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落榜重生
23501300000036

第36章 治与不治

好不容易过了三天,他焦急地打通了张三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张三老婆,他问道:“三婶,请问我爹的病情如何了?”张三老婆道:“是陈好吧,你爹现在回来了,在县里的医院里检查了一下,大问题没有,但过度劳累,导致肌肉损伤,以后可能干不了重活了。”陈好道:“干不了重活,是什么意思?”张三老婆道:“也就是不能干田里的活计了,只能在家走动走动,干些不费力的事,泥水匠是决计也不能再做的了。”陈好道:“行走还方便吧。”张三老婆道:“现在还不好说”正在说话时,张三在旁骂道:“你这婆娘,在乱说什么?”说着抢过话筒,对陈好道:“陈好,你别听你三婶的啊,她没有去医院,不知道情况,你爹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陈好想再问清楚一点,张三就推说不太清楚,说要再过几天确诊以后才知道。

陈好也并不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通过张三的描述,他知道,父亲的病,并不像张三说的那么轻松。现在的医院,并不像以前的医院,一切替患者着想,而是以营利为目的。小时候去医院,都是几元钱的事,医生在开药方时,也是几经思量,如何既能治到点子上,又能少花钱。对于有些贵的药,医生都是经过患者同意以后,方可开单。现在的医生,狠不得将患者,从里到外,狠狠再剐几刀,身上没有钱的,也得从肠子上剐下几两油来!有些药,根本就没有一点用,但医生一提笔,就是刷刷的一大堆。情景正如奇志与大兵小品中的<<看病>>一样。

更为气人的是,有些医院,动不动就给病人下病危通知书,说这个病医院治不了,要动手术,而且手术的风险极大,成功率不到30%,问病人家属要不要治。如果不治,则如何如何,说到底就是你们赶紧回去给病人准备后事。把病人家属说得一愣一愣的。治吧,又是好几万,而且成功率极低,不治吧,难不成看着病人一步一步地死去?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三种选择,一是治吧,死马当作活马医;二是干脆不治了,让病人好好地过好余下的日子吧,当然了,还有第三种选择,就是转院。

转院也是不那么好转的,各个医院之间,互相不相信对方的诊断,他们善于推翻前一家医院的诊断,从头开始,于是,什么检查,什么化验等等的,从头来过,病人家属又得花费一大笔钱,而且病情也会越来越严重。这些,病人家属都不敢和医生诉说,医生一句话,就可以把家属们都钉在墙上,动弹不得:“我这是对你家人的负责!难不成你们要我随随便便治一下,就算了?要是这样,你们还不如不来治了!”医生说的是实话,但家属们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这些都是钱啊!如果是几百元上千元,也就咬咬牙过了算了,但动则几万元甚至十几几十万元,对于一个贫穷的家村家庭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许多人忙忙碌碌一年多,还不够一次吊针钱!在医院里,钱不再是钱,而是纸。

陈好还在网上看到,有一对夫妇,生下小孩不到一个月,发现小家伙拉屎拉不出来,全堵在肚子里,将肚皮胀得鼓鼓的,小两口急得不得了,急忙去S市一家大医院去检查,花费了几千元以后,检查出来的结果,是必须动手术,而且不止一次,必须三次,每次手术都必须十万元以上。而且医生还不敢保证,手术是否可以成功。妈妈急得不得了,小两口都是农村人,在外打工,不要说三十万,就是三千元都是借来的。幸亏爸爸有些理智,也有一点点的医学知识,他不信这个结果,于是,跑到一个小诊所里面,找一个老郎中看看。结果出来了,老郎中只是开了八角钱的蜡,要他们涂在小家伙的**上,奇迹发生了,小家伙几天来积累的“营养”物质,统统井喷了出来。小两口又是高兴,又是觉得冤,如是乎,通过律师,将S市那一家大型医院告上法庭。这是网上盛传的事情,陈好也经常上网,当然也知道。

庸医误人啊!医生吃人啊!父亲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就是将骨头都算上,够不够他们吞下去啊!陈好好想哭。

