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清廷大军围攻天津洋鬼子的时候,曾国藩推荐左宗堂率5000湘军精锐,飞驰到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
1860年2月(农历正月),长江中下游仍是北风徐徐,太平军忠王李秀成谋解天京之围,率大军从皖南进入浙江,突破杭州外城。
往杭州城的几条大道上,尽是太平军,黄军服红头巾,铺天盖地,旗帜招展,好大的声势,这是忠王李秀成率兵从芜湖出发,虚张声势,奔袭杭州,太平军突破杭州外城,直逼内城。
密报纷纷报到了北京城,咸丰皇帝急令钦差大臣、江宁将军和春派兵救援,和春急忙派总兵张玉良,从江南大营抽调一万三千多人,由张玉良率领驰援杭州。
农历三月(5月初),太平军与清军正在天京、杭州一带大军云集角力之时,天京来了一个英雄人物——洪仁玕,洪仁玕是最早拜上帝会三人(洪秀全、冯云山、洪仁玕)之一,饱读经国治学,广东起义失败后,逃离广东,流留香港、海外,此时回到太平天国都城——南京,太平天国诸多将领并不认识这个儒雅的中年人。
正在缺人手的时候,洪仁玕回来了!
洪秀全宛若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高兴得手舞足蹈,两个人谈了一个通宵,从广西、广东起义谈到南京建国,从拜上帝会三人起,谈到现在拥有百万正规军,从天京谈到全国,从均田地谈到建立一个富强独立国家,天亮了,两个伸了伸腰,两个人携手并肩到餐房用餐。
当天,洪仁玕被天王洪秀全封为“精忠军师”、“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洪仁玕仍是杰出人物,立即作《资政新篇》,提出一套统筹全局的革新方案:
禁朋党,设新闻官;
发展交通运输业,修筑道路,制造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办企业,奖励技术发明;创立银行和发行纸币;
文化思想、社会风俗方面,主张关闭寺庙道观,反对传统迷信,提倡崇信上帝教;
办医院、学堂,革除溺婴、吸食鸦片、妇女缠足等陋习,禁止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
外交方面,提议与各国通商,允许外国人来中国传授科学技术,但不准其干涉内政。
这个方案的基本精神是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洪秀全审批,下旨批准刊刻颁布。由于时局如此,客观条件限制,没有也不可能付诸实施。
洪仁玕又参与策划和组织东征和西征。
此时太平天国,以干王洪仁玕为精忠军师,总理军政。以赞王蒙德恩(1861年5月病死,所有职务由长子幼赞王蒙时雍接任)任中军主将正掌率,协助干王洪仁玕总理军政;陈玉成为前军主将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后军主将副掌率;杨辅清(接韦俊任)为右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
大道上铁蹄声声,旗帜招展。
闻报清军果然中计,分兵急忙赶赴杭州,陈玉成率太平军向天京火速进军。
一万三千多名清军已经到了杭州行程大半途,绕了个弯的李秀成所率太平军大军,火速回师,直趋江南大营。
后军主将、忠王李秀成,前军主将、英王陈玉成,左军主将、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捻军首领总黄旗旗主张宗禹、总白旗旗主龚得树等,各率大军火速回援,夹击清军江南大营。
捻军总首领黄旗旗主张宗禹、白旗总旗旗主龚树得等两支大军,他们是接到李秀成、陈玉成的传信,火速赶来。
长江两岸,以喊马叫,铁蹄声声。
太平军、捻军,战将如云,上将以上共有127人:
元帅级7人:
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蒙得恩、赖文光、罗大纲;
大将军级19人:
谭绍光、陈得才、汪海洋、陈坤书、粱成富、刘官芳、黄文金、赖文鸿、古隆贤、蓝成春、邱远才、杨雄清、蓝大顺、张乐行(捻军)、任化邦(捻军)、张宗禹(捻军)、龚德树(捻军)、陈炳文、洪春元;
上将军级101人:
陈得胜、陈时永、徐广琛、朱一波、郜云官、陈潘武、方成宗、张学明、胡万胜(胡以晃的儿子)、蒙时雍(蒙得恩的儿子)、李春发、莫仕睽、黄呈忠、范汝增、杨柳谷、吉志元、项大英、陶金曾、陈金刚、吴汝孝、陈得风、朱兆英、周文康、陆顺德、陈仕荣、胡鼎文、唐正财、钱桂仁、伍贵文、陈得德、汪安钧、康容海、邓光明、蔡元隆、谭体元、林大居、秦日南、林得英、黄章桂、黄崇发、陈观意、魏超成、练业绅、钟万信、廖发寿、刘得功、李远继、谭应芝、刘裕鸠、黄文英、陈荣、黄子隆、刘肇钧、杨张安、黄子澄、李恺顺、汪有维、黄金爱、黄隆芸、李明成、方海宗、朱兴隆、袁得厚、陈志书、凌国钧、周林保、赖桂芳、周春、王文发、吉庆元、冯真林、蓝仁得、谭星、李瑞生、吴玉堂、谭富、谭标(谭富的儿子)、赖阿养、秦日富、苗沛霖(后叛变)、蓝二顺、汪麻子、陈聚成、粱凤超、黄绍忠、黄明厚、徐朗、林彩新、金友顺、傅振纲、李万才、刘得义、邱国文、萧雅泗、黄宗保、洪桂芳、李清青、朱义得、牛宏升(捻军)、李蕴泰(捻军)。
1860年闰三月,以23岁前军主将陈玉成为首的十万太平军,云集在江南大营四周。
陈玉成挥枪跃马,一马当先直击善桥清军营垒,善桥清军营垒被陈玉成攻破,此时,李秀成也回师到了指定位置,陈玉成乘胜与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张宗禹、龚得树等各军配合,分头进击。
清军江南大营统帅和春与张国梁(大头羊)率溃军退守退守镇江,太平军李秀成部众穷追不舍,和春与张国梁再退丹阳。
太平军大破清军江南大营,连破清军营垒50多座,数万清兵溃散,“营内存银十多万两,军火局内所有枪炮、火药、铅子等项不计其数,都成了太平军的战利品。
5月11日,金碧辉煌的天王府,到处张灯结彩,异常热闹。
太平军破了江南大营,打了胜仗,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等在天京庆贺解围作战的胜利,并商议下一步进兵之策。
