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2726700000043

第43章 做人的反性思维(2)

班门弄斧有时也可以成为历史车轮的推动力。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写了《天文集》一书,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因其符合人们看到的日月星辰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的现象,又符合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教义,因而得到教会的支持,长期被当作信条。到了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及潜心研究提出了日心说,基本上正确地反映了行星的运动情况,科学地说明了许多天文学问题,因此很快便传开了。这在当时,也属班门弄斧,但若没有这一班门弄斧行为,天体运行的真正之谜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揭开。

当然了,要想班门弄斧须得有一定的条件,且必须抱有切磋学艺的心态,假如自身条件不够,又盲目自大地跑到行家面前去显摆,那就是自不量力了。

老马未必识途

从前,有一队士兵在山里行军的时候迷了路,怎么走也走不出崇山峻岭的迷障,后来在一个老兵的建议下,让一匹老马走在队伍的前面,最后终于在这匹老马的带领下走出了迷途,回归了正路。这个“老马识途”的典故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经验崇拜的殿堂。于是,经验多、资格老、阅历深成为衡量一个人工作和生活能力的重要标准,人们唯经验是取,唯阅历是尊。正因为如此,不少年轻有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晚辈”,因为没有经验、阅历尚浅被拒之门外,失去了无数个发展和成功的机会。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这样一个问题。皇帝手下的一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他报告说:“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因为我的经验丰富,曾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及才华有着高明判断力的人,他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绑在周围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他们仍然是驴子。”

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才华的标准。许多聪明的管理者认为:有些人10年的经验,只不过是一年的经验重复10次而已。年复一年地重复一种类似的工作,固然很熟练,但可怕的是这种重复已阻碍了心灵,扼杀了想像力与创造力。

对于一个人来说,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勇气比经验更弥足珍贵。人一生中每时每刻所面临的境况和遭遇都是不同的,有的熟悉,有的陌生。面对陌生的情况和问题,旧的经验怎么可能发挥作用?创新是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法宝。它通过研究新的环境、新的问题,实事求是地摸索出走出迷途的路径,获得新的发展。如果只是沉迷于对旧日经验的依恋,在面对新的情况时就会茫然失措,最后只得无可奈何地一声长叹……

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今天,对“老马识途”的观念还有痴迷的必要吗?

有“智”者事竟成

我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这话是一种精神的勉励;其实“有智者事竞成”更符合生活的本身,因为人生就是一场智力游戏,智力游戏的成败决定人生的成败。

一个人无论他有怎样高昂的斗志,如果他缺乏足够的机智来进行有效地引导,如果他无法正确把握时机,那么他仍无法驾驭自己的斗志和才华。斗志是一种动力,而机智是一种技巧;斗志能激励我们去做,而机智知道如何去做到最好。

在历史上,借助于机智成就大事者数不胜数。以总统林肯为例,机智使他得以从美国南北战争的恶劣环境中脱颖而出。事实上,假如缺乏这一重要因素的话,美国南北战争的结局很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

在法国大革命高潮时期,一群狂热的人们蜂拥到巴黎街头,准备游行或者闹事,有一队士兵堵住了某一街道。正当指挥官下令手下的士兵进行开枪阻击时,一位年轻的中尉请求允许他向激动的人群说几句话。这位中尉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摘下头上的帽子说:“请尊敬的各位绅士们,协助我们的工作,立刻撤退,因为我们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对一群聚众闹事的乌合之众和不法分子开枪。”他的话似乎有着魔力一般神奇,狂热的人群迅速疏散开了,就这样,士兵们在没有开一枪的情况下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清场任务。

正如钓任何一条鱼都需要钓饵一样,一旦我们具备了机智这一卓越的品质,就可以在任何人身上寻找到突破口,从而接近他们,无论他们的性格是多么的怪异,多么的令人难以靠近。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上帝只是把聪明智慧的大脑赐予了人类,但并没有保证让每个人都能用好它。”

在很多年前,摩尔先生家的小木屋里突然闯进一个气喘吁吁的人,他一进门就大喊道:“红毛鬼(印第安人)来了!昨天晚上他们在河下游把一户人家都杀光了,不知道他们接下来会去哪里。赶快给我备一匹快马,我要去其他地方报信。”

