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成长在石油物探
21433700000019

第19章 回归平淡有序的生活

生活终于归于平静了。新开的一些专业课,有些难度。旭必须多看两遍才能完全消化。好在老师讲课的进度不是很快,有的是时间看书。在中专,他们学的一切课本都只是讲基础。只要稍稍涉及一点深度,课便停在这里不往下讲了。所以在中专学到的,永远都是皮毛。老师说的没错。大学侧重于研究开发,中专侧重于应用。

他疯狂的爱上了足球和篮球。不管是早饭前,中饭后,还是课外活动时间,还是晚饭前后,一有时间,就会和一大帮同学去玩。但他太瘦小,水平太低,根本上不了学校组织的正式比赛的战场,最多只能当个拉拉队员。体育锻炼的直接结果就是,他的体质大大增强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容易得病了。这也为以后艰苦的野外生活打下了基础。

学校的老师们大多喜欢打篮球。他们的球打很漂亮。各有特点。有传球神出鬼没的,有后场组织能力强的,有篮板王,有擅长突破然后三步上篮特干净利索的,班主任老师的中投跳投最棒,百发百中,全是空心。空心球美妙了,篮球划着漂亮的弧线从半空中斜着落下,掉进篮框,和篮网摩擦的声音短促,清脆,而又略显神秘。

灯光球场偶尔开一次舞会。蓝球场就是舞池。这又是老师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他们通常跳交谊舞,好像分什么三步四步之类。一位不认识的中年女老师的舞姿太优美了。舞步灵巧,旋转灵活,和着舞曲中的鼓点,准确而又优雅。

现在和燕儿之间的通信,还保持着半个月一次。他并不寄出去,而是亲自骑自行车回县城送到她手里。他俩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燕儿的学习紧张极了。姑妈并不阻拦他们,但规定,见面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此,他只能在周日上午去,中午之前回来。尽管时间极短,但这一个小时的时间是他俩最快乐的时间。燕儿并不先看信,她说要留到晚上睡觉前再看,她要充分利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和旭尽量多说话。他爱极了她。他盼望极了和燕儿相聚的60分钟。

和蕾也没有完全断绝联系。蕾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孩,更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女孩。断绝了那样的想法之后,他俩仍然是朋友,她甚至要求旭管她叫姐姐。旭当然是乐不得的!这样,交往中少了很多暧昧,相反,显得更透明了。蕾很欣赏燕儿。她夸赞燕儿是一个聪明、稳重、执着、坚强的女孩,旭听到蕾这样夸奖他的燕儿,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比夸奖他自己还受用,尽管蕾从不评价他。他不知道蕾是否恨他。他对蕾是不是算得上始乱终弃?毕竟他是拥吻过她的。

2000年奥运会最终没有申办成功。消息刚刚传来的时候,尽管大家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心里准备,但还是很失望,很义愤填膺。中国在BJ亚运会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难道还没有资格举办奥运吗?无奈,这个世界不是靠奖牌数说话的,而是靠实力和武力说话的。盼望中国的发展尽量稳一些,快一些吧。将来强大了,也让别的国家看我们的脸色!想给谁贸易最惠国待遇就给谁,想打谁就打谁!一个国家要想不挨打,绝对不能依赖任何人,必须自强自立。前两年的海湾战争让旭清楚的看出了这一点。伊拉克先是投靠美国,后来投靠苏联,结果当他被两个超级大国同时抛弃的时候,他的末日也就到了。手里攥着大把钞票的财团最爱打仗,他们最善于撒谎,颠倒黑白,无中生有,搬弄是非。

学校的露天电影非常受欢迎,和村子里不同,学校选的片子大多是比较时尚的。以香港的电影居多。在旭的眼里,香港流行文化引领着全中国的潮流。香港的导演、影视歌星的魅力和才干无可比拟,他们受到了年轻人的普遍喜爱。谁不向往轻松、浪漫、充满欢笑的生活呢?天才笑星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让人忍俊不禁,却又不得不钦佩他的颇具艺术才华的幽默感。英俊威武的周润发和颇具才子气质的张国荣主演的《纵横四海》,还有为数不多的美国好莱坞大片,的确精彩。无论是港台电影还是美国电影,无论是枪战、警匪、侠盗还是科幻,爱情的主题,他们宣扬的从来都是光明的未来,人间的真情,江湖的义气,正义永远战胜邪恶的人性理念。想必这也是学生一代超级喜欢这些电影的原因吧!

有一部电影,忘记了它的名字。讲的是古代武侠的爱情。里面有一句台词引用的古诗让旭过耳不忘。旭是不擅长记忆的,但那句台词,只听了一遍,却被他永久的记在了心里,这句台词让他真正的感谢自己,为自己自豪,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多么伟大而正确的事!

茕茕玉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他的选择是对的。他没有见新而弃旧。他对得起燕儿和她给他的满心的痴情和爱意。不敢想象,如果他抛弃她,或者她抛弃他的事情发生,另一方还能活下去吗?他相信,他们是会永远追随的。难道不是吗?像燕儿的姥爷那样,埋进土里的时候,和十几年前就去世的姥姥并排埋在一起,虽不同棺,但要在两个墓穴之间开一个小孔,那是为了让他俩能够说话,夫妻俩只起一个坟……,虽然有些迷信的味道,但这些看似无聊的仪式和风俗不正是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生死不渝的信念吗?

