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血铺的路
22006400000003

第3章 三、血战

中国人民销毁鸦片,大快人心,世界振动,传到了英国,平时满嘴喊着“博爱、平等、和平、自由”英国贵族大佬们,气急败坏,由贵族组成的英国国会,立即就对中国是否宣战展开激烈的辩论,这些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绅士般的贵族们,却挥着拳,大喊大叫:

“如果不打开中国的大门,我们的鸦片,我们的工业产品,就根本进不了庞大的中国市场!我们的产品卖给谁?”

“强大的中国,我们进得去吗?”

“中国有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中国我们必须打进去!”

“现在的中国,民众成了鸦片鬼,政府无能,军备松驰,官员疲沓敷衍,软弱可欺,如果能打开占世界人口1/3的中国的国门,英国一定会获得莫大的利益!”

这些贵族们,西装革履,穿着锃亮的皮鞋,手指夹着雪茄,脖子上系着漂亮的领带,却在赤裸裸地大喊暴力侵略中国。

结果国会以271票对262票,通过了出兵中国法案。英国在10月1日,以“受到侮辱”、“生命安全受威胁”和“财产受损”为名,悍然决定对中国宣战,立即着手调兵谴将,派谴军舰,拖着大炮火枪,不远万里,跨洋过海来强占中国。

英国宣战这一天,是道光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1839年10月1日)。

英国商务总代表义律,听到英国通过了法案侵略中国,嚣张起来,对英军驻印度海军司令马他仑说:

“我们大英帝国皇家军队,竟然败在中国这些东亚病夫手中,我们深感丑耻,我们大英帝国皇家军队,必须打败中国人!”

义律与英海军司令马他仑密谋,进攻中国军事要塞——官涌营盘,给中国以打击。

官涌营盘,是中国海岸军事要塞,依山而建,有多门重炮,居高临下,对俯击山下洋面英军军舰极为有利。义律率领英国商船、兵船停泊在这里,官涌山岗上新建营盘对他们威胁很大,因此多次乘小舢板驶进山脚,持枪爬上山岗窥探营盘工事建设情况。

道光十九年九月廿九日至十月初八日(1839年11月4-13日)英舰继9月5日穿鼻洋之战后,又连续向官涌山岗发动6次进攻。

第一次,道光十九年九月廿九日(1839年11月4日)上午,官涌营盘守军在广东省增城营参将(正三品)陈连升和守备(五品)伍通标率领下,截击偷袭的英兵,打伤英兵并缴获了枪械,不少英军士兵慌忙之间,滚下山崖逃走,遗落许多漂亮的军帽,中国守军看到英兵的狼狈样子,哈哈大笑,中国军队取得了完全胜利。

英国总代表查理·义律对败下阵来的英军大发雷霆:

“你们是训练有素的大英帝国的皇家军队,装备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难到打不败中国这些东亚夫?耻辱呀耻辱!”

“我们必须打败愚蠢的中国人!”英海军司令马他仑挥拳叫嚣。

不甘心失败的英军,为拔除官涌山岗的威胁,下午又不断前来骚扰。

九月廿九日(11月4日)夜,第2次进攻官涌,英军多艘军舰对准官涌中国营盘一字排开,向上猛烈仰攻,双方互相炮击,炮火连天,但因官涌营盘工事坚固而地势又高,英舰仰攻只能将炮弹射向高空,再降落到山岗,很难击中炮台。中国军队利用居高临下有利形势,向英军兵舰进行俯击,打得英军难以招架,英兵逃到外洋躲避。

十月初三日(11月8日)英兵舰第3次来袭击,这次是以大舰正面对着官涌营盘开炮,同时派小船抄袭侧面,乘海潮冲击而靠近岸边,100多名英国兵人乘隙抢上山岗,乱放火枪,中国守军把总刘明辉率众士兵截击,击伤英军数十名,死亡数人,其余滚下山岗。

十月初四日(11月9日)英兵舰第4次来攻,这次是在离官涌山岗不远的胡椒角开炮试探,营盘守军居高临下,用大炮、抬炮一齐轰击,英兵舰被击中,带伤潜逃。官涌山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英军志在必得。陈连升老当益壮,率领的清军官兵在官涌营盘有力地打退了侵犯的英舰,鼓舞了广大中国军民,也传遍了前沿广东、首都北京城。

