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投资者相信自己会赚钱的方式很多,现在流行采用招股说明书,上面有专家的投资回报分析,不过,在早期,人们更相信眼见为实。
世界旅馆大王、美国巨富威尔逊开办的连锁企业“假日旅馆”就是用这种方法获得投资者信任的。
威尔逊在创业初期,全部家当只有一台分期付款“赊”来的爆玉米花机,价值50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威尔逊做生意赚了点钱,便决定从事地皮生意。当时干这一行的人并不多,因为战后人们都很穷,买地皮修房子、建商店、盖厂房的人并不多,地皮的价格一直很低。
听说威尔逊要干这种不赚钱的买卖,好朋友都反对。但威尔逊却坚持己见,他认为这些人的目光太短浅。虽然连年的战争使美国经济不景气,但美国是战胜国,它的经济很快会起飞的,地皮的价格一定会日益上涨,赚钱是不会有问题的。
威尔逊用手头的全部资金再加一部分贷款买下了市郊一块很大的但却没人要的地皮。这块地皮由于地势低洼,既不适宜耕种,也不适宜盖房子,所以一直无人问津,可是威乐逊亲自到那里看了两次以后,竟以低价买下这块杂草丛生、一片荒凉之地。
这一次,连很少过问生意的母亲和妻子都出面干涉。可是威尔逊认为,美国经济很快就会繁荣,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多,市区也将会不断扩大,他买下的这块地皮一定会成为黄金宝地。
事实正如威尔逊所料,3年之后,城市人口骤增,市区迅速发展,马路一直修到了威尔逊那块地的边上,大多数人们才突然发现,此地的风景实在宜人,宽阔的密西西比河从它旁边蜒蜿而过,大河两岸,杨柳成荫,是人们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于是,这块地皮马上身价倍增,许多商人都争相高价购买,但威尔逊并不急于出手,真叫人捉摸不透,后来,威尔逊自己在这地皮上盖起了一座汽车旅馆,命名为“假日旅馆”。
想法虽好,但没有资金,这对威尔逊来说,确是最大的难题。募股,别人没搞清“假日旅馆”的模式,不敢入股。威尔逊没有退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想尽办法,首先建造一家“假日旅馆”,让欲参加募股者看到模式后,放心大胆地参加募股。
敢想敢干的威尔逊,冒着失败的风险,果断的将自己的住房和准备建旅馆的地皮作为抵押,向银行借了30万美元的贷款。1952年,也就是他旅行的第二年,终于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夏日大街旁的一片土地上,建起了第一座“假日旅馆”。
结果,“假日旅馆”的生意非常火爆,投资者看到了赚钱效应,纷纷向“假日旅馆”投资。
威尔逊获得投资者信任后,乘胜追击,为建立更多的“假日旅馆”,积极筹措资金,正在这时,威尔逊遇到一位知己威廉·华顿律师,他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清醒的经营头脑。两人研究一致认为募股应找那些愿意接受新思想、新事务、乐意为社会做好事的人募股,如医生、律师、牧师等中产阶级。经过认真的准备,反复的宣传,发行了12万股票,每股为9.75美元,奇迹出现了,12万股的股票,一天就卖光了。这笔来之不易的宝贵资金,帮他们又建成了五座“假日旅馆”。后来,他用同样的方法,成功地将“假日旅馆”迅速地发展到国外各地,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贯彻“物有所值”的原则:威尔逊创办的“假日旅馆”遍布49个国家和地区,不管在世界哪个地区,不论是先进的大国还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只要是“假日旅馆”网点内的旅馆、饭店,都必须达到国际上最严格的饭店标准。威尔逊深入实际、严格管理,每年都亲自或者派出检查员,到国内和世界各地“假日旅馆”督促检查,发现有不合标准的旅馆,指出问题,并令其30天内改进,如果在限期内还未有改善,即可收回“假日旅馆”的招牌。仅亚太地区,就有4家旅馆,因管理差,未达到标准,又未及时改善,被迫摘下了“假日旅馆”的牌子,与“假日旅馆”脱离了关系。
在“假日旅馆”工作的人员,都要接受“顾客至上”的教育,每个工作人员,时刻想着:顾客相信我们的服务是最好的时候,他们才选择住“假日旅馆”。威尔逊认为:“只有为旅客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使他们宾至如归,才能争得顾客盈门。”他亲手把“假日旅馆”设计得色彩柔和、光线明亮,使顾客感到有温暖的家庭情调。旅馆设施齐全,屋内装有空调、电视机、收音机、音响和冰箱等,使住在“假日旅馆”里的每位旅客,犹如住在家里一样的方便自在。从而得到了舒适的休息和愉快的消遣。
威尔逊颇有经营之道,他为了赚钱、招揽更多的顾客,在“假日旅馆”里,增设了很多设施和娱乐场所。为了节省旅客的费用开支,在父母的房间里,免费设置了婴儿床,深得父母的欢迎。在“假日旅馆”内,设置了蒸气浴、游泳池、高尔夫球、保龄球等服务项目。这些设施和活动场所,所需开支都打入总收费中去,当顾客一住进“假日旅馆”中,就可以自由利用这些器具、场所。连看病的诊费(药费除外)也免费。这样就赢得了很多旅客,这就是威尔逊经营的绝招。顾客一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即使挣大钱花大钱,但却喜欢占小便宜。如果,样样服务都跟他们算小账,不仅很麻烦人,也使旅客每次都觉得被敲了竹杠,自然非常反感。“我们把这些可能提供的服务费预先打进总费用中,旅客使用时,不再收费,他们会觉得占了点便宜,有一种优待的满足感。”这就是威尔逊的高明之处。