陈玉成主张救援安徽,以固门前;
李世贤主张南取闽浙,先击敌弱;
洪仁玕和李秀成则主张先取长江下游,取得经济区域,提到经济资源。
洪仁玕和李秀成认为:“为今之计,自天京而论,西距川、陕,北距长城,南距云、贵、两粤,俱有五六千里之遥。惟东距苏、杭、上海,不及千里之远。厚薄之势既殊,而乘胜下取,其功易成。一俟下路既得,即取百万买置火轮二十个,沿长江上取。另发兵一支,由南进江西,发兵一支,由北进蕲、黄,合取湖北。则长江两岸俱为我有,则根本可久大矣。”
洪秀全采纳了洪仁玕、李秀成关于先取苏常、后攻天京上游的主张,命令:
李秀成率军东征苏常,并限期一个月完成任务。李秀成会同李世贤、杨辅清、黄文金等联合东进;
陈玉成率部渡江往攻扬州,以牵制江北清军,使其不得南渡救援苏常;
刘官芳等则率部折回皖南,屏障天京西侧。
刘官芳,广西武宣人,最早是广西天地会首领之一,武功了得,在1852年率部加入太平军,与赖文鸿(赖文光哥哥)、“奉王”古隆贤为太平天国“皖南三支撑”,三人共同著名战功:祁门之围,金坛之守。1855年起,随韦俊三守武昌,战功封赠“襄王”。
5月15日,李秀成率太平军主力数万人,从天京东下,征苏、常,当天占领句容,19日大败清军于丹阳城外,并攻占该城。清军死伤万余人,湖北提督(从一品)王浚、总兵(正二品)熊天喜等被击毙,和春等逃往常州,张国梁在丹阳南门外落水溺死,张国梁出丹阳城南门外寻找冯子材援兵时,被败兵挤入河中,马鞍缠住了脚,一代水贼溺死,太平军占丹阳城,和春转至常州,太平军攻克丹阳后,继续追歼溃敌。5月22日,开始逼攻常州。当时,由浙江折回的总兵张玉良驻扎常州城外,所部不满万人。由于两江总督何桂清未战先逃,清军“胆气愈寒”,只顾劫掠,毫无斗志。和春中弹负伤,逃往无锡,初六日(5月26日),和春在浒墅关(在今江苏吴县)自缢。太平军连克丹阳、无锡,太湖沿岸俱被攻陷,军威大振。
5月30日,太平军占领无锡,张玉良等败退苏州。6月2日,太平军进抵苏州城下,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内应和群众的配合下,太平军轻取苏州城,杀江苏巡抚徐有壬、署按察使朱钧等多人,收降清军五六万,并缴获大批洋枪洋炮。
太平军执行先东进、后西上的方针。
在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等部进攻常州的同时,陈玉成督军进逼扬州,因作战失利,旋即挥师西向,于6月2日再攻安徽全椒,中旬又撤围南返天京。
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等部东征太平军占领苏州后,即向周围扩大战果:李秀成分兵一部继续东进,于6月间连占昆山、太仓、嘉定、青浦,7月1日攻克松江;李世贤部于6月13日攻克吴江后,继续南进,于15日攻占浙江嘉兴,准备进军杭州;杨辅清部也于6月中旬一度占领浙江长兴,后经江苏宜兴西入皖南。
太平军东征,自5月15日从天京出发,在一个半月内,即占领了长江三角洲除上海等以外的大部地区,江南清军几乎全部瓦解,取得了开辟苏常根据地的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将这个经济上最富庶的地区置为苏福省,建立了地方政权,鼓励发展生产和贸易,使之成为后来数年间源源供给天京财粮的重要基地。
太平军东征军一直打到上海近郊,聚集在上海的官僚、地主、买办们,非常惊恐。他们花钱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抗拒李秀成太平军。
李秀成决定乘胜进攻夺取上海。
李秀成说:“今有挑选勇将千余,勇兵数万,势如山岭之坚”,攻取上海,“犹如囊中取物。”
上海,不仅有军事问题,而且有外交问题,不仅有中国人,更有多国的外国人的权益,情况十分复杂。
上海,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虎门条约》又规定,英国可在上海设“居留地”,即所谓“租界”。其后,美、法租界亦相继设立。租界自设“工部局”,不受中国当局治理,俨然成了“国中之国”。至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已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埠。因此,外国侵略者必然竭力将它控制在自己手中。
当太平军进军苏常,兵锋渐渐逼近上海时,英法侵略者即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亟谋对策。当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尚未结束,过往上海的英法侵略军甚多,英法公使有恃无恐,便于5月下旬,居然以维护商业为名,宣布“保卫”上海。
与此同时,以道员吴煦和上海巨商杨坊为首的一批买办官僚,一方面向英法积极求救,一方面雇用美国流氓华尔出面组织“洋枪队”,公然与太平军为敌。华尔原本是一艘商船上的大副,早年受过基础军事训练,曾经效力于法国外籍军团,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因此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和才能。6月初,华尔在上海募得外籍水手、流氓200多人,经过短时间的训练,便在7月初进袭刚被太平军陆顺德部攻占的松江。华尔本想利用黎明进行偷袭,但洋枪队均系无赖之徒,纪律不够严明,抵达城外仍酗酒喧哗,走漏了风声。太平军严阵以待,当敌人接近城墙时,伏兵骤起,奋力攻击。洋枪队大败,华尔不甘心,率洋枪队再战青浦,洋枪队再败,华尔受了重伤,只得率残部狼狈逃回上海。
华尔见西洋盲流人员组成的洋枪队,战斗力明显不行,华尔于是全部遣散西洋盲流,改募中国人为士兵,由外国人为军官,并扩充队伍到1000多人。被清官员称为奇人的李恒嵩,就是在此时加入到了“洋枪队”。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李恒嵩日益显现出天生的军事才华及指挥才能,深受器重。李恒嵩1830年生,长像魁梧,潜心习文练武,考中监生,清军攻打上海小刀会时,李恒嵩第一个登上城门,事后封赏五品军官。