传统不一定都是糟粕,迷信不一定都是无理。

虽然他们彼此还没有给对方任何的承诺或誓言。但他们需要这些吗?旭相信,他们未来的日子会像共同走过的日子一样,满载着他们爱情和思念。没有理由产生任何的不信任。

这个冬天,家里也是快乐的。姐姐生了个大胖小子,哥哥也结了婚。燕儿的哥哥家也有了个姑娘。燕儿哥哥自从娶了能干的媳妇,日子过得更是红火。燕儿嫂子哪都好,能干,开朗,就是过日子太精打细算。除了对老公外,对任何人都极为抠门。但燕儿妈妈从来不埋怨。即使偶尔有生气吵架的时候,也从不诉苦。她是典型的任劳任怨的农村妇女。她在外人面前从来都是夸奖自己的儿媳的各种优点。是的,不管怎样,只要踏踏实实跟着过日子就是好媳妇。家和万事兴,媳妇是那种旺夫旺财类型的。只要他们小两口好好过,老人怎么着都行。况且,她们自己不也是一步步从艰难困苦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吗?哪个家庭过日子不是“汗珠子掉八瓣,一分钱分八瓣花”的?

听说姐姐生孩子时候受了很大的苦。孩子脑袋太大,生不下来。最后实施手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生下来。幸亏现在的医疗条件大大提高了。不然就会要了命。姐姐后来落下了不少毛病。也许姐姐是命苦的。婶子一直为自己女儿的遭遇而流泪,可是,哪个女人不得过这一关呢?婶子更是那种“认命”的妇女。通过这件事情才知道,在旭之前,妈妈曾经怀过一个女儿,大他三岁,也是难产,而那时候农村根本就没有一个正规医院能接生,只有村里的接生婆,用古老的方法帮人们接生。在最痛苦的“要大人还是要孩子”的生死抉择下,当然是选择要大人了!最后生下来就是个死胎!

爸爸把旭从没见过面的姐姐亲手埋在院子南边的菜园子里,却没有留下一个小坟头。旭听了很是悲伤,怅然。他偷偷去菜园子里寻找,想获得一点关于那个姐姐的蛛丝马迹,哪怕是一点点,却一无所获。这都是婶子给她讲的。妈妈从来没有跟他说过这件事。她肯定是非常悲伤的。不愿意提起。

燕儿嫂子生的却很顺利,还在地里干着农活,突然就要生,往医院送的半路上就已经生下来了。为了祝贺这个幸运而大胆的在路上降生的女孩,燕儿哥哥给孩子起名就叫“璐”。燕儿嫂子无疑是很幸运而坚强的。农村是不缺少这种坚忍的意志的。在这一点上,女人要强于男人很多。

旭的嫂子也是个能干的女人。尽管和他同岁,嫂子却必须被称作“女人”而不是“女生”了。因为她已经结婚而且将要生子。她们走的是农村人最习惯最传统的路子。考不上学,就成家立业,赶紧繁衍下一代吧!毕竟现在比以前强多了。父母那一代哪有真正上过几年学的?充其量认识几个字,懂得一些基本的加减乘除而已。而旭这一代,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了。学过一些数学和语文,懂一些历史和地理,知道一些化学和物理的常识。知识多一些,眼界就宽一些,当然,思想也就更先进一些。

改革开放,其实就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国还是传统的中国,而解放了思想的中国,抛弃了僵化的教条和主义,正一步步走向务实。注重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这是发展的中心任务。所有人都欢迎发展,没有人愿意倒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他们都在遭受着混乱和崩溃的折磨。而中国,要走一条相对稳定的渐进式的发展改革之路。

苏联已经不复存在,原先以俄罗斯为主体的联盟分裂了,周边的小国家大多和俄罗斯分道扬镳。有的甚至走到了俄罗斯的对立面。所有国家都改回了原来传统上的名字。俄罗斯又成了原来的俄罗斯,列宁格勒又被叫做圣彼得堡。这个国家一夜之间变成了资本主义,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不少超级富豪。他们在向西方靠拢,向西方寻求支持。而现在,曾经对他们做出过美好许诺的西方,好像对他们并不是那么感兴趣了。

外表强大的苏联原来早就如此破败不堪!国家在世界上耀武扬威的时候,他的人民却填不饱肚子,穿不上衣服!正是这个契机,有些老师下海了。有去中苏边境做边贸的,有去深圳的,也有兼职做三产的。一下子,人们都活跃起来。谁不希望给自己多一些收入呢。死守着那份工资过活,永远吃不饱也饿不死。发财的念头是谁都有的。也许正是这种被激发起来的压抑已久的发财的冲动,才使整个中国越来越具有活力的吧!

旭参加了书法学习班。他自小就喜欢毛笔字。可是那时候没有名师指点,只有自己瞎练,不得要领的揣摩。写出来的字总是那么歪歪扭扭,趴着似的,难看极了。这次可是有好老师了。同级的一位同学,大概是受过专业的训练,字极漂亮,他兼职作讲师。这是学校办的兴趣班,不收学费。旭很是感激学校提供这样那样的机会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既提高了文化素养,又锻炼了很多能力。旭是从来不参加任何花没有意义的钱的活动的。最终,他却没有坚持下去。最主要的原因是,虽然不收学费,但练习时用的笔和纸却是要自己掏钱买的。这让他的经济显得有些紧张。最后不得不放弃。

不爱花钱的习惯给他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他在人际交往方面显得很笨拙。他几乎是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真正志趣相投、意气相合的朋友很少。他不懂得怎样圆滑的和同学们打交道。说话从来都是很直接,不懂得委婉。好在都是同学,都是兄弟姐妹。大家并不在意。有的同学主动和他交往,带他一起去校外的小餐馆吃炒饼或者煎饼,老豆腐,尽管是美味,他却以种种理由拒绝。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钱。他觉得他并不需要这些三餐以外的东西,他认为这是在花冤枉钱。他甚至还劝极个别的内招的学生尽量节省。是啊,有的内招的同学居然每年要在学校花好几万块!都花在哪里了呢?他感到莫名其妙,不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