假日旅馆由于地理位置好,舒适方便,开业后,游客盈门,生意非常兴隆。从那以后,威尔逊的假日旅馆便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及世界其他地方,这位高瞻远瞩的“风水先生”获得了成功。
做生意如同下棋一样,平庸之辈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两步,高明的棋手却能看出后五六步。能遇事处处留心,比别人看得更远、更准,这便是威尔逊具备的企业家素质。
企业经营者采用这一谋略,要具有远见和胆识,要善于观察、分析市场发展情况,寻找战机,当机遇出现时,能够果断采取决策,适应市场变化需要,从而在竞争中取胜。
让公司像个赚钱的公司
在以上市为一个战略目标的公司中,如何让投资者相信公司具有赚钱能力是一个问题。在前两年网络经济火爆的时候,许多网络公司并不赚钱,但却纷纷上市,并被投资者所追捧,原因就在于当时的舆论为网络经济描绘了一幅赚钱的远景,许多网络公司也极力将自己包装成一个能够赚大钱的公司。
雅虎的创办人费罗和杨致远请来的总经理Tim上任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公司像个赚钱的公司”,于是扩充了广告版面。开始几天他们收到了不少责骂的邮件。但不久人们就接受了,毕竟大家都要吃饭。同时雅虎还与路透社合作,推出新闻在线服务,将网站的功能推向一个全新境界。
1995年8月,公司出现资金短缺,他们开出了4000万美元的征资活动。看起来好像是狮子大开口。但应征者却连眼皮都不眨一下。路透社和Softbank成了伙伴。其中Softbank买下5%的股权,并开始共建Yahoo日本网的计划。
经过Tim的努力,雅虎公司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
1996年3月7日,Yahoo股票正式上市,虽然它的两大对手Cycos、Excite已抢先上市,但这一天仍被评为“华尔街盛事”。4月12日正式交易,正值周五。股票最初定价13美元,但交易狂热,平均每小时转手6次之多,一度飙升至43美元,最终以33美元收市。Yahoo市场价值达到8.5亿美元,拥有公司大量股票的费罗和杨致远,也因此成为富豪中的新贵。
当然,雅虎也不能说是一个“包装上市”的公司,因为尽管他目前的情况不佳,但每天仍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使用雅虎的搜索引擎上网。
在1997年,Yahoo收入6700万美元,亏损2300万美元。从账面上看,这完全是一个失败的公司。但是在互联网上,它却是最大的明星。市场价值超过网景,每月访问量超过了网景和AOL,到年底Yahoo已有1700个付费的广告客户。而1996年初才112个。而Yahoo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须向用户收取任何费用,就能实现赢利了。
从这一点上说,作为一个网络公司,当时的雅虎是很成功的。
“如果我们是为了钱,那我们可能早早就将Yahoo卖掉了。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每天都会在收盘时看一次股市行情,但我却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票。我还不满30,我还不需要钱,也不想钱,更不想交税。我的钱都在纸上,全是股票,数目很大,看起来都不相信是真的。”
初期,搜索引擎过于拥挤,一派混战,大家争夺的是一个从没有被证明过的市场,大家都不知道如何逐利,收入的增加总是追不上支出的看涨。但到1997年初,一个标志性的时刻出现了:搜索引擎开始从单纯的技术之争转向了商业策略的斗智斗勇。因为大家意识到:搜索引擎是网络媒体最近的邻居,仅一墙之隔。搜索引擎可以成为最有效的广告平台。
而真正推倒这堵墙的就是“门户”概念的出台,也就是成为用户上网必经的第一站。
而最早意识到搜索引擎只是新媒体冰山一角的当然是Yahoo。杨致远的运筹帷幄十分关键。他认为要让用户光临,必须不顾一切地宣传品牌。对这一宗旨,他几乎达到了狂热的地步。一开始就斥资500万美元做电视广告,成为当时公司开出来的最大一张支票。股票报价、地图、聊天室、新闻、天气预报、体育新闻、黄页等,让用户目不暇接。1996年第一季时,Yahoo与竞争对手Infoseek、Excite、LVCOS相比,每天的访问量就超过对手的两倍。1997年年底,日均访问量达9000多万人次,比所有对手访问量的总和还要多。连Infoseek的老板也不得不承认,Yahoo已超越其他的对手了。
1997年下半年,搜索引擎股票一路上扬,“门户”概念成了互联网第一热点。1997年第三季度,Yahoo的市场价值首次超过浏览器大王网景。Yahoo成了华尔街的宠儿。杨致远的财产也水涨船高。当然,最大的快乐不是金钱。“最让人感觉良好的是你每天都在改变着世界。你每天早晨起来问:‘我起来干什么?’然后你就觉得如果你不去工作,Yahoo可能就会出问题。我们当年建立的小小网站现在每天都有千百万人使用,每当看到这情形,我们就会说一声:‘哇!’甚至打个寒战。这真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
利用股东的钱做大生意
