有片刻的闲暇。

秦大奎抹了抹嘴,点燃一支香烟,说:“老刘,案子快一个月了,凶犯还没有抓到,说说你的看法。”

刘正说:“整个案子是从邓招娣失踪开始,我们找到了邓招娣的尸体,但还没有抓到真凶。仅仅从邓招娣的死因看,一定与赵九妹以及被击毙的空投特务有关联,她是被杀人灭口的。但杀死邓招娣的凶手绝不是赵九妹和空投特务。”

“这么肯定?”

“通过对邓招娣的尸检,我们判定杀害邓招娣的凶手是一个左撇子。赵九妹不是一个左撇子或习惯使用左手的人。对两名空投特务的尸体勘察看,他们都是右手有老茧,而不是左手,这就排除了他们是杀死邓招娣的凶手的可能性。应该说背后另有他人,是杀死邓招娣的真凶。”

“何本贵交代的陈子白是一个左撇子,可谁又是陈子白呢?”

“别急!我们先看案件的起因——邓招娣失踪。大家想想,邓招娣失踪的原因是什么?很有可能是邓招娣发现了林场有潜伏的特务,为了灭口,敌人杀了她。接下来是邓来娣成仙死了,而邓来娣是被人毒死的,这是否与邓招娣的案件有关联?凶手为什么要杀来娣?”

我说:“想掩盖什么吧?”

刘正说:“对!雪峰分析得有道理。邓招娣失踪后,歇马镇很多老百姓都迷信邓招娣成仙了。当然,这些封建迷信的说法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是闹剧,没人相信。但山区百姓就不同,他们没有知识,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很容易轻信这些愚蠢的说法,被人利用。古代老百姓起义造反不是经常利用一些封建文化吗?远的不说,说近的,太平天国起义时,洪秀全号称上帝之子,封自己为天王嘛。所以,我感觉有人想利用这些封建说法,搞点事儿!”

秦大奎说:“制造混乱?”

刘正说:“从空投特务身上我们搜到了两张委任状,上面写着台湾方面委任两人担任反共救国军副司令和参谋长。我想这两人应该是台湾派给残匪吴半城的联络人,弄不好,吴半城会利用幺妹成仙的故事做文章,在民间制造混乱。”

“那为什么要杀死邓来娣呢?”

“他们杀死邓来娣,是为了增强招娣成仙的可信性。你们想,假如没有我们侦查员的介入,没有人知道邓来娣是被砒霜毒死的,那么经杨二姑这些人一阵瞎传,就会让更多的人信以为真,相信邓家姐妹都是成仙之人,是下凡的狐仙。这样,邓招娣的失踪会被成仙替代,不了了之。而有人会利用邓来娣的死做文章,再次说狐仙下凡,引起恐慌。就算基层的同志工作做得好,老百姓不信封建迷信,难免有人会说咱们破案不力,找话茬!让我们的工作陷入僵局。”

“难怪赵九妹要上演一出九尾狐仙下凡的闹剧,原来是演给邓来娣和杨二姑看的,让她们说出去。不过百密一疏,赵九妹遗留在现场的烟雾弹、烟头、包裹烧腊的荷叶、酒瓶正好给我们指引了侦查方向,自己却暴露了身份。”秦大奎笑着说。

“赵九妹的死也让我们知道,这幕后还有真凶。有人知道赵九妹暴露了,抢在我们前面杀了他。这是一招舍车保帅的计谋。”

秦大奎说:“一定要抓住这个幕后真凶,否则后患无穷啊!”

刘正说:“明天我就去一趟歇马镇,我看这人就住在歇马镇,还没走!保不定还会制造些事儿,用以策动残匪吴半城,或是迎接新的空投特务。”

“砰!”秦大奎将佩枪重重地放在桌上,喝了一大口酒,抚摸着手枪说,“死在老子枪下的敌人不计其数,未必还怕他几个小特务?山里又开来一支高炮营,是抗美援朝的老部队,在朝鲜就打下几十架敌机,这次够蒋介石他们喝一壶了。我去看了看,清一色的苏制高炮和探照灯,带劲!”

“听军分区的人说,前不久打下来一架敌机。”杨瑾替秦大奎斟满酒,笑着说。

“抓着活的了吗?”秦大奎问。

“没有。一个个都躺在飞机残骸里,成了烧焦的烤猪肉,活该!”

张福生端上一壶烫好的包谷酒,笑吟吟地说:“局长,乘着酒兴,您给大伙儿讲讲在朝鲜打美国鬼子的故事吧!”

秦大奎抹了抹嘴:“好!瑾妹子,要听哪一出?”

