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四更了,一轮寒月在天空中半挂着,全镇的人在日军到来前,已逃了一半,偶尔还传来几声野狗的“汪汪汪……”吠叫声,更显得阴森可怕,听者毛骨悚然,四周静悄悄的。
二少爷定国这时又在荣国府大观园红楼内挑选了丫鬟、婆子十几人,她们随贾家逃难的一大帮人一同出镇逃难,好途中伺候这帮太太小姐们,不一会儿,美华姐弟与贾家逃难的一群人提着3~4盏煤油灯,借着火光一起过亭穿桥,悄悄来到了荣国府大观园内靠市河的西角门的马头墙边,二少爷定国“吱嘎”一声,打开了门闩,门外下面就是去市河的石阶,众人鱼贯般下了石阶,来到了下面的河岸边的石坎,那河水依旧拍打着堤岸,发出哗哗的水声,黑呼呼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早已准备好了三条敝蓬大船停在河埠头,等贾家的六七十人全上了船,行李使物进了船舱,众船夫用长长的竹篙子的铁头轻轻一点堤岸石阶—铮的一响,三条大船很快离了岸,象三片大柳叶静静横在河面上,接着,大船摆正方向,朝着西南方出了古镇,经西栅、圣阳殿、红谷浜、过了思古大桥,来到了宽阔的京杭大运河,在一片漆黑宁静的田野河浜中行进着。
每条大船的船尾梢头各有2个船工,一前一后,一人握着系于船尾那粗大的橹桨、一人抓着橹绳,二名船工奋力挑着橹,水中的橹片左右摆动,“叽咕嗒……叽咕嗒……”的摇橹声此起彼伏……
乌镇到了、练市镇又到了,天已露出晨曦,耀绪躺在船舱内铺的稻草杆上的棉絮中睁开惺忪的眼,伸了下懒腰,他坐了起来,扒在船舱窗沿上,见船外水面上一片雾气飘渺,远处灰蒙蒙的,这时,舱内贾家的大小家眷也醒了,全船上的人饥肠漉漉,想上岸买些吃的,但也不知镇上有无日军,不敢停船靠岸。
正在这时,二少爷定国掏出一把银元过来,叫美华姐弟带着丫鬟湘云、妙玉登岸替众人买些早餐,等船靠岸后,美华姐弟与湘云、妙玉上了岸,匆匆忙忙找寻到了附近的早点小店,美华忙掏出了银元替船上众眷属、丫鬟等买了上百只的大饼油条、烧麦,包子等,湘云、妙玉忙把买来的大饼油条等放入随身带来的大萝筐中,美华见镇上到处都是携手大包小包逃难的难民,姐弟俩与湘云、妙玉赶紧抬着大萝筐回了船,湘云妙玉将大饼油条、烧麦,包子等分发给每条船上的众人。
贾家的3条大船不敢再停留,立即开船,中午船到了新市镇;傍晚,终于到了德清镇。这天白天,贾家的船不敢再靠河岸买吃的了,生怕难民们涌上船来,不好收拾,就在每条大船的船弦上叫几个丫鬟、阿娘,搭灶做饭。这样,又过了一夜,终于在天亮前,三条大船摇到了杭州境内的余杭县鸬鸟镇,这里三面环山,高山峻岭,已是天目山系最东的山头,位于余杭、临安、安吉三地交界处。
山脚下,绿荫丛中,贾家的三条大船靠了岸,贾家的女人们纷纷登岸,向老农一打听,这里有一方天然的美丽风土,而且取名叫“太平乡”。贾家这帮逃难的女人心想:“太平,太平,这是个天下太平的好地方。我们逃难不就为过太平的日子,女人就怕给鬼子糟蹋了。这地名太诱人了,估计RB人一时还不会到过这里,走,看看去!”
因河床越进山区越浅,三条大船随时要搁浅,美华姐弟与贾家众人只得都弃了大船,来到岸边,将行李包裹收拾停当,给了船费,与十几个船工道别,接下来步行,几个丫鬟、婆子用小车推着行李包裹,几个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大概估计走了一个时辰,贾家众人他们来到了鸬鸟镇上。
小镇上一片宁静,定国、美华他们找了个小吃店,贾家二房三房的二十几个众亲戚都坐了下来,一会儿,店小二端上了热气腾腾的羊肉面,贾家的人都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小姐,少爷老爷的,RB人来了,才落难于此,这帮女人们也顾不上体面了,捧起大面碗,狼吞虎咽起来,最后一塌刮子连汤汁都喝了下去。
吃完大碗面,贾家的丫鬟、婆子又用小车推着行李包裹,几个丫鬟因小车放不下,只得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一大群人在贾定国的带领下又向群山之巅的峡谷深处走去,又走了几里弯弯曲曲的山间羊肠小道,已过晌午时分,贾家人又饿得贴肚皮了,都觉精疲力尽再也走不动了。
忽听耀绪喊道:“汤坑!”
