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2603600000024

第24章 辩论的准备阶段(11)

郎宁冷笑道:“按照你的逻辑,喝什么奶就形成什么血统。请问先生,你不是天天喝加拿大的牛奶吗?那么,在你的身上一定有加拿大的牛的血统喽?你小时候还喝过加拿大人的奶,那么,在你的身上,且不是既有加拿大人的血统,又有加拿大牛的血统?如此说来,你岂不成了‘人牛血统的混血儿’了吗?”

喝中国奶妈的奶,身上就有中国人的血统;莱特是喝牛奶长大的,那么身上就一定有牛的血统了。郎宁按莱特的逻辑引申出了异常荒谬的结论,令莱特无法辩驳,只能以惨败而告终。郎宁的反驳可谓痛快淋漓、所向披靡。

二、进行否定性的引申,即引申出否定原论点的结论

《世说新语》载: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子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乃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如果杨梅是杨家的果,那么就可由此引申出孔雀是孔家的禽;但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自然也就否定了“此乃君家果了”。

三、引申出人尽皆知的事实

这事实一经使用对立方的观点来解释,便暴露出明显的荒谬。

《樗斋雅谑》载:

近,一友有母丧。偶食红米饭,一腐儒以为非居丧者所宜。诘其故,谓:“红,喜色也”。友曰:“然则食白米饭者,皆有丧耶?”

母丧,不宜吃红米,因为红是喜色;那么引申开来,白是丧色,吃白米的皆有丧事了。所引申出的结果用原论点一解释,显然荒谬之极,那么原论点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

四、行为归谬

即将引申出的荒谬结论,不仅停留在语言的表达上,而且见诸行动。使用行为归谬法,不仅要证明对立方论点的荒谬,而且在行动上对持有荒谬论点者进行惩罚。

行为归谬,是一种很特殊的归谬技巧,虽然驳论有力,但毕竟只能在具备许多其他条件的特殊情况下方可使用。

前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有这样一次经历:

1917年10月的一天上午,马雅可夫斯基在彼得堡的涅夫斯基大街上散步,遇到一个头戴小黄帽的女人,正面对一群市民造谣诬蔑布尔什维克,她说:“布尔什维克是土匪、是强盗,他们整天杀人放火,抢女人……”马雅可夫斯基听了怒不可遏,当即对众人喊道:“抓住她,她昨天把我的钱袋偷跑了!”

“你说到哪儿去啦!”那女人被弄得惊慌失措,赶忙说:“你搞错了吧!”

“没错,”马雅可夫斯基一本正经地说,“就是这个戴绣花黄帽子的女人昨天偷了我15个卢布。”

听了这话,众人纷纷讥笑和痛骂那个女人。待众人走完以后,那女人哭哭啼啼地对马雅可夫斯基说道:“我的上帝,你瞧瞧我吧!我可真是头一次看见你呀!”

“可不是吗?太太,你才头一回看见一个布尔什维克,怎么就大谈起布尔什维克来了……我劝你回家后,可别拿你的女厨子出气。”

在这个故事中,马雅可夫斯基就是运用了行为归谬法。那女人没有见过布尔什维克,却要造谣诬蔑他们。马雅可夫斯基先假定那女人的观点为真,然后以她的逻辑推出她是小偷的结论,而且让大家抓住她,使她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从而也维护了布尔什维克的声誉。

在辩论中,一些辩者有时已抓住对立方论点的错误,但不直接批驳,而是故意鼓励、赞扬他继续发挥那错误的论点,直至其丧失警惕,不再防备,而且使那错误论点发挥到了极致,而暴露出明显的荒谬时,再穷追猛打,一举歼灭。

违心说话,话虽违心,目的却在如我所愿,利用的是人人皆知的人们的逆反心理。论辩的对手如果性格倔强,那么,为了达到论而胜之的目的,我们不妨适当暗示对方,似乎要把对方引入于我们不利的方向。如此一来,对方常常就会本能地反抗,结果却向于我们有利的方向走。这里,违心之言为纵,正中下怀为擒,是为欲擒故纵。

许多人都会这么一手,明朝的状元杨升庵也会。

有一次,皇帝要把得罪他的杨升庵充军发配到很远的地方。杨升庵想离家近一点,就对皇帝说:“皇上要把我充军,我只有一个要求。”皇帝看着才华的面子,就问他是什么要求。杨升庵于是说:“到哪里去都行,就是不能去云南碧鸡关(今昆明)。”皇帝问为什么,他说碧鸡关的蚊子有四两,跳蚤有半斤。皇帝心想,好,那就偏让你去碧鸡关!于是杨升庵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碧鸡关。

