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鲁夫的态度和回答一下缓解了会场气氛。但是葛鲁夫这句回答绝不是一种敷衍,葛鲁夫曾问当时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摩尔:“如果我们下了台,另选一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思索了一下回答说:“他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葛鲁夫目不转睛地望着摩尔道:“你我为什么不走出这扇门,然后自己动手?”
于是,葛鲁夫力排众议,1985年带领英特尔放弃了存储器,而进入了微处理器领域。
从此,英特尔发展极为迅速。1992年英特尔一举超越了日本的NEC,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公司。
1994年,英特尔已付运了几百万片有瑕疵的奔腾芯片。葛鲁夫决定花4.75亿美元更换带有瑕疵的奔腾芯片,从此英特尔的名字叫得更为响亮。
同年年末,葛鲁夫得知自己患有前列腺癌。但他靠自己的智慧与毅力,战胜了病魔,不仅引起了巨大轰动,而且他指挥着英特尔大军浩浩荡荡又驶向了未来战场——Internet战场。
葛鲁夫带领着英特尔公司平安度过了多次磨难。他曾说过:“在这个行业里,我有一个规则:要想预见今后10年会发生什么,就要回顾过去10年中发生的事情。”过去10年中,葛鲁夫把英特尔变成了也许是技术世界中最为自力更生的公司,在这一过程中,他给英特尔打上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迹。
在过去5年中,安迪·葛鲁夫重新定义了英特尔公司,使之从一个芯片制造商转变为业界领袖。而今后5年里,公司面临的挑战更大,因为10倍速时代已经来临,失败和成功都将以10倍速的节奏发生。
自从1987年葛鲁夫接任总裁以来,英特尔公司每年返还给投资者的回报率平均都在44%以上。
乔布斯和沃尔兹尼
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乔布斯和沃尔兹尼也是由个人电脑起家的。他们“异想天开”要想搞个人电脑时,兜里的硬币加起来才25美元,这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但是,这些钱对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来说,似乎已经够了。
乔布斯出生于1955年,家境一般,他从小聪明,智慧过人。他读书很勤奋,善于思考,曾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但由于经费拮据,几乎是半工半读,靠自己在业余时间做工来赚取生活费用。但即使如此,他在1974年还是因经济所追不得不中断了大学学业,未毕业就离开大学之门了。
乔布斯中断学业时,年仅19岁。他进入雅达利电视游戏机械制造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然而,他的志向并不在此。当时,微电脑刚问世不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珀蒂诺镇,一些业余爱好者正在组织“自制电脑俱乐部”。乔布斯虽然没有读完大学,但他已经掌握了不少知识,加上他在业余中刻苦钻研,对电脑技术颇感兴趣。此时,他经过认真思考,认为要干出一番事业,干电脑行业是最好的选择。在当今世界科技发达之时,个人用电脑更是发展的一个方向。于是,他下决心要独闯天下,在研究和开发个人用电脑方面大干一番事业。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朋友沃尔兹尼。沃尔兹尼也和乔布斯一样,因经济所迫放弃了音乐学业,到一家仪器公司当了设计员。他们平时很要好,志趣相投,乔布斯说了自己的相法后,他俩一拍即合。于是,两个人立即着手筹备。
但可怜得很,他们俩手头上都没有钱,东拼西凑加起来才只有25美元。25美元何其微乎其微啊!然而他们就是用这一点钱,买了一片微处理器,乔布斯把父亲的修车房作为工作室,两人便干了起来。这简直就像是两个小孩子在玩游戏。然而,他们就是凭着这25美元的资本干起,经过废寝忘食的奋斗,终于试装出一台单板微电脑,把它和电视机的键盘连接使用,可以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文字和简单的图形来。
他们为自己取得的这一小成果而感到高兴,便把这台个人用微电脑送到“自制微电脑俱乐部”展示,受到热烈称赞和欢迎。他们信心十足,接着就试制出一小批公开出售,谁知竟然非常抢手,有一家电脑商店,一次竞向他们订购了350台!这给他们带来了发迹的机会。
从此,他们雄心勃勃,把自己一切可以变卖的东西全都卖掉,换取2500美元作资本,再向当地的一家商店买了一批零件,用29天的时间,就创立了一个小小的微电脑公司。为了纪念乔布斯在半工半读的岁月里曾在一个苹果园里工作过,他们把公司命名为“苹果电脑公司”。后来,“苹果电脑公司”成了美国一家大电脑公司。而乔布斯则被誉为“电脑神童”,是个人电脑的开发鼻祖。
