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0岁前懂得低头,30岁后才能抬头(全集)
2673200000029

第29章 下篇 30岁后,昂然地抬起头,无所畏惧地拼搏(1)

30岁前的年轻人有干劲,总想在这个世界上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可一旦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开始从基层、细微、基础的事情做起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对前景充满困惑,感到失落,甚至开始不思进取,甚至因此走向沉沦。

用一个词形容年轻人很贴切——“眼高手低”。这里我们不妨赋予它一种新的含义——“高处着眼,低处着手”,这两个词,前者是希望30岁前的年轻人,要有理想,有抱负,要有宏观的视野,有高远的追求;后者,则是希望30岁后的年轻人能够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从基础,从细节,从底层开始,把每一件小事情做好。中国人讲究“厚积薄发”,实际上也是这个道理。越懂得做好细微的工作,越多地积累底层的工作经验,就越有可能发展得更高。

昂首向前行,有理想的人才有希望

人活着必须要有追求,如果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将会迷失自己,会活得很空虚,很迷茫。我们只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一生才是有意义的。30岁后,要做一个有修养、有品位的人,活的洒脱点,人生时刻面临困境和挑战,敢于面对生活的波浪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志当存高远,事当谨慎行

有志,就是有理想;没有志,也就是没有理想。我国古人是很重视理想的,即使到了“贫无立锥之地”,也要恪守“人穷志不穷”的信念,坚持他们的理想。对于30岁后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志向,就没有了奋斗的方向。

诸葛亮在写给他的外甥的一封信中说过,“夫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意思是说,做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志气,如果意志不坚强,心胸不开阔,整天忙于身边的生活琐事,受个人感情的支配和束缚,长期在庸俗的气氛中过日子,那就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了。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明代学者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就是人们立下的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下的决心。

古往今来,没见过无志向之人是可用之人,当然无志向之人也永远不会成就大事,更谈不上有人供他驱使了。“扶不起的阿斗”最要命的在于没有志向,那谁还去扶他呢?志存高远是成大事的根本,只有有志向的人才可能海纳百川,才可能为英雄豪杰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从理性的角度讲,也只有志存高远的人,才可能使投奔者“飞黄腾达”。志存高远表现在外的,是他所描绘出的“宏伟蓝图”,或者说是现代管理理论所讲的“愿景”。

以志向作为吸引人才根据的现代版当属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熟悉马云的人都知道,当年阿里巴巴最困难的时候,马云借了员工的钱,然后用借来的钱为员工发工资——那么,凭什么他的团队成员还是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呢?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在于:马云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编制了一个美丽的梦想,也就是所谓的宏伟蓝图——成为中国人创办的世界上最好的公司!阿里巴巴能做到今天的成就,很大因素上不是员工对马云不离不弃,而是对这个诱人的梦想不离不弃罢了。

立志,就是设计自己的一生:有什么样的理想,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表明,一个人在生活的起跑线上,选择什么目标,树立什么志向,确实关系着他的前途命运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只有那些立志高远、奋斗不息的人,才能以优异的成绩跑到人生的终点。

为了崇高目标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高尚的事业。大自然的长期发展铸造了人类,同时也形成了志气这个激流汹涌的内在世界。高昂志气,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大志,就等于有了灵魂。因此一个人必须有远见,必须向前看。一种远见并不是一系列的目标,而是一系列的雄心壮志,它们一度被藏在心底,现在要使它们发挥出来,创造一种巨大的、内在的推动力,使人们朝着某个方向去前进。

年轻人志向高远,立大志,干大事,精神固然可嘉,但只有高远志向的指导,如果不能够谨慎行事,一样会走向误区。只有谦虚谨慎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工作中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养成做大事所需要的那种严密周到的作风。不重视工作中的细节,没有做小事成功的经历,就很难获得做大事的机会。即使有了做大事的机会,没有做小事的经验,也未必知道从何处着手。因为做事的技巧和方法,都是在平时做小事的时候培养和建立的。

一个励志故事这样说,有人问建筑工地上的三个工人在做什么,一个说在砌砖,一个说在建一幢大厦,另一个说我在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20年后,第一个说话的那个工人成了一名熟练的建筑工,第二个成了建筑师,最后一个则成了一个城市的管理者。

