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史
2637500000020

第20章 近代资产阶级文化(3)

潘恩从民主主义立场出发来说明自然权利理论。他主张人生来就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在《人的权利》这一著作中,他把言论。出版、信仰的自由,以及平等、追求富裕的生活和幸福的权利等,都归之为生来就有的自然权利。潘恩还论证了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人民是权力的源泉,而人民创设立法权,是他们自然的、不可割让的权利。由此他认为,人民有权革命和废除不适合他们利益和社会目的的政治制度。没有革命,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人民的启蒙教育是不可能的。

杰斐逊和潘恩的思想对美国影响非常大。可以说,以后的美国民主政治制度大体上是循着他们所设计的政治蓝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归纳起来,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第一,高举理性的旗帜,否定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所谓“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启蒙思想家宣称:理性是衡量一切和判断一切的尺度。从而否定了“神的意旨主宰一切”的传统观念。这样一来,封建制度下的所谓按神的意旨安排的教权、王权和特权的统治便失去了存在的理论依据。这对于长期处于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束缚下的人们,的确起到了极大的思想解放的作用。

第二,在理性学说的基础上,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的观点和主权在民的政治学说。既然没有神授的特权,那人就是生而平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是天赋的,任何人都不能将其剥夺。国家的首要目的就是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一旦政府压迫人民,人民就有权推翻它。这种以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观点来对抗和否定世袭特权和封建专制的理论,是启蒙运动的一大贡献。

十七近代哲学与社会思潮

哲学作为反映人类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对同时代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欧洲近代哲学,从培根、笛卡尔,到德国古典哲学,再到现代哲学的发展历程就折射出了同时代科技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更是反映出人类对自身命运、社会发展的认识与把握从不科学到科学的发展历程。

培根与笛卡尔弗兰西斯·培根(156l—1626年)是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也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把自然界看作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认为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哲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通过认识和研究,发现自然规律,以达到征服自然,为人类谋福利的目的。他认为,人类的知识和力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认识了自然,才能支配自然,才有力量。因此,他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

他提倡独立思考,反对迷信古代权威。认为只有从经验出发,研究自然本身和事实本身,消除妨碍科学认识的各种幻想和偏见,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培根认为只有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才是认识的科学方法。他是第一位系统地制定了认识的归纳法的哲学家。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步》、《新工具》、《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等。

在哲学思想方面,霍布斯继承和发展了培根的唯物论,霍布斯认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提出客观世界是“物体”的总和,而物体的基本特征只是广延,即占有一定的空间。霍布斯不承认任何非物质的实体的存在。他认为,世界上所存在的只是具有广延的物体,而一切非物质的实体(如上帝、灵魂等)都不是物体,所以它们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与培根齐名的勒奈·笛卡尔是法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是提倡理性的思想先驱。他运用“普遍怀疑”的原则建立新的哲学体系,主张可以怀疑一切,但“我在怀疑”这一事实不能怀疑,因而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个著名的公式。与培根相反的是,笛卡尔更强调理性,而轻视经验。他认为知识不是来自感觉经验,而是来自理性,只有理性看来清楚明白的知识才是真理。在认识论上,他只承认演绎法,认为只有非常理性地使用数学上所重用的纯粹的推理方法才能认识世界。

笛卡尔还提出了二元论世界观的基本思想,他认为存在两种实体,一种是有广延的实体,即物质;另一种是思想的实体,即心灵。心灵不在空间之中,物质不能思想,因此,这两种实体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影响。笛卡尔还论证了这两种实体最后都来源于上帝。这表明笛卡尔哲学中含有唯心论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19世纪德国的哲学发展最为突出,产生了一大批大思想家、大哲学家。

康德(1724—1804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18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他主要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提出“星云论”解释太阳系的起源。以后致力于哲学研究,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著作。他认为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客观世界,但又认为它是人的认识能力所不能达到的“彼岸世界”。在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彼岸世界的无限性基础上,他提出了著名的“二律背反”理论,对辩证法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康德以后,德国古典哲学经过费希特和谢林的发展,到黑格尔时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黑格尔(1770—1831年)一生著述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黑格尔创立了完善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存在“绝对精神”,它离开入的主观而独立存在,是万有世界存在的基础,现实世界受其支配;整个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绝对精神”自然发展的结果。

黑格尔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他的辩证法。在欧洲哲学史上,他第一个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看作是一个过程,认为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改造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他辩证地理解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有机统,的和相互作用的;辩证地理解人类历史,认为劳动是人的自我创造的手段,人的自我创造构成历史的内容。但是,他的整个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他把人的活动归结为精神活动,把整个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归结为绝对精神的异化和复归。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年)的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和《宗教的本质》等。他认为,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基础和主体是人,人的精神思想是大脑的属性;思维从存在而来,而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哲学而独立存在的;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不可能与自然矛盾,因此人能认识自然界。他批判基督教神学和颠倒了主客体关系的黑格尔哲学,指出是人创造了上帝而不是相反,绝对精神不过是以精神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上帝。这样,他在德国哲学界重新树起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也抛弃了黑格尔的包括丰富历史内容的辩证法。他不联系具体历史和社会实践来考察人,而只强调人的自然性。在他看来,人只是消极地直观地反映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他揭露了宗教世界不过是人问世。界的幻象,但他不能进一步揭示宗教的社会根源,反而企图建立一种无神的“爱”的宗教来重建人与人的关系。

