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2651500000024

第24章 充实的演讲正文(2)

因此,有时候,我们不妨多用一点言辞,以悬念抓住听众心理,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有一篇叫做《人呵,认识你自己》的演讲,主讲人给自己划定的题目是“人与社会和自身的关系”;可是一开始,演讲者并不直接挑明这个题目,而是先援引恩格斯的话,讲了个“司芬克斯之谜”的引子:“大自然——司芬克斯向每个人和每个时代提出了问题……”;继而话锋一转,问道:“那么人类呢?人和人类社会有什么难题呢?”最后他自己答道:“人类面对着的有三大难题——人生、社会和人自身。”这就是“转折式入题”,它使自己的入题显得有些跌宕,有些波澜甚至悬念,一点也不平铺直叙,自然能引起听众的关注与兴致。

再次用强烈的反差、对比来引出自己的题目,以期在人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主要指以对比、对照和映衬之类的修辞手法,来引领和导入自己的话题。

有一篇名为《论男子汉》的演讲,一开始,演讲者的话似乎跟一般的谦辞没什么两样,颇有离题之嫌。因为他一口气就洋洋洒洒叙说了四个“为难”之处:“我一点也不明白主办者的意图何在,这使我感到为难,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困难。今天,我是第一次来到你们学校,一切都是陌生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人容易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这是我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况且,刚才前面的几位同学又做了精彩的演讲,热烈的掌声可以作证,这给我增加了压力,算是我遇到的第三个困难。不巧得很,我本想凭手中这么一张卡片做一次演讲,却忘了戴眼镜了,想把它放在桌上偷偷地看几眼也不成了,这就是我的第四个困难。乍一看,这开场白颇有些饶舌的味道,岂料到,那演讲者讲罢第四个为难之后,话锋突然一转,便进入自己早已拟订的题目了——但是,我并不胆怯;相反,我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既然我站到了这个讲台上来,我就必定能够鼓起勇气,竭尽全力,让自己体面地走下台去!因为,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演讲题目——《论男子汉》!”

这样,《论男子汉》特有的勇气之题目,便同一开始的胆怯与为难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巧妙、贴切而又风趣盎然,听来令人费解。这样的入题,不是做到辞明义见和曲径通幽的完美统一吗?

破题要准

破题要确而奇,演讲中,入题并不等于破题,二者的区别在于:入题只是引导进入设定的题目或论点的方式,而破题则是提纲挈领地进入各个论据或阐述的要点之中。这就好比说,它们二者一个是树冠,一个是树冠下的主枝。破题的意义在于,可以决定“主干”的发展方向,让听众对演讲初见端倪,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见,破题可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跟随演讲者的思路走,是关乎演讲成败的又一重要环节。总体来说,我们可选择以下几种方式,来做到破题的明确与奇诡或奇趣的有机结合。

首先,立一个定句并加以强调,来作为破题的“标志字符”或“标志语符”,以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重视。在《论男子汉》的演说中,作者为了论述男子汉最突出的特征——勇气,故意使用了“勇”的对立物,即一个“难”字来作为破题的标志字符。当然,这个标志字符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且听他是如何表述的:“刘晓庆说,做女人难,做一个名女人尤其难。我说,做男人难,做一个男子汉尤其难也!但男同胞们是欢迎这个‘难’的,正因为其难,才富于挑战,才能显示勇气和力量,因此令人神往。”

其次,用语意的转折、对立等手法来制造“波澜”以实现破题的目的,并给人以警醒、新颖的意境和感受。前面提到过的道格拉斯在《谴责奴隶制的演说》中,入题时使用了提问的方式:“为什么今天邀我在这儿发言?我和我所代表的奴隶们,同你们的国庆节有什么相干?”就是运用了这一方法破题。

再次,使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破题,以期给听众以随和而亲切、警醒又奇特的感觉。

丘吉尔在担任首相时发表的就职演说就用了两处设问来加以论述,当然也可以看做是为破题而设立的标志语了。他说:“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管一切代价……也要赢得胜利。”

当然,破题的方式还有不少,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尽量简约、明确的言语标志符号去吸引听众,以便朝自己拟订的方向去理解、接受自己阐述的内容。