为了加强官涌营防御能力,林则徐、邓廷桢和关天培经过认真的研究,增调水师官兵200人,添置大炮6座,以备攻坚之用。并调派了熟悉这一带情况的候补知府余保纯、候补县丞张鹍、新安县知县梁星源、驻守大鹏湾的参将(正三品)赖恩爵、宋王台参将张斌、都司(正四品)洪名香就近带兵前往官涌通力合作,准备夹攻来犯英军。

第5次交战,中国水师积极防御,先发制人。

十月初六日(11月11日)晚,英兵舰对官涌营盘作战斗布置时,中国守军也装上大炮准备迎战。官涌营盘守军按5个山梁分5路,先于敌开炮,用大炮主动轰击。中国官涌营盘5路大炮重叠齐轰,铺天盖地的炮弹,纷纷落下,英军措手不及,根本无力还击,只得带着创伤逃窜到外洋躲避,第2天清晨,英兵舰半数已逃窜至外洋,剩下的一只三桅船半沉半浮于海面,还有些船篷桅墙绳杠具都已被重炮击坏,海面上一副狼狈景象。

骄狂的英军,不甘心失败,初七休整一天。

十月初八日(11月13日)下午,英兵舰第6次来犯,官涌营盘中国官兵,仍以5个山梁,5路大炮叠轰的方式对付来犯的英兵舰,中国军队炮火连天,覆盖性的炮击,炸得英舰到处燃烧,到处冒烟,损兵折将,逼得他们不得不退出官涌海面。

英舰6次进犯,6次失败。

英军望山兴叹,挥泪而退。

英军兵舰、趸船被迫退到龙波、筲洲、赤沥角、长沙湾等外洋洋面分散停泊,放弃了占领这个优越基地的企图,处于既不能在澳门陆上居住,又不得在尖沙嘴、官涌一带海上长期停泊,英军企图采取步步进逼,进入内河的阴谋遭到破产。

官涌之战胜利后,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怡良等商议,为防止英国侵略者再犯,又主持了在尖沙嘴、官涌添置炮台,经过怡良带队上山,余保纯、赖恩爵、梁星源等实地勘察后,在尖沙嘴山麓、官涌之南山上各建炮台1座,由内地调配大炮50多门,有效地控制了官涌一带海面。还将大鹏湾营改为协(旅),派副将驻守。大鹏协(旅)与香山协(旅)东西遥相对峙,加强了虎门要塞东西两翼的防守能力。

道光皇帝阅战报后,大喜道:“我堂堂中华,岂容洋毛贼窥视!”于是有了轻敌之心。

年逾花甲陈连升,由参将(正三品)被提升为三江口协(旅)副将(副旅长),从二品(副二品),新官帽是珊瑚顶、绣狮子,后插花翎、官服锈蟒袍绣五爪九蟒、戴朝珠、脚踏朝靴。晋级后,陈连升作为先锋官,被调守虎门第一道防线的沙角炮台,显得干瘦的陈连升,但功夫老底还在,精神闪烁,目光如电,老当益壮,斗志昂扬,决心与洋毛子血战到底。在炮台上,对武功精湛的儿子武举人陈举鹏、守备(五品)张清龄说:

“我老了,如果现在能为国家出点力,我这把老骨头也值得,也算没有辱没祖宗。”

陈连升情真意切,陈举鹏、张清龄也明白,为祖上争光的时刻到了,异口同声地说:“国家有乱,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军人,绝不会后退半步,誓灭洋贼!”

陈连升满意地点了点头。

陈连升把守第一道防线,深感责任重大,带领儿子陈举鹏、守备张清龄,在沙角作了认真布置,率三江和惠州兵勇600多人,埋藏下许多地雷,作好随时打击来犯敌人的准备。英兵舰不时开船到大角、沙角来刺探军情,都被陈连升、陈举鹏、张清龄等率士兵们将他们打退。

英国商务总代表查理·义律、英国驻印度海军司令马他仑深深感到,林则徐不断会销烟,更会守军事要塞,庞大的人口帝国——中国,还有相当的军事实力,不增兵,无以对付中国,于是,向英国国内请求增兵。

英国政府接到务总代表查理·义律、英国驻印度海军司令马他仑的求援信后,决定向中国增兵,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海军少将、好望角舰队司令懿律为英军侵略中国的全权委员、代表,兼任英国远征军海陆联军总司令,义律为副全权代表。