证券市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主要的融资场所,从中可以获得廉价的资本金,把企业做大。
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方,好处自然多多,利用别人的钱做生意,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首先,在上市时溢价发行的股票,会带来资本公积金的增加;其次,如果二级市场上将股票价格炒高,差价所形成的利益更为惊人。
国内的网络企业如新浪、搜狐、网易等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之后,在还没有开始为股东赚钱的情况下,立即先被股东们“喂”成了亿万富翁。股东们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当然是为了求得回报。
股东和企业的关系是最稳定的一种关系,你可以在不想当股东时卖出股票,但总会有新的股东接棒。这种牢固关系除非企业破产清盘,否则很难动摇。
作为企业的控股方来说,要协调好同股东的关系,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使企业经营蒸蒸日上,股票价格不断上涨。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会赢来大批追随你的股东。
美国人詹姆斯·林就是一个善于协调与股东关系的高手。
1955年,拥有一间电机工程行的詹姆斯·林向证券公司申请成立股份制公司。但证券经纪商和投资银行都瞧不起这个毫无背景的小人物,他们认为一个小小的电机工程行是不可能公开发行股票的,詹姆斯·林的申请被认为是异想天开。
但没过多久,金融界的人士便发觉他独自一人动手干了起来,并且办妥了一切法律手续,把电机行改为林氏电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发行80万股普通股票。
然而,直到这个时候,金融商们仍不相信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商人能获得成功,他们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等着看笑话呢!
早年流浪生涯造就的坚强意志促使詹姆斯·林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根据股份公司内部股权的规定,允许他个人持有一半的股份,其余的一半即40万股以每股2.5美元公开上市,也就是说,如果股票全部售出,就可获得100万美元的现金收入。
谁会把赌注押在一个小商人身上,去购买前景渺茫的股票呢?证券商们因此断定詹姆斯·林必将失败。在他们看来,没有他们出马,股票发行将无法进行。
使这些自鸣得意的证券商们搞不懂的是,詹姆斯·林没有按他们的一贯方法行事,却找了一帮朋友替他做口头宣传,而证券商们平时总是以电话和挨家挨户推销的方式发行股票。
其实,这是詹姆斯经过充分比较之后做出的决定。打电话及上门推销的方式虽然有效,但开销太大,进展缓慢。思维独特的他想出了一个方便有效、费用低廉的推销方法。
他和他的朋友们出乎意料地出现在工业品博览会上,向来宾散发公司将发行股票的传单。此举果然奏效,在短时间内,他的股票全部售完,令那些保守的证券商们大吃一惊。
在这一独特而又大胆的策略运用下,他不仅拥有了大量的发展资金,而且还为其公司及个人拥有的股权建立起高水准的市场信誉。
虽然初战告捷,但通向企业王国的道路却并不平坦。美国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中小型公司时时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想扩大自身经营尚且困难,更不用说在短时期内迅速崛起了。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詹姆斯·林又独辟蹊径,在短短几年间一举买下了3家公司,资产总额扶摇直上,到1960年已达数千万美元。
在其他中小型公司互相拼搏,苦苦挣扎之时,林氏公司脱颖而出。
收购是需要大量现金的,詹姆斯·林个人当然不可能拥有这样多的资金,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向股东增发或配售新股。由于收购能刺激公司股票上涨,股票上涨之后,不但会引来众多的投资者,还使增发或配售的新股价格增高,现金来源也就越来越充裕,有了足够的现金又能支持收购行动。
林氏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王国初具雏形,詹姆斯·林也成为了商业界的风云人物。詹姆斯·林不再是个小生意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他用种种吞并、购买的手法控制了好几家公司,慢慢向自己梦寐以求的企业王国迈进。
1961年春,他又兼并了一家公司,并变更公司的名称为林一迪姆斯一伏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LTV公司。
如果按照常规模式发展,要达到这种规模非得用几十年时间不可。詹姆斯·林却将速度大大加快,在几年内就做到了。
他的每一次收购行动都是用别人的钱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