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越来越临近分地的期限,村里每隔不久就有一家办喜事的,甚至在公认的良辰吉日,同一天有两家结婚的热闹场面,人们忙着娶媳妇嫁闺女,结婚现场大家都喜气洋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人们一边帮忙办喜事,一边议论:“这半年,该结婚的不该结婚的都结了,以后好几年恐怕都没有要娶媳妇的了。”
“那不就是吗,一年以后,这一般大的小孩可就多了!”大家都哈哈大笑。
既然已经订好婚,就是想及时结婚分地的,小玲的婆家自然也差媒人来要人。母亲想,如果不同意把小玲嫁过去,错过了这个分地的时候,以后几十年,大人小孩都没有地,农村人,没有地靠什么活?一家子人只有一个人的地,不是坑了女儿吗?留在娘家分地,她将来也不可能回来种。于是同意了把女儿嫁过去。
母亲自然也想让小强赶快将媳妇娶过来,参加分地,也请托媒人去跟女方的父母商定日子,可是女方的父母不为女儿以后着想,要把女儿留在娘家分完地以后再结婚。
“这家人真不通世故,咱们这么急着说亲,还不是想赶在分地前娶过来多分一个人的地?这家人太自私了,怎么这样不通人情呢?就不为闺女想想,她以后可是要一辈子在这里过生活的,留着在娘家分地,还不是以后留给了她兄弟?”母亲跟小强抱怨道,她让小强去丈人家找女孩说说,看能不能让他们改变主意。
结果还是不同意,一定要分地结束后,才能让女儿过门。
人家不给,母亲也没办法。
小强倒是想得开,说:“多分几亩地能有多大的好处?种出来的东西也赚不了几个钱,化肥、农药、种子、犁耕耙拉,收割,旱了还要花钱浇水,淹了更是没收成,即使赚点钱,还不够交提留款的。多分几亩地也没有多少便宜占。”
母亲只好由他们去了。
这边只好让妹妹小玲先结婚。
由于小玲的聘礼钱和男方给的东西原封不动地都给了小强说媳妇当聘礼了,结婚前男方又给了一些结婚用的钱,母亲用这个钱给小玲做了一组组合柜,作为嫁妆,但再也没有钱买别的了。
张红想,总不能让小妹一件新衣服没有就结婚吧?小玲在家最小,父亲去世时她才两岁多,根本没有父亲的印象。
小玲从小到大没穿过新衣服,都是拾两个姐姐的旧衣服穿,也是由于家中困难,她小学毕业就不上了,下学跟着母亲下地干农活,小小年纪每天割草喂牛,做饭洗衣,在地里干活,就像一个大人一样的劳作。
由于读书不多,所以安于现状,不像大强,枉读了高中,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好高骛远。也不像大玲,心存幻想,还不安于干农活的现实。她对于命运给予的这一切,像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样老老实实的接受下来。
张红对母亲说:“小玲结婚的衣服和一些用品我来给她买。”
那天,天气很冷,张红带着小玲在街上转了一天,买了几套衣服,两双鞋子,一些简单的生活物品和床上用品,又买了一台电扇等,算是给她的嫁妆。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亲戚邻居来了许多送亲的人,母亲用几种香叶煮了一锅开水,放在大盆里,待到温度合适,让小玲沐浴洗澡,寓意着冲新驱邪,从此过上幸福生活。
按照习俗,一个近门婶子把嫁衣拿出来,放在一个筛子里,对着外面的天空,抖落一番,嘴里念念有词,说一些祝福的话语。
小玲出嫁的当天,上身穿着红缎子袄,下身穿了当时流行的紧身脚踩库,脚上穿着蓝色的鞋子,意味着拦着婆婆的嘴,将来不至于受婆婆的气。按照习俗,不能穿红色的鞋子,穿着红鞋子结婚,意味着跳火坑。
第二天,婚车来到的时候,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这时,一个近门的婶子拿了一个馒头让小玲咬一口,咽下一半,另一半吐出来,意味着不能都吃完了,要把食物给娘家留下来。然后,有人找了一双哥哥的鞋子,让小玲倒着穿着,意味着不能把娘家的土粘走了。
张红想,女孩出嫁的这些细微的规矩,都是在为娘家考虑,不能把食物吃完,要给娘家留下,倒着穿哥哥的鞋子,不能粘走了娘家的土,女孩都是要为娘家着想的,小到平民百姓嫁女的习俗,大到帝王家的公主为了王朝的利益和外邦和亲,无不是要女孩为娘家着想,甚至为娘家牺牲。
小强撑着红伞给小玲打着,小玲拖拉着哥哥的鞋子,被人扶着走到车不远处,然后大强背着她送上了婚车,一阵鞭炮声响起,车开走了。
看着小玲被送上了车,母亲不禁伤心落泪,“唉,想想可怜,在家跟我过的是啥日子啊......”几个人急忙劝住。
小玲就这样按照当地风俗简单地出嫁了。
等到分地结束后,小强的对象家才同意女儿嫁过来,结婚时,通过媒人又要结婚钱几千块,张红知道母亲作难,此时便又给了母亲一些钱,总算把媳妇给他娶回来了。
小玲出嫁了,小强也娶媳妇了,母亲的心事总算完成,很久以来压在心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多年以来,母亲的天空总是是灰暗的,没有春暖花开,没有阳光灿烂,她独自一人历经艰难困苦,如牛负重,承受着生活无限的重压,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受了多少熬煎和劳累,芝麻大的小事也要自己操心,千斤重担也要自己扛,沉重的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现在总算能轻松一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