6月下旬,李秀成致书英国驻华公使,说明太平军进取上海之必要,阐明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表示愿与各国友好往来,并邀请他来苏州面商。其后,洪仁玕也致书英、法、美各国驻上海领事,告以他将于苏州与各国公使会晤。但英法侵略者决心以武力阻挠太平军接近上海,因此,其驻华公使对李秀成、洪仁玕发出的照会,不予拆阅,拒不答复。
7月16日,洋枪队在7000名清军的配合下,依仗洋枪洋炮,耀武扬威,攻陷了太平军的松江。8月2日,华尔又率洋枪队300人,携大炮2门、小炮数门,进犯青浦,并有清军万人,由三品参将李恒嵩率领在后接应。此时,李秀成已率精兵自苏州来援,守军斗志倍增。因此,洋枪队虽然在炮火掩护下一度登上南城,终因众寡悬殊而败退,共计死伤100人,达到三分之一,华尔也5处受伤,全部火炮及炮船均被太平军缴获。受伤严重的华尔,裹伤逃回沪,补充兵员和军械后,又回到松江。8月9日,洋枪队和清军再犯青浦,太平军兵分两路,冲出城外进行包抄,迫使其丢下枪炮,逃往松江。李秀成督军追击,于8月12日夺回松江。
打了胜仗的李秀成,对英法侵略者如此无理干涉中国内政,十分不满,决定乘战胜洋枪队之余威,夺取近在咫尺的上海。
此时的上海,人口有30多万,驻有清军1万多人,英法军2000人左右。
8月16日,太平军由青浦、松江两路并进,前锋于17日进抵上海西南的七宝、虹桥一带。
18日,李秀成再次致书上海各国公使,声明太平军到上海后,不扰外人,并请悬挂黄旗,以便识别。随后,李秀成仅只率随从3000人亲抵徐家汇,准备去“接收”上海。
李秀成如此轻敌。
当天,风雨大作,太平军随即占据附近之罗家湾。太平军将领蔡元隆、郜永宽(亦名云官)两部进至上海城外之九里桥,大败清军。于是,李秀成督军直逼上海县城西、南两门。正准备入城之际,突遭英法军的猛烈射击。太平军未予还击,只是摇手示意,请勿放枪,要求通话;但侵略者不予理睬,继续射击。
太平军前进受阻,伤亡数百人,只得后撤。
19日,太平军再次抵近上海县城,又遭英军射击,太平军依旧未予还击。
20日,后续太平军三万人进至上海城郊,李秀成督军由西门外转向英租界,于跑马场附近又遭英军袭击。同时,停泊在苏州河中的两艘英舰也发炮轰击。
李秀成犹豫不决,率太平军后撤徐家汇。
太平军多次进攻受阻,原在清军中准备起义作为内应的两广兵勇,事前即被清庭江苏巡抚薛焕镇压,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只得在8月24日率众撤离上海。当时,清总兵张玉良所部清军,反攻嘉兴甚急,太平军守将求援,李秀成便率全军赶赴嘉兴增援。
洪仁玕、李秀成决定进攻上海、接应两广兵勇起义,两事落空,不但长了敌人的志气,而且耽误了攻鄂救皖的时间。
天京的西面。
1860年夏,正当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州、常州之际,湘军统帅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统率湘、鄂军水陆师5万多人精锐部队,从湖北东部大举入皖,连陷太湖、潜山、石牌(怀宁),直逼安庆。道员曾国荃率湘军陆师1万多人相继进扎安庆北面的集贤关,与提督杨载福部湘军水师4000多人担任围城任务;副都统多隆阿、按察使李续宜率湘鄂军2万人驻扎桐城西南挂车河、青草塥,阻击太平军援军,随后桐城、舒城、庐江、无为等战略要地,尽被清军逐个攻占,庐州和天京之间的交通被切断。陈玉成部军心开始明显涣散。 6月20日,杨载福水师韦俊部攻陷安庆东路要地枞阳镇(今枞阳县),安庆被合围。韦俊善于守城,陈玉成多次攻打枞阳县城,均没有得手,清军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是年秋,曾国荃督率湘军在安庆城外掘长壕两道,前壕围城,后壕拒援。时安庆由受天安(官位名)叶芸来、谢天义(官位名)张朝爵率2万余人驻守。
此际,陈玉成部将弼天豫(官位名)程学启,领精兵一营辅佐太平天国受天安(官位名)叶芸来守安庆,见安庆城被湘军围困危急,身为陈玉成部下的程学启,深夜率丁汝昌等82多人翻越城墙,向集贤关湘军将领曾国葆、训导曾贞干投降,程学启为千总。
年轻的英王陈玉成,到了1861年也未能击退清军,反而牺牲了最好最得力的盟军——捻军龚德树白旗。
捻军白旗旗主龚得树牺牲的消息,宛若在陈玉成心口上捶了一个重锤。
龚德树,1821年生在安徽颍州府亳州雉河集宫吉寺磨盘松(今涡阳),原名龚道德,外号龚得,龚德树的母非常贤德,龚德树幼时丧父,家境贫苦,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在村后祠堂菜园里,依靠一棵老榆树搭茅草棚子栖身。时有儿歌谣唱道:
你姓啥,俺姓龚
疙瘩榆树磨盘松
北有大园子
南有砂礓坑
生活虽艰难,龚德树母亲仍千方百计让龚德树读书,盼子成才。龚德树身材修长,臂力过人,聪明绝顶,读书过目不忘,心存大志,习惯远眺仰视,眼微眯成缝,夜晚炯炯有神,俗称“蝙蝠眼”,绰号“龚瞎子”。龚德树青年时在农村教过私塾,也曾拜师学过医,身背药箱走村串乡当郎中,人称“龚先生”。
1851 年,龚德树也结捻(伙,帮),与三、四十个穷人一起,抢王大楼财主武装老牛会头领王某的耕牛。之后,夜晚常与同党在老牛会与自己势力范围的交界处,截杀过路的老牛会人马。因智力过人,臂力过人,天长日久,名气日躁,被当地百姓拥为头领。
捻军在雉河集会盟前,龚德树诱杀公吉寺街财主张胜、张可。被杀者家属,曾与张乐行续过家谱,认作张姓同宗同亲,张胜、张可家属向张乐行哭诉,请为张胜、张可报仇。龚德树名气也大,张乐行听后,派人邀龚德树赴宴。龚德树单人独骑应约,张乐行欲试龚德树的胆识,特在住宅内外布设三道排哨,杀气腾腾。龚德树态度从容,入厅与张乐行等叙礼而坐。言谈之中,涉及天下大势,龚德树慷慨陈述,壮怀激烈,为张乐行所敬佩,于是盟订生死之交。1856年正月,张乐行被各路捻股推为大汉盟主,建五旗军制,龚德树被命为盟主军师兼白旗总旗主,成为捻军首领。
捻军建立五旗军制,用黄白红蓝黑五色旗区分军队:
总黄旗主由张乐行(太平天国封为沃王,后张宗禹被封为梁王)自兼;
总白旗主龚得(龚得树,死后被太平天国封为勇王);
