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见房间里没什么异常,便收起了工兵铲,开口对我道,“这应该是他们的起居室,说不定就是那些士兵的营房。”
我点了点头,随手拿起一只掉瓷的杯子,上面沾了一些灰尘,桌子轻轻一碰,就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
那些钢制的床架也经不住时间的侵蚀,掉漆的掉漆,锈蚀的锈蚀,这里虽然地处沙漠,气候比较干燥,但山体内部有通联外面的排风管道,一到晚上,还是有少许的湿气进来,这些物件倒也保存的还算完好。
让我略感诧异的是,这里住有八个人,房间里边竟然没有一套换洗的衣物、鞋袜,就连一般的生活用品都没有预备,这个房间似乎只是他们睡觉时才会用到的一个场所。
我惊异的功夫,渔夫已经招呼其他人进入了房间,六个人往里边一站,顿时显得有些局促。
钱二爷见到这些东西,情绪有些激动,脸上满是回忆的感伤,叹了口气对我们道,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像这样的配置在当时已经算是特殊照顾了。我们那时候的兵,能分到一床干净的被子,那就是高待遇,更别说有这么一处稳定的居所。”
我只是在影视剧中看到过那个年代的物质环境,缺乏对客观事实的认知体会,谁能料到这么艰苦、幽闭的环境竟能得到钱二爷如此高的评价,便忍不住问他,
“您给我们讲讲具体怎么个物资匮乏,这些人难道一年四季只穿一套衣服?
这里收拾的非常整洁,不像是匆忙撤出的样子,那个年代难道还和现在一样,讲什么‘豆腐块’内务?”
钱二爷摇了摇头,扫了一眼房内的设施,皱紧了眉头对我道,“我们常年在靠近沙漠的地方驻扎,由于沙暴频袭,因而没有固定的营房,有时候也学当地人住地窝子,那是一种半截在地面,半截在地下的原始住宿建筑。
在平地上挖一个深约一米的方坑,沿坑边栽上木桩,再用土坯砌成墙,开出门窗;屋顶用木条搭建并铺上杂草,最后抹上泥巴,这就算是一个营房了。
住在里边冬冷夏热,白天热,晚上冷,一遇上遮天蔽日的沙暴,几乎睁不开眼,地窝子里头漏的跟沙漏一样。
那时候正逢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粮食、棉花大幅减产,物资实行配给,部队编制庞大,物资更是紧缺,就算有换洗的衣裳,也懒得去换;
一来没有金子般的水可以清洗,二来就算换上了,不消片刻就跟没洗一样,有的兵半年不洗一次澡也是常事,用不着更换军装。
这处工事基本一年四季都保持在25度左右的常温状态,服装上面也是能省就省,毕竟国家财力有限,不动声色的搞出这么一处绝密工事,足够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了。你说的内务整理,并不完全是形象工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这些兵的军事素养,驻扎在这里的应该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
陈可心对钱二爷无关痛痒的讲述没有多大兴趣,四下打量了一番,视线集中在了警报灯和旁侧的防毒面具上,凝视了半响像是发现了什么,随后突然对众人道,
“这个房间应该是一个八人的标准间,按照配置,也应该是八个防毒面罩,其他五个去了哪里?
咱们去别的房间看看!”
我方才进来的时候也觉得奇怪,但钱二爷说到那个年代物资紧缺,对此事也没太上心,陈可心这么一说,立马让我有所警觉。
就算是物资匮乏,在服装上精打细算也勉强说的过去,但事关生命安全的设备,可不是说省就能省的。
渔夫将那三个防毒面罩取了下来,检查了一下封闭程度,一看勉强可用,便递给陈可心道,“你们三个先备着,这里配备防毒面具自有它的用处,说不定只有五个兵活了下来,咱们小心无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