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
2744300000025

第25章 将创新进行到底(2)

1942年2月12日中午,英国海军和空军重兵布防的英吉利海峡上空,一架英国战斗机在例行巡逻。突然,飞行员发现有一队德国舰队大摇大摆地从远处开了过来,他立即将这一发现向司令部报告。英国司令部的军官们大惑不解:德国舰队怎么可能在大白天从英吉利海峡通过,是不是飞行员看错了?英国人忙于思考和争论,却没顾及到时间正一分分溜走。直到过了近一个小时,又一架英军侦察机发现德舰已经闯入海峡最窄也是最危险的地段了,并且正在全速行驶。英军指挥官们这才意识到敌情的严重性,等他们判明敌情,调集部队,下令进攻时,德国舰队已经远离了最危险的地段,给其致命打击的机会已然丧失。整个下午,英军虽然不断出动飞机、驱逐舰对德国舰队进行拦截,但由于仓促上阵,反而被严阵以待的德军给予沉重打击。就这样,德国海军在英国人的眼皮底下,将驻泊在法国布雷斯特港内的舰队顺利地移至挪威海面,增强了那里的战斗力。

原来,这一切都是德军为完成这次战略转移精心策划的大胆行动。因为从法国到挪威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是向西绕过英伦诸岛北上,这条航线路途遥远,费时费力,如果遭遇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英国军队,后果不堪设想;

德军智闯海峡的故事也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创新教学课。出其不意,反其道而行之,正是德军这次军事行动得以成功的基石。创新也是这样,惟有出其不意,才能有所创新。另一条航线则是直穿英吉利海峡,但此处有英海、空军的重兵布防,同样是危机重重。最后,德军指挥官经过反复权衡后,决定在英国根本没有想到的情况下,出其不意地闯过英吉利海峡,在夜间出发,白天通过英吉利海峡最危险的多佛和加莱之间的地段。

这一大胆冒险的行动果然获得了成功,庞大的德国舰队在飞机的掩护下,在英国人认为绝不可能的时候出现,英军来不及判断和阻挠的情况下,明目张胆地闯过英吉利海峡,给英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战争教学课。

儿童租房

文/佚名

一对夫妻在城里打工,他们想先找一处房子住下来。找来找去,最终看中了一处公寓,因为那招租广告上的条件最符合他们的要求。

他们按地址找到了这处房子。房东是一位老大爷,一看到他们带着一个小男孩儿,就说什么也不愿将房子租给他们。夫妻俩急了:“我们都跑了一天了,对你的房子很满意,价钱也可以再商量。再说,我们现在也没有地方可去呀。”“实在对不起了,”房东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你就是加些租金也不行,因为我不打算把房子租给有小孩儿的住户。”

一般人习惯于按照一般性思维去思考问题,最后往往进退两难,这样很容易使事情陷入僵局。这时,只要你开拓自己的思维,从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考虑,就不难发现捷径。要知道,方法总比问题多。“这孩子过几天就要送到他爷爷奶奶那儿去了。”

可是,房东一听就知道这是编出来的瞎话,他不想再争辩了,转身走进屋里。

这时,他们那6岁的儿子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说:“爸爸妈妈,不要着急,我有办法。”说完,他走上前去,用小手敲起门来。

门开了,房东又走了出来,见还是他们,便一句话也没说就要回屋。小男孩儿一把拉住他,说:“老爷爷别走,这个房子我来租,我没有孩子,我只有爸爸妈妈。”

房东一听,竟然同意了。原来房东想到自己年岁大了,不想把房子租给有小孩儿的家庭,是因为怕吵闹。现在看着小男孩儿这么懂事,当然愿意把房子租给他们了。把地毯铺到长沙

文/佚名

深圳有位实力雄厚的建材老板,专做装饰材料生意,他想在湖南寻找地毯生意,就先后派遣3名业务员在长沙调研和分析市场。

第一名业务员3天后就匆匆归来,他的调查报告很简单,可归为最后一句话:“我发现这儿的家庭几乎不铺地毯,没有市场。”

第二名业务员去了一个星期,他的调查报告也可归为最后一句话:“这儿的人目前虽然没有铺地毯的习惯,但从他们的谈话中,似乎有市场可挖掘。”

做人和做事一样,都需要创新。市场无处不在,关键是敢于和善于做第一人。第三名业务员去了一个月,他的调查报告十分详细,最后的结论是:“这里的人之所以不铺地毯,是因为装饰材料店的老板没有心情做地毯生意,认为顾客少,几乎赚不到钱。而且,我们生产的地毯他们不欢迎,价格太高,品种太少……如果我们公司舍得花钱,重新去开发生产一些大众化价格(当地人经济水准有限)的地毯,在这里地毯是有钱可赚的,因为这个城市的人又惜钱又要面子,生产廉价的地毯正投其所好。”

