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变脸易容术
子曰:“智者乐水”。“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奔腾豪壮。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水,可由滴滴雨水雪水而成涓涓细流,而成滔滔江河,而成茫茫海洋。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江海之所以能为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五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水,是位辨证哲人。“上善”的智慧当如“若水”之柔中有刚,刚柔一体。水,貌似柔,实则强;水虽柔,但可克刚。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载歌载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日臻完美成鹅卵石。柔软的水,加压能把巨岩击碎,能把成吨的钢材像揉面团般锻压。
佛曰:“善心如水”。水利万象万物,“善心”备焉。水凭渗透性强而滋润生物;水靠浮力大而可行舟船;水凭流动不息而改善环境,让地球充满生机;水可降温,水可去污;水可驱动机器,水可以发电生能……水的作用无数,水之善心无边。
…………
走出空间里的老宅,沿着门前的小溪下行三里许有一汪清澈的水潭,十几亩见方。甘光复脱掉衣衫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像鱼儿一样飞快的滑翔……水中他的脑袋上就像套了一顶透明的罩子,可以无忧无虑的顺畅呼吸……愈往深处下潜,感觉有压力的时候,周身出现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晕,不适感马上消除的无影无踪,深达四五米的水底鹅卵石水草清晰可见,大大小小的鱼儿围绕着他欢快的穿梭游动,仿佛小爷甘光复的身上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在吸引着它们。
温柔的水流抚摸他光滑的皮肤,细密的水滴渗入他的每一个毛孔,快速的进进出出置换他身体中的杂质和新陈代谢的产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好似无穷无尽的能量之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天地永存……
…………
老君洞道观位于重庆市南岸黄桷桠附近的老君山上,面对茫茫重庆城,遥看斜对朝天门三角洲。老君洞是重庆主城区最大最主要的宫观,也是重庆府的重要道观。数百年来,每逢初一、十五或清明、中元等传统节日,香客朝香,游人登高,香火一时胜极。道观内香烟氤氲缭绕,山路上行人络绎不绝。老君洞始建于汉朝三国时期,正式创建于隋末唐初,历时1300多年。有说法唐代原为佛教寺庙“广化寺”,同时也有记载为夏禹之妻涂山氏神庙,成化十六(1480)年重修,明万历甲戌(1574)冬月有过拓建。明末战乱后开始为道士管理。从此正式改为道教宫观,名“太极宫”(俗称“老君洞”),曾经早期为正一天师道场,后再次颓废,清代乾隆四年(1739)开始由全真道士住持并复兴,从而遂渐成为全真龙门派道场。
这一天,老君洞的闫道长接待了云归道长和他的两个得意弟子,简短的寒暄之后,道爷打发两个弟子去观赏风景,两个老家伙在厢房唇枪舌剑的斗法,最后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闫道长有一手全真道家的易容绝学‘变脸’。
变脸之于川剧,有如喷火之于秦腔,皆属招牌路数、看家绝技!
说起变脸,有必要先到川剧那里去溯一溯源头。
话说清乾隆、嘉庆年间,每至逢年过节之际,在四川乡镇村落码头处林立的庙堂都会搭起戏台以作庆典,久而久之,川剧就在街头巷尾之中渐成气候。清代“两湖填四川”,为蜀地的文化带来了诸多新元素,昆、高、胡、弹、灯,诸腔戏班汇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净、末、丑同亮相于茶馆的小戏台之上,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才改称“川剧”。
相较于川剧艺术本身的渊源和博大,变脸的技艺成形则还要归属于二十世纪。在这期间,变脸在戏班的对台戏中不断摸索、演变、精化,渐渐成为川剧的一大特色。川剧的悲剧极有特色,喜剧独树一帜,凡是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变脸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诞狰狞的面相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不可名状之律动,作为一种对人物内心非常独特的表现手法,无疑大大增加了川剧本身的表现力,每及名角表演变脸,就常常酿成爆棚之患。可见,老百姓对这种极端好看的耍活儿是打心眼地认可的。
闫道长的易容绝学脱胎于川剧的变脸。
江湖风清险恶,行走其中不得不或男扮女装,或少作老相。易容最常用的手段是戴面具,面具有铁制、木制等,一般丑陋无比。
易容术中人皮面具最为精致,据说能以假乱真。还有药物易容,需花费较多的时日。最为彻底的是手术易容,可以完全改变人的形貌,其水平甚至超过当代医学整容术。江湖上有名的大风堂堂主赵简与助手上官刃以手术互相交换形貌,连他的儿子赵无忌亦无法识别得出。
易者改变,容者容貌,所谓易容术便是改变人容貌的技术(艺术),它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可以创造很多奇迹,
易容术也可以称为“塑型化装”,这种化装不同于医学整形,因为它的改变是暂时的,而且也是可以还原的;不仅如此,这种化装和一般的“化妆”也不一样,“塑性化装”对化装师能力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因为它要求化装师必须是一个美术家,也必须是一个雕塑家。
所以,民国时期五湖四海名山大川的道教圣地,重建和维修的时候,三清祖师的塑像以闫道长的手笔最为传神庄重,深得唐代国画大师吴道子的精髓。他的道家人物、钟馗、观音菩萨画像极为传神,在当时一画难求,极其珍贵;以至于世人把他很少展示与人更为传奇的易容术和整容修复伤痕的绝学所遗忘。
于是,在云归道长的撮合下,小爷甘光复拜师闫道长,学习易容术,大熊便是最好的模特。
“少爷,你和道长摆弄我一回,就得给我整一个五岳饭馆的卤肘子,不然,我不陪你们玩。”
当了几次模特,大熊有些不耐烦了,气哼哼的说道。
“成交,再给你添半斤泸州老窖!”