6月,懿律率领一支庞大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浩浩荡荡向中国开来,其中军舰16艘,载炮540门(可以200门以上,同时开炮),武装轮船4艘,运兵舰1艘,运输舰27艘,满载枪支弹药等战备物资,海军陆战队4000人,编为2个联队。

懿律到达广东澳门对开海面,与驻印度海军司令马他仑部合兵一处,近7000人的劲旅,各种舰船70多艘,载炮700多门,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支舰队。

56岁的英军统帅懿律与39岁的堂弟——英国商务总代表义律相见,二人激动相拥,懿律军容整齐,义律西装革履,二人雄心勃勃,决定在中国大干一番。

6月28日(五月二十九日),英军统帅懿律下令封锁珠江口和广州,正式发动了侵华战争。

英国侵略中国的第1次鸦片战争宣告正式开始。

懿律,全称乔治·懿律(GeorgeElliot),身材高大,1784生,出身英国贵族,是义律的堂兄。懿律的父亲吉尔们·义律,曾任印度总督。懿律于10岁即入海军学习,1800年(16岁)升少佐,1802年升指挥。1834—1835年任英国海军部秘书,海军委员会委员。1837年晋升英国驻好望角舰队总司令官,来中国前已升为海军少将军衔,是英军颇有才干、声望的军官。

查理?义律见堂兄乔治·懿律,率庞大精锐英国皇家舰队来到中国,狗仗人势,嚣张起来,决定自己以全权大使身份,直接跟中国清王朝的中央政府交涉。英国兵船进迫中国内海九龙,放炮攻击,发生冲突。

中国道光皇帝飞谕林则徐:

朕不虑卿等孟浪,但诫卿等不可畏葸。先威后德,乃控制之良法也。

道光皇帝要求林则徐、关天培等,一定打出国威,让英国人害怕。

英军统帅懿律了解到,英军在广东多次失败,气急败坏,对堂弟——英国商务总代表义律说:

“如何向女王陛下交待?皇家精锐之师竟败在东亚病夫的手中,这是我们的耻辱!”

“此处攻不进,改其薄弱的地方进攻,中国像林则徐这样的官员还是不多,大多是腐败无能的,我们沿海岸线北上,只要不停地进攻、进攻、再进攻!总有我们打胜仗的地方,我们必定能成功!”英国商务总代表、全权副代表义律说。

“好!你说的太好了,现在我有无比的信心了,我们必将胜利,给女王陛下一个丰厚地献礼!”懿律高兴地拍手说。

于是,英军改变方案:用少数兵力封锁珠江口,牵制中国广东兵力,吸引中国的视线,主力北犯厦门。

战争开始,道光皇帝满脸笑容地说:

“洋毛子算什么,不堪一击,怎抵得上我中华大国将士的神勇!”

1840年7月,英舰进犯厦门,被中国名将邓廷桢亲督水师、水勇击退。早在1840年1月,邓廷桢由两广总督调任闽浙总督,就立即购置洋炮,建设炮台,招募训练勇士,出海巡缉,加强守备。

懿律、义律俩兄弟,又将英军分兵向台湾进攻,英国殖民者看到中国的台湾孤悬东海,欲图抢占台湾,作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英国人不牺重金收买流民和汉奸,在台湾作内应,配合英军进攻台湾。后来在台湾的英国俘虏自己交代,英军司令璞鼎查曾给汉奸番银90000元、纹银6000两,“来台购买奸民”。自道光二十一(1841)年以后,台湾政府缉捕了很多是这类人,对汉奸、流民竖旗滋事,进行了狠狠地打击。

台湾兵备道的姚莹,与协同防御的总兵(正二品,相当于后来的省军区司令员、军长)达洪阿,对此早有洞察,他们居安思危,“枕戈筹饷,练勇设防”。加紧修筑防御工事,添置枪炮弹药等。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英舰闯入台湾鹿耳门外马鬃洋面挑衅,台湾兵备道、赏加按察使衔的姚莹即令水师出击,英舰狼狈向西南大洋逃窜。七月,姚莹向闽浙总督邓廷桢提出募壮勇、练水勇、雇快船等7条防英军措施。姚莹、达洪阿二人,亲自巡视南北各路海口,勘察水域深浅,查明船只炮位配备,进而制定台湾17个口岸布防图,进行全面联防,重点防御。

