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2604000000029

第29章 鏖战突尼斯(3)

还没有等霍芬伯奇说完,艾森豪威尔就打断了他的话,直截了当地问:“你视察过丰杜克公路的情况吗?”

“没有”,霍芬伯奇从办公桌上拿起一叠文件:“但我所有的报告都在这里。”

艾森豪威尔一把夺过文件扔在了地上,几乎是咆哮着说:“隆美尔曾经写过一本书,书上的每一句话我几乎都背下来了。因为我知道,说不定哪一天我将和他打交道。他在书中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指挥员在前线的位置。让士兵看到你,你的军衔越高,给他们树立榜样的作用就越大。’你难道就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却忍心看着你手下的弟兄一个个倒在你面前?”

霍芬伯奇从来没有见到自己的老朋友会发如此大的火,而且是当着自己部下的面训斥自己。他的脸涨红了,随后又变得灰白,但嘴里还是忍不住发泄道:“如果这样的话,将军也许您应该到前线去。”

艾森豪威尔冷冷地瞅了他一眼,说道:“好吧,这正是我要做的。霍芬伯奇,你如果一意孤行的话,我就踢着你的屁股,把你赶回美国。”说完,艾森豪威尔坐上了他那辆军用吉普车。

在一座山坡上,杜鲁思指了指说:“下面就是丰杜克公路,隆美尔的指挥部就在高地的另一边。”

艾林豪威尔举起望远镜望去:“隆美尔离前线近得不用离开帐篷就可以向士兵喊‘冲锋’了。”

他放下望远镜转过身子,看到一些士兵在修理被打坏了的坦克。艾森豪威尔走到一个趴在地上用锤子敲打着履带的士兵身边。

“修好了吗?”他问。

“如果这是一个女人的话,我非把她从床上踢开不可。”那位士兵回答说。

艾森豪威尔给那位士兵递了一支香烟。他认为这是跨越官兵之间鸿沟的最好办法。

士兵把香烟点燃并很快和他聊了起来。不一会儿,艾森豪威尔便和围上来的士兵们称兄道弟了。

这时候,艾森豪威尔看到在一辆辆烧毁的坦克后面,收容队正把阵亡士兵的尸体排列起来运往山下。一些尸体的衣服被剥光了,有一具尸体右手戴戒指的手指被截断了。

艾森豪威尔怀着沉重的心情慢慢走过去俯视着那些士兵的尸体,流下了眼泪。这是艾森豪威尔在战争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让别人看见他落泪。

艾森豪威尔任眼泪在脸上风干,也没有动手去擦。他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让法西斯德国血债血偿。之后,艾森豪威尔把霍芬伯奇调回了美国,公开的理由是需要霍芬伯奇回去训练准备参战的新编部队。

突尼斯大捷

与隆美尔最初的几次交锋,艾森豪威尔吃尽了苦头,损失惨重。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艾森豪威尔带领着没有作战经验的美军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并进一步加深了对敌人的了解。对于今后要发起的突尼斯进攻,艾森豪威尔可以说成竹在胸。

1943年3月下旬,在完成作战准备后,艾森豪威尔指挥英美联军对突尼斯发起了进攻。

东面,由亚历山大率领的第18集团军群首先向突尼斯港口比塞大发起攻势。当时第18集团军群至少有20个师又4个独立旅,人员和装备齐全。而德意联军驻扎在突尼斯地区的只有14个师又2个旅,而且人员和装备的缺额很大,每个师平均人数不超过5000人。更重要的是,在艾森豪威尔下令进攻突尼斯之前,隆美尔这只老狐狸已经嗅到了死亡的气味。他认为,突尼斯尽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由于处于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两支大军之间,态势十分不利,轴心国的军队若再留在非洲,就等于“明显的自杀”。于是,在请求元首希特勒迅速从北非撤军没有得到许可后,3月9日,隆美尔便要求他的属下阿尼姆将军代理指挥军队,他回欧洲养病去了。结果隆美尔成了希特勒眼中的“悲观主义者”,从而失去了对非洲军团的指挥权。驻突尼斯德意部队“群龙无首”。

西面,英美联军以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为主力向敌人的主要阵地马雷斯防线展开进攻。位于利比亚和突尼斯交界处的马雷斯防线原来是法国人在二战前为防止意大利入侵突尼斯而修筑的一条长达20英里的防御工事。1943年2月上旬,阿拉曼战役结束之后,德意联军退守到马雷斯防线进行固守,与蒙哥马利率领的第8集团军遥遥相峙。

马雷斯防线是一条组织严密、工事坚固的防御系统。它北起地中海,南到陡峭的马特马塔的山丘,正面一道防坦克战壕和铁丝网。除了特巴戈山和梅拉布山之间那条狭窄的一条弯路之外,没有可能进行迂回行动的其他路径。而敌人已经在这个隘口修筑了工事,由德国装甲师和意大利步兵把守着。整个马雷斯防线上共有2个德国师和6个意大利师防守,并有德军第15装甲师作为后备。隆美尔离开北非后,由意大利梅塞上将接替了马雷斯前线的指挥权。

3月20日,蒙哥马利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对德意军阵地发起突击。其中,右翼由第30军担任主攻,对马雷特防线的沿海地区发动了猛烈的轰击,经过一整天的激战,攻占了瓦迪济佐。但是,3月22日,德军第15装甲师趁着月光发动的一次反击仍阻止了英军的前进,迫使英军撤出瓦迪济佐。之后,蒙哥马利在派新西兰军对右翼实施深远迂回之后,又将第10军加强在该方面。梅塞惟恐被围,慌忙撤到厄尔哈马。

