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每天读点养生学
2641300000020

第20章 心理健康与养生(5)

如果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追求尽善尽美的话,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应坚决地和完美主义决裂。

学会接受不完美的现实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这是客观事实,不要逃避,也不要苛求。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合理的目标。目标定位的原则是“跳一跳,够得着”,正因为目标合理,每次总能接近或超过目标。这样下去,才能培养起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对“失败”要重新认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应把失败看做是自己前进道路上宝贵的反面经验,相信这一次失败之后一定就是成功。

宽以待人完美主义者是仔细周到的人,但是你要小心,不要总是指出别人的错误,让别人反感和紧张。也不要因为做事不合你的要求就牢骚满腹,尤其是对你的孩子。

——完美主义者的表现

对自己要求苛刻:因为你的内向和高标准,一件做得很出色的事情,也不能令你满意,且常归咎于自己,因而你常常自惭形秽。

对他人要求严格,挑剔,不留情面:如果完美主义者是一个老板的话,他绝对是一个难伺候的老板。他在挑剔自己的同时,也会让周围的下属感到一种压力,因为他对下属的要求必定也十分严格。

善于发现问题:完美主义者更容易注意到一些小的细节的问题,并力求改进。

固执己见:完美主义者容易坚持自己的标准,认为别人的标准太过宽松;他们也容易坚持自己的想法,不顾他人的意见。

自律性很强、意志坚定:一旦预见到将来的结果,就会一丝不苟、心无旁骛地去做。他们有长远目标,也只喜欢做与长远密切相关的事。

控制欲望强,喜欢发号施令:完美主义者希望事情都能按他所设想的走下去,达到他的目的。

正确认识挫折——挫折不挫折,全在你选择

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

首先,挫折帮助你成长。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

其次,挫折增强你的意志力。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大学,直到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旦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心理学家把轻度的挫折比作“精神补品”,因为每战胜一次挫折,都强化了自身的力量,为下一次应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同时,挫折也有负面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对于挫折的反应并不相同。这一方面决定于对挫折的感情理解。如一个朋友批评了你,你可能会听从,甚至非常感激他,但如果把这位朋友的批评曲解,认为有损你的尊严,那你的反应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另一方面,感情上的失落比物质上的失落反应激烈。当你追求的目标代表着爱、名誉、地位、尊严时,一旦目标丧失,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这是一种负面效应。

人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不要害怕跌倒

大部分人因为不想尝到失败和挫折的滋味,所以一辈子怯怯懦懦,不敢轻易尝试新事物、新方法,并且还因此沾沾自喜,殊不知这才是最大的失败!

跌倒的价值,就在于让你在爬起来的时候,能看到更美好的东西!

所以,我们何必害怕跌倒?

我们应该怕的,是连尝试都不敢尝试,便在恐惧中失去机会。因为,失去了尝试的勇气,也就等于自愿放弃了成功的机会。

克服依赖心理——有主见,力量大

要克服依赖心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招:

第一招: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第二招:要在生活中培养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正确地评价自己。

第三招: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

第四招:多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多与独立性较强的人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处理问题的,向他们学习。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我们的独立意识,改掉依赖这一不良性格。

——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具有依赖性格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对子女过度保护的家长,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适当自负——谦受益,满招损

人是不能没有自负的。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我们能够勇往直前。但是,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事业成就,反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如果你的自负心理超出了范围,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

其次,与人平等相处。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第三,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

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第四,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自负心理的三种表现

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别人,不求于人时,对人没有丝毫的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

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这种人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这种人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其妒嫉之心油然而生,极力去打击别人,排斥别人。当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