姚莹,是清朝一位豪杰,身材修长,读书过目不忘,生在1785年,字石甫,号明叔,安徽桐城人。从祖姚鼐,为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姚莹在嘉庆十二年(1807)中举,次年为进士。博学多才,喜交游。道光十一年(1831年)三月至京都(北京),与龚自珍、魏源、张际亮、汤鹏等相交游,后来又与林则徐结识,并成为好友。道光十二年至十四年间,任江苏武进、元和知县。当时,道光帝诏谕朝廷内外大臣举荐人才,姚莹为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所器重,力荐朝廷,二人担保“可大用”。林则徐上奏皇帝说:

姚莹学问优长,所至于山川形势,民情利弊,无不悉心讲求,故能洞悉物情,遇事确有把握。前任闽省,闻其历著政声,自到江南,历试河工漕务,词讼听断,皆能办理裕如。武进士民,至今畏而爱之。

道光皇帝也想有一番作为,姚莹即是人才,就将姚莹升为高邮州知州,未赴任,便调署淮南盐监掣同知。道光十六年(1836年),入都晋见,道光皇帝亲自面试姚莹,考察他的才能,道光皇帝所问,姚莹均对答如流,有理有据,明明白白,谙熟如练,道光皇帝大喜,道光十七年,晋授姚莹台湾兵备道,赏加按察使衔。

姚莹与朝庭重臣黄爵滋、林则徐、魏源、姚莹、邓廷桢、裕谦、颜伯焘、僧格林沁等,形成一股坚决严禁鸦片的先进势力,包括坚决抗英的能死战将:陈连升、关天培、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陈化成、海龄等人。

姚莹在初到台湾时,台湾镇总兵达洪阿性格过刚,甚至有些古怪,从来没有同僚能与他合得来,姚莹与达洪阿,彼此也有争吵,姚莹决定以诚待人,使达洪阿诚服,历经2年,姚莹始终是待之以诚,达洪阿深为佩服。

一天,姚莹正在衙门内伏案疾书,门人进来报告说:

“姚大人,姚大人,总兵洪大人背负荆条,说是请罪来了。”

“哦?是吗?那我们出去看看。”姚莹放下笔,同门人出来迎接。

只见总兵达洪阿,光着背,露出虎背,浑身腱子肉,透出强悍力量,单膝跪拜,见姚莹出来,总兵达洪阿高喊道:

“姚大人,总兵达洪阿主动登门请罪。”

“这是从何说起?”姚莹当即甩袖单膝跪地,扶起总兵达洪阿,挽进衙内说话。

总兵达洪阿他对姚莹揭心窝地说:

“我是一个粗人,心眼狭小,性格怪癖,你能包容我这么长的时间,你是一个办大事的人,胸怀博大,我佩服你,从现在开始,什么事都听你的,死生福祸愿你与共同担待,对我的过错,请姚大人责罚”。

姚莹也很感动,拉住总兵达洪阿的手说:

“洪大人,你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一条好汉,心地无私。我们在台湾为官,不是想自己怎么发财,是要为台湾百姓办事,为国家办事,对上,为国分忧,对下,造福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做官之道,做好这一点,你我就不虚此生了,老了,回想起来,也问心无愧。不要象一些人,费尽心机,盘剥百姓,弄些金银,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了也带不走,有什么意思?人,任他家财万贯,一天都是吃三顿饭,任他豪宅万间,晚上,也能睡一张床,死了,都是三尺土,看穿了,都是过客。在钱财上,古人说得好,为人莫作千年计,三十河东四十西”。

“听君一席话,胜读10年书,听你一说,我心里亮堂多了,我一定多为国家分忧,为百姓办些实事”,总兵达洪阿掏心窝般地说。

二人相谈甚是投意,长时间的疙瘩解了,二人都有说不出的轻松、畅快,说了很长时候,于是,结成兄弟之交。

总兵洪达阿要走,姚莹一再挽留,有道是:“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总兵洪达阿走时,姚莹穷,没有什么可送,奋笔疾书,送了他一副对联:

