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二虎铜梁等七个人抬着狼和猪背着野兔和山鸡和三虎来叫上志高志远娟儿一起出发了,“二虎,中间稍歇歇,晚夕早点往回赶,安全第一,到最后再便宜也得赶紧出了,不能扛回来,还有,到晚夕如果还没能出完去镇上的肉铺看看。”有志免不了对二虎交代一番。十个人的队伍消失在村口。
有志和老曾在家紧赶紧的擀毡子,“有志。”“是彪叔”有志像猴一样机灵可脸上仍是那副沉稳,扛起毡卷儿就往窑顶送,老曾和花儿各自扛上毡卷儿紧跟上去,“彪叔,下院儿里歇会儿喝口水吧!”“不了,有志,赶晌午得返回去,活儿还等着我呢。”仨人几个来回毡卷儿装了满满一车。“有志啊!这两天毡子走的快,我年前尽量多来几趟”“好,彪叔,有劳您了,我跟您送回去吧!”“不用,我自己个儿就能行,你赶紧在家赶货吧!”看着马车渐行渐远,有志和老曾心里变的踏实起来。
青石村除了二虎之外的小伙子们像二虎第一次赶集一样觉得镇上是那么遥远,好像根本就走不到,“二虎哥,这镇上啥时候能到啊?有志哥回回都这么走啊?”铁柱愁眉苦脸的问二虎,“是,我第一次跟有志哥出来也是觉得咋走都走不到,甚至想返回去嘞,最后还是走到了呀!”二虎边笑边说。
在二虎的鼓励下,一行人顺利的到达了镇上,同样像二虎第一次到集上的新鲜劲儿一样大家过了新鲜瘾,山货是抢手货很快卖完了,价钱还出乎意料,唯独猪不好卖,因为去家户收的是活猪,这是死猪,人们看看问问,虽然猪肉看上去还很新鲜但过路的只是看看。“二虎哥,有志哥不是交代咱不行去肉铺看看吗?”铁柱提醒二虎,“对呀!这干着急我差点都忘了有志哥交代咱的。”二虎回应,“还有,二虎哥,有志哥上回说还让咱去药铺看看药材来着。”经过狼来了的那一夜,连有志都忘了提醒二虎铜梁的事了,还好铜梁想起来了,“走,先去肉铺,再去药铺。”
肉铺掌柜的一看猪,明白这些后生说的是真的,虽然比期望中低了些,但给的价钱还说得过去,卖完猪,大家一起去药铺看药材,“远志,山茱萸,甘草,连翘,猪苓,秦艽,柴胡,何首乌,党参,艾草,土蜂蜜......”药铺掌柜的得知小伙子们是想去山上挖药材来卖时,格外热情的给大家一一介绍山西山上所特有的这些药材,“原来这些都是药材?连艾草和土蜂蜜也算?”铜梁忍不住问,掌柜的说的多数药材小伙子们都是见过的,只不过并不认识它们,掌柜的一介绍大家心里都有底了.
