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梦幻人生
2653200000066

第66章 梦幻成真

一九六九年春末夏初的季节,雪梅的第三个孩子平安出世。这个伴随母亲承受了九个多月磨难和打击的孩子,真是福大命大。他的出世给雪梅一家增添了更多的喜悦和快慰,增强了雪梅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她对美好未来有着更多的梦想。

趁着产假时间,雪梅瞒着卓为,带上她的大侄女和她的小婴儿,冒险去到水西劳改农场探望哥哥永强。她想让哥哥感受到亲情,感受到温暖,从而树立信心,端正态度,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要有抵触和抗拒情绪,相信党和人民一定会对自己做出公正的结论。

往返途中,她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她不让卓为知道她此次出门,是不想让他担心,不想让他为这暂时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受到牵连,更是为了一家大小的平安。

雪梅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上有年逾花甲的父母需要安慰和照顾,下有几个儿女需要抚养和教育,中间有两个逐渐长大成人的妹妹需要关心,一帮未成人的侄儿侄女免不了让人操心……

重担压肩的她除了坚持按时上下班,认真完成工作外,一门心思地操持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抚育孩子,其他的都不过问。

一九七〇年八月底,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雪梅带上长子宁到临山城关第四小学报名。

孩子读书了,林雪梅顿觉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多年来的梦幻即将逐一成真,心情豁然开朗通达起来。

时间过得真快,转瞬又过一年,静也报名读书了。

两个儿女相继启蒙读书了。林雪梅曾经枯竭、冰冷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她自己未完成的大学学业,期望儿女们替她完成,她自己铸就的终身憾事,期望儿女们替她弥补。她对她的儿女们真的是寄予重托和厚望,她坚信他们绝不会辜负她的期望。

但要为儿女创造一个稍好的学习环境,要为孩子们提供最起码的学习条件,她和卓为都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

接下来的一两年,在雪梅和卓为的操持下,卓为的弟弟成了家,了却了兄嫂的心事。卓为的妹妹也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了母亲的小妺,一下子变得成熟懂事了许多。她紧紧握住雪梅的手,泣不成声地说:“大嫂,以前我太不懂事,让你操够了心,你太苦了!”

此时轮到雪梅落泪了。这是她日思夜盼多年的亲情啊!

一九七三年端午佳节,传来了卓为二弟喜添贵子的消息,卓为和雪梅倍感欣慰。卓为对雪梅说:“这么多年的心总算没白操,特别是辛苦了你!弟妹们都长大成人,我们也该少操点心了。尤其是你,该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了。”

雪梅也不无感慨地说:“是呀!苦日子总算一步一步地熬出头了。老人们如果泉下有知,也请他们放心地安息吧!”

一九七一年初,在卓为的努力下,雪梅终于离开了临山县商业系统,调到临山地区广播器材厂任保管员。该厂是顺应形势成立不久,在临山地委宣传部领导下的一个新厂。厂里坚持八小时工作制,很少有加班加点的现象,星期天也保证休息。这是她正式参加工作以来,最正规、最轻松的一个单位。

员工大多是农校毕业生,都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工作起来比较协调,能感觉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大集体气氛。雪梅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思想轻松,精神愉快。完成本职工作后,她总喜欢到车间去帮助工人做事,她觉得这很有趣。

雪梅多年的梦想实现了,但秀妹进城之事迟迟未决。在卓为的活动下,几经周折,终于让秀妹成为地区卫校的学生了。秀妹十分懂事,十分争气,也非常聪明,在学习上非常刻苦勤奋,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赞扬。雪梅由衷地感到欣慰,她觉得自己和卓为的付出没有白费。

一九七三年,春意盎然,万木复苏的季节,小儿子春出生,给整个家带来了勃勃生机。卓为彻底摆脱了前几年因政治风暴的席卷变得沉沦颓丧、无所事事的窘境,又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对工作专心致志,对事业满腔热情,心情一天比一天舒畅。

雪梅也渐渐得到解脱。尤其是看到卓为情绪高涨,心情更加轻松。小儿子问世时,她真的就像看到了桃花蓓蕾初绽,瞬间就开得满山遍野,粉粉团团,如云似雾;新叶刚发的梧桐树,转眼就浓荫密布;又见到满街洁白的栀子花,还隐隐约约嗅到四溢的馨香……这无限春光,满目春景,在她的眼里构成了一幅美的画面,她给小儿子取名“春”。在往后的日子里,她总是怀着春光无限好的喜悦去战胜黑暗,迎接朝阳。