上为父母,中为已身,下为儿女,做得清方了却平生事。

立上等品,为中等事,享下等福,守得定才是个安乐窝。

总兵洪达阿知道,读书人两袖清风,这是所能送的重礼,姚莹把他当作真正的兄弟看,很是感激,回家后,立即裱好挂在中堂正面上。

姚莹、达洪阿和好,完成了台湾最高领导层的统一,二人相互团结合作,在鸦片战争期间领导台湾军民抗英,屡次取得重大胜利。

姚莹经常到田间地头,与百姓攀谈,对民情、风俗、历史、地理方面的实地考察,写下了《东槎纪略》5卷,记载了台北地区,噶玛兰(今台湾东北宜兰平原)以及浦社(今台湾彰化东南)等地的历史、地理情况,特别是详细记载了噶玛兰浊水大溪以北大量的山川地形、人文历史和人民生活状况,还帮农民绘造图册、厘定界址,杜绝土地纠纷,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土著民众的土地权益;姚莹在台湾三度任职,先后10年,生活俭朴,一身廉正,两袖清风,任“台湾县”解职返回途中,父亲不幸在鹿耳门病逝,姚莹给父亲买了一副薄皮棺材殓好,到达福州后,就没有路费了,正好朋友赵慎畛调任闽浙总督,帮他出了一些费用,姚莹求哥哥、妹妹和亲戚一起,将父亲灵榇运回到桐城。姚莹说:“这‘清廉’两个字呀,好写好讲,做到却难,清廉是一个境界”。

现在英国兵来了。

姚莹和总兵达洪阿商量,对达洪阿说:

“洋人从海上来,船坚炮利,海上,是洋人的长处,守卫台湾,咱们只有扬已所长,采取‘以守为攻,诱敌入境’策略,在交通要道,险隘的地方,提前构筑工事,将洋人诱上岸,或者诱到狭隘之处打他,定可取胜”。

于是姚莹、达洪阿,认真训练水师,严格选择将帅,积极修整炮台,添置轮船、大炮、弹药,加强沿海巡逻、稽查,严防鸦片走私和偷渡,同时,全民性地反汉奸运动,清查汉奸、侦敌情。

姚莹是智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备战:制造巨舰以利于海战;勘测各个港口的深度,因地制宜进行设防;在各个港口增设炮位,加固原有的炮台;将在福州新近铸的6000斤大炮和8000斤大炮,调来一批以增加台湾的作战能力,多置火器,教士兵应用。在道光二十一(1841)年8月的战斗中,就是8000斤和6000斤2门巨炮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打断了英军的桅杆,从而迫使其撤退后触礁沉没。

调配团练乡勇(勇:地方官员召集的临时军队),一同协防。姚莹驰赴北部,督察防堵事宜,沿途召见耆老、士绅,督导各地方办起团练,训练乡勇。“每庄自100~200名至700~800名,通计4县2厅,团练壮勇13000多人,一旦有警,半以守庄,半听调用。”当时5个比较大的口岸共用防卫兵(兵:即绿营兵,清初由投靠满族的汉族为主组成的军队)3481人,屯丁200人,而调用的协防乡勇数量则为2160人,水勇520人,和正规军的数量相差无几。这还没有包括那些没有被调用的乡勇。到了道光二十二(1842年),各地所练乡勇已经达到了47000多人,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正规军。这些乡勇平时不领经费,仅在战时调用才拨给口粮。对于军饷本来就缺乏的台湾来说,寓兵于民的做法确是治兵有道。

1840年7月到1842年3月,姚莹带领台湾军民共取得了“5战5胜”的辉煌战绩。其中2次大胜:

一是1841年9月30日,当时英舰纽布达号驶入基隆港,重炮轰击二沙湾炮台及兵房。中国守军毫不示弱,狠狠还击,英国兵舰受重创,慌忙逃窜中触礁沉没,击毙和俘虏英军166人,其中毙34人,俘132人,缴获新式大炮10门。姚莹率军民大获全胜;

二是1842年3月11日,英军3艘三桅军舰驶入台湾大安港,英舰阿安号载重兵疯狂攻击台湾大安港,来势汹汹,气焰嚣张。姚莹乃与达洪阿设计,将英军舰引入“暗礁林立”的土地公港,使其“搁浅中流”时,乃发动强大攻势,从而大破英兵。

这2次大胜,共击毙英军130多名,俘虏200多名,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装备。这是不小的成绩,那时英军总共兵力也只有7000人,在大陆的各战中已死伤不少了。

其中3次小胜:

