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2762200000016

第16章 德意在欧非燃起战火(3)

1937年11月19日,英国枢密院主席哈利法克斯去萨尔茨堡拜访希特勒,明确提出英国愿意承认德国在中欧的合法要求,只是“要通过和平演变的途径来实现这些改变。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巨大骚乱……的方法。”

此时的法国唯英国的马首是瞻,没有英国的支持,法国不会单独对德国采取战争行动,尽管它不愿意看到奥地利失去其独立地位。法国总理卡米耶·肖当也曾明确表示,如果德国吞并奥地利,法国将不参战。

波兰同德国订有互不侵犯条约,德国无须担心。

1937年9月,墨索里尼访问柏林,重申两国之间的团结,并对彼此的势力范围达成一个总的协议,“意大利在地中海的行动将不会受到德国的阻碍,而另一方面,德国在奥地利的特殊利益也将不会受到意大利的损害”。到1937年底,意大利与德国的关系更密切了。

当时,奥地利国内更是危机四起。1936年7月11日,它与德国签订了奥德协定。根据该协定,德国政府承认奥地利的主权,保证不干涉奥地利的内政;奥地利则保证其对德政策“始终遵循那条与这一事实相符的基本路线:即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

但在这项条约的秘密条款中,许施尼格作出了后果极其严重的让步,他表示同意大赦在奥地利的纳粹政治犯,保证让“民族反对派”——纳粹党人或纳粹党的同情者———加入祖国阵线并参加政府,让他们担任“政治上负责任”的职务。这就等于让希特勒在奥地利安插自己的人手,以作为将来德国对奥地利采取行动时的内应。

1937年,奥地利纳粹分子加紧恐怖活动,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爆炸事件。他们还计划像杀害多尔富斯一样干掉许施尼格。此外,国家许多部门的权力已落入他们之手。1938年1月25日,奥地利警察在搜查一个叫做“七人委员会的团体”在维也纳建立的办公处时,发现了由元首的代表鲁道夫·赫斯署名的文件,文件表明奥地利纳粹分子在国防军支援下将在1938年春天发动公开反叛。

1938年2月12日,经巴本的一番活动,许施尼格同希特勒进行了一次后来被证明是决定命运的会谈。会谈一开始,希特勒便给许施尼格来了个下马威。他指责奥地利在德国历史上的破坏作用,大骂奥地利在边境上构筑对付德国的工事。

当日午后,2月4日上任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交给许施尼格一份“协定”草案。草案要求取消对奥地利纳粹党的禁令,释放所有监禁着的纳粹分子,必须让亲纳粹的维也纳律师赛斯·英夸特担任内政部长,要由他主管警察和保安事务,必须让另外两名亲纳粹分子格拉斯·霍尔斯特盾和菲许包克分别担任国防部长和财政部长。草案还规定,要通过有步骤地交换100名军官等措施来使德奥两国军队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要做好准备,使奥地利纳入德国经济体系。

这分明是一份奥地利的卖身文书,希特勒却要许施尼格原封不动地在这个文件上签字,限3天内满足他的要求,不然就要下令向奥地利进军。许施尼格表示愿意签字,但他不能担保协定会得到批准。后来,希特勒表示再宽限3天的时间来实施这个协定,并使草案的措辞多少温和了一些。在得到这些所谓的让步之后,这位奥地利总理无可奈何地在奥地利的卖身契上签了字。

2月13日上午,许施尼格返回维也纳后,立即向总统米克拉斯作了汇报。米克拉斯表示可以释放奥地利纳粹分子,但不同意让赛斯·英夸特主管警察和陆军。

13日下午,希特勒批准对奥地利施加军事压力,这种压力要保持到2月15日,即希特勒宽限的最后一天。在军事压力下,米克拉斯总统屈服了。16日,奥地利政府宣布对纳粹分子,包括在暗杀多尔富斯案件中被定罪的那些人进行大赦,并且改组内阁,让赛斯·英夸特当上了内政部长。这位新部长立即去柏林晋见希特勒。

2月20日,希特勒向国会发表演说,他明白无误地向世人宣告,今后700万奥地利人和300万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的前途是第三帝国的事情。

在贝希特斯加登签订了奥地利的卖身文书后,许施尼格在国内的日子很不好过。为了对国人有个交待,他决定在3月13日那天举行公民投票。

当柏林的希特勒获知这一消息后,当即把戈林、凯特尔、冯·赖兴蹈、慕尼黑军区司令冯·舒伯特、奥地利的一名部长格拉斯一霍尔斯特瑞(秘密纳粹党人)和牛赖特叫来商议对策。3月10日,希特勒决定对奥地利进行军事占领。

要阻止奥地利13日的投票,德军必须在12日前开入奥地利,然而当时德国军方并没有进军的计划。于是,当初为阻止哈布斯堡王室太子奥托的复辟企图而拟定的“奥托特别方案”便被拿来应急。

10日下午6时30分,向陆军3个军和空军下达了动员令。11日2时,希特勒发布了关于奥托军事行动的第1号指令。11日清晨,德军的卡车与坦克开始向德奥边境进发。

上午10时,赛斯·英夸特和刚从柏林飞来并给前者带来希特勒关于如何对付这次公民投票指示的格拉斯·霍尔斯特瑞,一起拜会了奥地利总理,并向他提交了希特勒的要求:取消原定的公民投票,3星期后举行另一次公民投票。下午2时,许施尼格召见赛斯·英夸特,告诉他同意取消这次公民投票。这时,戈林的价码又提高了。经同希特勒商量,戈林在14时45分打电话给赛斯·英夸特,要求许施尼格辞职,并且必须在两小时内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总理。当天下午米克拉斯总理勉强同意许施尼格辞职,但坚决不肯让赛斯·英夸特继任总理。

