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特务营营长曹大头
小爷甘光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乡亲们说得好‘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么多的熊孩子,正是长身体特别能吃的时候,难怪连马司令你这个财神爷都要发愁,要不尕兄弟替你想想办法?”
马子云喜出望外:“啥办法?”
小爷甘光复推心置腹的说道:“马司令,你是一个为人宽厚的兄长,这么多年来一直照顾家族的买卖,今年接手哈溪的生意,你又给方方面面打了招呼,大开方便之门,尕兄弟再不为兄长排忧解难办点事情,以后都没脸见人了。”
“尕兄弟,你太客气了,这些都是为兄应该办得事情。”
马子云满脸的期待。
“这次去西安公干,顺便与朋友做了点军需物资生意,家父一再交待一定要借此机会对你多年的照顾表示感谢,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还望兄长不要推辞。”
说着话小爷甘光复从怀中掏出一张礼单,双手呈递给马步青。
马步青笑道:“令尊雨霖先生太客气了,千万不可。”
接过礼单一看,饶是马步青见惯了大风大浪,但依旧觉得这张薄薄的轻飘飘的礼单重若千钧,有些烫手——
马克沁重机枪三挺,每挺配弹五万发;
捷克式轻机枪十挺,每挺配弹两万发;
中正式步枪五百支,每支配弹一千发。
这可是价值五十万大洋的货物,还不到黑市价格的一半。
马步青的脸色精彩动人:“尕兄弟,说实话你叫我阿哥为难啊!这么重的礼,我怕受之有愧,愧对雨霖先生;但这些宝贝疙瘩我舍不得放手,我就是掏钱也买不到这么好的货色啊。尕兄弟,我们情是情财是财,你出个价码,我不打推辞照单全收,雨霖先生的情我马子云也会记在心里。”
小爷甘光复笑了,笑得春暖花开至诚感人:“马司令,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支援家乡的子弟兵前线抗日是我们应尽的职责,难道说你还要拒绝这些捐助吗,传出去你我都不好见人,我老甘家再背上一个发国难财的骂名,那就二十四个划不来了。兄长,就当你帮帮小弟,了了这桩心愿吧。”
马步青笑道:“尕兄弟,到底是大学堂里出来的高材生,我这个土包子说不过你,再不收下,说不定我马子云就会成为汉奸卖国贼之类。平倭老弟,替我向雨霖先生问好,家乡子弟兵会记着他的恩情。”
小爷甘光复趁热打铁:“马司令,哈溪补充团,根据国民政府和延安达成协议,马上就要开拔奔赴抗日前线。这人一走,哈溪的金场、伐木场就没人手了,你看把童子营给我咋样,我养两年肯定不会亏本,就是现在,让那些碎娃在金场刨些金沫子也够他们嚼谷了,让他们远离武威,你也清净不是。”
“好!就这么说定了,让你也头疼头疼,回头我就让人往甘家湾送块【抗战模范】的匾额,不能落了雨霖先生的面子。”
“小弟黄土铺路,清水净街,恭候父母官到来。”
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又达成了收拢流落红军将士,到哈溪免费务工的秘密协议,收拢一个红军战士给下面办事的县乡村衙门机构三十块大洋的费用,至于,马步青怎么分配,小爷甘光复就不操那个闲心了。
…………
第二天中午,小爷甘光复在稻香村迎来了两位尊贵的客人,住兰八办的曹广涛和甘凉道上义名远播的高固亭先生。
小爷不动声色把他们两个人带到内院的密室,看了看高先生,望着曹广涛,曹广涛点了点头示意自己人,小爷一下疯了,抓住曹广涛的手亲切的说道:“大头师父,你咋来了?”
“臭小子,没大没小,找揍啊,哈哈哈哈!”