总红旗主侯士维;
总蓝旗主韩老万(万峰﹑狼子,其中一旗主为张隆);
总黑旗主苏天福。
总旗下有大旗﹑小旗。每一旗主左右都有一个以宗族﹑亲戚﹑乡里关系结合起来的领导集团。由于各旗间互不统属,各种集团林立,不易离开本土,形成了它的分散性。(注:捻军时代首领为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勇王龚得树、遵王赖文光、鲁王任柱、卫王李蕴泰等人,与太平军互有联络,行踪飘忽不定,难以捉摸。捻军骑兵纵横驰骋于皖、豫、鲁、苏、鄂、陕、晋、直(冀)八省十余年,极盛时期总兵力达二十万众。1865年,清朝大将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中伏被全歼之后,清朝倾全力对付捻军,动用团练湘军、淮军及数省兵力,利用地形,“画河圈地”,后分为东、西二捻,西捻为左宗棠所平定,东捻乃李鸿章所灭。)
五六月间,清军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围攻雉河集。龚德树率白旗捻军,随张乐行在界沟集、白龙王庙等地与清军大战失利,龚德树建议,为避清军主力,捻军向南疾进,强渡颍河,六月中旬攻克淮上商业重镇(今河南固始县境内)三河尖。盘踞雉河集的清军,闻捻军占领三河尖,冒暑南下追击。
雉河集的清军兵少,张乐行闻知大喜,说:“回老窝子去!”
捻军立即群情激奋。
捻军放弃三河尖,绕道满载战利品,夺回雉河集。
十一月,雉河集再失,龚德树等率捻军东退至临涣河桥,据险阻敌。东追捻军的清军崇安部宿营浍河南岸。龚德树见状大喜,对部将说:“此时正是生擒王爷崇安之际!”
清将崇安,不是崇安本人,而是他的后人全龄,贵族爱新觉罗氏首席铁帽子世袭【①子孙世袭不递降;②如有被法办的,这个爵位封号不撤由其他的不犯法的弟兄或子孙袭封;③如无子嗣的由皇帝指定人“兼祧子”来继承,以保证香火不绝。】首任是礼烈亲王代善,后人全龄是第十任世袭王爷。因第六任世袭崇安的父亲是椿泰,椿泰豁达大度,遇下以宽。善舞六合枪,手法矫捷,武艺高超,可敌十几武术高手,常驻边境御外,人们敬仰,此一脉,喜欢说是崇安。
龚德树利用崇安的一路穷追、“骄不设备”的弱点,和刘永敬所率之蓝旗一起,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半夜派千人敢死队杀入清营,河北岸临涣捻军按规定信号擂鼓呐喊,火光烛天,清军惊恐,死伤惨重。清将全龄急率残部狂奔200 多里,逃至亳州城内,是为捻军临涣集浍河桥劫营大捷。
全龄将祖先的威风全丢尽了。
此时,太平军将领李秀成、陈玉成等遣人送信,相约张乐行率捻军赴淮南抗清,共建大业。
总白旗主龚得树对总黄旗主张乐行说:“忠王、英王的书函来的正是时候,我们不能长时间孤军作战,合兵一处,定能翻天覆地,做一番大事就在此时。”
蓝旗中多位将领有异议。
龚德树力主与太平军联合,不久,捻军以“听封不听调”为条件,与太平军联合。1857年春,龚德树指挥白旗捻军随张乐行离开雉河集,顺涡河东下,经蒙城至怀远,溯淮河西上,击攻沿途阻击的清军,第二次攻占三河尖,然后进军淮南。根据捻军与太平军联合作战的部署,龚德树率军与李秀成太平军联合攻占霍邱城,继而围攻颍上。清知县程钰和地方反动乡团被包围,太平军联军经过43 昼夜的围攻,联军虽几次轰塌城墙,但始终未曾夺得县城,于是又撤回淮河南岸。五月下旬,清蒙古都统胜保调集大军进攻正阳关,驻守霍邱的龚德树,数次率部参与援救正阳关的战斗。八月下旬,正阳关失守,龚德树率部随张乐行沿淠河水陆夹岸南下,至六安休整。在此期间,龚德树白旗捻军两度击败清军李孟群部的进攻,占领独山。年底,在六安捻军内部发生矛盾,以张乐行、龚德树为首,坚决主张与太平天国联合抗清,而以蓝旗旗主刘永敬及其侄刘天台为首,坚决反对联合,主张把队伍拉回皖北,独树一帜抗清。刘永敬及其侄刘天台准备带走大军,张乐行、龚德树设计诱杀了刘永敬、刘天台,蓝旗部众大愤,纷纷离开六安北归,在六安的捻军大分裂,在六安的捻军实力大减。
1858年三月,胜保、袁甲三率清军由正阳关移营六安城外。四月,龚德树等率捻军与清军大战,终因孤军无援,加之叛捻许原如等开城内应,六安城失守,龚德树率部拼死突出重围,并击毙清军副都统楚勒刚阿、游击亮志等,然后沿淠河北上,顺淮河东下。下旬,占领淮河上游重镇怀远县城。五月上旬,占领凤阳县、凤阳府城,攻克临淮关,使淮河南北捻军占领区联成一片,成为太平天国北面屏障。六月,在太平军吴如孝部援助下,龚德树指挥所部进攻定远,随即参加二解天京之围大战。在乌衣战场,白旗捻军手持短刀奋勇冲入清军马队,砍人刺骑,取得大捷。是年冬,龚德树率部从东战场快速西进,集中淮北多路捻军,参加三河战役,血战10 多日,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6000 人。
清江浦大捷后,捻军应李秀成书约,支持太平军北征。1860年五月,龚德树奉命率部出定远,随太平军讨伐李兆寿,克来安县城。十月,为援救安庆,龚德树与陈玉成联合进行挂车河战役,向围攻安庆的曾国荃清军展开猛烈进攻。曾国荃正准备撤围时,太平军叛将韦俊(韦昌辉之弟,原陈玉成的上司)自枞阳出兵,断联军练潭粮道,陈玉成、龚德树被迫退回桐城。
1861年二月,龚德树率部5 万,与太平军陈玉成部合并,有精兵十万,远征湖北,抵罗田县松子关。清守将成大吉遣武后营参将王名滔,率清兵和团练乡勇守扼关道伏击联军。四日,龚德树分兵两路,从平顶山、王斗坳攻打松子关。关上清军顽强抵抗,滚木擂石齐下,白旗捻军伤亡甚多。龚德树亲率骑兵冲锋,正在激战时,王名滔部突从后面包抄过来,不幸中弹牺牲。
龚德树是捻军中一位杰出的智勇双全的著名首领,他立场坚定,与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配合得非常好,生前曾被太平天国授予盖天义和征北总提,死后追封为勇王。
现在陈玉成失败,李秀成坐拥杭州,视而不救。
清军反而不断增兵,添加大炮,清军越来越多,越攻越强。陈玉成的部下,也三五成群的叛逃投靠湘军。
湘军将领曾国荃对主动投降过来的程学启、丁汝昌等这批降军,心存疑虑,每逢战斗,必令他们居于前列。
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大营后,天王洪秀全等决定俟东征苏、常胜利,即沿长江上取湖北,迫使湘军回撤以解安庆之围。