杨瑾脸一红:“上次那个土耳其的还没听完……”

秦大奎说:“进入朝鲜的时候,听人说对面的土耳其营同咱这边的回族同胞一样,都信真主,当时我还有点害怕。我的团长是老红军,他说过去红军长征时遇到的敌人中,就数青海的马家军最厉害。没想到一接火,这些土耳其兵就尿裤子。咱一冲上敌人阵地,刺刀还没有拼上,他们就一个个缴械投降了。奶奶的,虚火!哎!现在晚上睡觉,我老是会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那些惨烈的场景。老刘!我哭了,知道吗?你信不?我真的哭了……”秦大奎突然抓住刘正的手,哽咽地说。

屋内一片寂静,大伙儿都看着眼圈泛红的秦大奎。

秦大奎望着窗外的雪花,接过刘正递来的香烟,深深吸了一口,说:“你们不知道啊,打美国佬那天,天空和这时一样,下着这样的雪。我领着兄弟们同美国佬混在一起,拼了整整一天的刺刀,没想到阵地丢了。这时,团长来了电话,他问,大奎,你是咋搞的?为什么打得这么软蛋?打老蒋的作风到哪儿去了?还没等我解释清楚,团长命令道,今儿晚你把阵地给我夺回来,不然别回来见我!我横了一条心,带着战士们把阵地夺了回来,气还没歇匀净,空中的敌机一架接着一架向我们阵地俯冲下来,凝固汽油弹一个接着一个地投掷下来。我当时听见噗噗几声闷响,阵地瞬间腾起了一团大火。狗日的美国佬!”

秦大奎掐灭了手中的烟:“阵地变成了火焰山啊……战士们在火海里叫喊着,可没一个人退缩。当时我的棉衣还燃着火,顾不得许多,端起刺刀就和冲上来的敌人杀开了。一阵炮火轰过来,全他娘的没了……我的连队过鸭绿江的时候,活蹦乱跳的一百四十来个小伙子,一场阻击战下来,就剩下几个人。我这连长当得窝囊啊!人家对我说,老秦,你命好,虽说丢了胳膊伤了腿,可捡了条命回家。是啊!我活着,可我的战士们呢?一个也没有回来,全躺在雪地里了,我还不如死了好!我不该活着啊……不该……呜呜……不该……”

没等说完,秦大奎拿起酒瓶,咕嘟嘟喝了几大口,完了,他便伏在桌上恸哭起来。杨瑾在一旁轻声劝慰着。我们则沉默不语,敬佩地望着这位刚强的老兵。

“喝酒!”刘正举起酒碗对秦大奎说,“来一个特务抓一个,来两个凑一双。最好蒋介石把军队全空投过来,咱打个三大战役,全歼他个狗日的!

喝!”

“砰!”我们四人的酒碗撞在了一起。

秦大奎饮酒时,突然发出一声川剧腔调的怒吼:“扑……倒……游……尔……威棚……荡……啊!”

“大姐,秦局长唱的什么啊?”我轻声问杨瑾。

“大学生,你连这都听不懂?这是英文啊!”

“英文?”

“咋?莫不是老子说错了?”秦大奎说,“这是我们在朝鲜打仗时学习的洋文,当时文化教员也是个大学生,和你小子一样,白白净净的帅小伙。他说,这意思是缴枪不杀,扑倒游尔威棚荡。他娘的,绕口,但管用!后来,这大学生就是吼着这句词儿,扛着炸药包,和敌人的坦克同归于尽!有种!是条汉子!”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秦大奎说的竟然是一句英文:Putyourweapeondown,意思是缴枪不杀。

这时,李东海醒了,秦大奎叫他过来继续喝酒。李东海应了一声,不知中了什么邪,一会儿敬秦局长一碗,一会儿敬刘正一碗,一会儿和杨瑾碰个响,一个人竟然把整整一瓶烈酒灌进了肚子里。张福生笑着直夸李东海海量,他笑嘻嘻地唱着歌,像个孩子一样看着周桂香缝鞋垫。

秦大奎喝醉了,他被杨瑾扶着离开食堂,当走到门口时,秦大奎转身对刘正说:“老刘,记得早日破案!把那个狗日的凶犯扑倒游尔威棚荡!回来老子请你喝酒!”他又对我说,“大学生!跟着老刘好好干,当个好……侦……查员!”

望着秦大奎离去的背景,我发现自己的眼眶湿润了,而身旁的刘正则低着头,一个劲儿地喝着闷酒。夜深了,张福生看见刘正坐着抽烟,发呆。他走进房间拿出一个木匣子,取出一副精致的象棋,说:“老刘,咱哥俩很久没有杀一盘了,今儿痛快地杀几盘!”说完,他们两人饮酒下棋。

李东海仍然气壮如牛,酒气熏天地对周桂香大嚷大喊:“桂香,我告诉你,剿匪那阵子,十几个敌人和老子拼刺刀,我都没软过腿。皮老四手榴弹扔得准啊,见一个火力点就扔一个,见一个扔一个……”

周桂香难堪地冲我们笑了笑,听到李东海大骂谢恒远不仗义,她立马上前揪住他耳朵,叫他回家睡觉。

李东海却把周桂香当成了谢恒远,叫得更起劲儿:“谢恒远同志,你以为自个儿是谁?不就踢飞了一个手榴弹吗?当了几年交通员吗?有什么资格教训我们这些老兵?要我李东海说,不一定就你谢恒远一人会踢手榴弹,对党忠诚,不一定……”

刘正回头看了看李东海,皱着眉头对我说:“还不帮着抬回寝室去?又开始发酒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