“掌柜的,这药材咋收呀?”二虎更想知道药材的价钱。“药材每年的行情不一样,过完年才能知道啥行情收。”“原来有这么多道道呢。”二虎觉得药材确实是他们挣钱的门道,因为在青石村的后坡上和他们打猎的山里,这样的药材多得很。“掌柜的,这样行不?俺一样买上您两根,您给俺写上名字包起来,明年俺们采上来您这儿卖给您,您看行不?”“普通的药材一两根的就不用给我钱了,就是贵重的你们给我出钱钱吧!”掌柜的包好了写明了,少要了点钱交给了二虎。
一群半大小伙子们品尝到了赚钱的乐趣,一路上想象着拿药材换钱,正如二虎第一次赶集回家的心情一样快乐的连脚步都轻快了。只是今天赚到的钱没有人一个人提买东西。
“叔,这是今儿赶集卖的钱,给您?”二虎恭恭敬敬的把钱如数递给金旺,“你这娃,这是弄甚吗?”金旺责怪有志,“你把钱跟大家分了,过了这几天等你有贵叔手好些了咱就再进山,打了山货你们年前再赶几趟集,大家伙儿都好好过个年。”村里人的朴实厚道让人觉得踏实而亲密。“叔,俩猪娃儿没了,大猪也死了。”二虎支支吾吾的,心口像堵了东西一般。“还没完了是不?你有贵叔的手都叫咬了,那猪可惜,咱的手不比猪娃儿可惜啊!你这娃儿,你把你叔我想成啥样的人了?跟进去跟大伙儿分分,再废话我真生气啦啊!”金旺看着真要生气了。
“好吧叔,听你的。”二虎把去打猎的,去赶集的,算算跟大家分了。别看大伙儿都穷,但在钱和义的面前,大家不约而同的先选择了义。
“铜梁?”二虎把铜梁,铁柱,东子,有顺还有一起去赶集的俩伙伴海生和二憨,召集到了窑顶上,大伙儿靠着麦秸秆堆坐了下来,“二虎哥有事啊?”铜梁看见二虎神秘兮兮的,“我想多去打几次猎,大家愿意去不?”“光咱们几个去?金旺叔和有贵书都不在。”东子有点怯怯的问。“对,光咱几个,有贵叔的手还得老多天呢,金旺叔要等有贵叔呢,所以我想咱几个自己去,留俩人在山上举衣裳,剩下的咱去打野鸡野兔。”二虎把自己的想法如实相告。
“二虎哥,俺爹肯定不会让俺跟铁柱去,再说万一遇到狼咋办?”铜梁把自己的担心也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我是这么想,上次咱走的远了,这次咱几个去不往深的林子里钻了,就换个阳坡专门找兔子,野鸡,逮几个就回来,以前金旺叔有贵叔他们不都是跟着大人闯后来也自己敢带人上了吗?”二虎的话透露出他的胆识,他的有思想。“也是,我觉得铜梁说得对,咱出去的多了也就成老猎手了。”海生赞成二虎的想法。
天越来越冷,家家户户的窑洞墙上挂着一串串的红枣和玉米,还有晒干的豆角,有贵和金旺靠着窑墙坐着板凳抽着旱烟晒太阳,“金旺哥,山货在镇上卖的挺快啊!”有贵和金旺唠着家常,“是啊!现在太平了,镇上的人又多了,我也没想到娃儿们去卖的那么快。”
有志家的院子里,有志奶奶正在用土坯垒的大灶上用大铁锅炒着白土,白土是用筛子筛过的,细细的像面粉一样,白土在锅里像水一样煮开了,奶奶把玉米倒了进去,用大铲子不停的翻动,炒一会儿觉得玉米熟了就用笊篱把玉米捞了出来倒进旁边的簸箕里,龙龙坐在小板凳上把已经冷好的玉米挨着把开了花儿玉米的挑进另一个簸箕里,边挑边吃,土炒的玉米花是一种独特的香味,它是不存在铅中毒的。
花儿在窑前的太阳底下给毡样儿绣花,有志娘在窑里的大案板上把昨天已经起好的面放好碱面和成两盆,一盆加了盐,一盆加了点糖精,然后搓成较粗的圆条,再切成一个一个的小块儿,切一刀,面条翻一下,面和的很硬,一点儿也不担心粘了案板。
“婶子,炒玉茭呢?俺闻着香味儿就下来了。”梅子边笑边调侃,“梅子,来了正好干活,赶紧往外挑开了花儿的。”奶奶盼来了好帮手,“碾炒面啊”梅子边坐下拣玉米花儿边问奶奶。“先碾炒面再炒奇炒。”