贾家一群人放眼望去,见前方山脚下有一块巨石,写着“汤坑”2个大字,众人环顾四周森林茂密、泉水喷涌,奇峰怪树,只见佳木茏葱,奇花争灼,潺潺清流,从远处山涧倾泻于石隙之下,发出“哗哗”的巨大水声,再进数十步,一条山路穿过密林曲折而上,山路尽头,云雾飘渺,山谷幽深,山风凛冽,泉水潺潺,石笋陡峭,山坳中有一小山村,鸟语花香,鸡犬相闻,众人进了小山村,不时还见野猴奔跑玩耍,山村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树梢之间。远处漫山美丽绚烂的野花,望不到边的苍翠竹林,脚下清澈见底的溪流,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青山绿水太平乡,躲避战乱幽静地。
野花野猴野山村,世外桃源第一村。
贾家荣国府的人过去都是平原水乡长大的少爷小姐,今天第一次进了这野山峻岭,第一次见到这世外美景,看得入了神,真是心旷神怡,贾家几房女人都尖声叫了起来:“好山、好山……”
贾家的女人们觉得在这小小村落,茅缘蓬牖、门临野水,径掩蓬嵩的幽僻荒凉的地方躲避战乱、过逍遥自在的山野生活是再好不过的了。三姨太白夫人拖着沉重的脚步,对二姨太韩夫人说:“姐姐,吾奴再翻山越岭已不行了,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吧!”
二姨太韩夫人看着眼前的高山峻岭、四面环山的山村,也不住地点头称好!
见自己的母亲称好,贾定国忙从衣袋里掏出100元银元向附近村民们买下了十几间大小不等的茅房破屋,又走到附近农家向他们买了些米面、蔬菜等填肚之物,唤来数个丫鬟、婆子立即忙着拾柴、挑水、做饭、烧菜,一个时辰后,贾家众人几十人捧起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在几间茅屋内吃了起来。
原来,汤坑的小山村中一共只有十七八户人家,近百口人,都姓汤,一百年前,汤氏祖宗躲避战乱,是从杭州萧山汤家坞一带携老扶幼,来到了这四面环山的天目山脚下定居的,把这山坳取名:汤坑。
汤坑人安家落户在这高山脚下,用勤劳的双手种出了稻、麦、玉米、高梁、大豆等高山作物;汤坑人成为山民后,又在悬崖绝壁中采集药材;猎手们在冬闲季节,不畏风雪,上山狩猎。
堪堪又是半载的光阴,贾家逃难的一群人转眼在太平乡汤坑安家避难快半年了,已到1938年的夏天,美华姐弟俩又悄悄商议着准备翻过眼前的千米高峰窑头山,到山那头的临安大山里去寻找新四军。
这天上午,吃过早饭,美华姐弟道别了贾家的二房、三房姨婆及叔父贾定国等众多落难叔伯兄弟姐妹,踏上了新的征途,二房姨娘韩夫人怕姐弟俩爬山越岭出意外,专门叫儿子贾定国找了一个当地猎户汤家大儿子汤民生做向导,民生是个热心肠的小伙子,二话没说,背起猎枪就和美华、耀绪进了窑头大山。
爬了数日的大山,美华姐弟俩与汤民生终于越过了海拔千米的窑头山,又越过了东天目山的又一高峰浪岭,当地有民谣:“浪岭高、浪岭长、翻过浪岭喊爹娘……”
这话一点不假,别说姐弟俩,就是大山里出生的山孩子汤民生也累得一个劲地直喊累,三个人又在西天目山的龙皇殿、老庵等深山丛林中又寻找了大半个月,连新四军的人影都没见着,听当地山民说新四军在AHZ县离这里还远着呢!
姐弟俩只得与民生道别,美华这时从衣袋里摸出20元银元递给了汤民生,民生死活不肯收,后来好说歹说终于答应了收下了银元。民生与姐弟俩在天目大山谷道别,他独自一人又翻山越岭回了太平乡鸬鸟镇汤坑。
民生的背影渐渐远去,姐弟俩又上路了,他们一路沿分水江、新安江、乌溪南下,与难民们一起过建德、穿金华、龙游、遂昌等县城……,徒步千里,一路过着流浪的生活寻找新四军。
转眼又半年过去了,1939年1月的一天,这天,姐弟俩上午刚刚翻过海拔1497米的白云山,晌午时分,来到了山脚下的郑庄,在村口小食店买了几付大饼,姐弟俩坐在村口道路旁的一块大石头上正在啃大饼充饥,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美华朝枪声方向一看,吓了一跳,只见一个长得浓眉大眼,英俊挺拔的年青人,在远处龙泉方向的道路上跑了过来,小伙子看来腿部受伤了,走路一拐一拐的,裤腿上、道路上有斑斑血迹。
“抓活的……”
“抓住他……”
声音越来越近。
耀绪眼尖,看到七、八个黄制服的***军队的士兵一边打着枪,一边从远处龙泉方向的土路上追了过来,耀绪丢了大饼,急忙说:“姐姐,那人要被追到了!”