在公司里,乔布斯是负责人,又是工程师、设计员、工人、推销员。他们只有两个小青年,工作人员毕竟太少了。而且,他们对于做生意,也毕竟还不熟道。乔布斯立即想到,要想使公司大有发展,必须广集人才,而目前迫切需要的是会做生意的人才。他想起自己推销第一批产品时认识的麦库拉。麦库拉当时在仙孩半导体公司供职,是一位经验老到的推销能手。
乔布斯怀着“三顾茅庐”的热情,再三邀请麦库拉人伙。麦库拉看到这位年轻后生很有创新精神,终于答应应聘,并且拿出25万美元作投资,成了苹果电脑公司的一个股东。接着,他们几经研究、试验,对原有产品重新进行设计,制造出了一种体积小、价格低、适合于个人和家庭使用的电脑,命名为“苹果二型”。这种电脑一上市,顿时声誉鹊起,该公司不起眼的标志——一个咬掉一大口的红苹果,霎时红透了半边天。乔布斯迅速扩大规模,大量增加生产,公司员工由开初的3人,到80年代初便发展到3200多人。1977年,公司营业额为77万美元,纯利润为4.2万美元。到1981年,公司营业额竟达3.35亿美元,4年间增长了432倍。
从这以后,苹果电脑公司进入黄金时代,成了知名度颇高的电脑公司。
杨致远和大卫·费罗
Yahoo的成功是偶然的成功,而这种偶然性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特性。
杨致远出生在台湾省,两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弟弟由母亲抚养长大,母亲是英文和戏剧教授。杨致远学习不算勤奋,甚至有点懒,但成绩却相当优秀。199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了离家不远的斯坦福大学,只花了四年就学完了学士、硕士学位。毕业时觉得自己还欠成熟,就留校从事研究工作。正好,大卫·费罗也留校从事研究。两人的邂逅和结交无疑是Yahoo成功的关键因素。
杨致远和费罗是旧识。费罗1988年毕业于杜兰大学,而且曾当过杨致远的助教。一向全拿“A”的杨致远在费罗的判官笔下却居然只得了“B”。对此杨致远至今还发牢骚。后来两人同班听课,还在作业方面开展合作。以此为起点,两人成了最佳搭档。费罗内秀,喜沉思,而杨致远活跃,是社团中的领袖。费罗善于在屏幕上整理资料,有一种“只要在终端前,就能统治全世界”的感觉。费罗的实验室像个被暴风肆虐过的地方。而杨致远的住所比较干净,但在电脑的操作上,却没有费罗有规划。两人的实验室相邻。不久,他俩同去了日本。在那里两人都成了外国人,友谊与日俱增。
回到斯坦福,两人在一辆学校拖车上成立了一间小型办公室。两人都想建立自己喜欢的网站名单。后又决定集合起来,形成了“致远万维网导航”。网站越来越多,两人就一一分类。当每个目录又容不下时,再细分成子目录。这种核心方式至今仍是雅虎的传统。
不久,网站招来了许多用户。人们纷纷反馈信息,还附上建设性意见,使内容更加完善。“要不是有这么多外来的回应,我们就不会继续下去,更不会有今天的雅虎”。到1994年冬,两人忙得连吃饭、睡觉都成了奢侈,学业也扔在了一边。他们开始着手网站的商品化。
当时,网上有许多竞争者,如WebCrawler、LYCOS、Worm、Infoseek等,但这些网站都靠软件自动搜索。虽范围广泛,但不准确。而Yahoo则纯粹是手工制品,搜索准确,更加实用。实际上到1994年底,雅虎已成为搜索引擎的领导者。
1995年上半年,两人与好几家风险投资公司接触。此时,他们的网络已是世界上网访问率最高的网址。最后是美洲杉(SequoiaCapital)慧眼识英雄。这家公司曾投资过Apple、Atari、Oracle、Cisco等公司,如今他们骄人的业绩上又添加了Yahoo。
1995年4月,在“美洲杉”资助下,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资产约400万美元。
两人的传奇故事是最好的公关素材。他们在杂志封面和电视上不断曝光,使他们在网络之外仍能接触到他们的用户,同时更传达出公司年轻、幽默和不断创新的良好形象。他们以自我形象建立了他们的企业——Yahoo。
杨致远表示“我很喜欢目前的工作,我甚至不把它当成是一份工作。”“将原本是技术性、电脑狂的世界,和大众媒体结合在一起。我认为费罗和我及我们的工作小组是第一批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人。”“我们就像第一个从直升机跳下来滑下雪坡的人,也好比是登陆月球,虽然我没有真正经历过,不过我相信那种感觉一定很棒。”
费罗和杨致远表白,“当我们创业时,就知道我们的人中谁也不会当CEO,我们知道两人谁也不会听对方的,因此我们得有第三方来仲裁。”
他们找了一个职业CEOTimKoogle,他也是斯坦福的校友。他来主管管理事务,费罗和杨致远就可以专注于研发。后来,费罗负责技术开发,杨致远负责对外公关。
由于三人的协同配合,雅虎公司在网络经济时代风云一时,公司上市后,三人也一起跨入了富豪的行列。
结交对自己有用的人
一个要想创造幸运的人,能有适当的交往是最重要的事。一个工厂的工人一生都和别的工人交往,这也许是件充满了乐趣的事,但这却不能遇到能使他发大财的人。