5个月后,这家公司终于生产了一批“可卖性”极强的大众化地毯,并在长沙市内设立了两家地毯专卖店。开始3个月亏本,继而收支持平,半年后便略有盈利了,一年后,长沙人家庭铺地毯形成了一种风尚,公司自然大赚特赚。就这样,一个“不买”地毯的城市,让深圳老板将地毯生意做起来了。由小事引发的创意

文/佚名

美国发明家斯坦·梅森发明了一种颇为实用的,能使食物处于最佳受热烹饪位置的炊具。要制造这种炊具,首先得找到微波炉内各处的“热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梅森将一层层放有玉米粒的隔板放进微波炉,然后观察哪些地方的玉米粒先爆成玉米花。通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梅森终于发现了微波炉内的“热点分布模式”:它们不在入

在生活中,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小事落在我们的手心里,各式各样的小机会每天都会发生,有些机会看似微不足道,以至于我们常常视而不见。因此要抓住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在司空见惯的机会中取得成功。口,也不在中央,而是呈一种蘑菇云状。根据这一点,梅森发明了适合这种模式的烹饪盘。

有一位教授洗完澡后,拔下澡盆的活塞放水。他无意中发现水流在排水口形成了漩涡,是向左旋的。这件不起眼的事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他又在其他器具上做实验,并且观察河流中的漩涡,结果发现它们都是向左旋的。教授于是联想到,这种现象大概与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关。果然,在南半球国家,孔道水流的漩涡是右旋的;而赤道地区的孔道水流并不形成漩涡。最后,这位教授总结出了孔道流水的规律,提出一种新观点,这在研究台风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中,往往蕴藏着大规律。许多科学上的重大发明都是由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触发的。

从细处开始精明

文/佚名

哈同是旧中国闻名上海滩的“大班”,控制着大上海一半以上的房地产,财富难以计数。但是,这个闻名一时、富甲一方的犹太大亨,刚来中国时却一文不名。

当时,年仅24岁的犹太人哈同尾随嘴咬雪茄的洋商与身带枪炮的洋人,流浪到了旧中国的大上海。当时,他独自一人、一贫如洗,靠他父亲在上海的老朋友介绍,才勉强到沙逊洋行混了个看门的差事,住在又脏又臭的勤杂工宿舍里。

看门本是一个不能发财的下等差事,可哈同一干上就不一样了。只干了几天,他就对洋行上下了如指掌,特别是他还悉知:那些来洋行办事的,大多是来谈烟土等黑货生意的,于是他脑袋一晃,就想出了一个发财的点子。

以前,前来办事的只需和门卫打个招呼就被放进去,这回哈同的工作方法改变了。他在门口放了一本登记簿,来客一律要先登记,然后坐在门口的长凳上等候,按顺序进门。这下可把那些烟土商急坏了,因为他们急于将黑货出手。有些机灵的商人,猜透了哈同的用意,便拿出1元钱,轻轻塞到哈同手中,恳求道:“我有急事,能不能通融一下?”哈同马上到里面跑一趟,出来说:“请进吧。”

当排在前面的人提出质问时,他就会用刚学的中国话说:“他的生意比你们的紧急。”

久而久之,其他的商人也看出窍门来了,于是也在登记时塞给他1元钱。有个别商人生意较大,需“货”较急的,还多加两元钱,要求“插号”。

这一看门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哈同一天能多收入二三十元的外快,而且还给营业部管事留下一个聪明能干的好印象。因为,以前这位管事的办公室里,从早到晚总是挤满了客户,他们争先恐后地谈生意,吵得管事头晕目眩。忽然从某一天起,客商们秩序井然地有进有出,而且几乎所有大买卖都排在前头。管事起初颇感纳闷,特意抽空去门口调查了一番,才知“原来如此”,不觉对哈同另眼相看:“这个犹太青年聪明能干,让他做看门人,岂不是大材小用!”

巨大的机会常常就潜藏在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中。善于发现细节,在创造性思维的指导下化平凡为神奇,你就能掌握到更多的机会,才能多角度、多渠道地解决好问题。不久,营业部管事就找哈同谈话,表扬他工作认真、聪明能干,并问哈同对洋行业务有何高见。哈同怎肯放过这个在上司面前表现的机会,忙说:“我看,用抵押的办法可以扩大营业额。”这话一下子就说到了管事的心坎上。用抵押、期票,不仅可以增大营业额,而且大有发挥的余地。

就这样,哈同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并像坐直升机般被提拔为业务管事、领班及行务员,直到最后成为旧上海滩首屈一指的富豪。