随后,太平军发起了安庆之战。
安庆自从1853年6月为太平军占领后,是仅次于天京的政治、军事中心。1858年5月九江失陷后,又成为天京上游唯一的重要屏障,一旦有失,湘军便可直窥天京。1860年夏,正当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州、常州之际,湘军统帅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统率湘、鄂军水陆师5万多人,从湖北大举入皖,连续攻陷太湖、潜山、石牌(怀宁),直逼安庆。道员曾国荃率湘军陆师精锐一万多人,相继进扎安庆北面的集贤关,与提督杨载福部湘军水师4000多人担任围城任务;副都统多隆阿、按察使李续宜率湘鄂军2万人驻扎桐城西南挂车河、青草塥,阻击太平军援军。
6月20日,杨载福水师攻陷安庆东路要地枞阳镇,安庆被合围,湘军名将、提督杨载福知人善用,令韦俊守枞阳县城。是年秋,曾国荃督军在安庆城外掘长壕两道,纵横交错,前壕围城,后壕拒援。当时安庆由太平军受天安(官位)叶芸来、谢天义(官位)张朝爵率2万多人驻守。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大营后,天王洪秀全等决定俟东征苏、常胜利,即沿长江上取湖北,迫使湘军回撤以解安庆之围。
9月下旬,洪秀全从江、浙战场调集兵力,分五路由大江南北并进,其部署为:
前军主将英王陈玉成,率军从长江北岸西进,经皖北入鄂东;
后军主将忠王李秀成,率军从长江南岸西进,经皖南、江西入鄂东南;
中军主将辅王杨辅清、定南主将黄文金,率军沿长江南岸趋赣北;
左军主将侍王李世贤,率军经皖南入赣东;
右军主将(襄王)刘官芳率军攻祁门曾国藩大营。
五路中,陈玉成、李秀成为主力,取钳形攻势,预定于次年春会师武汉,以调动围攻安庆之敌。其他三路主要是牵制皖南和江西湘军,并伺机歼敌。
李秀成另有心思,认为天王此计行不通,调军缓慢,自己想收江西起义军为自己麾下。
11月下旬,陈玉成联合捻军龚得树等部共约10万多人,沿江北进至桐城西南挂车河一带。时安庆外围湘鄂军不足4万人,陈玉成于12月上旬试图直接救援安庆,为清军将领多隆阿、李续宜所阻击。
1861年1月,陈玉成又分兵攻韦俊所守的枞阳城,如果取得枞阳城,就打通了到安庆的通道,然而,韦俊守枞阳,稳如磐石,陈玉成没有成功。
3月初,陈玉成率部西进,入鄂东,3月22日在黄州会见英国参赞巴夏礼,巴夏礼说武汉有英国人的私产,劝告陈玉成不要攻打武汉,陈玉成轻信了巴夏礼不要进攻武汉的“劝告”,停止向武汉进军,转而进攻鄂北。4月下旬,陈玉成鉴于安庆被围日紧,又不见李秀成部如期入鄂,于是率主力离鄂回皖,先去救安庆。
本来李秀成对攻鄂不甚积极,所部经皖南入浙江,迟至1861年2月中旬才西进江西,6月上旬攻鄂东南,至中旬前锋迫近武汉。但得知陈玉成部已回师东援安庆,便停止进军,7月上旬率所部撤出湖北,折入赣西北。
1861年4月下旬,陈玉成弃鄂回皖,经宿松、石牌,于4月27日进至集贤关,逼近围安庆城的湘军曾国荃部,旋又分军扎营于城东北的菱湖,与城内守军相呼应。与此同时,天京当局鉴于“合取湖北”以救安庆的计划未能实现,决定派干王洪仁玕、章王林绍璋率兵直接援安庆,定南主将黄文金在进军赣北失利后,也率部自芜湖西援。5月1日,万余人进至桐城新安渡、横山铺、练潭一带,连营30余里,谋与陈玉成部会师,共解安庆之围。
清庭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闻太平军数路齐救安庆,急调湘军总兵鲍超部6000人从江西景德镇赴援。坐镇太湖指挥安庆战局的胡林翼也调总兵成大吉部5000人往援,并提出“南迟北速”,先打洪仁玕、林绍璋,后对付陈玉成的作战方案。
在狭小地域里,太平军、清军数十万人集在安庆一带。到处是沟壕交错,连营接寨。
月初开始,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庆外围展开激战。2日,多隆阿督兵万人进攻洪仁歼、林绍璋等,太平军败退桐城。6日,黄文金合林绍璋等督军3万进攻新安渡、挂车河,也为多隆阿所败,退守桐城孔城镇。此时,陈玉成得知援兵将至集贤关,便留靖东主将刘仓琳等率4000精兵守卫赤岗岭各营,自带6000人在19日赶赴桐城,会晤总理洪仁玕等,再谋解围之策。
24日,陈玉成1万多人分三路进攻挂车河,又为清军名将多隆阿所败,伤亡较大,退回桐城。驻守赤岗岭各垒的太平罕孤立无援,6月9日被清军名将鲍超部击败,太平军将领刘跑琳及所部全部阵亡。7月8日,菱湖太平军营垒也被曾国荃攻破,太平军守军退入安庆城。此次救援宣告失败,战局更加被动。安庆太平军被围一年多,粮弹将绝,出城降敌者日众,形势极为危急。下旬,正在皖南的杨辅清应陈玉成之约,渡江西援安庆。8月6日抵太湖,7日东进至挂车河之南,与驻桐城的林绍璋、吴如孝、黄文金部合攻挂车河多隆阿部失利,退至桐城。21日至24日,太平军陈玉成、杨辅清率四五万人陆续进入集贤关内,扎营40多座,城内守军也列阵于西门一带。25日至28日,太平军十多路猛攻湘军后壕,前仆后继,轮番冲锋十多次,均为湘军凶猛火力所阻,损失甚重。28日至9月2日,太平军又连连进袭,也没有得手。
此际,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曾国藩新官上任三把火,决定全力夺取安庆。他在皖南祁门和皖北太湖设立大营,造成夹击态势,又派他的弟弟曾国荃率领湘军掘长壕围困安庆,安庆城里粮食断绝,湘军乘势猛攻。
7月13日,曾国荃令程学启、丁汝昌作为前导,攻破安庆北大门外的太平军营垒3座,断绝了安庆北面的交通,使守城的太平军处境更加艰难,
安庆十万火急。
5日凌晨,曾国荃指挥程学启、丁汝昌等湘军在北城轰塌城墙,蜂拥登城,攻入城内,滥肆屠杀。叶芸来及平西主将吴定彩与一万六千名守军全部殉难,安庆陷落。陈玉成率部拼死救援,也没能成功,此战,城内城外太平军将士战死2万多人,血流成河,伤无数,湘军攻陷安庆,清军进城血洗,大肆屠杀三日。
战后,程学启升任游击,赏戴花翎,充当开字营营官,丁汝昌升任千总,充当开字营哨官。
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均是洪秀全之弟)乘机向天王进谗言,说安庆失陷是陈玉成没有真救。