逼人生气,也就是利用心理学所说的人们的应激心理。先纵对方生气,在一片慌乱中再擒对方的谬论,是为欲擒故纵。

东汉末年的华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医,应该说与他善于逼人生气有关系。例如有一次,有个郡守得了重病,请华佗治病,华佗给他切了脉,就不声不响地走了。郡守以为招待不周,连忙送去重金,盛宴以待。华佗悉数笑纳,“席卷”钱财而去,没有留下药方,却留下一封信,称“无耻郡守,枉活人间”,气得郡守派人追杀,口吐淤血,病竟然好了。华佗后来将财礼退还郡守,那是题外之话。

设置悬念,是欲擒故纵的一个基本技巧,可以算得上人人都会。但是,做到趣设悬念,以增强论辩的效果,不至于弄巧成拙,就不是人人都会的事情了。

“请不要阅读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这是一个作家在他的著作扉页上的一句饶有趣味的话。后来,这个作家做了一个调查,不由得笑了,因为他发现绝大部分的读者都是从第七章第七节开始读他的著作的,而这就是他写那句话的真正目的。

以敌为友,这里的以敌为友不是真的以敌为友,也不是化敌为友,而是在论敌的荒谬之处尚且处于隐藏状态的时候,以赞同者的面目引诱论敌不惜公开暴露其荒谬之论的一种权宜之计。以赞同者的面目出现为纵,一举揭露其荒谬之论为擒,是为欲擒故纵,也可称为引蛇出洞。

贺龙元帅在1925年任湖南澧州镇守史的时候,就用引蛇出洞的方法打击了英国不法商人。

当时,贺龙的部下没收了一批英国商人的军火和鸦片,为此,英国驻华大使馆的官员由省政府官员陪同前来找贺龙交涉,对贺龙傲慢地说:“敝国商人在贵地经商,财物被你的手下抢劫一空,请你处置。”贺龙不紧不慢地说:“那就请你写一张丢失货物的清单,也一并把枪支弹药和鸦片写上吧。”英国官员信以为真,就一一写了起来,最后还郑重其事地签上了名。这时,贺龙接过清单,把脸一沉,厉声说:“我正在追查私运这批军火和倒卖毒品的罪犯,现在你们送上门来了!你们违反了中国的法令,我要向国际法庭控告你们!”英国官员闻言,不禁张口结舌,狼狈不堪。

以弱可以凌强吗?这对于“红颜祸水”陈圆圆来说应该不是个问题,因为她就做过这样的事情。当然,古今中外的许多貌美者都做过这样的事情。

当年闯王李自成进京,视陈圆圆为“红颜祸水”,下令勒死她。李自成的卫士刚要动手,跪在地上的陈圆圆却对李自成发出了一阵微微的冷笑。李自成喝问她冷笑什么,她又跪下说了一个半截话:“小女子早闻大王威名,以为是位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想不到……”李自成忙问想不到什么,她才字正腔圆地回答:“想不到大王却畏惧一个弱女子!”李自成要求解释,她再答:“大王,小女子也出自良家,堕入烟花,饱尝风尘之苦,实属身不由己。初被皇亲田畹霸占,后被吴总兵夺去,大王手下刘将军又围府将小女子抢来,都不是小女子本意。请问大王,小女子自身又有何罪过?大王仗剑起义,不是要解民于倒悬,救天下之无辜吗?小女子就是无辜之人,大王却要赐死,不是畏惧小女子又作何解释?”李自成怔住了,许久才叫她起来说话。于是,陈圆圆陈述了杀她与不杀她之间的利害得失,终于使李自成放了她。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知道,陈圆圆此招人人可学,不见得非美人不可习得;李自成的“教训”也是人人可鉴。为什么李自成的“教训”人人可鉴呢?因为我们更要善于识破论敌的激将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因论敌的激将挑逗而暴怒、悲愤,以致不能控制自己,给论敌留下话柄,钻了空子,造成论辩失败。

《史记·滑稽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槨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掖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工,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大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优孟是善用欲擒故纵法的高手。楚庄王欲“以大夫之礼”葬爱马,优孟故意再将其发展到“请以人君之礼葬之”。然后指出这样做的后果:“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于是促使楚庄王认识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终以“六畜葬之”。

田骈是齐国的辩士,他标榜自己清高,不喜欢做官,实际上,是言行相连。他有大批仆头,与做大官的排场并无两样。有一天,他正和门客在花园里下棋,忽然有个齐国人求见。这个齐人先对田骈赞扬一番,表示很钦佩他不肯入朝为官的骨气。又表示,自己愿意为这样一个清廉的人做个小仆。田骈被捧得不亦乐乎,问道:“你是从哪里听说我不做官的主张的?”

“听我隔壁的女人说的。”

“她也知道我?”

“不但知道,还说您是她的楷模呢!”

