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史
2637500000025

第25章 近代资产阶级文化(8)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转炉、平炉、托马斯炼钢法的先后发明,钢的产量和质量迅速提高。随着炼钢工业的发展,各种合金钢的生产技术也逐步产生。各种合金钢的发明大大扩展了钢材生产用途,而且在生产合金钢的过程中,用电炉炼钢的技术也发展起来。随着钢产量的提高,钢材不仅成为基本的工业原料,也逐渐成为重要建筑材料。1889年,法国建成的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是19世纪最高的建筑,共使用了9000吨钢材。1867年法国人蒙涅发明了钢筋混凝土技术后,钢材在楼房建筑中日益广泛使用。九十年代,首先在法国建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教堂,随后美国也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的住宅楼。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不仅使一些旧的生产部门如煤炭、钢铁工业等由于技术改进而得到新生和快速发展,同时使一大批现代工业部门如电力、电器、化学、汽车、石油化工工业等迅速崛起;更重要的是导致了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逐渐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但企业的规模不大,基本上还是中小型企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化,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各种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应运而生。企业和生产规模的扩丸引起了生产管理的深刻变革,19世纪末美国工程师泰罗首先倡导“劳动科学组织”,发明了“泰罗制”的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城市化进程的开始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由于蒸汽动力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较少,工厂一般都建在交通便利或是离交易市场、原料产地近的地方。因此,原有城市的规模扩大,新兴的工业城市越来越多。例如英国曼彻斯特的人口,从1700年到1841年由1万人增加到35万人。英国在1760年时,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只有伦敦和布里斯托尔两个,到1841年便增至33个,另外还有许多以工厂为中心的小城镇。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2%。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工业企业的迅速增加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资本主义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美国和西欧城市的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都很迅速。1850年,伦敦和纽约的人口分别是268万和的万,到1900年分别增加到638万和344万;德国在统一前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3个,30年后就增加到15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国、美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的绝大多数人口都已经生活在城市里。

在城市化同时,各国都先后大规模地进行了城市改造和建设。大规模的城市改建工作是19世纪五十年代在巴黎开始的,经过改建的巴黎街道变宽变直了,街道两旁种植了树木,以凯旋门和巴黎歌剧院为中心,形成了横贯市区和郊区的林荫大道。城市中到处建立了小的公园和公共广场,城市两边各建了一个很大的公园,能够容纳各式各样的大型节日庆祝活动。巴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此后,欧洲各城市纷纷效仿巴黎进行了改建。随着城市改建工作的完成,大众交通工具开始普及。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美国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到九十年代,又出现了城市有轨电车,并很快在欧美各城市普及。城市交通的改善同时促进了住房的改善,有了便宜的交通工具便可以在比较远的地方找到更便宜更好的住房。

社会生活的演变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城市中,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生活习惯与农村已大不相同,人们的家庭、健康卫生、消费等观念也与以前迥然不同。

两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从事经营管理、脑力劳动和技术工作的中产阶级层次的人数增加,其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家庭中大都雇佣仆人;广大工人的实际工资也普遍增长了近两倍,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其中约占工人15%的熟练工人,其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已接近中产阶级。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和社会财富的日益集中,全体社会成员的贫富差别也继续扩大。随着社会物质财富分配的变化,人们的社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是由法律来维系的。资本主义制度取得统治地位以后,实现了“法律上的人人平等”,但是社会地位的实际上的不平等不但存在,而且仍然是社会的基石。但与封建社会不同的是,由于社会等级不再建立在法律上面,而是建立在不断变动的财富上面,社会已经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也就是说社会成员的地位在各阶级各阶层之间不断变动。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人们社会活动的心理基础。

在19世纪,传统的“维多利亚式”的家庭观念在社会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样的家庭由一个努力工作的父亲、一个温柔和蔼任劳任怨操持家务的母亲和乖巧活泼的孩子组成。妇女被认为天生具有崇高的美德:勤劳、无私、善良、忍让和忠贞,她们的责任是维持清洁有条理的家庭,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男孩,像父亲那样努力肯干,不为酗酒、赌博等放荡生活所诱惑。女孩则应秉承母亲的美德,维护严格的行为规范。父亲是家庭的支柱和主宰,母亲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妇女必须表现出宽容,为他们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19世纪以前,欧洲人普遍的主食是谷物和肉类,由于缺乏现代营养学的知识,人们对于饮食有不正确的看法。例如,人们普遍认为蔬菜能导致发热,不宜多吃;水是致病的主要根源,能不喝就不喝,身体中的水分主要靠喝酒,特别是淡啤酒来补充。19世纪以后,这些不正确的认识才得到逐步纠正。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给首先进入世界市场的资本主义各国带来了丰富的新食物,18世纪时已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欧洲的果菜园艺开始发展起来。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和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到四十至五十年代,欧洲各城市的咖啡馆成了富有人士重要的社交场所。这些新的饮食改善了欧洲人的食物结构和营养成份,加之科学和医学的进步,到了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服饰不仅能遮体御寒,也是表明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的重要标志。在封建社会,法律一般都对各阶级和各阶层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下层人民越级穿着上层等级的服装,甚至连马的装饰也有贵贱之分。在工业革命前,服装的装饰和象征作用远远超过其御寒这体的功能作用。工业革命后,特别是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服装的装饰作用越来越同其功能作用相结合,因为中产阶级都要亲自参加工作,过分装饰的服装显然不利于他们的工作,所以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产阶级领导了服装变革的潮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穿浅色的衬衣,系深色领带或领结。而工人或农民则多穿着结实而又不妨碍工作的服装。妇女的服装仍然是各式的拖地或不裸露腿部的长裙,还有各种各样的衣帽装饰,里面还要穿束胸束腰等限制身体自然发育的装置,穿着十分繁琐和沉重,不但行动不便,而且对她们的身体健康也不利。直到19世纪末,由于体育运动的普及,妇女在健身和运动时穿着裤装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大量妇女加入到劳动大军之后,妇女的裤装和短裙才开始流行。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人们对卫生与健康的关系还很不了解,特别是在城市中,卫生很差,人们对遍地垃圾污水毫不在乎,普通人把脏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直到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了一个经过3年调查写成的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的联系,并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他的这个报告成为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法(1848年)的基础。1855年伦敦开始了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到1875年全部完工。在四十年代,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获得支持,到了六十年代,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已经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更大大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随着社会总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人们的健康状况开始得到改善。西方国家1815年人们所期望的寿命是25—30岁,而到了1914年则已达到50岁。

工业革命后,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有经济能力和时问去从事以前不可能参加的娱乐活动。如18世纪以后吸烟、饮烈性酒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各种体育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垒球、足球、羽毛球、网球、溜冰、田径等现代体育运动纷纷诞生,特别是足球和田径比赛不但吸引了许多参加者,而且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成了各阶层人士所共同喜爱的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