安庆失陷后,陈玉成率残部转至庐州休整,“请命自守”。
天王洪秀全听进了谗言,下令革去陈玉成英王之职,令陈玉成戴罪立功,陈玉成孤军在庐州坚守,悲愤不已,看局势不妙,孤军守城,上面,又不得天王信任,下面,不能主动出击转战,被动防御,必死无疑,大家都死在这,不如出去一支,陈玉成分兵与派部将遵王赖文光、淮王邱远才等人,分兵北上,去与捻军张乐行部配合作战,牵制清军天王责黜英王陈玉成职衔。
年底,天王下诏,封陈玉成部将梁成富、陈得才、邱远才、蓝成春四人王爵:
梁成富为启王;
陈得才为扶王;
邱远才为淮王;
蓝成春为祜王。
天王令梁成富、陈得才、邱远才、蓝成春四人率部向西北,进入河南、陕西等省,招兵扩大军队,入陕后,得与农民起义军蓝大顺会合,蓝大顺部参加太平军,在西北的太平军又招兵,扩充到数十万人,声势浩大。
此时,在东南方的上海,李秀成所率的太平军,逼近上海市郊。
当时因上海士绅请求,曾国藩命令李鸿章组建淮军,支援上海,李鸿章受曾国藩之命,在安庆编练淮军,并将大都由安徽人组成的,程学启的开字营拨归李鸿章指挥。同治元年(1862年),程学启、丁汝昌等随李鸿章乘轮船前往上海。8月,配合刘铭传铭字营与太平军战于四江口,刘铭传见丁汝昌作战英勇,请李鸿章把丁汝昌调入铭字营,仍充哨官,统领亲兵100人。旋改统领马队,升任营官,授参将。
此际,曾国藩并创办中国第一个军械所,也是第一个兵工厂,仿制洋枪洋炮,对湘军进行大批量的武器装备或更新。
1861年2月19日,中国北面的邻居——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发了《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一般法令》和地方法令等17个文件,进行改革,规定农奴交纳大量赎金。
咸丰十一年(1861年)春,他在热河行宫病倒。此后,他的身体,时病时愈,忽好忽坏。
恭亲王奕、大学士(正一品)桂良、户部左侍郎(正二品)文祥,奏请在京师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接管过去礼部和理藩院所执掌的对外事务。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后来到光绪二十七年,即公元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主管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的中央机构。
面对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洋鬼子多次要求清廷建立专门机构,以便他们好打交道,清政府在第一次雅片战争战败后,早在1844年,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专负责对外事务。
欧洲各国,一边在外侵略掠夺,一边在国内继续着突飞猛进的工业革命。
1860年,法国人雷诺制造出第一台可以实用的内燃机。这是一台二冲程、无压缩、电点火的煤气机。
1862年,法国工程师德罗沙提出等容燃烧的四冲程循环原理,加上这个时候转炉、平炉炼钢法已经相继出现,为内燃机制造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低碳素钢。
1872年,德国钟表匠雷特曼制成了第1台四冲程煤气内燃机。
1876年,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一台热效率达到14%的往复式活塞四冲程内燃机,此后,奥托又把内燃机的热效率提高的20%以上,这种内燃机,就是现在的汽油发动机的雏形。奥托也被称为“四冲程内燃机发明人”。
1881年,工程师克拉克研制成2个汽缸的内燃机。此后不久,汽油机正式出现了。 1897年,完全依靠压缩着火的柴油机出现了,它比汽油机机构跟简单,燃料更便宜。柴油机热效率达到26%,它的发明人是德国人狄赛尔。因此,现代汽油发动机也称为奥托发动机,柴油机称为狄赛尔发动机。
18 世纪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1733年J.凯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
1767 年J.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取得专利;
1769 年,R.阿克赖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71年在克隆福特创办第一个棉纺厂;
1769 年,J.瓦特发明双缸蒸汽机,取得划时代的技术成就,引起一场工业革命;
1779年,S.克朗普顿发明骡机; 1776年制成单动式蒸汽机。1782年又制成复动式蒸汽机。
1785年棉纺厂开始使用蒸汽机作动力,1789年蒸汽机开始应用于棉织业。
工业革命后,蒸汽机逐步扩展到化工、冶金、采矿、机器制造、运输等部门。
英国化工业得到迅速的发展,硫酸、漂白剂、盐酸、苏打的发明,用于纺织、玻璃、肥皂等行业。18世纪20年代J.马斯普拉特等在利物浦建立生产苏打的工厂。M.法拉第发明制造氯化碳的新法,奠定了兰开夏和柴郡化工工业的基础,对法战争以后的年代,是英国化工业的黄金时代。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采煤业迅速发展。在矿井中,普遍使用蒸汽抽水机,1820年卷扬机代替人工背运,煤产量更加迅速增长,英国成为欧洲最大产煤国。
1786年以后,蒸汽机的制造带来了冶铁业的繁荣;对法战争的军火需要扩大了冶铁业。战后工业革命开始进入以冶铁和机器制造为主的阶段。1824年议会取消部分机器禁止出口后,更刺激了机器生产。1828 年***.尼尔森发明用鼓风炉把热空气吹进熔铁炉的新法,完成冶铁技术的改革。
在机器制造上,20年代发明卡尺和车床;1838 年J.内史密斯发明汽锤,到40年代,已能用机器制造工作母机,主要部件已标准化。
