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重生梦幻之都
20919900000085

第85章 受教

“没事,我听说了,这事儿也怨不得你!”崔建过来也听说了马金这事儿,当然是被马金加工过的,不过如何马金现在肯定是不能交代阿渣的任何信息的。

“哎,这就是内陆这边跟港台那边的差别!”崔建听到马金的遭遇后就觉着真是不能比,倒不是有意见嫌弃什么的,而是对落后的一种哀叹。

“怎么说?”马金也很好奇现在的他们眼中的内陆跟港台的区别。

“这要是在香江那边,哪有逮着受害人一个劲的套消息的,那些纳税人多的是手段让那些警察吃不了兜着走,而且内地的办事效率也确实不如那边,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管是在京城还是这边,近年来悬案多了好多。”崔建现在还已经不再是当初混迹酒吧的小人物了,《一无所有》让他从一无所有变得到现在被世界所认可所接受,90年绝对是属于崔建的一年,他在那一年的成功在国内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了。

这一点也不夸张,崔建的火热程度在这一年不知道惊动了多少眼球,你或许知道周董来一次武汉会导致武汉交通瘫痪,你或许知道韩含郭镜明的签售活动粉丝的疯狂,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这个时候的崔建,因为他的演唱会仅仅只用了四场,就被迫让人强制喊停,他的才华,他的音乐,他的影响力已经到了无法任其自由发展的的地步。提起中国的摇滚,崔建就像一座无法越过的高山,巍峨雄伟气势磅礴的屹立在你面前,只有攀登,感受,越过这座山峰,你才能见到更广阔的摇滚世界,否则无论是谁,在仔细聆听这来自大山的教诲。不过或许正是因为摇滚乐的煽动性或者说因为崔建造成的这恐怖效应,以至于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唱衰摇滚,这主要是因为太多的年轻人都投入了摇滚的怀抱,而摇滚很容易让人兴致高涨,年青人又容易冲动,确实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现象,导致很多家长都对摇滚很反感,再加上当时像郑军,高小松,汪风、老郎这一批人还都是大学生,没有唱出来,他们的乐队很多都才刚刚成立,以至于崔建过后,根本没有摇滚的接班人站出来,没有更多优秀的作品跟音乐人,在一片质疑声中,看似黄金时代的90年代初,其实已经慢慢埋下了衰落的种子,这不是危言耸听或者夸大其词。

的确在后来的90年代中期,受老一辈人崔建、齐清他们影响而诞生的指南针、鲍家街43号,超载、轮回都是纷纷崭露头角,可他们这批人是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接受摇滚的人,也就是说从他们喜爱摇滚到真正的投身到摇滚之中相隔了至少有五年以上的时间,而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的这段时间内呢,华夏各地摇滚乐团比比皆是,可这些乐团为了能一炮而红,经常各种更换队员,以至于根本无法安静下来去思考摇滚作品的创作,于是大量劣质作品涌向市场,进一步的为摇滚进入冰河埋下了伏笔,因为在90年代初到中的这五年时间内,这些摇滚接班人并没有履行到自己应负的责任。如果说汪风那一代是崔健齐清那一代留下的种子,发了芽,那显然汪风他们在成长的这一段空白时间是没有人去传播这种种子的。

而崔建作为如日中天的摇滚教父怎么会出现在这儿呢?

自然也是有原因的,现在阳历上应该已经是90年代了。这一年,崔建就要开始那惊世骇俗的巡演募捐了,而武汉就是其中的一站。在崔建还没出名之前,不苟言笑看起来十足的搞学问的校长大人居然还是个泡吧高手……对音乐居然也如此喜爱。

校长马金见的真不多,实实在在的大忙人,据说天天到处飞,而且这校长背后的势力也不容小觑,建哥告诉马金,说能在这所学校读书绝对是幸运,因为校长大人曾经跟他聊起过,其实最初校长是打算建一所大学的,可大学的构建比中学要难太多,无论是投资还是师源都比较麻烦,最主要的还是特色专业得找有名望的老教授来坐镇,这个年代老教授可真是稀有动物,大学生都十分紧俏的年代可想而知其导师有多么难了,而且一般大学想要办好最好还是有企业支撑,这样学生毕业后起码有个祈盼,不一定能安置那么多人才,可优秀人才安置几个还是十分不错的。但校长是海归,今年野菜三十多,在国内还没置办什么企业,现在成天到处飞也都是忙活生意上的事情,他的家里很有势力,还是红色的,因此如果有谁高中毕业了,校长大人统一安排去军区绝对比一般的从军熬油很大的优势。

