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蓝海战略之口才修炼
2769400000010

第10章 语境修炼——山头唱歌自有道(1)

山头唱歌,节外无枝

有一些憨直的人过分诚实,喜欢实话实说,常常让人觉得过于莽撞,锋芒毕露。人性的弱点是:无论处在何种地位何种情况,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不愿听到伤害自己的话。为人必须有锋芒有魄力,但不能过火,否则不仅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失意人前,勿谈得意事。因为那只可能加重对方的失落感,所以即使万事顺心,也要故意说些辛苦处给朋友听。

得意人前,勿谈失意事,因为得意人常不能体谅失意者的痛苦。所以即使许多不如意,也要振作起精神来。

失意时交的朋友,得意时常会失去,因为他觉得你高升了,不再是他的一伙,他不愿意高攀,也高攀不上,你无心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引起他敏感的自卑。

得意时开罪的朋友,失意时也难以挽回,因为他觉得你昔日气焰的消失,不是因为你变得谦和了,而是因为走投无路,才回头搭老交情。昔日你不认他,他今天也不会认你。

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语境的变化,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心里最好得有个谱,要不然就败事有余了。

一位早年毕业于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退休老同志一并举行了一个欢送会。与会同志和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美誉则尤多。当轮到两位受欢迎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谢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赞誉作了深情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教师却并未就此打住,却由人们对另一位“先进”的赞扬中引起了感触,并作了颇为欠当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话犹未竟,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没有提你的名。”话语中带着一种不肯饶人而又让人难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师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怏怏不悦的尴尬气氛。

一位领导见势不对,马上接过话茬,想把气氛缓和一下。照理说,这时,他应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转而谈论其他。然而,他却反反复复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叫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在意,没有评过先进,并不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如此等等,一席话,等于是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作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显得更为尴尬。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我们不妨把它叫做一个“不会说话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很可以引出几点发人深思的教训来:

一是那位退休老教师的教训:不该作无谓的比照。比照,是谈话中常用的一种手法。用得好,可以使谈话产生某种积极的效果。这里,“积极的效果”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在退休欢送会这样的场合,人家所说的往往都是一些富有情感而又不失其真的十分得体的人情话和好话。对于这种充满人味的好话,听话者要善于倾听,善于应答,大可不必拿别人的长处来衡量自己的短处,从而引起自己的不快。

二是那位青年教师的教训:不要在别人失意之火燃烧时加油。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龉龃,在一位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前辈即将退休时,虽然可能因为老先生平时在某些方面不善为人处事而与自己伤了和气,然而在欢送会这种场合,我们却不能乘别人一时失言,抓住不放,图一时之痛快而说出那些不合人情的刻薄话,在这种场合,无论如何,还是要在“欢”字上多考虑一些,“欢送欢送”,“欢”而“送”之,要尽可能多留一点美好人想头给人家。

三是那位领导人教训:应注意避开敏感话题。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固然表现在原则性上,在会场上一时出现了某种始料未及的尴尬局面时,他没有直接去批评那位言之有失的青年教师,他竭力肯定那位老教师人贡献:具有这种应急的意识并立即着手应变,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从具体的应变能力和言语技巧来看,却又显得很不够。照理说,在这种场合,他应竭力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王顾左右而言他”,巧妙地把话题岔开,使欢送会的气氛由暂时的不欢而重新转向欢快,并顺势掀起新的高潮,而不是如他所做的那样在敏感的话题上唠叨不休。能否机敏地避开某些不宜多说的话题,对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检验。

三个方面的教训,合为一点,就是:说话要注意场合。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不会说话”的一种拙劣表现。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条件下生活,在不同的场合,面对着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谈效果。

初次见面,有理有节

公关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公关人员讲话要有理有节,问候寒暄适可而止,分析判断恰如其分,要充分考虑对方的立场。

第一,说话要适时。既要积极主动,又要谨慎小心。该说话时不说就会冷场,不该讲时讲了又是多嘴。冷场会使人难堪,多嘴又令人讨厌。

第二,说话要适量。既要追求质量,又要掌握分量。话语当长则长,该短则短;音量当大则大,该小则小,既不能使人不明不白,也不能讲个没完没了。

第三,说话要适当。要周密思考,用词准确,语言得体,把握分寸,既不能词不达意,又不可言过其实,虽然难以字斟句酌,也要做到言之成理。

公关人员是联络员、宣传员、解说员,是沟通关系建立感情的桥梁,情真意切的语言才能打动人,理智有据的语言才能说服人。公关人员展示说话水平,只要做到了有礼、有节、有度,就能在公众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社交场合中讲话,总有一些忌讳,公关人员不得不考虑每一个听众的好恶。比如,有胖人在场忌讳说“肥”;在病人面前忌讳说“死”;结婚喜庆忌讳说“破裂”、“分手”;新厦落成忌讳说“垮了”、“倒了”等等,这并不是“迷信”、“过虑”,而是尊重他人的一般习惯。