孔子说:“君子要言语谨慎,而工作要勤劳敏捷。”志当高远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当谨慎更是难上加难。如一口古井,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潭死水,有无风来,它都不起波澜。可有一天,我们渴了,站在那掬水来喝,才惊异地发现:这古井竟是那么深不可测,掬上来的水竟是那么清澈,而那井水的味道,又是如此的甘洌。

抬头的智慧

所谓志当高远,事当谨慎。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潮人,没有高远的志向就无法树立崇高的目标,不能谨慎处事就无法让别人信服,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强烈的愿望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

热切企求成功的“上升型”的年轻人,都确信自己“一定会有好运气”。人一旦认为自己会有好运,便会觉得人生充满希望,而显露生气勃勃的表情。

好运、成功都要靠你自己去招呼,它不会不招自来的。只要你“心之所向”,就一定能成功。

不管电脑再怎么进步,也是不能与“人脑”相比的。人脑的体积虽小,但可和人体各部保持紧密的联系,进而发挥绝妙的能力。

美国著名的大脑生理学者雪拉博士,对于人脑的活动亦作了如下有趣的叙述。他说:“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即是一种称为‘神经元’的极小细胞……在人的脑袋里共有一百数十亿个以上,其中较大的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之间,皆由众多的‘突触’联结起来。据此,由突触所形成的网状型传递神经冲动通路的数目,远比构成宇宙物质的粒子的总数量还来得多。”

由此可知,在我们小小的脑中,竟藏有多达4倍于世界人口的“神经元”的神经系统的脑细胞。

不仅如此,脑中尚有一种由至少100亿倍于神经元的元素所构成的“潜在意识”。且经由潜在神经与我们的脑联结。

所以,如此微妙的脑,如能好好地活用,我们的生活定会获得迅速的改变。

此外,大脑生理学者和解剖学者也都指出:“人的生理器官和机能,并没有多大的优劣差异。”成人的脑细胞约有140亿个左右,而各个细胞根本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为何会出现脑筋好坏的区别呢?为何在工作量和工作效率上也会出现差异呢?其原因,就全看一个人能否充分活用自己的脑细胞罢了。

虽然脑中约有140亿个脑细胞,但通常我们顶多运用它的10%而已。也因如此,只要能将之稍加运用,必能大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本来人体的构造,就是对某一部分多加适当的刺激。那一部分就会特别发达。而脑细胞也是如此,只要多加刺激,它自会活络起来。

自以为“运气不好”的人,往往正因为这种“认定”而给自己带来负面的影响。也就是自以为“运气不好”的心态,使得自己的运气更趋恶化。换句话说,自认运气不好的人,好像用自己的手招来霉运似的。

职业运动选手在比赛前,一定要先使自己确信“绝对赢”,再参加比赛。这就是招呼胜利的一种“心理暗示”,也可说是招呼好运的一种努力。

准备升学考试的学生,将写着“绝对成功”“必胜”等字的条幅贴在墙上,事实上,这种小动作也就是一种“心理暗示”的做法。不管考试的结果如何,只要心里存有“绝对考上”的强烈意识,便自会萌生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

抬头的智慧

自信或自负,一旦被导往正面的方向,就会发挥连自己也感到惊讶的威力。

美好的理想是潜能的发动机

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长大后要干什么?许多人在刚刚开始学写作文时,第一篇作文的题目就是:我的理想。当我们写下要成为科学家、文学家或艺术家时,不会想到,大部分的理想如同遥远的星空引发的联想一样,看得见却摸不到。

刚步入社会打拼的年轻人也有大干一番的理想,但现实对你的敲打往往让你将其深深地埋在心底,偶尔想起来,就会感叹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当初的自己只不过是个无知的自大狂。

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个长远的目标和近期的规划。理想是一座灯塔,即使你在行进的过程中遭遇到暗礁、风暴,如果能适时地调整行进的航线,理想的力量仍然能够促使你实现目标。并且,一个心里装有远大理想的人,一个怀有美好愿望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自身的潜能就能被彻底地激发出来。

想象着实现理想后的美好情景,例如,想象成功后的自己,将是如何优秀、了不起……如此一来,心情就会振奋许多,意志就会变得坚强起来,做起事来也会干劲倍增。

一位博士曾经讲过当初他考研的故事。本科的时候,他外语学的是俄语,成绩一向不错。但是当决定考研时,他发现自己喜欢的那个专业要考的是英语。而此时,在英语方面,他完全是一片空白!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或放弃,反而下定决心,接受这个挑战。“那个时候,我经常激励自己:我的英语是零基础,相当于一个婴儿,但我掌握的是成人的学习方法,只要我学到一点儿,我就能多考一分。”抱着这样轻松的心态,他从头学起了英语。两年后,他如愿考取了研究生。

头脑好又认真用功,但考试时就是无法发挥实力的人相当多。而这样的人可能也不时在想:“有没有改善的方法呢?”

