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春秋
22673100000071

第71章 71、家天下的理论准备

伯益之所以太菜,这还是跟尧舜禹脱不了关系。因为一个社会一旦对道德过于重视,必然造成一种道德挂帅的惯性,这让统治者遇到事情总要先用道德来衡量,甚至随着社会的发展,稀奇古怪的道德也层出不穷,远远超过了民众的承受力。当民众距离道德越来越远,道德也就失去了合法性,厌恶道德的风气就会逐渐膨胀,直至道德被完全边缘化。而在这种情况下,伯益再出来提倡道德,又没有什么新东西在里面,只会落得败得很惨的结局。

尤其在大禹治水之后,平原地区的人们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这个新的利益共同体有新的利益、新的体验、新的话语、新的道德,继续恪守从前的道德,已经不能得到这些新的利益共同体的支持。而这部分力量,也是最为强大的力量。毕竟这是一个庞大的移民过程,一大半的民众都参与了进来,而且这些民众都是富有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的。留在故地的道德坚守者更希望无为而治。伯益最终只能发动东夷族这个老牌道德民族中的保守力量为自己摇旗呐喊。但东夷族本身也是受到大禹恩惠更多,平原地区的东夷族更是跟夏启联系最为紧密。当伯益开始反攻倒算的时候,夏启能够就近纠集强大的兵力,迅速击败伯益,稳固地掌控了国家。

东夷族失败之后,其他保守势力根据力量对比的变化,也不再出来支持伯益了,夏启也就此正式上位。但这个过程中间,夏启依然没有完成家天下这个高难的作业。因为从制度上来说,夏启并没有违背禅让制,只是另外一种意义上对禅让制的维护。

在夏启跟伯益的战争中,理亏的并不是夏启,而是伯益。诸侯朝夏启不朝伯益,根据禅让制,伯益本就已经失败,然后伯益再挑起战争,从道义上来说,就是叛乱了。夏启镇压叛乱,从当时的道义来说,是完全合法的。

由于夏启跟他老爹大禹一样,深刻地认识到道德的作用,而且能够超然于道德之外,知道什么样的道德更能够深入人心,所以早在大禹还在世的时候,夏启在道德上的名声已经超过了伯益。诸侯都认为夏启更能够让这个国家有前途,理所当然要选择夏启。

所以到此时此刻,尽管家天下完成了一半,但在诸侯的眼中,天下还是原来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根本就不是夏启一家的。如果事情就此完结,那么夏启之后,国家还是按照原来的制度运转,不会有什么改变。

但在对于权力的追逐上,夏启比大禹有着更加迫切的需要。同样是认识到一旦权力旁落,子孙就会受人宰割,大禹希望自己的子孙个个有能力然后依靠能力上台,但夏启显然比大禹更加现实,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普天之下,有能力者比比皆是。而且黄帝的后裔就有一大堆,随时有人出来挑战,还是得灰溜溜地将权力交出去。唯一将权力永远控制在自己家里的办法,就是开创一种制度,君主之位只能由自己家里的人继承。

为此,夏启只有首先网罗一批知识分子出去游说。游说的主要内容应该有如下几点:第一,如果制度不进行改革,就会再次发生伯益叛乱这样的事情。君主之位必须提前确定。老君主死后君主必须立刻上位。第二,老君主死前,争夺君主之位的事情也在经常发生,这些宫廷斗争不但血腥,而且是一种对道德的损害。所以如果能够确定一种制度,某某人一生下来就必然成为君主,那就没有这么多血腥了。道德可以后天养成,只要有安逸的环境。在混乱的争夺中,即使原来有道德的人,也会因为杀戮而改变。第三,这个制度也可以推广到部落中,某某人一生下来就拥有继承首领的权力,其他人不得争夺。第四,为此,需要给其他贵族以补偿,所有的下一代贵族都从出生那刻开始就成为继承人,其他人不得争夺。第五,小的贵族可以被高过自己两级以上的贵族向上提拔,拥有更高的地位。平民也可以因为自己的功勋而成为贵族。

前面我们说过,大禹之世,贵族权力已经大大膨胀。最终大禹不得不采取血腥手段,才能暂时抑制贵族的欲望,保护尧舜传下的道德。而随着大禹去世,贵族上位的最后一个绊脚石已经没有了。在夏启的游说之下,贵族们发现,新的制度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地位确定下来,每个人都可以子子孙孙不再担心大权旁落。就是每个平民,也认为自己拥有的机会更多了。毕竟只要稳扎稳打,每个平民都会有机会从成为最小的贵族开始,逐渐攀上高峰。而在从前,所有人都一样,一旦下台,基本上什么也不是。

一种新的道德在悄然形成,这种道德以可以操作的利益作为诱饵,引诱着普天下所有被欲望所牵引的民众,义无反顾地离弃了黄帝列朝的道德,彻底将原始道德中有能者居之这个上位原则踩在脚下。利益不再需要道德的平衡,而只需要道德的承认。自私有制产生以来,道德与利益的战争即将面临第一次全面亏输。

平原地区的贵族和百姓先后向夏启表态,愿意支持夏启的改革制度。当然,夏启在改革制度之前,也没有忘记此前黄帝列朝君主普遍喜欢采用的“天地鬼神”的哲学观。经过御用知识分子的渲染,这种制度成为上合天道,下安黎民的“伟大制度”。

到这时候为止,夏启完成了家天下的民意积累和理论准备,家天下已经大势所趋。也就是说,夏启在家天下的道路上,已经走完三分之二的路程了。

但夏启还面临着最后一个障碍,那就是传统势力。并不是所有的部落都认同御用知识分子的宣传,很多部落对夏启的宣传嗤之以鼻。因为在他们看来,有能者居之是不能被改变的,否则国家将被无能者带领,逐渐落入衰亡之中。尤其这种私相授受的传位制度,从中体现不出任何道德的竞争,这只能让国家随着继承人的道德水平而跌宕起伏。

大是大非面前,很多部落都没有沉默。但唯有一个部落例外。这个部落就是有扈氏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