三人相视哈哈大笑,房间里霎时充满了夏日的火热。
曹广涛,真名蔡广涛(1911年~1961年),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原三合乡四冲村)人。1927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任西路军总部特务营营长。
1937年3月中旬的石窝会议后,蔡广涛随由红五军参谋长毕占云率领的总部特务团、妇女团全部数百人为第三支队在祁连山打游击,3月底,在白泉门被敌人打散,蔡广涛找不到部队,独自一人往东走,往陕北党中央所在的方向走。他行至永昌和凉州间,碰见总指挥徐向前,两入相见,犹如亲人相逢,像每次侦察回来向首长汇报敌情一样,讲述了部队分散后他所知道的一切,并关切地说:“敌人到处贴布告悬赏抓总指挥和陈政委。”徐向前说:“现在你打算到哪里?”蔡广涛说:“去陕北,找部队去,”总指挥说:“我们一块回陕北”,蔡广涛当然愿意,首长和下属两人一路走着,他们不但要避免和马家军遭遇,还要留神各种歹人的算计,蔡广涛越来越觉得肩上的担子沉重,他下定决心,即使拼了命,也要把总指挥安全送到陕北去。一路上,白天,他让首长躲到山沟或僻静处休息,自己一人出去找吃的,问路,晚上两人再一起往东走,就这样走了二十多天,过了黄河,经过一个多月艰苦跋涉,4月下旬的一天,在一个叫小屯的地方遇上了带侦察分队执行任务的红4军参谋长耿飚,被迎到了司令部,1937年4月3日,刘伯承派人把徐向前接到援西军总部镇原。此后蔡广涛在镇原休息了几日就回到陕北,被安排到陕北“抗大”学习两个多月,中央首长对西路军被俘和失散人员的命运非常关心,特别是对陈昌浩的下落十分重视,鉴于蔡广涛熟悉陈昌浩,又熟悉河西情况,党中央就派他到甘州寻找陈昌浩等西路军失散和被俘人员。
蔡广涛于1938年7月下旬来到驻兰八办。因为用湖北话说,蔡、曹谐音,总指挥徐向前直把蔡广涛叫做“曹广涛”,因其头大,也称为“曹大头”,所以中央的电报中便称他为“曹先生”。 8月,在驻兰八办,经谢觉哉安排,蔡广涛和高金城同行去甘州,做营救西路红军人员的工作。由高金诚在甘州开福音堂医院作掩护。
谢老特别嘱咐这位曹先生,让他路过武威时到稻香村找少掌柜甘光复少爷,肯定会得到他的大力帮助云云。曹大头咧着嘴笑了,谢老忙问咋回事,曹大头说:“没啥,徒弟见到师父敢不帮忙劳资削死他个臭小子。”
谢老会意的笑道:“那感情好,省了我再给那小子写封信。你要记住,那臭小子身负其它重要使命,一切要小心从事,注意保密。”
曹大头回到:“谢老放心,我曹大头就是吃这碗饭的,延安早就知道了他的底细,我会谨慎行事。”
开挂的小爷经过大佬们的熏陶已经变得腹黑无比,这位西路军总部特务营营长同志可能要遇到大-麻烦了,他还浑然不知的在那儿傻乐。
————————————分割线————————————
真实的历史往往会辣人的眼睛,这位英雄营长后来的路走的十分艰难。
到张掖后,在高金城安排下,蔡广涛和王定国等到祁连山北麓的花寨子、大马营一带寻找陈昌浩,得知陈昌浩已由一位叫但复三的湖北籍老中医及养子一起护送东去。过了黄河便不知去向。
蔡广涛和高金城等虽然没有找到陈昌浩,却在甘州等地收容营救了二百多名被俘和失散的西路军将士,其中包括红军干部刘瑞龙、魏传统、徐宏才、惠子明、李孔发、吴建初、丁世方、刘德胜、王定国、刘克先等。
1937年11月底,经谢觉哉的安排,蔡广涛回陕北汇报有关陈昌浩东返和在甘州营救红西路军失散和被俘人员的情况,经十几天艰苦奔波,蔡广涛腿部的枪伤复发,伤口流脓,不能走路,住在平凉西郊的一家小客店里,时值初冬雨雪,客店阴湿寒冷,又患伤寒,一病三个月之久,当时不敢暴露身份,敌人搜查甚紧,三天两头到客店盘查房客,蔡广涛睡在坑上,店主人告知他害伤寒,敌人害怕传染,都不敢到跟前去,时曰长了,离开“兰八办”时谢觉哉给的20元(银元)钱也用完了,病还没有好,但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1938年3月下旬,天气渐暖,准备起程回陕北,可是他的证件找不到了,当时怕被敌人搜着,藏在了火炕的炕洞里,不知是被炕火烧了还是丢了,也不敢给别人说,没有钱住客店了,拖着久病、虚弱的病体就在当地打短工糊口,后来就在当地郊区一家菜农家种菜,天不亮到市里面去担粪,回来就到地里除草,种了两年多菜。 1941年转到距平凉70里的安口窑开了一个饭馆度日。
