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心情如何?
但我想一定不是很舒服了。
所以我在书的简介中事先写上了“出于善意提醒,未成年者和心脏病者请慎看。如有产生心理不适,本书概不负责。”
对于成书的过程,大概可以追溯到六年前我还在上学的时候。那时候因为参加一个文学竞赛,就动手写了《科学家与老鼠》那一卷的故事,由此延展,逐步形成了对《异访录》的初步构思。当时构思这样一本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好那时候我在看一些现代主义的文字,所以就想自己也试着写一下。
看书的时候,我尤其喜欢卡夫卡的《变形记》,里面对于人性的刻画很深刻,所以我尽量去效仿这样的写作方式,在魔幻甚至诡异的氛围中写作人性的最阴暗面。
并非我内心阴暗,而是我认清了阴暗,并努力向往光明。
问题只有在彻底暴露出来时,人们才会发现它的残酷和可怕。如果人类不能抛弃劣根性的遮羞布,那我们永远也无法发现自己人性中的缺点并改正它。
我写作这本书,就是为了扯下人类掩盖自己的遮羞布,把人性的恶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
这注定是一个很残忍的过程。
由于这本书的基调是很阴暗的,而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又十分要求自己投入其中,所以我因此一度患上心理问题,变得孤僻冷漠多疑。这种状况直到接受了医生的心理干预以后才有所好转。
在写书之前,有朋友跟我说:“你写这样的书是没有市场的,网文现在都喜欢看什么《霸道XX爱上我》、《XXX你别逃》、《重生之我是XXX》之类有噱头甚至是有颜色的书。没人会细究你的描写手法或者构思,只要情节够吸引人就可以。但你的书写的太压抑,谁能看得下去呢?”
我说:“有一个人能看下去,我就没有白写。”
朋友说:“看小说的人都是为了放松,谁愿意看一本这样的小说反思生活啊!”
我说:“有一个人看完以后能有所反思,并努力去改正自己。我就没有白写。”
所以,我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不舍昼夜地写了一个星期,写成了这本《异访录》。
即便只有一个人看,对我而言,也已值得。
有人问我,《异访录》里面的故事有没有真实存在的原型?
对此我的回答只有一句: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亦假来假亦真。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支持这本书!
上帝保佑,大家晚安。
2016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