点题要深

点题要新而深,所谓点题,即点明主旨。跟入题和破题不同的是,这里所谓的点题,主要指的是最能点明演说目的、主旨的那些话,即通常所说的“警句”“文眼”之类,而且,这种点题的句子,其位置也可不拘一格,可前可后,也可在中间,关键是要有新意,要有底蕴,尽可能做到理性与情趣的融会贯通,给人以隽永、深刻且耐人寻味的印象。这里,提供几种点题的形式,从中我们不难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

1.用感情色彩浓烈的词语来点题,以期引起听众内心的共鸣

这种共鸣的实现,也是符合演讲的第一人称语言角度的特性的。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的演说,为了点明题旨以增强感染力,就反复描述了“我梦想有一天”的情景,每个情景就是一个镜头,连续组成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的连续不断的“画面群”,不仅强烈地渲染了主题,而且也是一种颇为艺术的点题方法。

2.使用点出主旨的警句,以期留下难以磨灭的余响和值得咀嚼的东西

警句得来并不容易,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将情感和理智融为一体,并辅以反复、倒序、排比等多种加强论证的言语力度和感染力的手段与方法,也是有可能留下警句名言的。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开头并没多少新意,更不用说警句了。但快结束时,他连续使用了两个重复的呼告语,使那警句立即凸现了出来,不仅新意盎然,而且颇有深刻寓意,仿佛钟鼓轰鸣,余音不绝于耳——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3.艺术地运用熟语,以期听众受到感染并乐于接受自己的观点

熟语,包括成语、民谣之类,通俗易懂,人们耳熟能详。对此,切不可视之为下里巴人而妄加轻视与贬低。如果演说时,我们对此能艺术地加以改造和利用并糅进其他修辞手段加以强化,也有可能赋予新意并铸成警句,从而给人以艺术享受与心灵震动。

演讲最忌平铺直叙,而必须有波澜起伏,要在感情上紧紧抓住听众,在理论上说服听众,在内容上吸引听众。在演讲的过程中,要组织和安排一个或几个演讲高潮,形成强烈的“共振效应”。

形成高潮的条件

要形成高潮首先得靠真知灼见的思想。深刻的思想会闪耀出真理的光芒,说出来的是至理名言,听众自然会折服。

其次,造成高潮要有技巧。比如铺垫蓄势、衬托对比、设问解扣、当头棒喝、层递阶升、强调突出等,都可以酝酿出高潮来。

再次,靠语言,酿造高潮的语言通常是排比式语言、智慧的语言、闪光的语言、生动的语言等。一般应当具有意深、言奇、语简的特点。例如,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他的政治演说中常用的格言是:“巴勒斯坦就是我的妻子、我的家庭、我的生命。”一个把全部生命和美好感情都献给祖国的人,当然是人民最伟大的领袖。丘吉尔出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有这样的话:“我要说的是,我没什么可以奉献的,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如此真挚的情感,怎能不点燃听众感情的火花,把演讲推向高潮?丘吉尔后来回忆道:“在我们的历史上,没有一位首相能够向议会和人民提出这样一个简明而又得人心的纲领。”

最后,靠幽默,如通过幽默的神态、幽默的动作、幽默的语言等,形成演讲的高潮。

制作高潮的方法

众所周知,演讲高潮既是演讲者思想最深刻、感情最激昂的时刻,又是听众情绪最激动、精神最振奋的瞬间。有了高潮,演讲方可最充分地表现其审美价值,从而产生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那么,如何构筑演讲的高潮呢,下面介绍五种常见的方法。

一、排比高潮

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形式相同的句子,多角度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排比修辞。使用排比句的地方,未必一定是演讲高潮的地方,演讲高潮的地方却往往离不开排比句。

“有办法!办法就出在陕甘宁边区!办法就是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办法就出在中国人的身上!办法就出在真正抗日的党派和军队中间!就出在中国共产党,尤其是在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心中!”