当然,是有诀窍的。那就是采用“心理暗示术”,即不断反复向自己暗示“我绝对会考上”的方法。不过,此暗示要从考试前一周就开始实行,不仅要想象考上时欣喜若狂的自己,同时也要想象考试当天的整个情景。换言之,所有的情况都必须往最好的方向去想。

有了理想的人,就有了完成任务的动机。强烈的动机对激发你的潜能十分重要。例如,公司派遣你去美国,此时,在必须于两周内学好英语会话的强烈动机下,你就会努力学习,潜能就被彻底激发出来,原本需要半年才能学会的内容,也许不到两周你就能掌握。

同理,在时间充裕与一定时间后要交差的两种情况下工作,结果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更容易完成任务,因为它的动机较为强烈。

因此,就“动机是学习或工作的驱动力”这一观点而言,赋予自己一些报酬性的动机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若能做完这项工作就可以到哪里去玩或买什么东西等,也是一种开发潜能的绝佳方法。

似乎每位运动员在回想过去胜利的滋味时,心里就洋溢着满足感,进而充满希望。每当心里充满希望时,整个身体也跟着活跃起来,并呈现出与过去体验成功滋味时同样的反应。

这究竟是怎样引起的呢?这是因为在回想胜利(成功)的滋味时,大脑中的α脑波(指的是9~11Hz的大脑神经活动频率,当一个人处于此种频率的状态下时,通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灵感,产生创造力,或者接通所谓的宇宙信息,唤醒超常意识等高度人类灵性活动)比平常身心松懈时较强、较持久造成的。

而且,一旦出现强烈的α脑波,只要控制得当的话,它仍会继续不断出现。

因此,如何用语言把你的希望牢牢地铭记在脑中才是重点。

抬头的智慧

理想是人生的永动机。心中有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你的潜能会很自然地被激发出来,你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

希望就是火把,照亮人生之路

希望,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抱有希望,生命便不会枯竭。

据说在沙漠中远行,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一片荒凉,而是心中没有一壶清凉的希望。

在茫茫无垠的沙漠中,有一支探险队在负重跋涉前进。

沙漠中阳光很强烈。干燥的风沙漫天飞舞,而口渴如焚的队员们没有了水。

当队员们失望地准备把生命交付给这茫茫戈壁时,探险队的队长从腰间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水壶从队员们手里依次传递开来,沉沉的,一种充满生机的幸福和喜悦在每个队员濒临绝望的脸上弥漫开来。

终于,探险队员们一步步挣脱了死亡线,顽强地穿越了茫茫沙漠。当他们相拥着为成功喜极而泣的时候,突然想到那壶给了他们精神和信念以支撑的水。

拧开壶盖,汩汩流出的却是满满一壶沙。

无论生命处于何种境地,只要心中藏着一片清凉,生命自会有一个诗意的栖息地。

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便是希望,所以罗素说:“从感情上讲,未来比过去更重要,甚至比现在还重要。”

古希腊之神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盗取了天火之后,众神之王宙斯不仅严惩了普罗米修斯,还决定向人类进行报复。他让美女潘多拉带着一个宝盒来到人间,当这个宝盒被潘多拉打开时,有数不清的祸害从里面飞了出来,布满尘世,而盒盖重新盖起来时,里面就剩下一件东西,那就是“希望”。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有勇气和力量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

我们不能控制机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把希望高擎在手中,让它照亮自己的生命之路。这样,你永远会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丰盈富足!

抬头的智慧

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希望是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愿望。或许有点简短,有点朴素,希望是真切的,是心中对事物完美的期待,一种强烈的期待。这件事物或许是不存在的,亦或许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冠上“希望”之名,它却让人们感到无比的亲切,无限的接近。

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

30岁后的年轻人要知道,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用乐观的心情做事,每一件事都会变得很容易。善良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

给予要比接受获得更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