“那我们怎么办?”摩尔太太吓得全身发抖,“昨天我丈夫出门去了,要明天早上才会回来。”

“男主人不在?啊,完了。那你们抓紧把火熄了,上楼去躲藏吧,记住晚上千万别点灯。”信使跃上孩子们牵过来的马,又去别人家报信了。

老大欧比德和老二乔一再向母亲要求留在楼下观察动静,摩尔太太只好自己带着其余几个儿子上了阁楼休息。天色刚刚黑下来,欧比德突然看到远处的田野里有几个黑影晃动,“他们来了。”他小声地对乔说,“你拿把斧头就站在那扇窗子后面等着,我在这边用步枪瞄准他们。”

随后,欧比德打开了子弹袋,但他很快发现父亲把子弹袋备错了,子弹太大,根本上不进去。他气得差点没晕过去。在他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他险些被地上的东西绊倒,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大南瓜。信使前来报信时,他们兄弟两人正准备用两个大南瓜做灯笼,慌乱中扔在地上没有收拾。欧比德马上有了主意,他把南瓜捡起来用手挖了几下,让它看上去更像一张可怕的鬼脸。然后,又从炉子里取出一块木炭把蜡烛点燃,再把蜡烛放到灯笼里。他又脱下外套,罩在南瓜灯笼的外面。待那些黑影靠近他们家的时候,他迅速把罩在灯笼外面的衣服拽掉。顿时一个眼睛巨大的怪物出现在窗户上,那些印第安人吓得魂飞魄散,发出一声怪叫,四散而逃。欧比德又吩咐乔说:“快,乔,把另一个也点起来。你看,他们害怕极了!”

不一会儿,又一张狰狞的面孔出现在窗户上,那些印第安人见状,又发出一阵惊叫,转身向森林里逃去。从此印第安人再也没有回来。

机智的产生是三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是:良好的性情,敏锐的洞察力,紧急时刻快速反应能力。机智从来没有咄咄逼人的那种气势,它总是像春风般柔和,人们的疑惑、不安以及恐惧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它善解人意并广受欢迎。它是一种迂回的策略,但其中没有任何虚伪、欺骗和做作的成分。它总出于对他人的考虑而不是私心。它从来都不存在敌意,从来都不会触及别人的忌讳和伤疤,从来不会令他人忐忑不安或怒火满胸。借助机智这样一种神奇魔力,让他人紧闭的大门在我们面前缓缓打开。它使得我们可以在别人不得不枯坐接待室时悠闲地置身于主人的客厅,使得我们可以在他人遭到无情的拒绝时安步进入某些私人办公室。它可以令你进入那些局外人无法进入的高级社交圈,在那里大量的机会和财富等待着你去拾捡。

机智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它能使别人对你感兴趣,并能在人与人的心灵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具备了机智这种艺术,即使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能一见如故。据说,衡量一个美丽的女士受欢迎的标准,就是看她是否和任意一位男士无话不谈。

做任何事情都有恰当或是不恰当的时机,机智能力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做恰当的事和说恰当的话。机智这项处世技巧是无价的,你是否具有机智的品质,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个人成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既需要自身的素质,还需要恰当的机遇,岂可偏颇地把成功的原因全归于有志气?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中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争相夸耀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惟有美国人笑而不语。为了使自己的表述更加形象,更有说服力,他们纷纷拿出具有民族特色、能够体现民族悠久历史的实物——酒,来彼此相敬。中国人首先拿出古色古香、做工精细的茅台,打开瓶盖,顿时香气四溢,众人纷纷称赞。紧接着,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法国人拿出了大香槟,意大利人亮出葡萄酒,德国人取出威士忌,众彩纷呈。最后,大家都看着美国人,美国人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把大家先前拿出的各种酒都倒出一点,兑在一起,说:“这叫鸡尾酒,它体现了美国的民族精神——博取众长,综合创造。我们随时准备召开世界文明智慧博览会。”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仅经济、信息无国界,就连知识、文明智慧也在融合之中派生出林林总总的“鸡尾酒”来。智慧是战胜一切的武器,而汇集新有的智慧则是战无不胜的超常规武器。“有志者事竟成”、“志在必得”的观念必将被“有智者事竟成”、“智在必得”所替代!