这是周恩来同志在延安一次会上演讲中的片断。从全篇演讲来看,这段文字显然是高潮所在。这里用了五个相同排比句:“……办法就出在……”这五个排比句或由近及远、由小及大,或由此及彼、由次及主,好似管弦齐奏,把演讲又一次推向高潮。

在构筑演讲高潮方面,排比法能收到如此效果,与它的特点和优点无疑是分不开的。就表达内容而言,层层铺迭的排比句,可以把演讲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加鲜明、更加完整和更加深刻,从而进一步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就表达感情而言,层层推进的排比句,有着很强的节奏感,可以加强语势,从而把演讲者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更加强烈。当然,运用排比法必须要恰当适度,否则就会令人感到单调、生硬和做作。

《井下工有颗金子般的心》这篇演讲在讲述矿工无私奉献的动人事迹时,辅以浓烈的感情抒发:

“我们矿山行业有一个专业术语:品位。它是一个百分之一的比值。它不正是井下工人精益求精认真工作无私无畏的最好写照吗?到1988年年底,我们招远金矿在全国首家实现了建矿以来累计产金100万两!100万两,就是整整一节火车车箱的黄金!‘一寸光阴一寸金。’这100万两黄金,不正是几千名井下工奉献青春和年华的最好证明吗?”接下去,演讲者用了一连串的设问和排比:

“……当你真正喜欢上金首饰的时候,你是否喜欢这些有着金子般心灵的采金人?当你美滋滋地戴上金戒指的时候,你可否知道,由于作业中的高压风、水的侵蚀和风钻的强烈振动,多少个凿岩机工得了白指病?当你乐颠颠地戴上金耳环的时候,你是否聆听到了井下工渴望理解、向往友谊、憧憬爱情的心声?当你笑盈盈地挂上金项链的时候,你是否也把苦中求乐甘愿奉献的井下工挂在了心上?……”

这些设问和排比,渲染了情感,升华了主题,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把演讲顺利地推向了高潮。

二、重复高潮

作为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法,重复就是在演讲中将某一句、某几句或某一段紧接着复述一遍甚至数遍。在演讲过程中组织这样的重复,不仅是为了让听众听清一些重要的词句,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重复时通过有声语言的变化来加强语气、强调观点和升华感情,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因此,只要设计得适时和巧妙,重复之处就往往可以成为演讲的一个高潮。

三、真情实感

演讲高潮实际上就是演讲者和听众感情最激昂、精神最振奋的地方。它是运用典型的事例,准确的、阐释精当的议论,深刻的哲理,恰切的修辞,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得体的动作所组成的强烈的兴奋点。它是崇高美、哲理美和诗意美达到的高度和谐统一。

四、反问高潮

与设问不同,反问是问而不答,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这种句式感情色彩浓重,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而同样有助于构筑演讲高潮,特别是在说理性、辩论性和鼓动性很强的演讲中,其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

这是亨利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议会上演讲结尾中的一组反问句。全篇演讲就像跌宕起伏的海浪,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而且处理高潮的语言修辞手段各不相同。这一连串反问句,使演讲显得更加轩昂激越,文气也随之大振,充分显示了反问所特有的鼓动力量。紧接着,亨利用呼吁式的口吻结束了演讲:“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演讲至此,演讲者的思想、意志、信念和感情都达到了最高潮,似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运用这种修辞方法构筑演讲高潮,首先,必须以充分说理为基础。否则,演讲就有故作激昂之嫌,高潮也就构筑不起来;其次,在连用多个反问句式时,语言要精短,在内容上要层层推进。

五、设问高潮

设问就是自问自答。它之所以被广泛用于演讲,是因为它能够调节演讲时的气氛,唤起听众听讲的兴趣和热情,达到提醒和强调的目的,激发听众共同思考问题,从而使演讲者牢牢掌握住演讲的主动权。

我们不妨具体分析一段演讲: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的全部能力,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所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斗,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

这是丘吉尔著名的《出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的最后一段。该演讲的前部分主要报告新政府组阁的情况,后部分则是阐明新政府的态度和政策。通读全篇演讲不难看出,通过步步上升和层层推进,演讲者的思想表达越来越鲜明、深刻和完整,其感情也随之越来越强烈,到了最后部分,演讲者巧妙地运用两个设问句,全盘托出了自己的观点主张,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情绪,使演讲达到了最高潮。

这里,设问的意义有以下三点。

①两问两答是全篇演讲思想内容的凝聚点,是其精华所在;

②两问两答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极其浓烈,是演讲者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两问两答的语句干净利落,毫无冗长啰唆、拖泥带水之感。

组织和安排演讲高潮要做到语言简洁明快,切忌拖泥带水,冗长啰唆。体现高潮的名言警句要从真实可靠的事实和事理中自然发出,切忌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