现代哲学的发端19世纪四十年代以后产生的实证主义和反理性的唯意志论、生命哲学等代表了西方现代哲学的两种主要发展倾向,具有现代思维的特征,对现代西方思想界影响很大,后来许多哲学流派都与它们有思想渊源关系。因此,中外学者一般都把它们视为现代哲学的开端。

实证主义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端,它的创始人是法国的孔德(1798—1857年)。“实证”这个词是“确实”的意思。当时人们称实验的自然科学为“实证科学”,孔德借用这个词标榜自己是“科学的哲学家”。但孔德认为科学只是主观经验的描写,不反映任何客观规律,只有经验事实才是确实的(“实证的”),而人的经验事实又是由人的主观感觉构成的。至于事物的本质,孔德认为已超出感觉经验之外,人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去认识。

孔德还提出著名的“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规律”,第一阶段为神学阶段(虚构阶段),人们把一切现象都看成是超自然的神秘活动结果,但这是人类智慧的必然出发点;第二阶段是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人们用形而上学的抽象概念代替神去解释一切现象;第三阶段是固定的最后阶段即科学阶段(实证阶段),人们不再追求对宇宙本原的探索,而只是去发现各种现象的规律。

与实证主义相反,非理性主义的唯意志论则公开拒绝科学,宣扬神秘主义。它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叔本华(1788—1860年)和尼采(1844—1900年)。

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生存意志)是万物的本质和基础,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现。而这种“生命意志”则是一种非理性的、本能的欲望。人的欲望无穷无尽。无法满足,因而人生注定是痛苦的,“它实际上是一场悲剧”。

尼采继承和发展了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基本哲学思想,提出了“权力意志论”,宣称权力是生命意志的最高目标,追求权力、要求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因此,强弱权力意志之争,构成了生物界全部历史的内容,也构成了整个宇宙的历史进程。由此出发,他也不同意叔本华认为的人生永远是悲剧的悲观主义人生观,而强调人生的意义在于生命力最高限度的发扬,人应该支配自己,自强不息。尼采还宣扬所谓“超人”哲学,认为人类历史总是要堕落、退化、毁灭的,必须依靠“超人”来拯救。

权力意志论是尼采哲学思想的核心一“权力意志论”强调人要自强不息,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权力意志”又是指由强者支配弱者,这是消极的一面;而且由“权力意志”出发,尼采又提出“超人”理论,这显然与过去理性主义者倡导的人人平等观念相对立。超人学说在20世纪上半叶一度被希特勒、墨索里尼这一类大独裁者奉为信条,作为他们实施暴君统治的理论根据。

亨利·柏格森(1859—1941年)是法国生命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就广义而言,唯意志主义也可以说属于生命哲学流派,因为意志是生命的属性,是以生命的存在为前提的。柏格森也确实承袭了叔本华、尼采的许多思想。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是:生命冲动(或叫做“生命之流”)是宇宙万物的真正动力和真实的基础,亦是万物之源。柏格森强调生命冲动是任意、盲目、偶然发生的过程,无规律性、无因果性,人只能通过内心体验或凭直觉去感受它,因此柏格森也否定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只能靠人的直觉来认识实在,认识真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体系涉及广泛领域,又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20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在西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圣西门(1760—1825年)、傅立叶(1772—1837年)、英国欧文(1771—1858年)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产生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英国进行产业革命时期。面对资本主义制度弊病日益暴露,社会贫富的差距日益悬殊,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提出应对社会进行改造,建立没有私有制和人剥削人现象的新的社会制度。

圣西门生于法国封建贵族家庭,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期间,他主动放弃贵族称号。他写有《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论实业体系》、《新基督教》等著作,系统阐述了他的思想,并指出他的最终目的是工人阶级的解放。

傅立叶是通过从事商业活动,对资本主义矛盾进行长期观察、研究后提出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他理想中的和谐社会形式是被称作“法朗吉”的一种协作经济组织。傅立叶十分重视妇女解放问题,提出“妇女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

与圣西门、傅立叶相比,欧文的学说是在工业更为发达的英国形成的,因此他富有实践精神,他除积极参加工人的社会活动外,还于1824年到美国创办“新和谐村”,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按劳分配、人人平等、民主管理等原则,但因不现实以失败告终。

尽管三人思想各有其体系,但他们对当时人民大众的贫困状态都给予了很大的同情,都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都提出了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要求。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虽然不很现实,且反对和否定阶级斗争,但是反映了无产阶级改造社会的迫切愿望,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由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1818—1883年)、恩格斯(1820—1895年)完成的。他们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四十年代亲身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实践,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理论研究,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同时引起了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指出社会发展必须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中去寻找,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因此得出三个结论:1.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的确立首先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其次,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真正地位和历史使命;第三,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无产阶级除了进行阶级斗争并把这种斗争转变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外,没有别的出路。

上述两大理论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出了迈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在1844年最初提出的,此后马克思、恩格斯相继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等论文,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诞生。

十八近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