宿舍的人,看出陈好的异常,于是纷纷询问,陈好也只好将事情和他们说了,这些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有一定见识,在理论上,一个个都可以说上一箩筐。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些舍友们,果然不凡,给了陈好不少的意见,有的主张治,有的主张不治,把陈好本来有一点主见的心,说得翻江倒海,更加摸不到头脑。这些同学们,一个个理由充足的很。主张治的,说现在医学这么发达,癌病,艾滋病等什么的都可以治,你爸只不过是劳累过度了,算什么,手到病除!庸医毕意只是少数!你怎不会因为饭里偶尔有粒砂子,便不再吃饭吧。而主张不治的理由更充足,两点,一是什么病,说穿了就是心病。只要自己保养好,对自己充满信心,就是最好的治疗。其实,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以前不是经常听说, XX被医生判了死刑,结果通过自愈,康复了吗?第二点,就是现在误诊的事,太多了,很多医生的工资,都和医院的盈利直接挂钩,你本来一个很小很小的毛病,可能只有几十元钱就可以治好的,但硬是给医生,干出来几千上万元的治疗费用!你爸其实就是累了,上了年纪的人,累了不像年轻人,睡一觉就会好的。

在网上,他将这个情况,向他之前的好友,如张扬,晓清,海涛清他们说了,他们的意见,也极不统一。总的说来,大家都相信医术,但不相信医德!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是不存在公德的,只有自己的利益得失。

陈好还在为此事犹豫中,百里清来到了他家里。原来百里清从那家工厂离职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好意思再回工地,于是,干脆回家来,好好调整一番,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有些时候,人们盯住的,是远处的,目前的一点点利益,而将身边的,长远的,源源不断的利益给忽略了。在有些人的眼里,别人那里的风景,永远都比自己身边的风景好看。正如GL的人们,不一定认为GL的山水真的甲天下,而是湘西的山水甲天下一样。

百里清一回到家,就听说陈好的父亲病了。陈父百里清虽然没有见过,但在Z市的工地上,也听别人说过,是一个好师傅,之所以出名,还并不只是他的手术高超,为人老实能干,而是他有一个BB大学大学的大儿子,还有一个省重点高中的小儿子,要是放在古代,可能是举人老爷和秀才老爷的老子了,地位当然不一样,名声也就远了。

百里清经过打听,来到了陈好家,陈好家比百里清家还是要强一点,陈父是前天回来的,结果正如陈好他们分析的一样,是长期劳累导致肌肉痿缩,不但需要保养,而且还须动手术,费用在五万左右,而且医院只有30%的把握。如果有一个万一,则可能是半身不遂,下半生只能在床上躺着了。即使是保养,也只是暂时性的,乐观地估计,一年半以后,肌肉就会痿缩,结果与手术失败一样。如果是一家医院出的结果,乡亲们可能还不相信,他们送陈父去了好几家医院,有县里的,省里的,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的,一大堆化验与检验下来,结果也都是大同小异。看来,事实也就是如此了。

于是,一个问题产生了,手术治不治?花五万以上的代价,换取30%的把握,赌注有点大;不治吧,一点希望也没有,此路更是行不通。陈好家也穷得只剩下一个空房子了,如果不是乡亲们和亲戚共同接济,陈好上大学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此次检查及化验的近两万元,都是乡亲们七凑八凑凑起来的。依陈父的意思:“我家的事,太麻烦乡亲们了,这次我就不麻烦了,我已没有了劳动能力,活下来,也只会给大家添麻烦,大家就不要费心了,让我自生自灭吧。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时候,我就自行去吧。”乡亲们当然不同意。他们替陈父作了了个决定,就是一个字:治!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产生了,这个问题很实在,也很尖锐,治疗的钱,怎么来?为了这个家,乡亲们也付出太多了,有些人家,为了支持陈好家,也付出了所有的努力。五万元,如果放在城里家底厚实的人家,可能问题并不大。但放在贫困农村,一年的收入,千把元一户的人家,就是一付沉重的担子。大半的人家,还是欠账户。一家有两三个上学的,还是算少的,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家里还有几个书包,或者一个药罐子,这个家,就不用多看了,一定是穷的。

因为穷怕了,所以,有些姿色或者有些才华的姑娘,在选择婆家的时候,除了看对方小伙子本身的才能,相貌等以外,还特别注重男方的家底,以至于后来,形成了一种潜规则:一是男方必须有楼房,至少两层楼;二是男方父母必须健在,而且健康;第三嘛,小两口结婚后,不可以欠账,结婚所花费的全部由父母承担;第四条,则没有明确化,但也有要求,即要求交通方便。前三条是硬件,第四条则是加分的砝码。乡亲们都没有几个达到了以上所述的条件,很多人家,小伙子二十好几了,长得一表人材,但都没人问津。那些做父母的,一年到头来,只有两个字,一是做,拼命的做;二是省,一分钱都瓣作两次用。

陈父知道这一情况,他不敢再对乡亲们有所祈求,为了陈好,乡亲们付出的实在太多了,几乎每一家都有出钱出力,少则几十百把,多则几百上千,乡亲们都把希望衬托在陈好身上,知识份子嘛,随便出个主意,都比辛苦半辈子强,这是张三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