要避免犯忌,争取做到“八戒”:

一戒连篇累牍、语无伦次、无的放矢、文不对题。

二戒颠三倒四、七拼八凑、文理不通、是非混淆。

三戒荒诞怪论、子虚乌有、装腔作势、故作高深。

四戒滥用词藻、自鸣得意、吟风弄月、华而不实。

五戒牵强附会、大言不惭、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六戒张冠李戴、不着边际、平淡乏味、冗词赘句。

七戒言不及义、陈词滥调、千篇一律、人云亦云。

八戒无中生有、低级趣味、风花雪月、斗鸡走狗。

公关人员在公关交际中首先要处理好接近公众问题。只有先接近才谈得上进一步沟通。接近是交流的前提,是被人容纳的基础,与人沟通的桥梁。

与人接触的第一句话、第一个词就是称呼。不知道怎么称呼对方,一见面只会说一句“您好!”使人感到是一种应酬或应付,很难使对方产生亲近感,对相互沟通不利。所以,熟识的人见面,打招呼时要亲切地称呼对方;与陌生人联系,交谈之前更要恰当的称呼,以示尊重。

公关人员在称呼对方时,既要注意不同对象的身份,又要懂得不同地域的风情。前些年,普遍用“同志”作称呼,叫一声“同志”,对方觉得把他看成了自己人,感到很高兴;现如今,对男子称“先生”、“帅哥”,对年轻女子叫“小姐”、“美女”,就比较时髦。

与人初次见面,可以用这样的话开头:“请问您怎么称呼?”“请问先生、小姐怎么称呼?”

同样是一句问话,感情色彩可能很不一样。讲究说话水平的公关人员应作出恰当的选择。在了解对方身份之后,称呼就可以更具体了。

公关人员在个别交谈场合称呼对方,对年长者一般用“老”或“大”,如“老伯”、“老太”、“大姐”、“大哥”。对有职衔者要称其“职”或“衔”。如“关厂长”、“严经理”、“王教授”、“李医师”。对一些地位比较低的人,如能用好称呼,定能博得好感。如把“开车的”称为“司机大哥”、把“理发的”称为“美容小姐”,就会得到热情帮助和优质的服务。在集体活动场合,面对众多年轻人,叫一声“青年朋友们”,就会缩短心理距离;面对农村老少,叫一声“父老乡亲们”定会增进相互感情。

沿海地区的中年、老年人,喜欢别人叫得年轻些;内地山区的人,喜欢别人叫得老大些,因此,对于中年或青年人,男性是叫“大哥”还是叫“先生”,女性是叫“大姐”还是叫“小姐”就要根据不同地区,选用不同的称呼了。称呼时还有几点要注意:

称呼应准确。比如:不能把“叔叔”称为“我爸爸的弟弟”,对一个年轻的姑娘不能称“大嫂”等。

区别对待。在不同的对象、场合,要准确地分清亲疏远近的关系和对方的年龄、辈分、职务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机,对不同的对象,要选择正确的称呼。比如:到同学和同事家,对其父母就不能称职务或同志,要称“伯父伯母”或“叔叔”。恋人、夫妻之间亲昵的称呼,不宜在公开场合、父母和孩子面前出现。

诚于内而形于外。对人称呼亲切、彬彬有礼,是心灵美的表现。不能把称呼看成是单纯交际应酬的手段,为称呼而称呼是不可取的,效果也不好。

语言美。称呼不仅表示对被称呼人的友好尊重,同时也反映了称呼者人格上的文明。有些人出言不逊,用词粗鄙,开口就“喂”、“老头子”、“卖肉的”,甚至带有不堪入耳的脏话,这不仅贬低了别人,也抹黑了自己。

称绰号要讲分寸。绰号就是外号,一般是针对对方的个性特点而加给对方的,可以赞颂人的优点,也可以揭示人的短处。起绰号不能只图一时开心,一定要注意效果,有利于团结和精神文明建设。

公关人员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同陌生人打交道。同陌生人见面,总要先作介绍。可以由他人介绍,也可以自我介绍。公关人员要联系公众,广结人缘,一般都应采取主动。先问对方,再说自己。例如:“请问怎么称呼?”对方回答后要有表示。对身份较高的可说声“久仰!”;对一般交谈者可说声“谢谢!”然后自我介绍,自我介绍要简明、谦逊。讲清自己的单位、职务、姓名、态度。一般可以用下面的话自我介绍:“我是公司公关部的,初次来到贵地,请多关照!”“我是四川所的公关员,专程来此拜访,请多指教。”