1942年饭馆来了一位逃难的女人,在叙谈中,知道她是四川巴中人,是红西路军流落到此的,姓廖,名字不知道,蔡广涛收留了她,后来他们就结婚了。
蔡广涛是安徽人,老婆是四川人,都不会做北方的面食和烧北方菜,饭馆生意很难维持,不久饭馆倒闭了。当地乡邻居借了一盘石磨给他,用人工推磨,靠给别人加工面粉维持生活。后来买了一头毛驴推磨,效益高了不少。蔡广涛给人加工面粉,妻子给别人浆洗衣服勉强维持生活。后来孩子多了,养不活,蔡广涛就到煤窑背煤,生活过的有上顿没下顿,多亏当地住户帮助,才维持下来。
1948年平凉解放了,1949年当地政府给他家分了5亩山坡地,蔡广涛农闲时背煤,农忙时种地,山坡地贫瘠,干旱少雨,粮食产量极低,一年只种一季,还要交公粮,生活虽然能改善,但还是很紧张。
1950年,他妻子在生孩子时难产,当时当地的医疗条件极差,母子都没有保住。妻子去世了,蔡广涛没了帮手,养不活三个儿女,忍痛把大女儿送给了当地在安口窑的一家河南籍董成光当女儿,未送人前,女儿名叫蔡守英,送到董家后改名叫董月季,董金花。
1956年,当地实行公私合营,农村实行初级合作社,煤矿也实行了公营联营,蔡广涛不种地了,在煤矿当了煤矿工人,这个煤矿就是“平凉县土谷堆煤矿”。
1958年,蔡广涛因当年的枪伤经常复发,在煤矿背煤是重体力活,又因脸上的肿瘤溃烂,不能在煤矿工作了,就带着两个儿女回到了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四冲大队郎家老湾生产队,当时老家的“大-跃-进”大炼钢正是红火。
1959年,遇上三年困难时期,社员吃大食堂,粮食不够吃,食堂每餐都是照着人影的米汤,吃米糠、吃榆树皮,蔡广涛的病情加重,又加吃不饱,又没有钱治病,在1961年4月份去世,终年五十岁。
全国解放后,1951年蔡广涛曾给中央和徐向前写信,没有收到回信,1956年徐向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时,他又给中央和徐向前写过信,又没有收到回音。后来才知道是因为首长错把蔡广涛认作“曹广涛”,所以说不认识他。
以后因病(脸上的创口发生病变,半面脸都溃烂了,无法见人,又因大腿里的枪弹没有取出,经常发炎,行走不便),或由于历史的原因,蔡广涛终究未找到首长,回到家乡因贫、病而去世,青山埋忠骨,他的墓地在现在的桃岭乡赵院村平安组居民陈绍芬家附近。
蔡广涛共有三个子女,其子蔡守福生于1944年1月3日,出生于甘肃省平凉市安口镇,1954年在平凉土谷堆小学念小学;
1958年秋随蔡广涛和小女儿回安徽金寨老家,1958年- 1960年在金寨县三合乡郎家老湾小学念书(四冲小学),到五年级上半学期,因蔡广涛病故而失学在生产队劳动,于1975年1月只身来到新疆,1977年在新疆吉木萨尔县东风公社新丰生产队落了户,靠做木匠活为生,现一双儿女都大学毕业已经成家立业,生活美满;
其大女儿蔡守英从小给了河南人改名董金花;二女儿蔡守枝于1967年出嫁在桃岭乡高湾村,丈夫是一名教师叫秦朝元。
目前其三个子女生活都很稳定,兄弟姊妹之间都经常走动,也深深怀念其父母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卓绝贡献而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