“她是什么人?”田骈饶有兴趣地问。

“她是个洁身自好的人,早就发誓永远不嫁人。可今年30岁,却生过7个儿子。她虽然没出嫁,可比出燎的人还会生儿子。如今先生您也常说讨厌做官,可是府上食禄千钟,徒役数百。这气派、势力比那些做官的还要大呢。”

田骈羞得面红耳赤,拂袖而去。

这里齐人先是“纵”,把田骈捧得晕头转向,然后自然把话题引到隔壁女人身上,最后逆锋突转,运用类比手法,由高度赞扬转为对田骈的绝妙讽刺,有力地揭穿了田骈“言行相违”的伪君子相。

这就是欲擒故纵法的奇妙功效。

刚柔相济是指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有时是表面上的和颜悦色,柔情似水,内含着刚昂激越,热血沸腾;有时则是表面的态度强硬,貌似威严包蕴着委婉说理,善意规劝。

刚柔并济的作用

在论辩中,刚柔相济是强化对敌攻势,加强心理慑服的常用方法。

有一律师在为胥润先过失杀人一案辩护时说:“被告胥润先违章打猎,打死和他共同狩猎的向显成。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对此,辩护人不持异议。但本律师不能同意起诉书上的认定。在客观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被告开枪射击,致死人命,只能认定是不能预见的意外事件,不构成过失杀人罪……”

这位律师在辩护时使用了“刚柔相济”法。首先,他自谓正视事实,表示不持异议,然后,急转话锋,说明被告不构成过失杀人罪。真可谓柔中有刚,技高一筹。

明孝宗时,孔镛被任命为田州知府。到任才三天,州内的军队全部被调动出发到他处,而侗族人突然进犯州城。众人提议关起城门来守城,孔镛说:“这是个孤立的城池,内部又空虚,守城能支持几天呢?只有因势利导,用朝廷的恩威去感化他们,或许他们会解围而去。”于是孔镛独自一人,来到峒族人居住的地方。孔镛坐在屋子中央,侗族首领问孔镛是谁,孔镛说:“我是孔大守。”孔镛又对大家说:“我本知你们是良民,但由于饥寒所迫,才聚集在这里苟且求个免于一死。前任官员不体谅你们,动不动就用军队来镇压,想把你们剿尽杀绝。我现在奉朝廷的命令来做你们的父母官,我把你们看成是晚辈,怎么忍心杀害你们呢?你们如果真能听从我的话,我将宽恕你们的罪过。你们可以送我回州府,我把粮食、布匹发给你们,你们以后就不要再出来抢掠了。而如果不听从我的话,你们可以杀掉我,但是接着就会有官兵向你们兴师问罪,一切后果就由你们承担了。”

在场的侗族人都被孔大守的胆量惊呆了,说:“要是真的像你说的那样体恤我们,在您任大守期间,我们绝不会再骚扰犯州城。”孔镛说:“我一语已定,你们何必多疑?”众人再次拜谢。

孔镛住了一晚,第二天孔镛回到州城,送给侗族人许多粮食布匹,侗族人道谢而归。后来侗族人就不再做扰民的事了。

在这场尖锐的对峙中,孔镛表现出了大智大勇。他先示之以柔,关怀体谅侗族人的困苦,批评了前任官员的不当做法,并给他们指明了唯一的出路;然后以刚威慑,道出与官府对抗的严重后果。先柔后刚,刚柔相济,缓和了一触即发的尖锐矛盾,为以后的和睦相处打下了基础,充分体现了孔太守论辩语言的强大威力。

刚柔相济的技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化。所采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柔对柔,以柔对刚;也可以刚对柔,以刚对刚;还可刚柔并用。总之,只要灵活多变,运用恰当,必能以气势压倒对方而获取胜利。

学会以弱示人

外国某城市盗贼猖獗,人们外出时总要带上几美元,以便在被劫时乖乖奉上,以保全性命。一次,一位心理学家外出归家,天色已晚,摸摸口袋里的2000美元,不免有些担忧。

果然,心理学家发现身后几米远的地方有一个甩不掉的尾巴。于是,他向那个彪形大汉走去,用凄惨的声音说道:“先生发发慈悲,给我几个钱吧,我快饿昏了!”

大汉见他一副寒酸相,几乎是伤心地说:“倒霉,我以为你的口袋里有几百美元呢!”说着,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一点零钱扔到地上,很快闪到黑暗的角落里去了。

这个笑话表现了心理学家的机智,更道出了以弱示人说软话的妙处。

论辩同理。一般来说,论辩双方都有一种防范心理,尤其是在危急关头,我们更要注意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如何消除防范心理呢?从潜意识来说,防范心理的产生是一种自卫,也就是当人们把对方当作假想敌时产生的一种自卫心理,那么消除防范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复给予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种暗示可以采用种种方法来进行:嘘寒问暖,给予关心,表示愿给帮助等。

古时候一位姓邢的进士身材矮小,在鄱阳湖遇到强盗。强盗已经抢了他的钱财,还打算杀了他。正要举起刀时,邢进士以风趣的口吻对强盗说:“人们已经叫我邢矮子了,若是砍掉我的头,那不是更矮了吗?”强盗不觉失笑,放下了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