1840年7月,英国1艘双桅船入侵台湾鹿耳门外海面,被姚莹派兵击退。这是首战英军的胜利,士气为之大振,台湾民众为之大振;

第2次是1841年7月,英军3艘三桅船再次侵犯,又被击退;

第3次是1841年10月,英军又一次卷土重来,并在炮火掩护下强行登陆基隆,在姚莹指挥反击下,全歼登陆英兵。

这5战5胜,战果丰硕,震撼中外,令中国军民士气大振,道光皇帝称赞这几次战斗说“可称大快人心”。特赐姚莹花翎(孔雀翎毛做成),兼二品冠服,“以旌其功”。姚莹在率领台湾军民抗击英国殖民侵略军中,从未打过1次败仗,也未丢失过1寸土地。

英军舰上,室内烛光如昼。

金发碧眼、身材瘦长的英国人义律,在屋内不停地走来走去,皮鞋踏在地上,嗵嗵地响,烦躁不安,想到英国国内的工业革命的辉煌,而自己在中国处处失败,时而坐下来挥毫而书,时而又站起来,在屋内不停地走来走去。

英国制造,中国不需要。

巨大的贸易顺差,让英国人不平衡。

义律的心里也不平衡。

义律(CharlesElliot),1801年生,出身英国贵族,为人颇为自负。在1815年,也就是义律14岁那一年,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在东印度和非洲沿岸一带服役,最高时的军衔是上校,直到1828年,他从海军退役,并转到殖民地部工作,投身殖民地服务后,义律在1830年被派往圭亚那保护当地的黑奴,在当地的经历,使他成为1位废除奴隶制度的支持者。1830—1834年在英国殖民地圭亚那任高级官员,管理奴隶。1834年(道光十四年),随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来中国,担任贸易专员秘书。律劳卑在同年病逝后,义律获升任为驻华商务副总监,并随后在1836年12月,接替G·B·罗拔臣爵士出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一职,自称是英国资本家的“东方代理人”,屡次要求英国从印度派舰队到中国炫耀武力,1836年12月,接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

义律年青时(1836年12月以前,即他35岁以前)比较正直,是反对鸦片贸易的,他指出以鸦片这种下流的贸易赚取利润,是英国的耻辱。

义律反对走私雅片,认为中英两国之间应该存在对等和公平的贸易。义律以强硬的作风,在澳门上任后,没有理会伦敦政府的反对,着手改善英国与清廷的关系,以恳切的语气致函时任两广总督邓廷桢,表示希望两人能够在广州见面。然而,义律经过多翻交涉仍无济于事,清方始终拒绝接见他,这引起了义律的极大不满。

义律同时受到英国自由党政府和英商的压力,商务总监的权力又相当有限,他只好屈服,义律逐步变了,漠视清廷的谕令,越来越反动。

牟取巨额利润贪欲,是资本主义本性,巨大的贸易顺差,让资本家由人变成了吸血鬼。

为了扭转对贸易逆差,满嘴喊着自由、平等、博爱的英国贵族,不再高贵,撕下伪装,开始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义律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并成为领袖人物。英商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从1800年—1840年,运入中国的鸦片,就有40多万箱,每箱为100斤,从中国掠走3~4亿两白银。

走私鸦片,利润丰厚,也刺激英国资本家大量种植雅片,销往人口大国——中国,看见白花花的银子回来,英国资本家更加疯狂的大片大片的土地来种植鸦片,更加疯狂的销到中国,也不管人道不人道了,对中国人民进行毒害,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而且愈演愈烈。

强大的西方工业帝国——英国,与强大的东方人口帝国——中国,必有一场大战。

必须敲开拥有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拥有自已经济体系、地盘庞大中华帝国的大门!

义律与对堂兄懿律对饮一口红酒,对堂兄懿律说:“必须用我们先进的大炮,炸开中国的大门,让大英帝国的产品,销往中国各地!”

“我们英国女王的皇家军队,是世界一流的军队,没有打不败的敌人,放心吧,我们一定能成功!”懿律端着高脚红酒酒杯,肯定地说。

懿律率庞大的英国海军舰队,挥军沿海北上,长途航行,决定向北进攻浙江省定海(舟山)。

在中国厦门、台湾,吃了败仗的义律,不甘心失败,见自己在广东也无所作为,只得随堂兄懿律挥军沿海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