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大麦小麦
20248700000018

第18章 第二话 《管子》之“牧民”一二

置地牧民耕作,在春夏秋冬四季适时播种,精心培植,拔草施肥,方能有所收获。收获之后要建粮仓,好生看护,勿使果实腐烂、败坏,避免虫物偷掠。国家经济发达,财物富足,才能有对外贸易的资本;地处荒僻之处,就要勤力开荒,让荒地变废为宝产出果实。这样的话荒凉之地就会变成居家之处。粮仓囤积饱满,无忍饥挨饿的后顾之忧,才有讲究的必要;避免了衣不遮体的寒凉,有了充足的食物做后盾,荣辱这个观念才能提上台面。国家高层行事有法、有度、有分寸,这样才能惠及民众,使六亲关系和睦稳定;四维关系得以实行深入民心之后,上令才可以下达。所以开启刑法的关键在于禁止文过饰非,不能模糊不清;要想国家安康,就要把四维好好的分门别类装修一下。要想使得民众有生活的幸福感,就要不惧鬼神和隐藏在人民身后的暗影和睦相处。不仅如此,还要使得山川河流土地牢牢扎根,不可随意破坏;对于为我们现在生活做出过贡献的祖宗们要感恩于他们,对于生我养我的祖先长辈要恭敬对待。不了解天气、季节、气候,而胡乱耕作劳动,肯定不会收获财富;不因地制宜,水中养火,旱土里养鱼,什么时候也不会有收获。只有在土地荒芜的情况下民众才会有施展才能的地方,高层没有容人的度量,独断专行民众会心生怨愤,从而导致他们四处寻衅滋事。一心钻营,用心不良的文化不加以禁止会导致民众不务正业,荒淫霍乱。这两个方面加以节制,勿使其出来扰乱民心,才可以行为端正,法度得以伸张。鬼神之事若不能因势导利,使民众不害怕,敢于正视,敢于亲和的面对,那么民众将永远处于不安迷惑的状态当中。地域之内的山川河流若不能一清二楚,政令军令也做不到普及。不把祖宗先辈们当回事,民众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变得不安分。若不能恭敬的看待祖宗和老人们,那么就会为以后我们的年长带来遗憾,这样做的后果便是老无所依,无人奉养。这四维如果不能清楚明白,得以普及伸张,国家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灭亡境地。

注:琳啸译《管子》之牧民“右国颂”。

【解】:

《管子》的《牧民》这么一段话,阐述了耕作、法度、务时、恭祖敬宗庙、节制巧取钻营的内容。这些内容涵盖面比较宽广,也很丰富。因为管仲经历过从贫困、低下、落魄到身处高位并手经一国,辅佐一国之君主。所以他的这些内容:既具有民为主、重视务实的精神又有伸张国家政治的气势。管仲本身就是在为国家谋取幸福,所以这些策略言行都不是小层面上的叙述。

管仲做过齐国一国之相,属于官场上的高层领导人物。所以他的言论和话语都是简明扼要,而且相当注重实用精神。他的思想利在当下,功在千秋。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从春秋至今也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朝代变更频繁,各朝各代都会对工农兵商实行过这样那样的政策。而管仲就是用他的这一套政策:让桓公领先于当时诸国,成为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一大霸国。

务四时、守仓廪、尊法节巧、恭敬先辈还有重视温饱,像这样的思想在当下以及以后也是可行的务实想法。核心的内容就是该做就做,不能做的就不要做。像四时不务这样的事情,就表明了一个非常稳妥的办事方法。《管子》的内容实际而不华丽,无论对于商业、农业等都是有所裨益的。四时不务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就像文中说的那样“水中取火,旱地养鱼”,这是一条贫困而绝境的不归路。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才能避免被饥饿、疾病、祸患的缠绕。这样的文字一般不会受到大众的喜欢,看上去可有可无,但是却十分重要。管仲的这些思想策略,从小了说可以开化一个人的思想,使人能够认清时势看清自我;往大了说,这里面随便一条拿出来就是一张宏伟的设计图。如果按照这张设计图来规划项目,不敢说百无一失,最起码不至于一无所获。