能用猪肘子解决的事情再搭配点助兴的东西想来也最好不过了,说都知道酒肉是朋友,小爷甘光复也不能免俗。
…………
小爷甘光复上手很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把闫道长的手艺学了个七七八八,关键是不仅仅拿大熊练手,而且在空间里让丫头整来了不少人体模型练习,还搞来现代易容的教学视频和材料,勤奋钻研,因为用的是空间里的功德点,不占用现实中的时间,自然就更上层楼了。
现代易容术,也就是“塑型化装”大致需要以下的步骤:
步骤一:倒出一个阴模
首先要倒出一个石膏模型,如果是全身的就需要倒一个全身模型,如果是某一部位,就要倒这个部位的模型。倒模之前,被“易容”者要先在脸上涂上一层油,使脸部皮肤更光滑一些,头要用保鲜膜包起来,以防倒模用的石膏粘住头发。此外,将石膏涂在面部之前,必须将眉毛、眼睛等重点部位涂上凡士林油,以防揭开时把面部毛发连根拔掉。往脸上涂抹石膏时,演员一定要闭上眼睛,而鼻子要通过两根塑料管与外界相连,以防石膏堵住鼻孔。由于上石膏后,人将无法说话,所以一定要在他面前放上纸、笔,遇到紧急情况,这是唯一有效的表达方式。这个时间大概得持续一个小时左右,所以一般人在做倒模前需要闭眼、放松面部表情练习,直到能适应。对于化装师而言,还需用手托住他的头,因为石膏很沉,颈椎的负担会明显加重。石膏加上去之后,凝固变硬后,再把它小心摘掉。石膏模型大概有三四厘米厚,从里边看,鼻子、嘴是凹进去了,称为阴模。
步骤二:在阴模上翻出人脸石膏像
只有阴模是不行的,还需要在阴模上翻出人脸的真实石膏像。具体是先在阴模里边刷肥皂水,把内部清洗干净,然后,往模里倒入石膏,等凝固后,把阴模拿开,这样就可以翻出一个与人的脸型完全一样的石膏像。
步骤三:用塑性泥修正石膏
这个时候,可以用油泥在石膏像上做一定的修改,以使得更加逼真。
步骤四:最终模型
这次不是往第二张石膏面具里面灌石膏,而是在面具外围加注石膏。打个比方,把脸浸在水中,模型就是水的这一部分。上石膏前,需要紧贴面具先做一道围墙,围墙的高度必须高过面具的鼻尖,随后在围墙内灌入石膏。大约一星期后,石膏干透,轻轻敲碎石膏面具,最后的模型便出炉了。
步骤五:吹塑做出面具
接下来,将一种名为“硅原胶”的白色牛奶状液体与粉底和调均匀,涂在模型内侧。待干透后,用镊子揭起来,便做成了最后往脸上贴的面具,也就是所谓的“人皮面具”的雏形。
步骤六:抛光、上色进一步加工
用液体抛光器仔细打磨,并上色,粘上眉毛、胡须等,最终形成高仿真的“人皮面具”。严格说来,要制造一个高仿真的“人皮面具”,从最初的倒模开始到制作完成,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10几天甚至数月时间。面具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是局部。
也有一些简易的“易容术”,结合化妆,也能达到神奇的效果,闫道长的易容术就在此列,不过他增添了‘缩骨功’之类的中国功夫的元素,还有增高鞋等道具,做到极致罢了。
小爷甘光复对闫道长说,自己从美利坚搞到了先进的易容材料和使用说明,及时把现代的‘硅原胶’推荐给了闫道长。
触类旁通,闫道长对这种新材料十分的感兴趣,于是包括大熊在内的无数老君洞的小道童糟了八辈子大霉,天天被两个艺术狂人摆弄的不要不要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大熊同志提出了严正警告和强烈抗议——
“格老子的,破烦死人啦,我不干了!”
“大熊,咱哥俩有话好说,你不能撂挑子不干呀!”
“除非……”
大熊哼哼唧唧,欲言又止。
“除非什么?”
“每天再加一个肘子!”
“好吧,你个大吃货!”
小爷甘光复有些羡慕的看着大熊,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事情都特么这么简单就好了,一根猪肘子搞不定的的事情,那就来两根,吃货的世界你永远也搞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