失败的历程也是成功的历程

成功不以在生活中我们升到多高来衡量,而以我们跌倒后再爬起来的次数来衡量。正是这种倒下后再爬起来的能力,决定了成功与否。下面就是很多成功者失败的例子:托马斯·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时,失败了近1000次;享利·福特在40岁时破产;李·艾可卡在54岁时被享利·福特二世解雇,却创建了克莱斯勒公司;贝多芬在年轻时被告知没有音乐才华,但他却为世人留下了最美的音乐……

生活中的成功不取决于与别人相比我们做得如何,而是取决于我们所做的与我们能够做到的相比如何。成功的人与自己竞赛,他们不断地刷新自己的记录,不断改善与提高。如果你研究一下历史就会发现,所有成功的故事同时也充满了许多失败的故事。但人们多不看失败的一面,只看成功的一面,并就此认为那些成功者运气好:“他一定是生逢其时。”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有个人21岁时在生意上遭到失败,22岁参加议员竞选失败,24岁再次生意遭受挫折,26岁时经历了心爱的人离世,27岁时精神崩溃,34岁参加国会竞选失败,45岁时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时竞选副总统受挫,49岁时竞选参议员失败,52岁时当选美国总统。这个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这个最后成功的人并非运气好,相反,倒霉接连而来。对此,我们又怎样衡量、评价成功?

想要在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成功,怎样衡量成功。从林肯的例子来说,难道你会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吗?他可能退缩过,但他始终坚信,失败只是暂时的挫折,决不是死胡同,因此他成功了。真正的成功是以你达到你的目标时的感觉来衡量的。同时,成功也不是靠我们在生活中所处的位置来衡量,而是以我们在达到目标过程中所克服障碍的多少来衡量。

一天,一个耳朵有点聋的4岁小男孩从学校回到家里,口袋里装着他老师写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的汤米太笨了,无法到学校学习,把他领回家吧。”他的母亲看了这张纸条后说:“我的汤米并不笨,他能学习,我要自己教他。”后来汤米成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就是托马斯·爱迪生。爱迪生只受过3个月的正规学校教育,而且他还有点聋。即使这样,他仍和正常人一样取得了伟大成就。可以想象,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听觉又有障碍的爱迪生,在成功道路上要经受多少失败煎熬!你把这些人看成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呢?还是以为只是他们的运气比较好呢?

1914年,在爱迪生67岁时,一场大火把他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工厂烧得一干二净,他只得到了很少的保险赔偿。这时的爱迪生已不再是年轻人,看到自己花费一生心血苦心经营得来的工厂在一片火海中变成废墟,他并没有气馁,反而说:“这场灾难有很大的价值,因为我们所有的错误都被烧掉了。感谢上帝,我们又可以有一个新的开始了。”尽管经受了一场灾难,但在3个星期后,他又发明了留声机。你能说这些成功者运气好吗?

多难愈坚不坠青云之志,所有成功的故事都伴随着失败的经历,两者的唯一不同就在于,那些最终成功的人们能在每次失败之后都重新站起来。从失败中学习就能不断前进,失败故事或许就是成功故事。

“逆来”别“顺受”

人生在世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好过,逆境难熬。是“逆来顺受”、听天由命,还是迎“逆”而上、战胜厄运,是对人生的一大考验,也是人生价值的集中体现。

能否战胜逆境取决于人的AQ(AdversityQuotient)——“逆境商”。这种理论最早是由一位研究成功的专家——保罗·史托兹先生提出的。AQ理论把AQ值的高低,作为衡量某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忍受逆境、战胜逆境的素质标准。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谁会战胜逆境,谁会超常发挥潜能,谁会在人生旅途中取得成功。简而言之,当个人或者集体面对逆境的时候,能够想办法克服困难一往无前的人,我们称之为高AQ的人;而低AQ的人面对逆境则丧失信心、退缩不前。具有高AQ值的人,在未来的竞争与挑战中,能够表现出一种强有力的追求事业与人生成功的动机,并能在生活中作出积极的反应。这种人能主动地承担起某项责任与风险,即使遇到一时的失败,依然奋发努力,直至取得事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