管仲所提倡尊奉祖宗,恭敬先辈,这样的思想。在当时而言或许有约束民众,拨乱反正的意思;但是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当一个人老的时候,他的下一辈会把他当回事,奉养一二。这也是我们国家独有的尊老,重视成果的传统。还有袛山川、行威令,这样的策令就是一个人的审时度势,从大局面出发。考虑事情应该把所有的该与不该,对于不对都考虑进去。物有多面,我们只能看到一面,因为我们的眼睛是单方面而不是全方位的。我们对一个观点的肯定,就要去否定相悖的观点。在观点的取舍方面《管子》里面很详细,如何取,如何舍;取些什么,舍些什么;取了有什么用,舍去之后会不会有影响。这些东西:在《管子》里面处处都可以看得到。《管子》像诸子百家中的各子一样,都是在看待事物、事件方面有所论述。小到芝麻,大到西瓜,样样都能涉及到。作者认为,《管子》一书在当代应该发挥他的作用,是值得一读的书。

国家有四个维度:破坏废弃一个维度就会开始不平衡,两个维度被破坏国家平衡就要面临危险;三个维度被绝迹就有可能倾塌,如果四个维度都被破坏掉国家就要面临灭亡。国家不平衡还可以调整,面临危险也不怕:不至于无可救药;国家崩塌也并不至于无力挽回,但是如果国家一旦灭亡,恐怕就要名存实亡被历史所湮没再也无力回天了。那什么是四维个度呢?第一个维度就是礼,第二个维度就是义,第三个维度就是廉,第四个维度则是耻。立礼可以使得节奏明朗,万事具备阶梯性;立义可以使得步伐稳健沉着,从而不激进莽撞,使事情状态憨实;立廉可以涤清杂质,使得万事清澈透明;立耻则可以巩固维持关系的稳定,从而使得万事万物不浮夸轻佻。恳切的说:不逾越、跳跃的节奏可以使得领头人从容不迫;杜绝不安现状的事态民众自然思虑纯真,也不会有弄虚作假的事情诞生;万事清澈通透,则无所畏惧不至于生存在胆怯、恐慌、疑神疑鬼的状态之中,可确保安全;万事万物关系稳固就不会有畸形、变态的现象发生。

政事政务的繁荣昌盛,源于对民心的调剂得当;政事政务的荒芜破烂,则是由于悖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所致。民众厌恶劳心劳力,就应该设法提高他们的劳务兴致,让他们从中体会快乐;民众不喜欢贫困奴贱的状况,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富裕;民众对于危险困惑的事情有所警惕、排斥,我们就要拿出一个妥善的办法用以安抚民心;民众担忧无子嗣和孤孤单单,我们就应该找到一种方式使得人丁兴旺,家境其乐融融。有人能让他们从劳动中获得快乐,那么民众自然会趋之若鹜、一拥而进;有人能让他们富贵,民众就不会产生对贫穷奴贱生活的抵触情绪;有人能为他们保驾护航,民众肯定会对他们爱戴,为之牺牲也不会有所计较;有人能使得他们多子多孙,多亲朋好友,对于这样的人他们会感恩戴德报之以性命。所以说刑罚只能摧残肉体,却不能关灭心灵;用杀戮解决问题,将纠葛虐杀成一团乱麻,纠葛依然存在。恳切地说:刑罚被天天拿出来用以解决问题,可却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杜绝问题的产生,那么这样的刑罚用不了多少时候就会形同虚设、可有可无了。一个接一个的杀戮异端事件的问题户,却永远泯灭不了,这样一来处在领导地位的人就危险了。如果民众这四大愿望得以得体的呵护,则在圈子之外的民众也会前赴后继的接踵而至。倘若对于民众想要的生活不清楚,违背了他们这四大意愿,即使是再亲近的人他们也会背叛他。故而说能洞察民众的期望,并能满足他们的期望,这样的人,这样的策略:是政事政务领域内的至宝。

注:琳啸译《管子》之牧民“右四维、右四顺”。

【解】:

《管子》之《牧民》这两段话阐述了:礼、义、廉、耻的重要性;以及群体的最讨厌的四个处境:不喜欢劳动,不喜欢贫贱,不喜欢恐慌,不喜欢孤立。礼义廉耻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精要,不仅在那个时候被管仲所提倡,一直到现在:这四个框架也是我们衡量行为的最高标准。管仲所说的民众四大厌恶以及针对这四大境况提出的解决办法,足可以证明齐国的强大与管仲实行的惠民政策密切相关。