由于蒸汽机的产生,生产出汽锤,1851年英国博览会上展出了一台50吨的汽锤,后又生产出75吨、100吨、150吨、200吨,逐渐发展,大吨位汽锤的产出,便能生产出了大的轴承,大的轴承产出,又能生产出大型机器,包括大轮船、军舰。
工业革命的技术核心在于蒸汽机的发明,产生强大的动力。
机器大工业已代替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1835年英国棉纺织业已有23.7万工人;毛纺织厂已达1300个,工人7.1万人。生产的增长,国内市场的扩大,大量货物要运输,对交通运输部门提出新的要求。火车的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陆路交通问题。1825年斯托克顿铺设铁路,1830年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用铁路连结起来。到50年代,英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均已完成。19世纪上半叶,虽然帆船在远洋航行上还处于极盛时代,但使用蒸汽机于船舶上已获成就。1818 年在多佛和加来间已有轮渡,1838年蒸汽轮船阿斯号和大西洋号横渡大西洋成功。
欧洲国家,从地域上来说,都不是很大的国家,相互来往相当方便,就像中国的五代十六国或者说像中国的战国,国与国之间,不是很遥远,伦敦、柏林、巴黎,就像中国的北京、郑州、西安这么近,国与国相互影响着,欧洲国家竟相进行工业革命,如比利时、法国、德国、俄国:
比利时工业革命,在拿破仑一世占领时期,就开始了冶铁业工业革命。棉纺织业中心在根特。英国制造商W.科克里尔在塞兰建立的铁工厂,是30年代欧洲大陆最大的工厂。1825年安装第一台动力织机,1845~1846年达3500台。到40年代工业革命已完成,其机器能与英国竞争。1833~1834 年开始兴建铁路。
法国工业革命,法国在18世纪末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统一度量衡和关税来统一国内市场。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本已在巴黎周围开始的近代集约化家庭农场得到发展,农业生产得到提高。拿破仑统治时期。毛织业因军事需要得到发展,一批化工工业用N.吕布兰法制造苏打。
法国七月王朝工业革命,进入极盛时代,除原有海岸诺曼底棉纺织业得到发展外,还出现诺尔省和阿尔萨斯2个新中心。19世纪30年代工厂制在棉纺业已占优势。毛纺织业中心在鲁贝和里姆,而里昂则已是丝织工业中心。20年代建立几个焦炭冶铁厂,改进冶铁技术。在发展焦炭冶铁的同时,木炭冶铁也在发展。19世纪中期拥有的蒸汽机台数和马力超过大陆其他国家的总和。在开采洛林铁矿前,煤铁产地相距甚远,1828年建造将圣艾蒂安的煤运到罗亚尔河畔的铁路。但是工业只集中几个地区,人口流动没有英国明显,而农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一直相当大。到19世纪60年代后期,工业革命才基本完成。
德国工业革命,19世纪初期,德国封建制度逐步解体,农奴制改革,为创立近代工业企业提供了货币资本和自由劳动力;行会制度的削弱,使资本主义企业得到比较自由的发展;此外,还从英国进口机器和招聘技工。这一切,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到20年代,工场手工业有了广泛发展,在纺织业中开始采用机器。但直到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德国才进入产业革命时期。德国产业革命也是从纺织工业开始的,到1846年,关税同盟各邦中已有 313家纱厂和75万枚机械纺锭,普鲁士的毛纺业中也有机械纺锭45万枚。手工生产在整个纺织业中仍占统治地位。采煤和冶金业开始使用煤炭炼铁,建立了使用焦煤的高炉和采用搅拌法炼铁等新技术,煤和铁产量都有很大增长。蒸汽机的采用也在增加,1846年共有1139台(2.17万匹马力)。汽船航运和铁路建设也发展起来,1824年第1艘汽轮在莱茵河上开航,接着建立了几个航运公司。1835年修成纽伦堡至费尔伯特的第1条铁路,全长12公里。1839年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建成。
19世纪50~60年代德国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
1848年全国铁路线达2500公里。但在1848年革命前,德国工业中工厂生产的比重还不大,工场手工业和小手工业仍占主要地位。1843年德国工厂工人近70万人,只相当于普鲁士一个邦手工业者、手工工场工人总数的一半,本国的机器制造业还未建立。德国仍为落后的农业国,其工业生产水平逊于法国,更远远落后于英国。1848年革命以后,德国城乡封建残余进一步被削弱,关税同盟的影响日益增强。50~60年代,轻工业和重工业都迅速增长。工业棉花消费量和机器织布机各增加几倍,工厂制度在棉纺织业中和缫丝方面,已占统治地位。蒸汽机得到普遍应用。在国家资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这刺激了煤铁工业的技术革新和机器制造业的成长。煤矿中开始大量采用蒸汽机,黑色冶金方面广泛利用焦煤,以及引进贝塞麦炼钢法和托马斯炼铁法等新技术。1861年,机器制造厂的工人总数近10万,有些机器工厂的规模已不下于英国的同类工厂。1850~1870年,德国的蒸汽机动力由26万匹马力增至248万匹马力,煤产量由670万吨增至3400万吨,生铁产量由21万吨增至139万吨,钢产量由6000吨增至17万吨,铁路线长度由5822公里增至 18876公里。其中普鲁士占1万公里。铁路一开始,即与军事关系密切,1873年便成立帝国铁路管理局控制全境铁路。德意志统一后很重视利用最新科学成就,突出的是电器工业和化工工业,40年代电气工程师与实业家E.W.von 西门子打下电气工业基础,1882年化学染料产量占世界2/3以上。化肥工业也处于领先地位,精密仪器也受到重视。19 世纪8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