青石村的邻里邻居的谁去了谁家,只要遇到自个儿能干的活儿直接下手帮忙,谁也不用跟谁客气,这在农村就叫实在。炒面是特别耐饥的食品,玉米在白土里炒熟,开花的拿出来让孩子们零嘴儿吃,没开花的去碾子上碾碎,拿箩把粗糙的筛掉,细粉留下,用开水充成粥香喷喷的,用开水搅拌成粘稠的就叫拌炒面,村里的主妇们开发出了新的吃法,那就是用熟透了的软软的柿子拌炒面,柿子炒面成了炒面里最可口的吃法,好吃不腻,吃了干多重的活儿也不饥饿,主妇们还开发了红薯拌炒面,煮的绵软发甜的红薯拌上炒面那就成了老少皆爱的美食了。
玉米自古以来都是人们餐桌上的主食,尤其在山西这样以主食为主的黄土高坡,人们为了改善口味但资源又有限的情况下,就把同一种主食变幻出不同的风味,让人们久吃却能不腻。
有志和老曾像两个被上足劲的陀螺,活干的停不下来。院子里弥漫着炒玉米的香气,吸两口都是极为提神的。玉米炒完的时候奶奶往火里添了些剥完籽的玉米棒,有志娘把切好的奇炒倒进了锅里,”娘,我来,你去歇会儿吧!案板上冷了几碗水,你跟梅子都去喝点。”
然后接过了奶奶手里的大铲继续不同的搅动,奇炒散发出另一种独特的香味,鸡蛋和进发好的面里,让炒熟后的奇炒变的香酥,白土让奇炒外脆里酥不会炒焦,尤其是见不上多少新鲜蔬果和零食的孩子们对奇炒更是有独特的情怀,在秋天在冬天当人们闲下来时炒一大锅的奇炒往往就是一冬天里孩子和老人们共爱的零食。奇炒刚出锅,龙龙已经管不住肚里的小馋虫了,一块儿一块儿的吃起来,“冷冷再吃,烫坏你的兔子嘴呢!”奶奶边笑边吓唬最小又是最顽皮的小孙子.
刚出锅的奇炒冒着淡淡的香味,入口的热乎香酥味儿让龙龙回味无穷,“就知道自己吃,快去给栓柱送些。”有志娘喊贪吃的小龙龙。龙龙把衣襟撩起来,抓了几把奇炒又抓了几把玉米花儿进去,把衣襟搂紧就跑上面梅子家,栓柱正在院子里和隔壁的小四儿和黑妞还有黑妞的小妹妹翠儿推板凳玩,龙龙哗啦把奇炒和玉米花儿往梅子家的石板上一倒,几个小伙伴围上去你一把我一把吃了起来,没有大人监督洗手检查是否卫生,孩子们吃的香喷喷的。志高志远的童年也曾经像龙龙栓柱他们现在这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以至于很多年后这在乡村里最寻常的一幕成了他们成年后漂泊在外时抹不掉的淡淡的乡愁。
有志娘往碾子上套好了驴,给驴蒙好了眼睛,把没开花的玉米往碾子上一倒,驴拉着碾子一圈又一圈,碾好了有志娘用笤帚挨着扫进簸箕里,继续往碾子上摊平玉米继续碾,奶奶和梅子把扫下来的玉米用箩继续筛进木楦里,龙龙和栓柱带着小伙伴们跑了下来,龙龙衣襟包上去的那点奇炒和玉米花才刚刚勾出了小伙伴们的馋虫,小家伙儿们用手直接抓着炒面吃,“翠儿,你咋吃上土了呢?快过来。”
翠儿最小,看着哥哥姐姐们吃着木楦里的炒面,她挤不进去蹲在姐姐边儿顺手抓起墙边儿的土吃了起来,几个娃娃们都笑了起来,炒面抹了孩子们一嘴,在村里,谁家做这样的美食,周围的孩子们都会这么来凑热闹,没有规矩,没有讲究,就是仨字儿“随便吃”,临走每个人都往口袋儿里抓两把,这也是家家炒时为啥都用大铁锅炒两三锅的原因之一,大人过来大人吃,小孩儿过来小孩儿吃。一两种小吃食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感情也无意中拉近了大人们之间的距离,这大概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人情味儿”吧!奶奶抱起翠儿,回窑里给翠儿漱了漱口洗了洗嘴,拿出一个小木碗和勺子给了翠儿,“走,奶奶给俺翠儿吃炒面。”去碾子边儿,刚磨出的炒面给翠儿盛了半碗,翠儿香香的吃上了。
“梅子,来,拿上”奶奶用围裙包了一包玉米花儿和奇炒给梅子,又用木升子盛了一升子炒面,“婶子,太多了,少拿点解了栓柱的馋虫就行。”奶奶的大方让梅子多少有点难为情,“多啥,光孩子们有嘴啊,你们也会去吃点。”“行,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