进入4月份,巴顿率领的第2军已经从背后威胁到梅塞的右翼。至4月6日,巴顿与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顺利会师,德意军面临被合围的威胁。梅塞不得不北撤马雷特防线的守军,并于4月中旬退至突尼斯北部,终于成了“瓮中之鳖”。

对突尼斯的包围态势形成之后,从4月22日开始,艾森豪威尔命令由亚历山大元帅指挥英国第l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在右翼,美国第2军在左翼,由南向北对轴心国部队发动一次强劲的突击。

垂死挣扎的轴心国部队也摆出一副负隅顽抗的架势。韦尔斯特的第5装甲集团军位于左侧,非洲军团居中,梅塞的意大利第一集团军防守其前线的右翼。与此同时,希特勒也加紧了对突尼斯的增援。但是,由于盟军侦听到了德国供应船的航运情报,德国的增援船大部分被击沉。在无奈之下,德国只好采取空运补给,但多数运输机也被击落。德意联军的后勤补给极度短缺。

但是,由于敌人的顽抗阻击,英国第1和第8集团军只能缓慢地向前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艾森豪威尔的心情非常焦虑。正如他的副官4月25日所写的“艾克目前的情况有点像母鸡在孵蛋。他在等待鸡蛋孵化,而心里在嘀咕,能不能破壳而出。”

看来,希望只能寄托在美军身上!在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艾森豪威尔巡视了前线,他所见到的情形使他高兴。接替巴顿出任第2军军长的布莱德雷是他在西点军校的同学,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艾森豪威尔相信布莱德雷会“干得很不错”。

果然,布莱德雷率领美国第2军开始向最崎岖的前沿发起试探性的攻击,进展迅速,继5月1日占领杰夫耶后,3日攻占了马特尔。在这一过程中,美第2军表现出了高昂的士气,其中的第1师甚至被英国老兵称为“是他所见到的最好的作战部队之一”。即便是在卡塞林山口遭到重创、一度低落的第34师,在艾森豪威尔的鼓励和信任下,也在拿下609高地后士气大振,在突尼斯战役及以后的整个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德意联军的最后攻击就要开始了。为防止敌军破坏港口设施并撤退到群山中去,亚历山大对已成困兽的敌军没有采取围困战术,而是实施代号为“闪击”的快速突袭战法。他命令蒙哥马利将第8集团军的装甲部队交由第1集团军军长安德森指挥,由第1集团军向突尼斯城的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发起决定性进攻。左侧,则由布莱德雷率领的美国第2军从比塞大湖南北两侧出击。

5月6日凌晨3点半,安德森对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发起决定性进攻,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亚历山大命令安德森“不顾一切地向敌人心脏突尼斯城刺去”。于是,当亚历山大坐在他的吉普车上,随第1集团军的装甲车流进入突尼斯城时,整座城市由于盟军的快速降临陷入一片混乱,在理发店修面的德军士兵还来不及擦掉脸上的肥皂沫便做了俘虏。与第1集团军进攻突尼斯城同时,布莱德雷率美军第2军如决堤洪水向比塞大港口卷压过去。仅一天多时间,盟军即全部占领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生擒德意联军总司令阿尼姆。5月13日,在盟军的强烈打击下,轴心国在突尼斯的残余部队投降。艾森豪威尔统率的盟国武装部队,共俘虏敌军27.5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德军。这一胜利,与三个半月前苏联红军的斯大林格勒大捷,遥相辉映。

至此,轴心国的势力被彻底逐出北非。北非的胜利不仅为未来盟军的联合作战树立了样板,也为盟军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了一个跳板,可谓是取得战略性的重大胜利。于是,各方贺电雪片似的向艾森豪威尔飞来。

胜利固然使艾森豪威尔感到高兴,但他更难忘却的是指挥战斗的日日夜夜。尽管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甚至经常要彻夜不眠,也曾经因为挫折而心灰意冷,但他还是挺过来了。他在写给梅蜜的信中说:“每当我感到烦恼时,我会想到战士们浑身泥浆,坚持在突尼斯寒冷的山地上、在寒冷雨水和污泥中战斗,奋勇冲杀的情景,就使我心情平静下来。”

而对于5月中旬报纸上有着母亲艾达是“和平主义”者的质疑,更使艾森豪威尔感到不快。他在给弟弟阿瑟的信中写道:“母亲在信仰上所得到的幸福快乐,比报界所发表的任何令人生厌的俏皮话,对我来说更有意义。”

对于和平主义者,艾森豪威尔说:“我怀疑他们这些口头上空谈憎恨战争的人,是否会像我这样地痛恨战争。”他说,和平主义者“也许没有看到过在战场上腐烂的尸体,没有闻到腐烂的人肉的恶臭。他们没有到过挤满重伤员的野战医院”。艾森豪威尔说,他同和平主义者的区别是,他憎恨纳粹更甚于战争。还有“我对战争的憎恨,永远比不上我这样的信念:当出现战争危险时,我们每人都有责任去执行我们政府的命令”。或者,正如他对他的儿子所说的那样,“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惟一不可宽恕的罪行,是不尽你的责任”。

1943年底,他被选为“美国第一父亲”。艾森豪威尔在评论这一决定时说,他对此表示感谢,美国的父亲们可以为在突尼斯取得胜利的儿子们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