1870年,德国境内先进地区已基本上完成了产业革命,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升到13.2%,超过了法国,从而进入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容克地主采用科学的轮耕制,使用化学肥料,产量大增;西部富农集中区域是资本主义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农业机器得到较广泛使用;南部以小农为主,历来精耕细作,1871年后酿酒业有大发展。棉纺织业中心在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诸邦,1847年始用蒸汽机作动力,50年代出现股份公司办的大工厂。麻纺织业因农村家庭转向棉纺织业而衰落。毛纺织业在20年代曾发展为小型工业,但在19世纪中叶衰落,德意志统一后恢复成为大工业。冶铁业中心原在西里西亚和莱茵兰,19世纪50年代已转移到鲁尔。后者也是炼钢中心,A.克虏伯即发迹于此。1851~1871 年间威斯特伐利亚成为欧洲大陆最大工业中心。德国统一前的煤、铁、钢产量都已超过法国,只有蒸汽机的使用还落在后面。
欧洲的工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工人也越来越多,密度也越来越多,交通也方便,欧洲的国家并不大,那时伦敦、巴黎、柏林之间的往返,就像中国的广州、武汉、上海之间来往方便,或者说像中国北京到郑州、西安一样方便。
中国北方邻居——俄国的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30年代,俄国工场手工业达到相当规模。大商人、包买商、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地主贵族们,积累大量的资本,具备从事机器生产的条件。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俄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基本形成。俄国工业革命中,铁路在各个阶段都起到带动作用,1851 年连结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铁路通车,到1861年有铁路2388公里。
1861年以前,俄国形成了3个工业中心:乌拉尔、中部工业区、波罗的海沿岸工业区。
1、乌拉尔。1860年生铁产量占全国76%,生铁运到中部工业区制成最后产品;
2、中部工业区。包括莫斯科周围9省,棉、麻、丝纺织业都集中在这里,生铁产量也占全国16%,其南缘有新兴的甜菜制糖工业;
3、波罗的海沿岸工业区。以圣彼得堡和纳尔瓦为中心,用英国运来的煤和瑞典的铁矿石冶铁,用英国棉纱织布,外国资本和技术经由本区进入俄国。
1861年以前,俄国工业对全国影响甚小,7400万人口中只有76万工人,但很为集中。19世纪60年代铁路从莫斯科辐射出去,连结中部9省主要城市,还有铁路沟通乌拉尔和乌克兰,乌克兰变成新的工业中心,英、法资本投资于采煤业、冶铁业,生产供全国使用的铁轨。最南边则发展巴库石油中心。1887年有铁路30132公里。全国1.13亿人中有132万工人。1887年以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农村在19 世纪90 年代已成为工业品稳定的销售市场。这时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道不仅增加对煤铁的需求,还把工业引向东方。1900 年有铁路53350公里。到19世纪末,俄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波兰、波希米亚(捷克),南欧如米兰、加泰罗尼亚,到19世纪末,都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在不同程度上完成了工业革命。
欧洲工业革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年轻的、开明进取的皇帝执政。
工业革命改变了阶级成分,大量的农民变成了工人,成了无产阶级,成了被剥削者;大量的资产阶级集累了大量的经济资本,成了大资本家,成了资本主义,成了剥削阶级;
工业革命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大量的产品贸易形成商品经济,现实中的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工业革命,机器产生,生产能力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也说明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蒸汽机的出现,使得生产出大的轴承,从而制造出大的轮船,大的轮船出现,便有了大规模的交通动输的能力,大能量的交通运输,又促进了欧洲国家与外界的商品交换、交流、贸易,由于资本主义具有贪婪性,就决定它又对外进行殖民掠夺和扩大市场,致力于远洋运输贸易网的开拓,逐渐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运输贸易网络,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强大了的欧美帝国,更加想到中国斩割收入到自己囊中,无论是英、法、美、德、俄、奥匈、匈牙利、葡萄牙、意大利,就连东边隔海的小日本,也想独吞中国。他们想独吞中国的狼子野心是相同的,但他们又相互之间有矛盾,你看我吃多了眼红,我看你吃多了嫉妒,同时,任何一个帝国又没有能力独吞庞大的中国,他们又相互牵制,相互利用,上演了侵略中国的一场又一场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