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生活百科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247100000015

人性之爱欠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2)

8.孩子为什么害怕考试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当智力开发成为了家庭乃至社会教育的主流时,带来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孩子的心理恐慌。

所谓的心理恐慌,是基于智力衡量方法的基础上,与其他孩子对比参照所产生的错觉。这种衡量孩子智力优异与否的方法,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考试制度。

在这样的衡量方法下,学校关心的是升学率,家长看重的是考试成绩,而成绩单就成为了衡量孩子智力优异的唯一尺度,于是,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们的孩子不得不为了证明自己的智力,而一遍遍地温习考试所需掌握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惟创造精神无从展示、兴趣爱好无从发挥,甚至就连最基本的心理健康,都无法得到保证。

我们看到,那些语言与数学逻辑智能不够发达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很难得到认可和欣赏,许多拥有强烈自尊,良好自信、灵活创新能力的孩子,可能仅仅因为在语文和数学的学习上难以适意,便要背负着“笨孩子”的恶名,在人格尊严的长期践踏中成长。

于是,当我们的孩子被迫屈从于这样的检验标准,这样的体制下时,他们所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以考试成绩来证明自己,当这种努力归于失败的时候,孩子们的自信心也就遭到了最大程度的摧残,以至于孩子们厌倦考试、憎恶考试、甚至于害怕考试。

当我们的家庭教育,一味地被这样的标准所摆布,当我们的家长,无暇甚至不屑于进行孩子非智力领域的开发时,无数孩子的潜能就此被抑制在萌芽状态。

在家长的责备声中,我们未来的瓦特夭折了,在家长的冷眼中,我们未来的爱迪生陨落了,在家长的讥笑声中,我们的牛顿沉沦了,这些本应该属于我们民族的才华与天赋,那些宝贵的非智力因素,就这样被无情地扼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