美华当即立断地说:“耀绪,吾拉救他,你快去背他去大山,吾奴掩护你们!”
情况万分危急,不容姐弟俩多想,耀绪奔过去,与那人亲切地说:“先生,快,我来背你……”
那人扭头一看,见来了一个少年,知道不是歹意,就让耀绪背着,耀绪今天也是头一仗,使出全力气力,背着那人飞奔起来,一遛烟,出了郑庄村口,奔上了附近的大山。
美华见弟弟驮着那人跑了,忙奔过去,也跟在他俩身后,用双脚搓去那土路上的一滴滴血迹……
夜幕降临了,***军队的士兵终于找不到那年青人,回原路走了。
在大山的土庙里,美华正在给年青人喂着附近的山水,耀绪划了根火柴,点燃了捡来的枯松木,火光照亮了那年青人那张苍白的脸,那年青人紧闭的双眼终于慢慢睁开了,忽然,他双手抖动着在抓自己胸口的衣襟,美华一看,知道那胸口内有什么东西,美华朝他胸口的衣襟内一摸,摸出了一个用塑料纸包裹的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封《介绍信》,美华拿着信纸,不禁念了下去:
“介绍信
东南省西部战时合作工作队史子华同志:
兹介绍龙泉县政府合作室主任何刚同志(系龙泉县政府国共合作室党小组长),现因QT县海口区、龙泉县党组织近期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同志被捕,***东南省保密处已下达对何刚的通缉令,何刚同志在龙泉县、QT县的身份现已暴露,经龙泉县委紧急决定,何刚同志立即通知转移,特介绍何刚同志与你单线联系,望接上关系后,尽快安排何刚同志的工作。
此致
敬礼
中国共产党龙泉县委员会
1939年1月10日”
……
就这样,美华姐弟俩在白云山土庙的篝火旁,终于找到了龙泉县政府国共合作室内的共产党,当时共产党在合作室建立了党小组,党小组长就是这位年青人,他就是瑞安湖岭区永安人何刚同志,小伙子的公开身份是龙泉县政府国共合作室主任。
原来,何刚同志是1938年11月入党的共产党地下党员,长得浓眉大眼,英俊挺拔,今年刚满25周岁,正是风华正茂,今天,他刚在龙泉县政府合作室办公室接到龙泉县委通知他立即转移的命令,他刚在胸口衣襟内藏匿好党的组织介绍信准备北上到桐庐分水县去找史子华同志,何刚刚走出龙泉县政府的大门,就被***特务盯上了,要不是遇见逃难到此的美华姐弟俩,今定遭***特务的毒手。
在这白云山土庙的篝火旁,何刚详细询问了姐弟俩这几年的流浪、迁徙的逃难岁月。何刚听罢姐弟俩的诉说,当即决定派人送小弟耀绪去皖南入伍参加新四军。几个月后,耀绪来到了皖南Z县在新四军军部战地医院当了卫生员,后来,党培养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新四军军医。
不久,美华与何刚成了革命伴侣,何刚在美华的精心照料下,腿部的枪伤很快治愈了,他和美华拿了党的组织介绍信奔赴ZX抗战前线,途经TL县正值日军大举进犯临安、新登等县,遂与党的单线联系人──ZX战时合作工作队的共产党员史子华失去了联系,何刚又写信给龙泉的同志,设法打听史子华同志的行踪,但始终没有回信。几年后,何刚夫妇俩打听到了史子华同志早已在CX县与日军作战时壮烈殉国了。何刚与美华失去了与党的联系。不久,1939年3月何刚夫妇找到了在TL县政府工作的地下党员施伯泉,通过施伯泉找到了新四军东南省粮管处副处长求良儒同志,求副处长安排何刚在该处所属分水仓运站担任站长。因为在白区,求副处长叫何刚化名何志成,美华化名贾萍。5月间,美华化装成贵族小姐与十余名新四军便衣战士越过东皖边境为皖南新四军军部送粮,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皖南Z县的新四军军部,叶挺军长、项英政委亲切接见了她,送完十余万斤的大米,美华又回到了何刚负责的新四军东南省粮管处分水仓运站担任粮站记账员。分水仓运站地处偏僻乡间,适于隐蔽,一些落难的革命同志,常来丽华夫妇的分水仓运站避难,当时有一大批同志来此落脚,先后有沈敬贤、赵国琛、陈章耀、马定国、蒋曼英、周梦熊等同志,1941年,皖南事变后,求良儒同志安排何刚去AJ县政府任合作指导室主R县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