这年头的工作也不好找,虽然不像21世纪人口爆炸那样难,但也竞争激烈,因此从军报效祖国还能有不错的前景的话还是很好的,因此崔建才会说马金他们很幸运,毕竟这年头包分配的学校真的不多,高中能给你安排出路的更少了,不过这些都是不为人知的,毕竟还是有点利用权利的嫌疑。在梅州中学老师们都心里清楚,每年大家填报志愿后都会在班级倡议大家从军也是为大家着想,不过没人会点破背后的事情罢了,学生是否选择从军也都是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决定的。

“香江那边跟咱们这边不一样,那边有英方人,当地的警署自然是更加注意资本家的利益跟安全,而且香江也没内地这么大,管理比较好弄,内地说句难听的话,以现在的情况,随便找个穷乡僻壤躲着你还真找不到人。”马金笑着说道,现在可没有什么摄像头天网之类的玩意儿,只要人出本市,那你本市的人想要找到人就难了,就拿楚城来说,出去楚城,旁边的监利、沙市,潜江之类的你根本不知道人家去哪了,等你跑过去那边交涉完,人家指不定还在不在本省你都不知道,没有网络,没有天网监视器,想要找人真是难如登天,因此马金也知道建哥只是感慨罢了。

“是啊,不过咱们这边早晚也会变好的!”崔建倒不是那么多愁善感的人,现在的他如日中天的,还真没心思去感慨什么。

“嗯,就像大哥你,沉浮那么多年,现在终于是好了!”马金上一世也在京城呆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于那些在京城底下打拼,坚持梦想的年青人自然也是有所了解的,没有人知道这些自由音乐人为了生活在酒吧驻唱是多么难受,每天赚多少钱倒是二话,不被人糟践就是十分幸运的了,至于自己再上面唱下面有没有人听这事儿的苦楚也只有站在上面唱的人知道。

“嗯,不说这个了,还是先从基础的开始吧,想要写谱至少得先识谱,这跟你拉二胡是不一样的。”崔建在这只有两天的时间可用,昨天晚上过来的,明天上台演出一曲就会马上离开赶飞机了。

马金能跟着大哥学习,也多亏了黄老师的帮忙,要不然还真没这机会,用黄老师的话说,他可是老脸都丢给校长大人了,这次一定要为他争口气,要不然都对不起他豁出去的老脸。

……

这最后的一天,马金都悉心的听着大哥指导,虽然短短一天的时间未必能有什么收获,但起码大哥给他打开了音乐的大门,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所谓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道理了。典型的就是娜英,难道说娜姐在谷老师那儿学到了多少?显然不是的,谷老师当时的得意弟子毫无疑问是内地一姐毛阿明,一哥是孙男,对于其他人也只是普通的指导,很多时候完全是看自己个人的。

马金上一世有幸接触过娜姐,对娜姐那是相当的敬佩,虽然在马金看来娜姐有点在意名誉,但这很正常,她的成功不容易,自然是格外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过不管别人的看法如何,她就这样率真直爽的活着,没有刻意的去掩饰什么。马金不指望能成为一个歌手,也没有这方面的打算,但也希望自己抄袭来的音乐不至于被自己唱的面目全非,那样着实是罪孽深重。

“大哥,谢谢!”临近放学,虽然崔建说跟马金相处很愉快,觉得马金一点也没那份孩子气,要不是那稚嫩的同音,谁能相信眼前这谈吐非凡的会是个才11岁的小孩,看着黄梓潇来请崔建去聚餐,马金也没打扰他们大人的生活,只是认真的走到崔建面前深深的举了个躬。这次分别,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见面都很难说,但对于大哥的这份教导之情,马金是一定会铭记于心的,尤其是大哥给他讲了很多作为一个搞音乐的人应有的最基本品质,让他获益良多。

“希望有一天也能在大舞台上见到你,不过那首《我相信》真的很不错,可惜不太适合声音还没成熟的孩子唱,等你长大了一定要再给我完美的唱一次!”崔建摸了摸马金的头。

“如果有哪个机会,一定在所不辞,也希望大哥的演唱会顺利!”

……

第二天,为了不耽误崔建的事情,让他唱了一曲《一无所有》之后,就匆匆离去,不过即便只是短暂的露面,台下也差点失控,而且下面闹腾起来的还都是些大人,对于学校的这些小年轻倒是还不如这些大人疯狂,不过这也正常,马金这一辈,现在才十一二岁,大一点的也就十三,他们心中的偶像还是那些电视荧幕上常见的人,年纪太小的人还没有那样深刻的追逐歌星的意识,应该说还没有成为追星族的潜力,毕竟算起来还只是个小孩子,相较之下每天在父母的引导下看的什么李练杰,成隆的电影,这些在香江混的明显反而是这些青少年心中的偶像,当然歌星也不是没有小粉丝,但这些小粉丝绝大部分一定是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