17时30分,戈林打电话命令赛斯·英夸特跟莫夫中将(德国武官)一起去告诉总统说,如果不立即接受条件,已经在向边境前进的部队将全线开入,但这位倔强的总统仍坚执不从。20时45分,希特勒发出了入侵命令。

维也纳的亲纳粹分子欢迎德军到来。奥地利政府本来对英法两国政府抱着一线希望,但英国对德国致奥地利最后通牒的反应只是提出外交上的抗议,而法国的总理肖当及其内阁已于3月10日辞职,直到13日已经宣布德奥合并后,才有了一个由莱翁·勃鲁姆组成的法国政府,这期间巴黎一直未采取任何行动。

在德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米克拉斯总统屈服了。赛斯·英夸特被任命为总理。

但希特勒仍然让军队按计划进入奥地利。13日深夜,由德国的内政部次长威廉·斯图卡特奉希特勒之命拟定的“规定德奥完全合并的法律”,由已经接掌总统权力的赛斯·英夸特签字送到了希特勒面前。很快,希特勒、戈林、里宾特洛甫、弗立克和赫斯在这个所谓德奥合并法上签了字,并于同日由德国政府在林茨颁布。它规定奥地利是德意志帝国的一个邦,奥地利人在4月10日就“同德国合并问题”举行公民投票。3月18日,希特勒宣布,德国人也要就此举行公民投票。

由于人们惧怕纳粹分子,在4月10日投票上,德国有99.08%的人赞成希特勒的行动;在奥地利百分比更高些,达到99.75%。

就这样,希特勒不折一兵一卒便为德国增加了700万臣民,而且大大加强了德国的战略地位。纳粹德国不仅得到了维也纳这个通向东南欧的门户,而且使捷克斯洛伐克处在自己军队的三面包围之中。

6.不流血征服捷克

捷克斯洛伐克人的祖先曾建立起古老的波希米亚王国,16世纪时为哈布斯堡帝国兼并,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重新独立。这里有发达的军事工业,有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数十万军队,有坚固的号称“捷克的马奇诺防线”的抵御外敌入侵的防御工事。

1925年,捷克斯洛伐克与法国订立联盟条约;1935年又与苏联订立了互助条约。法国与德国世代为仇,新成立的苏联又是德欲置之于死地的,而作为法国的盟友、受苏联保护的民主国家,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使德国人深恶痛绝的和约的产物,纳粹德国与希特勒自然容不下捷克斯洛伐克。

更为重要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地处中欧,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希特勒向东侵略扩张、解决德国“生存空间”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所以,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捷克斯洛伐克自然成为下一个猎物。

纳粹德国在吞并奥地利之后,之所以立即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英法两国的毫无作为。1938年3月17日,张伯伦拒绝苏联关于举行一次四国会议以讨论制止德国进一步侵略的问题,希特勒自然不再把法国放在心上了。

其实,早在1937年6月24日,冯·布洛姆贝格就根据希特勒的命令主持制定了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同年11月5日,希特勒对这一方案又进行了详细说明,他要求德国的高级将领要“以闪电式的速度来进行”“对捷克人的突袭”,并确定了执行这一方案的可能时间——1938年。

德国征服奥地利之后不久,即1938年4月21日希特勒召见凯特尔,商谈如何根据当前形势修改“绿色方案”,并立即展开各项准备工作。

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德意志人成为纳粹德国对捷侵略的马前卒。1933年10月,苏台德德意志人成立了以康拉德·亨莱因为首的“苏台德德意志祖国阵线”,1935年改名为“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希特勒秘密为该党提供武器、经费。到德奥合并时,该党已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第五纵队”,随时准备执行希特勒的命令。

1938年3月28日,亨莱因前往柏林接受希特勒的命令,希特勒指示他,要向捷克政府提出不能接受的要求。4月24日,在卡尔斯巴德召开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党代表大会上,亨莱因提出了苏台德区完全“自治”的八点纲领,要求释放被监禁的纳粹政治犯,享受宣传民族社会主义的充分自由,赔偿1919年以来的经济损失,改变捷克斯洛伐克与法苏联盟对抗德国的外交政策。

显然,如果满足苏台德人的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贝奈斯政府同意释放政治犯,但拒绝实行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5月9日,亨莱因宣布他的党同捷克政府之间的谈判已告破裂。

5月中旬,亨莱因分子开始在国内散发告士兵书,劝诫国民放弃反抗。苏台德德意志人党还宣布,预定在5月22日举行的市政府选举是关于苏台德区并入德国问题的公民投票。

5月16日,希特勒向国防军统帅部询问,“一旦动员的话”,在捷克前线有多少个师“随时能在12小时以内挺进。”5月17日,他又急切地了解捷克境内防御工事的情况。5月20日,凯特尔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根据前者的命令起草的“绿色方案”的新草案。同时,德国报界传出德国军队调动的消息。

在此迫在眉睫之际,5月20日下午,在贝奈斯总统的主持下,捷克内阁举行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立即实行部分动员,军队进入了边防筑垒工事。

当时,欧洲各国也纷纷表态。法国重申立刻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的诺言;苏联表示,如果捷克政府提出要求,它准备提供援助;英国则通过其驻德大使和外交部长再三向德国指出局势的严重性,警告说,欧洲一旦发生战事,英国能否置身事外,殊难逆料。

为了缓和紧张的形势,5月23日,德国政府通知捷克驻柏林公使,德国没有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企图,关于德军在边境集结的报道是没有根据的。5月26日,希特勒又命令亨莱因恢复同贝奈斯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