管仲是一个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所说的话关乎民生、政治、军事、外交等。这本书的内容原本就不是写给广大人民看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里面的逻辑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拿四个维度来说,不单单是国家有四维度,小到蚂蚁,大到高楼大厦,这样的事物都可以用四个维度去拆解。做一件事情能够提纲挈领,那么就拥有删繁就简的能力。把乱成一锅粥的事情条理化,把简明扼要的东西扯出来,予以分析摆正,这对我们十分有益。

管仲对民众之心可谓观察入微,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民众的问题,又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这样的学问值得我们去学习,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一个提升。现在做生意的人很多,微信朋友圈刷广告的也挺多,但是要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不清楚消费者的意愿,一条广告不仅把消费者得罪,而且还会影响你的心情,从而导致自信心下滑,这样的后果是劳心劳力、事倍而功半。

要在风水宝地、四通八达、以及内忧外患触及不到的地方建立国城,在有进有出、进大于出的粮仓进行余量囤积;而金银财器等宝藏要在贸易繁荣、钱财流动的市场贸易区或矿藏开采区等进行积累收敛;国家政策上通下达必要安置在最关键的位置,以此完成上层政策的实施与推行;在责任领地没有人反对的时候才可劳务民众。昭示似雷电般触之必死的禁区,开放一个有劳必有获的区域。不能让无所事事的人有收成,不能让无所求的民众有所收获,不能任劳任怨、不能踏实长远的人就不予以安置责任,已经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下达过的政令不能让他出现反复无常的情况。

要想让国家长治久安立于不被覆灭之地,就要把权利交给品德优秀的人;要想在不干涸的地方建立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粮仓,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实现,那就是对五谷杂粮周而复始的耕种;要想在不枯竭的城区进行资产财富的敛藏,就要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养殖鸡鸭鹅牛猪羊六样牲畜。在关键的地方下达政策,就是一个对民心期望调查好之后,予以加大力度扶植的过程;在交给民众责任的时候没有其他人反对,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因人而异。昭示触之必死的区域,就要使得刑罚牢不可破;开启有劳必有得的区域,就要赏罚分明,不予以姑息;让民众做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别的地方他做了之后也不会有成效,这就是对民众能力进行等级的划分,使之量力而行。不让民众去做他们办不到的事情,这就要求上层领导人不强人所难,不让他们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能持久持之以恒的人,不能让他们存在侥幸的心理,要知道有些事情不是靠一时而是要维持一世。政令不能反复无常,是要诚信于民众。把权利交给品德高尚的人,国家才能安泰可居;对五谷杂粮进行勤恳种植,就不不会有粮食缺乏的状况发生;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养殖鸡鸭鹅牛羊猪六牲畜,民众就可以富足;政令依民心而行,进行大力扶植,这样的话可以让政策深入民心;让民众各展所长,可以令事情完善;刑罚严苛,民众就会远离邪事;诚信赏功罚过,民众就不会惧怕困难;据民力做事,事情没有办不成的;不勉强民众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诡诈欺骗这样的事情就没有可能发生;不做朝不保夕的事情,能一世安稳的局面,这可以让民心没有抱怨;不欺压、欺骗、欺负百姓,百姓就会热爱自己的土地,热爱自己的领导人。

注:琳啸译《管子》之牧民“右士经”。

【解】:

古代人的文字比较精辟,用字上面也很挑剔精准。这是当时人们的淳朴风气所致,只有在坦然诚挚的情况之下才会有这样出众的作品产生。《管子》的这段《士经》内容非常之丰富,从国家说到五谷杂粮,从任贤用能,说到量民力而做事。即便是现代人的我们看来,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像操持五谷杂粮,养殖鸡鸭鹅牛猪羊六牲畜,这些事情一直从那个时候维持到现在。由此看来我们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就这么走了过来,仿佛没有太大的变化。

虽然我们外在的装饰呀,工具呀,通讯什么的好像有些不一样,但是对于我们最根本的东西好像从来都是保持着他的现状。比方说做事,我们人一直都在劳动。比方说种植养殖,这些从古至今都没有发生变化。虽然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是本质上我们还是活在一个比较淳朴的世界上。

从人情到人性上看,古时候的人和我们现代的人没有任何的区别。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手机、电脑、丝绸布料等也都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财产。我们跟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土地上,土地的模样几千年了还是原来的面貌。而管仲对于这些虽然没有考虑在内,但是他的想法是植根于憨实的土地之上建立起来的。所以说无论从那个层面上去解析,都是可以拿来用的。管仲可以用这些东西辅佐一个领导人成为那个时期的霸主,那么他的这些才能也同样可以让一个人变的强大起来。