一九七二年之后,林雪梅所在的广播器材厂生产逐渐发展,她的工作量随之加大。

每天下班回家后,繁重的家务活全部落在她的头上:要辅导读小学的宁和静,要接送上幼儿园的波,要哺乳未满周岁的春,要操持全家人的吃穿……天不亮起床,半夜三更入睡成了常事。

年长月久,她的身体受到影响,病情加重。

尽管日子在慢慢好转,雪梅还是感到经济拮据。工资收入微薄,隔三岔五,她还要给在受管制的哥哥寄几文去。她考虑到年迈双亲渐渐丧失劳力,必须补助他们一点口粮款和煤炭钱。这一来,雪梅总是摆脱不了经济上的困境:吃了上顿焦下顿,顾得了吃就顾不了穿。

倘若遇上哪个孩子生病付上一笔医药费,雪梅就必须向单位预支工资,否则就无法买米下锅。这样借了还,还了再借的恶性循环的苦日子仍然是无休无止,她的苦闷仍是一言难尽。

在这困难的日子里,多亏了永荣大哥的长子仁多次送来米、蛋、糖等食品,为她解除了不少危难。这种雪中送炭的亲情,雪梅终生难忘。

好日子苦日子都得过下去。雪梅一家也与其他家庭一样,用自己的辛勤改变着生活的面貌。妹妹秀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分在区医院上班,幺妹也建立了美满的小家庭。

雪梅背着卓为一个人悄悄去看了还在受管制的哥哥,以告慰父亲思念的心。

幺妹结婚后,雪梅考虑到已经六七十岁的父母身边没个子女,连个担水劈柴的人都没有,心中着实牵挂,便和卓为、秀妹商量之后,在城里租了两小间房,把父母接进城。

父母进城之后,成熟懂事的秀妺非常理解雪梅的苦衷,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都要赶到父母身边孝敬父母,还帮助雪梅照看三岁多的春,为体弱多病的雪梅减轻了负担。

这些令雪梅操心的大事都有了着落,雪梅的心也平静了许多。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全部精力就集中在安排全家的生活,管好孩子们的学习上。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九七五年秋季,长子宁考进临山一中初中。第二年秋,女儿静同样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在同一所学校。六岁半的波也进了小学。波虽然年龄还小,但学习成绩很不错,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一九七八年秋季,才五岁零七个月的春也入校读书了。

儿女们都读书了,雪梅开始品尝到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一九七七年八月底。雪梅下班回家,看到站在门外的哥哥,便急忙上前打开房门让哥哥进屋。永强回来,是她意料中的事。半月前她就在心里唸叨:“哥哥该回来了!”但乍一见面,还是激动不已。雪梅不住地躲着擦拭眼泪。

永强回来之后不久便被安排到临山地区机械厂就业。一九七八年初,根据党中央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指示精神,永强的冤案得以彻底平反,并恢复了党籍、工作和工资级别。永强选择到当时临山县的红旗单位临山县轮胎厂当保卫干部。

雪梅有生以来最酷爱的就是学习,所以她极其关注的就是子女们的学习。不管生活再困难,条件再艰苦,自己身体再不好,都不会忽略督促孩子们的学习,都不会放弃对他们的辅导。家里一张摇摇晃晃的小方桌,既是餐桌,又是课桌。在雪梅有条不紊的安排下,一个孩子在方桌上做作业,其他三人就到其他房间复习或预习功课。这样轮换交替,解决了桌椅短缺的困难。

雪梅的儿女们坐在家中埋头苦读之时,正是邻居们在门外闲聊,其他孩子在门前嬉笑玩耍,兴高采烈之时。偶尔她也会听到这样的议论:“这年头读书有什么用?还这么看不开,把孩子剋这么紧。”雪梅对这种议论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她有自己的主张,她有她过日子的方式。

在对待孩子们的学习上,卓为和她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实可谓卓为的一大优点。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更是他一贯提倡的。因此在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上,两人的认识和做法是完全统一的。卓为对子女的要求:一、努力学习,学习好;二、不走歪门邪道,不偷奸耍滑,老老实实地做人;三、不准在外面惹祸,凡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起纠纷时,首先严惩的是自己的孩子。

梅子细细思量,多方对比,认为自己的这四个儿女够乖、够懂事。从小到大,学习上比较自觉,基本上不让父母操心。遵守校规从不惹事。回到家里,孩子们的表现也很不错,绝大多数时间不需父母督促,自觉学习,自我思考,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复习、预习各门功课。

儿女们的另一大优点是懂得尊老爱幼,从不顶撞父母。偶犯错误,能虚心听取老师和父母的教诲,及时改正。懂得心疼父母、关心父母,争着抢着做家务事。兄妹姐弟之间能和睦相处,互谦互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