在为他人作介绍时,应先把身份低的、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的、年龄大的,把男同志先介绍给女同志。但在进行介绍时,应先提后者的称谓,再说明前者的身份。

“张董事长,这位就是××公司的王经理。”

“陈小姐,让我给你介绍深圳来的李先生。”

这样的介绍有礼有序,使大家都感到自然舒畅。

在某些公众场合,公关人员还可以适当地做自我介绍,以吸引别人的注意:

“我叫张伟,在上海宾馆公关部工作。也许在不少人心目中,公关工作都是一些漂亮小姐担任的,一个男子汉怎么从事公关工作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公关是塑造形象和协调关系的工作,只要具有公关的知识和素养,男子汉同样能做好公关工作,今后希望各位在工作中多多关照。”

通过这样的介绍,就把一位公关先生的形象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但这样的介绍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不可哗众取宠。

下面是一般情况下的介绍:

假如有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两个人已经互相认识,而第三个人却与其中一个人不认识,那另一个就应当充当义务介绍人。另外,如果有一大群人,其中有互不认识的,也应给他们作介绍。

介绍时要注意先后次序,介绍的先后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在约定俗成的习惯里,却有男女、长幼、主次等等区别。人们在通常的情况下,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即在介绍的过程中,小姐的名字先提,然后再提男士的名字,如:“李小姐,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梅先生。”如果你介绍一男一女相识,而男的年纪比女的大得多,则应该将她介绍给他,以示尊敬长者,你可以这样说:“文教授,这是我的同学,中文系的。”如果是同性别的,年纪小的应介绍给年纪大的,未婚的通常介绍给已婚的,晚辈介绍给长辈。

在运用介绍语言时可以根据场合的气氛和彼此关系的熟悉程度来介绍双方的身份、地位等。“请让我介绍一下……”如非正式场合,千万不要这样用,那显得拘谨、生涩。大多数情况下,采用一些活泼轻松的语言比较受人欢迎。如:

“小王,老李,你们见过面没有呀?”

“文文,这位是小颖;小颖,这位是文文。”

“这是我的好朋友‘调皮大王’,猴年出生的,你叫他小猴就行了。那位是我的同事,马年出生的,叫小马也可以。”说完,你可以补上一句幽默语:“一对猴年马月生的,终于认识了。”

你介绍一对夫妇时,可以说:“这是何先生和何太太。”当然,说名字亦可:“这是林和他的太太赖。”这就要关系好一些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在互相介绍之后以“嗨,你好!”作为开场白,但通常接下来的相对无语却一点也不高明。

当谈话的机会出现时,我们有些人反应总是不够快,或者根本视而不见。其实闲聊不需要准备,兴之所至,在任何约定的时间都可以聊一些适当的话题。你在这时候一定要打破僵局,而且要快。因为时间越久,站在那就越无话可说,你刚认识的朋友就会越快离开你去找一个有话说的地方。

适时恭维,恰到好处

其实恭维分有三六九等,上等品被称为“赞美”、“赞扬”、“赞许”、“称颂”等,下等品则被贬为“讨好”、“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献媚邀宠”。

上等的恭维有几个主要规范:(1)无论真假却令人乐于信服;(2)不着痕迹,不动声色,使人浑然不觉;(3)气味芬芳宜人,远离点头哈腰;(4)富有新意,而非陈词滥调;(5)尺寸恰当,分量适中,正中下怀。

可见,恭维看似简单,其实最难。上下之分在于品位,奥妙之处存乎于心,不一而足。要想脱开令人生厌的廉价低俗,没有好的技术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当小心谨慎、全力对待,否则非常容易弄巧成拙。

一、戴“高帽”是美丽的谎言

恭维别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所谓的“拍马屁”、“阿谀”、“谄媚”都是技艺拙劣的高帽工厂加工的伪劣产品,因为它们不符合赞美和恭维的标准。

过分粗浅的溢美之词会毁坏了你的名声和品位。不论用传统交际的眼光看,还是用现代交际的眼光看,阿谀谄媚都是一种卑鄙的行为。正人君子鄙弃它,小人之辈也不便明火执仗应用它,即使被人号称“拍马行家”或“马屁精”的人也会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孔老夫子有话:“巧言令色鲜矣仁。”毛泽东生前也多次批评过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的庸俗作风。可见,阿谀谄媚者无仁无义、俗不可耐。

在现实的交往中,大凡向别人敬献谄媚之词的人,总是抱着一定的投机心理,他们自信不足而自卑有余,无法通过名正言顺的方式博取对方的赏识,表现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只好采取一种不花力气又有效益的途径——谄媚。

如何做好高帽,说好恭维话呢?

(1)恭维话要坦诚得体,必须说中对方的长处。

人总是喜欢奉承的。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