爱心诞生创可贴

文/佚名

创可贴在生活中是一种很实用的东西。

说起来,创可贴的发明真是体现了爱心的一个创造。它的发明者是埃尔·迪克森——一位在生产外科手术绷带工厂工作的先生。20世纪初,迪克森先生刚刚结婚,他的妻子是一位娇巧的美人,可这位年轻的太太对于居家过日子还不太熟悉,她常常在做饭时切着手或烫着自己。迪克森先生由于工作原因,当然能够很快为她包扎好,但他想,要是能有一种自己就能包扎的绷带,在太太受伤而无人在家的时候,就不用担心她自己包扎不了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有的人并不站在同一个场所。但是只要你从开始迈步时便处处留心,你总有一天会站得比别人直,像发明创可贴的埃尔·迪克森一样,捡起你身边的鹅卵石吧,它们就是你最需要的珍宝。他想,如果把纱布和绷带做在一起,就能用一只手包扎伤口。他拿了一条纱布摆在桌子上,在上面涂上胶,然后把另一条纱布折成纱布垫,放在绷带的中间。但是有个问题,做这种绷带要用不卷起来的胶布带,而暴露在空气中的粘胶时间长了表面就会干。

后来他发现,一种粗硬纱布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完成了这项实验。当迪克森太太又一次割破手时,就自己揭下粗硬纱布,用她聪明的丈夫发明的绷带贴在伤口上。

当公司了解了他的小发明时,就非常愉快地将这种绷带作为了公司的新产品推出。这种绷带一直到1920年还没有商品名称,只是销售产品。后来工厂主管凯农先生建议用Band—Aid这个名称,其中Band指的是绷带,而Aid是指用于急救和手术的绷带产品,后来也成了绷带的同义词。

迪克森先生出于对妻子的爱而发明的这种小东西,就是现在几乎家家必备的邦迪牌创可贴。一件小事改变邮政制度

文/佚名

大约半个世纪以前,一个旅人曾在苏格兰北部的一家乡村客栈过夜。在他停留期间,信使给老板娘带来了一封信。老板娘接过信,审视了一番,又原封不动地把信还给了信使,说,她付不起信的邮费——当时大约得要两先令。

千万不要以为伟人就是只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的人,伟人也是因为做一些平凡的小事做多了而伟大起来的。那些对自己的本性毫无认识,永远不屑于关注细微之事的人,永远成就不了任何大的功业。听了这些话,旅人坚持要替老板娘付邮费。当信使离开了以后,那老板娘坦白地跟他说,其实信里根本没什么内容。她知道写信的是自己的弟弟。他住得离她比较远,他们曾经约定好,在写信的时候他们只要在信封上做一些特殊的记号,就彼此明白对方过得是否很好。这件小事启发了这个旅人,这个旅人就是著名国会议员罗兰德·希尔。在看到这件事情后,他马上就意识到人们需要一种价格低廉的邮政方式。没过几个星期,他就向国会众议院提出了一项议案来降低邮费。正是由于这样一件小事,才有了后来费用低廉的邮政制度。

向下一个目标挺进

文/佚名

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下一个。”当他踢进一千多个球时,别人再问他:“你哪个球踢得最好?”他的回答还是:“下一个。”

“下一个”,这应是一切有志者终生奋斗不息的目标。贝利精神的可贵,就在于他没有停止在“这一个”的水平上。他是清醒的。在没有成名的时候是清醒的,在成名之后也是清醒的,在获得举世震惊的战绩、名声大噪环球的时候仍然是清醒的。惟其如此,他才能不断向新的“下一个”目标挺进,终于使他的“下一个”一直排到一千个以上……

把目光放在未来,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升华人生。

学海无涯

文/佚名

费利斯的父亲出身贫苦农家,只读到五年级,家里就要他退学到工厂做工去了。

从此,世界便成了他的学校。他对什么都有兴趣,他阅读一切能够得到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他爱听镇上乡亲们的谈话,以了解人们世世代代居住的这个偏僻小村以外的世界。父亲非常好学,他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不但随同他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后来还传给了他的家人。他决心要让他的每一个孩子都受到良好教育。

费利斯的父亲认为,最不可宽恕的是我们晚上上床时还像早上醒来时一样无知。他常说:“该学的东西太多了,虽然我们出世时愚昧无知,但只有蠢人才永远如此。”

为了防止孩子们堕入自满的陷阱,父亲要我们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而晚餐时间似乎是他们交换新知识的最佳场合。

他们每人有一项“新知”之后,便可以去吃饭了。

这时,父亲的目光会停在他们当中一人身上。“费利斯,告诉我你今天学到些什么。”

“我今天学到的是尼泊尔的人口……”

餐桌上顿时鸦雀无声。

费利斯一向都觉得奇怪,不论他所说的是什么东西,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

“尼泊尔的人口。嗯,好。”

接着,他父亲看看坐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母亲。

“孩子的妈,这个答案你知道吗?”

母亲的回答总是会使严肃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尼泊尔?”她说,“我非但不知道尼泊尔的人口有多少,我连它在世界上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费利斯,”父亲又说,“把地图拿来,我们来告诉你妈妈尼泊尔在哪里。”于是,全家人开始在地图上找尼泊尔。

费利斯当时只是孩子,一点儿也觉察不出这种教育的妙处。他只是迫不及待地想走出屋外,去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如今回想起来,他才明白父亲给他的是一种多么生动有力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之中,他们全家人共同学习一同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