当地银行也许会借钱给他,但银行经理通常都是谨慎的人,他们的工作也有限制,所以要创业的人最好是直接找银行最高级首脑。这些人惯于处理大钱,但在英国,这种方式也常行不通。英国银行通常多考虑短期贷款,而少愿意作长期投资。在过去10年中,大多数的英国银行也尝试过作“风险投资”,但通常是要能找到这些银行老板的朋友或子女作保证,而且大部分的商业银行都只肯在符合这些条件下贷出大笔款项:
1.你并不是真正需要;
2.你搞的企业是他们所懂得的,诸如搞房地产等等;
3.你可以提供足够的财产作抵押。
投资银行家比较大胆些——他们必须大胆。实际他们也都是些中介入,借完成一笔交易而获利。多年来他们也和那些处理团体基金的人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们借着精明的投资获取高薪。但是一个初创业者,很少能够一进银行就能带出一张支票来。首先他得设法在某次宴会先和这家银行的董事会主席见见面,使他对你的企业眼光和理财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通常最容易筹集到资金的人,也就是有着良好的赚钱纪录的人。假若你能证明你在经营一个赚钱的事业,任何的计划都能够筹到资金;假若你只是个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再好的构想多半都会碰钉子。别人所愿意听到的是你的扩展计划,而且考虑让他们也参加行动。实际上一个“热门”的企业家,常得费很大的功夫来拒绝别人的投资,没有任何东西比成功更能导致成功。这是富人们都知道的一个格言:赚第二个或第三个百万美元,比赚第一个要容易得多。
商业银行家、投资人和股票经纪人都属于“应认识的适当人选”,但机会有时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间来敲最不可能敲开的门。有一位商人,他平生最大的一笔生意就是在一次葬礼上完成的。开始时他只是和死者的一位家属随便谈话,结果发现这位家属在金融界非常有势力,当场他们就达成了一项协议。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些最大的生意是在高尔夫球场谈成的,有些是在烦人的午餐会上,两个完全陌生的人随意聊天聊出来的。机会主义者常能遇到或辨识到更大的机会,他们所讲的虽只是未来赚大钱的美景,但鱼儿就能自动上钩。
成功取决于那些对你有信心的人
在取得你想从生活中得到的东西时,无论你取得什么成就,主要取决于那些对你有信心,并信任你的人。
要意识到这一点,你所需要做的一切就是要想一想你是怎样找到最好的工作,或者回忆你是怎样第一次遇到你最真挚和最有趣的朋友的。想一想你最满意的生活经历,你参加的俱乐部,或协会,你做成交易,或者与其他人的任何使你获得成功的经历,那么你就会发现,几乎在每一种情况下,你都是受到某个对你有信心,或相信你的人的提携和帮助的。
任何人都知道,当你有一些愿意为你患难与共的好朋友时,你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就趋于成功。
你也许在业务上很内行,但是假如在你的单位里没有人提携你,你是不会有多大发展的。如果你在单位以外也没有人提携你,你就不会找到许多吸引人的工作机会。
假如你是个家庭主妇,在你生活的社区环境里没有人帮助你,你就会发现你漏过了许多有趣的俱乐部和社交活动。
就像威尔福雷德·方克曾在玛莎迪思一个广播采访中说的:“假如人们不喜欢你,他们会完全抛弃你。假如他们喜欢你,他们会处处为你设想。”他还引用了著名的通用汽车公司的科学家查尔斯·E·科特林的话:“成功的百分之九十是协调人际、和谐共济带来的,只有百分之十才是技术的突破改进带来的。”然后方克先生接着说:“每一个人在学校就应学习的最重要的一门课是如何与人处好关系。”
另外,许下承诺并信守承诺,你将赢得对他人的影响力。但切莫做出无法达成的承诺。只有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可以选择信守承诺。言出必行的能力,可衡量出自己的信心和诚意。
彼得·林奇最初的导师
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于波士顿一个具有爱尔兰血统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曾经是个数学教授,后来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财务审计师。
在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一般来说是富足的,拥有郊外的独立别墅和中高级轿车,也足以让自己的孩子在衣食不愁的情况下度过快乐的童年,并接受大学教育。他们的孩子大多也会成为白领以上阶级。
彼得·林奇的父亲和其他所有的中产阶级人士一样,过着悠闲而富足的生活,当时的美国同现在一样,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士最热衷于高尔夫球运动。
彼得·林奇的父亲也是一名高尔夫球好手,在假日常与同事好友去波士顿郊外的布雷·伯雷高尔夫球俱乐部玩高尔夫球。
有时,彼得·林奇便迈着蹒跚的脚步随父亲在高尔夫球场玩耍,不到10岁,他就对高尔夫球的规则了如指掌,并不时挥着和他身高差不多的高尔夫球球杆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